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果树枝条角度开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4616发布日期:2020-07-10 15:31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果树枝条角度开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树修剪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果树枝条角度开张器。



背景技术:

果树树体早期整形技术是果树栽培过程中实现早果、丰产的基础,开角、拉枝是果树幼树整形、平衡树体生长势、促进花芽分化和提早结果的关键技术措施。有效的开张角度可以缓和树势,调节树体结构,改善光照条件,促发中、短枝形成,扩大树冠,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目前,通常利用外力使其近基部与树干或者骨干枝产生一个较大的角度,或者将其背上枝拿平拿弯,这是果树生产管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术环节。现有技术中的开角器,采用在枝条与主干之间设有支撑棍,张开枝条的角度,这样使支撑棍与树枝接触的地方容易刺破树皮,从而会损伤树枝;同样在整形过程中,采用铁丝或者绳子对枝条进行张拉一定角度,铁丝或绳子也会对树枝勒伤,且通过多次张拉调整后,才能确定张拉的角度,为此会严重损害树枝,从而影响树枝的正常发育,另外,一些树种较嫩的当年生新枝一般不会立马进行开角,需要等待其达到一定的老熟程度再进行开角,而现有的开角器,更多的是对新的具有一定弹性的枝条开角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主干上生长了3~4年的枝条很难开角,且难以张开想要的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果树枝条角度开张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简易果树枝条角度开张器,包括两个对称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及固定于果树主干上的卡箍,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之间铰接有凹槽轮,所述凹槽轮两侧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凹槽轮的绑带,所述绑带一端与所述凹槽轮的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凹槽轮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远离所述凹槽轮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压树枝的u型杆;

所述卡箍外侧环向固接有弧形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通过张拉绳与所述弧形连杆连接,所述张拉绳一端与所述弧形连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共同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开口朝下的所述u型杆。

更进一步,每个所述u型杆一端径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外侧横向开设有多个等间距的内螺纹孔,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u型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上,所述u型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勾设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的向外弯起的勾子。

进一步,所述u型杆为片状的u型杆。

进一步,所述张拉绳包括手摇器以及缠绕在所述手摇器上的绳体,所述手摇器的底座与所述弧形连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末端之间连接有v型杆,所述v型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所述v型杆的尖部与所述绳体一端固接。

更进一步,所述手摇器的底座与所述弧形连杆之间设有一端带有勾子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勾子勾设于所述弧形连杆上,另一端与所述手摇器的底座固接。

进一步,所述卡箍包括两个内设有软质橡胶垫的半圆卡箍,两个所述半圆卡箍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每个所述半圆卡箍外侧环向设有所述弧形连杆,所述弧形连杆与所述半圆卡箍外侧之间通过多个加强杆,每个所述加强杆一端与所述半圆卡箍外侧固结,另一端与所述弧形连杆内侧固结。

进一步,所述凹槽轮上的凹槽内设有软质橡胶垫。

进一步,所述u型杆内侧设有软质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果树枝条角度开张器,通过将果树枝条置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且位于凹槽轮上部,u型杆的内部,通过张拉绳向下张拉时,u型杆向下压枝条,实现了对果树枝条的开角,且通过绑带将凹槽轮固定于枝条与主干相接部分处的底部,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在张拉的过程中与果树枝条相接处的u型杆向枝条根部滑动对其树皮的损伤。

另外,通过在张拉绳上设有手摇器来张拉枝条,能够精准的确定对枝条张拉开角的角度,且减轻人工多次张拉调整角度对枝条造成的损伤,从而有效保障树枝正常发育;

通过对两个半圆卡箍内、u型杆内侧以及凹槽轮内设有软质橡胶垫,能够进一步避免对树枝表皮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简易果树枝条角度开张器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中简易果树枝条角度开张器卡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简易果树枝条角度开张器中至少两个u型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简易果树枝条角度开张器中片状u型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简易果树枝条角度开张器,如图1~2所示,包括两个对称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以及固定于果树主干上的卡箍1;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一端之间铰接有凹槽轮3,凹槽轮3两侧设有用于固定凹槽轮3的绑带303,绑带303的一端与凹槽轮3的一侧铰接,另一端绑扎在凹槽轮3的另一侧铰接的环件上,利用绑带303可以将凹槽轮3卡设在要张开角度的树枝底部,且位于树枝与主干相接处,而避免在张开时凹槽轮3滑动;在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之间远离凹槽轮3一侧上端活动连接有用于压树枝的u型杆304,u型杆304开口朝下,通过将u型杆304一端径向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穿设有螺钉,第一连杆301或第二连杆302外侧横向开设有多个等间距的与螺钉相匹配的内螺纹孔,螺钉将u型杆304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杆301或第二连杆302上,u型杆304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勾设第一连杆301或第二连杆302的向外弯起的勾子,为此,先调节好u型杆304靠凹槽轮3之间的位置,将树枝放入u型杆304内部,转动其中第一连杆301或第二连杆302,将其挂在u型杆304的向上弯起的勾子,从而将要开角的树枝置于凹槽轮3上,以及u型杆304内;为了避免弯起的勾子对树枝磨损树皮,将勾子向外弯起;

卡箍1卡设在位于凹槽轮3下方的果树主干上,卡箍1包括两个内设有软质橡胶垫半圆卡箍,两个半圆卡箍两端分别通过螺栓103连接,每个半圆卡箍外侧环向设有弧形连杆101,弧形连杆101与半圆卡箍外侧之间通过多个加强杆,每个加强杆一端与半圆卡箍外侧固结,另一端与弧形连杆101内侧固结,为此,弧形连杆提供了固定张拉树枝的受力绑扎结构;将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的末端通过张拉绳与弧形连杆101连接,张拉绳一端与弧形连杆101活动连接,另一端同时与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活动连接,为此,将树枝树枝置于凹槽轮3上,以及u型杆304内,通过张拉绳向下张拉时,凹槽轮3作为支撑点,固定不动,只有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的末端以凹槽轮3为中心向下转动,同时带动u型杆304向下运动,使u型杆304逐渐的将树枝向下压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了对果树枝条的开角,且通过绑带将凹槽轮固定于枝条与主干相接部分处的底部,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在张拉的过程中与果树枝条相接处的u型杆向枝条根部滑动对其树皮的损伤。

参见图3,将在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开口朝下的u型杆304,设置多个u型杆304,能够增加受力点,有效压设树枝向下张开。

参见图4,将u型杆304设为片状的u型杆,进一步增加与树枝的受力面,避免对树枝勒破,有效的将树枝压设张开。

为了便于树枝向下张拉,设置张拉绳包括手摇器2以及缠绕在手摇器2上的绳体202,手摇器2的底座与卡箍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手摇器2的底座与弧形连杆101之间设有一端带有勾子的第三连杆201,第三连杆的勾子勾设于弧形连杆101上,另一端与手摇器2的底座固接。通过勾设于弧形连杆上,便于安装,而缠绕在手摇器2上的绳体202的一端与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末端共同可拆卸连接,为此,通过旋转手摇器2,绳体202不断的缠绕在手摇器2上,实现张拉作用;

其中,绳体202的一端与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末端共同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在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末端分别开设有纵向的通孔,而v型杆305敞开的两端分别设有弯下的勾子,同样勾子是向外弯,为此,将v型杆305两端向下弯的勾子,分别勾设在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末端分别开设的纵向通孔内,而绳体202一端与v型杆305的尖部固接,为此实现了绳体202的一端与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末端共同可拆卸连接;

利用v型杆305的整体张拉,避免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向下张拉时的相互错位,而导致连接于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之间的u型杆,在树枝做横向滑动,为此,利用缠绕在手摇器2上的绳体202,通过旋转手摇器2,实现张拉作用,且通过在张拉绳上设有手摇器来张拉枝条,能够精准的确定对枝条张拉开角的角度,减轻了人工多次张拉调整角度对枝条造成的损伤,从而有效保障树枝正常发育,其中,在张拉的手摇器在外围可以设置保护罩,避免雨水淋湿而损坏。

另外,通过对两个半圆卡箍内、u型杆内侧以及凹槽轮内设有软质橡胶垫,能够进一步避免对树皮的损坏。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果树枝条角度开张器,通过将果树枝条置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且位于凹槽轮上部,u型杆的内部,通过张拉绳向下张拉时,u型杆向下压枝条,实现了对果树枝条的开角,且通过绑带将凹槽轮固定于枝条与主干相接部分处的底部,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在张拉的过程中与果树枝条相接处的u型杆向枝条根部滑动对其树皮的损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