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2954发布日期:2020-11-13 12:3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池排污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



背景技术:

室内水泥池养殖是水产养殖的一种重要的养殖形式,因其养殖密度高、水体相对较小,养殖水体负荷大,水体内残饵、粪便等有害杂质相对较多。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这些有害物质沉淀于池底,由于其均匀分布于池塘底部,较为分散,不集中,通过传统的虹吸方式将其排除耗时耗力,操作效率低,且不能保证能够将上述有害物质全部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降低养殖池排污操作难度,提高排污效率和排污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包括若干充气管、分气管、主气管和排水管,所述若干充气管沿贴近养殖池池壁的周向设置在养殖池的底部且能够通过充气管充气使得养殖池内的养殖水体整体发生转动,各充气管分别通过分气管与主气管连通且各分气管上分别设有气阀,所述排水管设置于养殖池的中部,所述排水管的上端伸出养殖水体液面以上、出水端从养殖池伸出,所述排水管对应养殖池底部的位置沿周向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位于养殖池以外的管段上设有排水阀。

所述充气管沿养殖池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所述充气管为可弯曲的柔性纳米管,且管壁上密布有出气孔。

所述养殖池的水平截面呈正方形且内部四角为圆弧过渡结构,所述养殖池的底部为四周高、中间低的锅形结构。

所述养殖池的水平截面呈圆形,所述养殖池的底部为四周高、中间地的锅形结构。

所述分气管垂直安装在养殖池的内壁,所述主气管水平安装在养殖池的内壁且主气管位于养殖水体液面以上,所述气阀位于养殖水体液面以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充气管向养殖池内的养殖水体中充气,通过充气管产生的气泡带动养殖水体朝同一周向发生转动,能够将池塘内的杂质集中到养殖池中间的排水管附近,通过排水时的水流带动即可将杂质通过排水管排出养殖池,通过控制充气和排水即可完成养殖池池底排污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排污工作量和操作难度,提高排污效率,且有利于更加彻底地将池底的有害杂质排出,提升排污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管布置于养殖池中可同时用于水体充氧,实现排污和补氧双重功能,只需要改变原有补氧充气管的布置方式而无需增加额外充气设施,有利于降低成本,适用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包括四根充气管1、四根分气管2、主气管3和排水管5。

本实施例中养殖池8的水平截面呈正方形,规格为长×宽×高=5m×5m×1.5m,且内部四角做圆弧处理形成圆弧过渡结构,养殖池8的底部为四周高、中间低的锅形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养殖池8的水平截面还可以呈圆形,养殖池8的底部为四周高、中间地的锅形结构。

四根充气管1沿贴近养殖池8池壁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养殖池8的底部,每一侧分别布设一根充气管1。充气管1为可弯曲的柔性纳米管,直径25mm,且管壁上按照一定取向密布有直径为0.03-0.06mm的出气孔,纳米管长度为养殖池8底边长度的1/3。分气管2和主气管3为pvc塑料材质,主气管3直径50mm,分气管直径20mm,主气管3水平固定于水面以上、池面5cm以下的池壁上,分气管2垂直于主气管3固定于池壁上,各分气管2上分别安装有气阀4,气阀4安装于水面以上、池面15cm处,方便人员操作。

通过充气管1向养殖池8内的养殖水体中充气,通过具有取向性的出气孔产生的气泡能够推动养殖水体整体上朝同一周向发生转动,从而能够将养殖池8底部的杂质集中到养殖池8的中部。

排水管5直径为110mm,设置于养殖池8的中部,排水管5的上端伸出养殖水体液面以上,出水端从养殖池8伸出,排水管5位于养殖池5以外的管段上设有排水阀9。排水管5对应养殖池8底部的位置沿周向间隔设有排水孔6,排水孔6直径为10mm,间距为10mm。当然,排水管5的直径以及排水孔6的数量和大小可以根据养殖池8的容量、养殖对象的大小以及排水速度要求等具体调整。

该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在使用时:打开气阀4,充气管1开始曝气,产生气泡推动水体朝一定方向旋转,水体内的残饵、粪便等颗粒物7随水流堆积于排水管5附近;通过打开池塘的排水阀9,杂质颗粒物7随水流通过排水管5上的排水孔6排出;待排水管5出水口的水体由浑浊变为清澈时,关闭排水阀9,即完成排污。



技术特征:

1.一种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包括若干充气管(1)、分气管(2)、主气管(3)和排水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充气管(1)沿贴近养殖池(8)池壁的周向设置在养殖池(8)的底部且能够通过充气管(1)充气使得养殖池(8)内的养殖水体整体发生转动,各充气管(1)分别通过分气管(2)与主气管(3)连通且各分气管(2)上分别设有气阀(4),所述排水管(5)设置于养殖池(8)的中部,所述排水管(5)的上端伸出养殖水体液面以上、出水端从养殖池(8)伸出,所述排水管(5)对应养殖池(8)底部的位置沿周向设有排水孔(6),所述排水管(5)位于养殖池(8)以外的管段上设有排水阀(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1)沿养殖池(8)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1)为可弯曲的柔性纳米管,且管壁上密布有出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8)的水平截面呈正方形且内部四角为圆弧过渡结构,所述养殖池(8)的底部为四周高、中间低的锅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8)的水平截面呈圆形,所述养殖池(8)的底部为四周高、中间地的锅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管(2)垂直安装在养殖池(8)的内壁,所述主气管(3)水平安装在养殖池(8)的内壁且主气管(3)位于养殖水体液面以上,所述气阀(4)位于养殖水体液面以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池充气式排污结构,包括若干充气管、分气管、主气管和排水管,若干充气管沿贴近养殖池池壁的周向设置在养殖池的底部且能够通过充气管充气使得养殖池内的养殖水体整体发生转动,各充气管分别通过分气管与主气管连通且各分气管上分别设有气阀,排水管设置于养殖池的中部,排水管的上端伸出养殖水体液面以上、出水端从养殖池伸出,排水管对应养殖池底部的位置沿周向设有排水孔,排水管位于养殖池以外的管段上设有排水阀。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排污工作量和操作难度,提高排污效率,且有利于更加彻底地将池底的有害杂质排出,提升排污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谌微;刘志强;蒋科技;赵明;马春艳;张凤英;宋炜;马凌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2.03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