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捕小型害虫的风吸式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8196发布日期:2020-10-30 21:1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诱捕小型害虫的风吸式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诱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诱捕小型害虫的风吸式诱捕器。



背景技术:

当前,农业生产上最难以防治的往往是一些小型害虫,如粉虱、蓟马、蚜虫等。它们个体小,不易察觉;繁殖快,易爆发成灾,易产生抗药性,化学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却缺乏有效的绿色防控手段,成为果蔬生产上的重大害虫和防治难点。杀虫灯作为一种物理防控手段,在害虫的绿色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以led发光材料构成的杀虫灯,发光性能优越,大大提升了杀虫灯产品性能、降低能耗、延长使用寿命。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杀虫灯主要为光源广谱性杀虫灯,在杀灭害虫的同时,对天敌昆虫以及中性昆虫均造成了很大的杀伤,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不利于害虫的可持续控制;一些现有技术的杀虫灯使用广谱性诱集光源,特别是紫外线被广泛应用,但紫外线对类似温室白粉虱、蓟马等小型害虫的诱集效果不理想;一些现有技术的杀虫灯在设计上更利于对较大体型昆虫的捕杀,导致体型较小的趋光性害虫容易逃逸。事实上,各种昆虫体型差异巨大,趋光行为及其光谱敏感性也存在很大差异,一种杀虫灯适用于所有种类昆虫的诱杀是难以实现的。

在另一方面,一些现有技术采用了色板对温室白粉虱、蓟马等特定趋光害虫的诱集,但是往往在色板上涂敷粘虫胶,随着时间推移粘虫能力持续下降(在户外容易沾满漂浮在空气中的任何异物比如尘土而不只是害虫),还需要定期拆除更替沾满昆虫的色板,经济性不高,性能不稳定而且操作繁琐。

在另一方面,针对引诱之后的灭杀过程,现有技术中的水盆式杀虫灯和电网式杀虫灯对这些小型害虫的击杀效果均不如风扇驱动的吸入式杀虫灯,但常规的风扇结构难以保持足够的负压及吸力以保证诱集到的害虫高效率的被吸入,致死而且无逃逸,同时,现有技术的风吸式杀虫灯多采取让害虫自然风干致死的办法,这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仍存在一定的昆虫逃逸隐患,并难以进行即时取样,无法实现对这些小型害虫种群的即时监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上不足,提出一种趋光性小型昆虫的风吸式诱捕器,性能高效,设计科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诱捕小型害虫的风吸式诱捕器包括:光源,布置在所述光源附近的色板,布置在所述光源和色板一侧的吸入装置,所述吸入装置是进风口大于出风口的喇叭状通道,布置在所述吸入装置内部的风机,所述风机被布置为向所述吸入装置的出风口鼓风,连接在所述吸入装置的出风口处的排风口装置,具有管壁带网眼的管状通道,以及与所述排风口装置相连的收集容器,用于收集被诱捕的害虫。

作为优选,所述光源是发射靶标害虫的特异性敏感波长的led光源。

作为优选,所述色板是反射靶标害虫特异性敏感波长的色板,由具有高反光度的材质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色板的数量是3个,布置成彼此间以120°角间隔径向辐射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吸入装置包括接近所述色板一侧的第一喇叭状通道和接近所述排风口装置一侧的第二喇叭状通道,所述第一喇叭状通道出风口与第二喇叭状通道进风口外径一致,并且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风机布置在所述第一喇叭状通道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排风口装置的管壁被成形为超细密网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网状排风口装置和所述收集容器是可拆卸的连接结构,所述收集容器内置有表面活性剂溶液。

作为优选,所述风吸式诱捕器还包括用于所述光源和风机的时间控制装置或光敏控制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色板表面不涂敷粘虫胶。

作为优选,所述led光源发射525nm波长或者500-600nm波长的光波,所述色板是具有高反光度的黄色塑料色板。

作为优选,所述风机是轴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显著的技术效果和进步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喇叭状吸入装置与轴流风机的配合使得吸力得到强化,并在吸入装置和收集容器中间布置有管壁为超细网状结构的管状排风口,进一步防止小型害虫逃逸,针对性的提高了对于小型害虫的捕杀能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反光特定色板与特定led灯的组合实现了向周围发射特定波长范围内的高强度引诱光源,配合喇叭状的高效的风压式吸入装置,不仅提高了诱捕率,而且不受环境(阴天雨天等)影响。

3.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色板可以不在表面涂敷粘虫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述涂敷粘虫胶的色板存在的不经济,性能不稳定,亮度不足,更替繁琐等缺点。

4.本实用新型通过装有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收集容器配合整体捕捉结构,在快速捕获之后还能够使害虫快速致死,防止其有时间逃逸,进一步提高了灭杀效率。

5.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用种类的昆虫更换光源波长和色板的颜色,对非靶标昆虫有效规避,在适用于小型害虫的高效诱杀的同时也避免了无差别捕虫导致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吸式诱捕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风吸式诱捕器的俯视图。

图3是风吸式诱捕器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led光源2.色板

3.吸入装置301.第一喇叭状通道302.第二喇叭状通道

4.轴流风机6.排风口装置7.收集容器

8.挂钩9.上盖体10.电气部分

11.支撑柱12.收集容器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部件、参数等进行适当调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小型风吸式害虫诱捕器,结合附图1至3,其结构为:设备上端为昆虫引诱装置,下端为捕获装置;其中,上端的引诱装置主体是led光源1,在其上方顶部具有上盖体9,上盖体9具有圆形的平的顶壁和周围用于挡雨的帽檐状侧壁,顶壁上方具有可供悬挂的挂钩8,在上盖体9下方的内部设置有电气部分10(比如电源等,图中以虚线所示),电气部分10可以通过外接电线与外界电源连接。电气部分10下方的中央连接led光源1并与其电连接。led光源1的下方布置有进风口大于出风口的喇叭状吸入装置3,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喇叭状通道301和第二喇叭状通道302,其中301与302的连接部位(即第一喇叭状通道301出风口与第二喇叭状通道302进风口)外径一致,并且是可拆卸的连接,比如通过螺纹结构或是卡槽结构等。上盖体9和第一喇叭状通道301通过两者之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柱11连接在一起,支撑柱11是长条状结构且竖直布置,彼此平行。每个支撑柱11上连接一块色板2,色板2是矩形薄板,是具有高反光度的不涂敷杀虫胶的黄色塑料色板或其它有高反光度材质的黄色色板,其短边贴合并且固定在支撑柱上,其长边呈辐射状向外延伸,其长度大于上盖体9顶壁半径。比如优选的在led光源1周围布置有三个支撑柱11,以及对应的有三块色板2与支撑柱11耦合,两两呈120度夹角且均竖直布置。

吸入装置3的第一喇叭状通道301上开口(入风口)略大于下开口(出风口),其内部连接有风机4,其风扇叶片分布于水平方向,旋转轴心与上盖体9的中心对齐在一条竖直轴线,能够提供向下的风力。作为优选的实施例,风机4可以采用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具有效率高、风量大的特点,而且体积小巧,易于安装,同时由于应用广泛而成本较低。由于第一喇叭状通道301与其下方的第二喇叭状通道302布置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方便后期对轴流风机的检查,调整与维修。第二喇叭状通道302的底部出风口直径明显小于其上部与301连接部位入风口的直径,且在底部出风口连接有呈管状结构的排风口装置6,其管状侧壁布满超细网孔,可以使得空气经由所述网孔向四周排出。管状的排风口装置6下端具有收集容器接口12,收集容器接口12通过设置螺纹结构或卡扣等其他耦合结构与其下方的收集容器7耦合,收集容器7内装有含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比如洗涤液与水的混合溶液),用于确保昆虫落入其中之后无法逃逸,当收集容器7内的昆虫数量较多时可以将收集容器7从主体结构的收集容器接口12拆下并且更换或者清理,清理过程简单快捷。

其中,通过在呈帽檐状的上盖体9内置相关电气组分,能够避免阳光直射、水汽浸润等,延长电气部件的使用寿命。

其中,在喇叭状的吸入装置3上端开口(301的入风口),即led灯源和色板2下方,风扇产生向通道内的吸力,使得昆虫在收到光引诱而靠近吸入装置3上端开口时被送入吸入装置3,由于吸入装置3的上开口大于下开口的喇叭形状能够使由其上方的轴流风机4向下吹入的空气流速在进入通道之后梯度增加,所以昆虫进入该通道之后很难逆着空气流的方向逃脱,而下方的出风口布置有密集的超细网孔,这是针对是小体型的害虫如温室白粉虱,蓟马等设计,完全防止其逃脱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对于昆虫的捕获能力。

其中收集容器7中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吸附能力,可以使落入溶液中的昆虫肢体和翅膀受到比水更强的吸附力,再配合上方风机4的风力对下方的风压,从而导致昆虫难以在短时间内逃离,更易于其在收集容器7中迅速溺死。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特定的led光源与高反光度色板的组合。其原理是:粉虱、蓟马等均为日间活动型昆虫,发明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晴天下黄板、蓝板反光强烈且面积较大,其对温室白粉虱、蓟马等害虫的诱集效果很好,但在阴天及夏季温室采取遮阳操作时,粘虫色板的诱杀效果大幅下降。led光源可以弥补色板诱集受天气、环境影响很大的缺陷,显著提高对靶标害虫的诱集效能。为此,在选用对特定靶标害虫高效诱集的led光源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对粉虱、蚜虫等有高诱集性的黄板/对蓟马有高诱集性的蓝板等,优选使用高反光度的不涂敷杀虫胶的色板,将大大提升杀虫灯的诱集效果,使杀虫灯可在任何天气、环境条件下全天候地发挥最大效能。

其中,由于色板2布置为辐射状向外延伸,其存在并不影响led光源1向各个方向的辐射,昆虫在各个方向依然可以无障碍感受到led光源1的存在。为了增强反射效果,可以使用长边尽可能长的色板2。光源1和色板2的光学特征根据靶标害虫的特异性敏感光谱确定。例如用于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时,光源1使用500-600nm波长led灯,优选地使用525nm(绿光)波长led灯,对温室白粉虱均有较好的诱集效果,但不排除其他光源1、波段在诱捕器中的运用;色板2优选反光度高的黄色色板2比如黄色塑料板,但不排除其他颜色或者材质的色板2,该色板2上不需要涂敷粘虫胶,可通过下方的风吸力捕获昆虫,从而避免一般涂敷粘虫胶的色板2存在的不经济,性能不稳定,容易沾满异物而失效,亮度不足,更替繁琐等缺点。

实施例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色板2更替为涂敷有粘虫胶的色板2。

实施例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所述上盖体9内部的电气部分10中还包括有时间控制或光敏控制装置,或者在线路总开关处配置有时间控制或光敏控制装置。可以将时控电路的连通时间设定为白天开启,晚上断开;或者将光控电路设定为光照强度高于某一阈值时开启电源,光照强度低于某一阈值时关闭电源。粉虱、蓟马等均为日间活动型昆虫,夜间即使开灯,诱捕量相对也较低。为此,可以通过时控或光控装置,自动设定开机时间,进一步节约能源。

由于杀虫灯的具体控制电路和工作过程已经存在较多相关论述和产品,为了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特征,在此不再具体叙述。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针对温室白粉虱的led诱捕器,很好地实现了对温室白粉虱的高效诱集和无逃逸致死,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特别适用于温室内对温室白粉虱的种群监测和控制,也可用于大田,以及科学研究之标本采集。同时,此诱捕器靶标特异性高,避免或减少了对有益昆虫及中性昆虫的诱杀,有利于田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害虫的可持续治理,环境友好、能耗低。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数个具体实施例,还可以针对其它小型害虫,如蓟马、蚜虫、潜叶蝇、蕈蚊及其它蚊类等害虫,根据其光谱敏感性,就led光源波长及色板颜色做出相应调整和更替,以达到最佳的诱杀效果。另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很容易对某些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做些改动或调整,本说明书的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