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3874发布日期:2020-09-18 18:1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虫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植物避免遭受虫害而更好的生长,需要对植物的抗虫性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将相应的昆虫捕捉转移到对应的培育器内进行观察研究,而在捕捉转移的过程中因缺乏较好的取虫工具,使得取虫很不方便,而且容易致昆虫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虫器,旨在提供一种便于捕捉昆虫且不会使昆虫致死的取虫工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虫器,其包括:两端开口的取虫管、与所述取虫管一端头相连的吸气部,所述取虫管内设有隔网。

进一步地,所述取虫管为透明玻璃直管。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部为球形或长条形的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取虫管包括相连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隔网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取虫管的自由端端口为斜口,所述隔网的网格间距可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取虫管的一端口对准目标昆虫,再通过吸气部吸气,将昆虫吸入取虫管内,隔网可防止昆虫进入吸气部内,从而可方便快捷的取出昆虫,同时不会使昆虫致死,操作简单,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虫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取虫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虫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其包括两端开口的取虫管10、与取虫管一端头相连的吸气部30,取虫管内设有隔网20。

具体地,通过将取虫管10的一端口对准目标昆虫,再通过吸气部30吸气,将昆虫吸入取虫管10内,隔网30可防止昆虫进入吸气部内,从而可实现方便快捷的对昆虫进行取出,同时不会使昆虫致死,操作简单,效率高。

在一实施例中,取虫管10为透明玻璃直管。

具体地,将取虫管10设为透明玻璃状,可以直观的对取虫情况进行观察。

参见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吸气部30为球形或长条形的胶套。

具体地,吸气部30可例如为球形或者长条形的胶套,在使用前挤压胶套将胶套内的空气排出,取虫管10对准昆虫后松手通过胶套的恢复进行吸气,将昆虫吸入取虫管10内。

参见图2,在一实施例中,取虫管10包括相连的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隔网20设置于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通过螺纹连接。

具体地,将取虫管10设置为两个对接的管体,将隔网20设置于对接处,方便隔网20的更换和装卸,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之间可例如为螺纹连接,也可以是插接等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具体实现中,取虫管10可例如设置为多个可拆卸的分管体拼接而成,在取虫后,可根据昆虫在取虫管10的位置进行将最近分管体之间进行拆卸,方便昆虫快速取出。

在一实施例中,取虫管10的自由端端口为斜口,隔网20的网格间距可调。

具体地,将取虫管10的自由端端口设为斜口,可增大罩住昆虫的管体面积,方便对昆虫进行捕捉,在具体实现中,也可以将取虫管10的自由端管头做成比剩余管体的直径大,成罩状,方便取虫。同时隔网20的网格间距可调,以适应不同大小的昆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取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的取虫管、与所述取虫管一端头相连的吸气部,所述取虫管内设有隔网,所述取虫管的自由端端口为斜口,所述隔网的网格间距可调,所述取虫管为透明玻璃直管,所述吸气部为球形或长条形的胶套,所述取虫管为多个可拆卸的分管体拼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虫管包括相连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隔网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通过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虫器,其包括两端开口的取虫管、与取虫管一端头相连的吸气部,取虫管内设有隔网。通过将取虫管的一端口对准目标昆虫,再通过吸气部吸气,将昆虫吸入取虫管内,隔网可防止昆虫进入吸气部内,从而可方便快捷地取出体型较小的昆虫,同时不会使昆虫致死,操作简单,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郝仲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1.13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