一种林业用捕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0912发布日期:2020-07-24 15:3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业用捕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林业用捕虫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林业生产过程中,环境中会产生大量的害虫,尤其是一些飞蛾,这些害虫如果任其自由发展,经常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虫害,对林业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于虫害有多重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灭虫和捕虫灯灭虫两种方式,其中药物灭虫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一般不采用这种灭虫方式,对于捕虫灯灭虫,需要采用专用的捕虫装置,捕虫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采用诱虫灯将害虫引诱到捕虫装置中,然后采用电网将这些害虫电死。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7754403u的中国专利文献就公开了一种捕虫装置,包括罩体和止杆,在所述支杆内部设有伸缩内杆,在所述伸缩内杆上端设有支板,在所述支板上部设有上罩体,所述上罩体卡放在所述支板上表面上的卡接面上与支板进行卡接连接,在所述上罩体内腔上部设有上腔,在所述上腔内分别设有蓄电池和定时控制器,在所述上罩体内腔的上腔下部设有诱虫灯,在所述诱虫灯外侧设有电虫网,在所述上罩体外表面上部设有太阳能板,在所述上罩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数个穿孔,在所述支杆下端设有扩径底板,在所述扩径底板下部面上设有数个插杆。这种捕虫装置在收缩(或者拆分)后,总体长度由收缩内杆和支杆各自的长度所限制,运输不便,另外,这种收缩结构的长度虽然可以进行调节,但是极限长度即最长和最短长度均受到支杆和伸缩内杆长度的限制,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业用捕虫装置,以解决解决现有的捕虫装置适应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林业用捕虫装置,包括用于插装在地面上的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端的捕虫罩,所述支撑杆包括两个以上首尾连接的杆段,相邻杆体之间通过可拆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可拆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上转动转配有连接螺帽并具有插装部,所述插装部插装在所述第二杆段的内腔中且所述连接螺帽与所述第二杆段的外周螺纹锁紧配合。

所述第一杆段的连接端上设有向背离第二杆段的方向上挡止所述连接螺帽的内挡台,且与所述内挡台上下间隔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杆段的方向上挡止所述连接螺帽的外挡台。

所述内挡台为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杆段的外周上的内环。

所述外挡台为可拆装配在所述第一杆段上的卡簧。

所述第二杆段的连接端的内腔中设有与所述第一杆段的端部挡止配合的内挡沿。

所述支撑杆上端开口的、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插槽,所述环形插槽中插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吊装杆。

所述连接块具有用于插装在所述环形插槽中的、截面为扇形环的插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林业用捕虫装置的支撑杆为包括两个以上杆段的分体结构,连接后,第一杆段的插装部插装在第二杆段的内腔中,同时,第一杆段的连接螺帽和第二杆段的外周螺纹锁紧配合,通过插装部实现两个杆段的可靠定位,通过连接螺帽实现锁紧配合,这样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需要运输时将各个杆段拆分开即可减小整体长度,从而保证了运输时的便捷性,提高了适应性,而且采用这种结构后,可以将杆段的长度设置成便于运输的最佳长度,在使用时,通过不同数量的杆段的组合就可以实现不同的长度变换,适应性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林业用捕虫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连接螺帽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支撑杆的立体图;

图5为其中一个杆段的立体图;

图6为连接螺帽的立体图;

图7为底座的立体图;

图8为连接块的立体图;

图中:1、捕虫罩;2、捕虫罩接头;3、连接螺帽;4、吊装杆;5、杆段;6、底座;41、环形插槽;42、插块;43、凸起;51、插装部;52、配合部;53、内环;54、卡簧;55、内挡沿;61、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林业用捕虫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林业用捕虫装置,包括用于插装在地面上的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支撑杆上端的捕虫罩1,支撑杆包括两个以上首尾连接的杆段5,相邻杆体之间通过可拆连接结构连接,可拆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在本实施例中,处于下方的杆段5为第一杆段,处于上方的杆段5为第二杆段,第一杆段上转动转配有连接螺帽3并具有插装部51,插装部51插装在第二杆段的内腔中且连接螺帽3与第二杆段的外周螺纹锁紧配合。其中捕虫罩1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捕虫罩1,捕虫罩1中设置有相应的诱虫灯和电虫网等装置,这些装置都是本领域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地,连接螺帽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在与其连接的杆段的外周即配合部52上设有外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能够实现可拆锁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段的连接端上设有向背离第二杆段的方向上挡止连接螺帽3的内挡台,且与内挡台上下间隔设有朝向第二杆段的方向上挡止连接螺帽3的外挡台。通过内挡台和外挡台的配合能够将连接螺帽3轴向限制在杆段上,避免运输过程中其从杆段上脱离。

具体地,如图3所示,内挡台为焊接固定在第一杆段的外周上的内环53,采用这种结构避免在杆段上进行机加工,降低加工难度,从而降低成本。

考虑到装配的便捷性,在本实施例中,外挡台为可拆装配在第一杆段上的卡簧54,具体地,在杆段上设有环形卡槽,卡簧54通过环形卡槽可拆卡装在杆段上,需要拆卸时将其拆卸掉即可。

第二杆段的连接端的内腔中设有与第一杆段的端部挡止配合的内挡沿55,通过内挡沿55能够对第一杆段在轴向上进行限位,从而保证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两者之间能够进行可靠连接。

支撑杆上端开口的、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插槽41,环形插槽41中插装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吊装杆4。这样能够实现相应的扩展功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在支撑杆上设置相应的物件时,在相应位置处的环形插槽41中插装相应的连接块即可,其中吊装杆4沿水平方向上延伸,杆上设有多个沿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凸起43,这些凸起43之间形成用于供相应的装置的间隔,防止掉落。

具体地,连接块具有用于插装在环形插槽41中的、截面为扇形环的插块42,通过扇形插块42和环形插槽41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可靠的连接,避免吊装杆4在上下方向上摆动,提高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底座6包括圆形结构的底板,底板的下侧设有向下延伸的插杆61,通过插杆61能够将底座6插装在地面上,保证其呈竖直状态,同时,底板的面积较大,这样在插装时可以采用脚踩的方式进行操作,便于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捕虫罩1以及底座6和支撑杆之间的连接,在捕虫罩1上设有捕虫罩接头2,在底座6上设有相应的连接结构,这样就能够将捕虫罩以及底座6和支撑杆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整个捕虫装置的可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林业用捕虫装置的支撑杆为包括两个以上杆段的分体结构,连接后,第一杆段的插装部51插装在第二杆段的内腔中,同时,第一杆段的连接螺帽3和第二杆段的外周螺纹锁紧配合,通过插装部51实现两个杆段的可靠定位,通过连接螺帽实现锁紧配合,这样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需要运输时将各个杆段拆分开即可减小整体长度,从而保证了运输时的便捷性,提高了适应性,而且采用这种结构后,可以将杆段的长度设置成便于运输的最佳长度,在使用时,通过不同数量的杆段的组合就可以实现不同的长度变换,适应性有效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捕虫装置还可以在杆段上设置环槽,将连接螺帽转动装配在环槽中;还可以在杆段上设置相应的挡柱对连接螺帽进行限位;内环还可以直接和杆段一体设置;环形插槽还可以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t形或者燕尾形插槽,此时连接块也采用相应的形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