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赶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2594发布日期:2020-09-29 09:17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赶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赶鱼装置。



背景技术:

多年来,临沧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把临沧打造成云南乃至全国重要的高原特色淡水渔业生产基地的目标,坚持“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观光渔业”发展理念,推动澜沧江电站库区生态渔业开发。小湾库区属于调节性水电站,为高山峡湖,库深而狭长,库容大,水下地貌复杂,暗流涌动,崖石交错、树桩林立。在拦、刺、赶、张这个联合大捕捞理论里,是在探明鱼群位置的前提下用栏网包围,布下张网,栏网与张网间开设“八”字门,再用刺网驱赶,其中数赶鱼最为困难;因水太深、水下地貌复杂,传统的刺网不能落到江底,很多鱼群从网底逃走。如果把网下到最深,网具常常被岩石和树桩挂住而撕破,或不得不主动把网片割开,致使鱼群逃跑。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下网深、防止被岩石和树桩挂住、防止鱼群从网底逃走的赶鱼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刺网底部采用划齿在水下复杂的地面上划过,避免刺网被岩石和树桩挂住而撕破或不得不主动把网片割开,致使鱼群逃跑;划齿在地面拖划的过程中发出声音和将水搅浑起到驱赶鱼群的作用的赶鱼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赶鱼装置主要包括刺网、浮子、划齿、保险绳、拉绳、挂绳,所述的浮子上设有刺网,刺网网面上均匀编织有经纬方向的保险绳,刺网底部的保险绳上通过挂绳均匀系有划齿,刺网顶部两端系有拉绳,所述的浮子的浮力小于划齿的重力。

所述的划齿为锥体结构,划齿的顶部设有耳扣,耳扣为光滑的圆截面耳扣,划齿通过耳扣被均匀系在刺网底部的横向绳上。

所述的浮子为气胎或充气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划齿在水下复杂的地面上划过,避免刺网被岩石和树桩挂住而撕破或不得不主动把网片割开,致使鱼群逃跑;划齿在地面拖划的过程中发出声音和将水搅浑起到驱赶鱼群的作用;浮子的浮力小于划齿的重力,保证划齿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浮子悬浮在水里,当地面起伏时,赶鱼装置自动上浮或下沉,保证划齿与地面接触,防止鱼群逃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水底平整的条件下的工作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水底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工作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划齿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赶鱼装置,所述的一种赶鱼装置主要包括刺网1、浮子2、划齿3、保险绳4、拉绳5、挂绳6。所述的刺网1顶部设有浮子2,所述的浮子2为气胎,充气和放气方便,悬浮效果好;刺网1上均匀设有保险绳4,所述的保险绳4包括纵向绳41、横向绳42,纵向绳41和横向绳42均匀编织在刺网1的网面上;刺网1底部的横向绳42与挂绳6连接,工作过程中划齿3的重力和拉动的力主要由保险绳4和挂绳6承担,防止刺网因受力过大而撕破;所述的划齿3为锥体结构,划齿3的顶部设有耳扣31,耳扣31为光滑的圆截面耳扣,划齿3通过耳扣31被挂绳6均匀系在刺网1底部的横向绳42上;如图3所示,划齿3设为锥体结构有利于在复杂的地面划过,耳扣31为光滑的圆截面耳扣,可减小工作过程中耳扣31对挂绳6的磨损,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划齿在水下复杂的地面划过时发出响声和将水搅浑,起到驱赶鱼群的作用,避免鱼群从网底逃脱,当划齿3遇到岩石8和树桩9时,在拉绳5的拉动下,相应的划齿3为图3中31和33状态划过,避免刺网被岩石8和树桩9挂住而撕破或不得不主动把网片割开,致使鱼群逃跑;当遇到沟洼7时,划齿3为竖立为32状态,防止鱼群逃跑;浮子2的浮力小于划齿3的重力,保证划齿3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浮子2悬浮在水里,当地面起伏时,赶鱼装置自动上浮或下沉,保证划齿3与地面接触,防止鱼群逃走。

工作过程:

待围网、栏网和张网都准备就绪后,通过拉绳5将刺网与渔船相连,向浮子2内充气完成后,将刺网沿围网放入水中,待划齿3落到水下地面时,划齿3将充气完成后的浮子2坠下水面,淹没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浮子2的浮力和划齿4的重力将刺网1拉开处于竖立状态,通过渔船拉动赶鱼装置向张网方向移动,驱赶鱼群向前方逃跑;划齿3在地面拖划的过程中发出声音和将水搅浑起到驱赶鱼群的作用;待赶鱼完成后收网,完成赶鱼工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划齿3在水下复杂的地面拖划经过,避免刺网1被岩石8和树桩9挂住而撕破,或不得不主动把网片割开,致使鱼群逃跑;划齿3在地面拖划的过程中发出声音和将水搅浑起到驱赶鱼群的作用;浮子2的浮力小于划齿3的重力,保证划齿3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浮子2悬浮在水里,当地面起伏时,赶鱼装置自动上浮或下沉,保证划齿3与地面接触,防止鱼群逃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赶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赶鱼装置包括刺网(1)、浮子(2)、划齿(3)、保险绳(4)、拉绳(5)、挂绳(6),所述的浮子(2)上设有刺网(1),刺网(1)的网面上均匀编织有经纬方向布置的保险绳(4),刺网(1)底部的保险绳(4)上通过挂绳(6)均匀系有划齿(3),刺网(1)顶部系有拉绳(5),所述的浮子(2)的浮力小于划齿(3)的重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赶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划齿(3)为锥体结构,划齿(3)的顶部设有耳扣(31),耳扣(31)为光滑的圆截面耳扣,划齿(3)通过耳扣(31)被均匀系在刺网(1)底部的横向绳(42)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赶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子(2)为气胎或充气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赶鱼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刺网、浮子、划齿、保险绳、拉绳、挂绳,所述的浮子上设有刺网,刺网的网面上均匀编织有经纬方向布置的保险绳,刺网底部的保险绳上通过挂绳均匀系有划齿,刺网顶部系有拉绳,所述的浮子的浮力小于划齿的重力;本实用新型采用划齿在水下复杂的地面划过,避免刺网被岩石和树桩挂住而撕破,致使鱼群逃跑;划齿在地面拖划的过程中发出声音和将水搅浑起到驱赶鱼群的作用;浮子的浮力小于划齿的重力,保证划齿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浮子悬浮在水里,当地面起伏时,赶鱼装置自动上浮或下沉,防止鱼群逃走。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富;梁云安;杨鸿;段佳伟;薛飞;苏有鑫;梁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农业大学;临沧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8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