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粉碎滚刀起膜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2739发布日期:2020-06-02 18:0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秸秆粉碎滚刀起膜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是一种秸秆粉碎滚刀起膜回收机。



背景技术:

农用地膜在各地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的覆膜种植,特别是棉花的种植,但是农用地膜需要及时、有效回收,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引起土质板结、退化。目前市场上农膜回收机械多种多样,其中带有掘土式起膜装置的残膜回收机械使用较多,但是现有的掘土式起膜装置,不但能够掘出残膜,而且连同棉花根茬一起掘出,致使回收后的残膜中混杂的根茬较多且不易去除。如果不去除残膜中的根茬会影响残膜的二次利用,由于通过设备去除残膜中的根茬,往往会导致残膜回收机械的机构较为复杂、设备故障率较高,使得收膜机械的工作效率较低,目前依旧是主要通过人工作业方式,用叉子挑起所收残膜并抖动以去除根茬,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繁琐费时、作业效率极低,无法满足棉花种植农户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秸秆粉碎滚刀起膜回收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带掘土式起膜装置的残膜回收机械存在的所收残膜根茬较多、分离根茬机构复杂、设备故障率高,通过人工分离根茬又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秸秆粉碎滚刀起膜回收机,包括机架、粉秆抛洒装置、起膜滚刀装置、筛杂输送装置、残膜收集装置和传动装置,机架的前部设有粉秆抛洒装置,粉秆抛洒装置包括带有甩刀的秸秆粉碎装置、带风机的绞龙装置,绞龙装置后方的机架上设有起膜滚刀装置,所述起膜滚刀装置能够避开作物根茬并掘出残膜,起膜滚刀装置后方的机架上设有筛杂输送装置,所述筛杂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链带、横托杆和输膜横挡,输送链带上均匀间隔设有沿左右方向的横托杆,输膜横挡固定安装在输送链带上并呈均匀间隔布置,输膜横挡包括托膜板和挡膜板,托膜板与横托杆相平行,托膜板侧缘与对应位置的挡膜板连为一体,托膜板平行于输送链带外侧,挡膜板垂直于输送链带外侧,筛杂输送装置后部下方的机架上设有残膜收集装置,粉秆抛洒装置、起膜滚刀装置、筛杂输送装置、残膜收集装置与传动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的,筛杂输送装置包括链带下轴、链带上轴和链带后轴,链带下轴安装在起膜滚刀装置后方的机架上,链带上轴安装在链带下轴后上方的机架上,链带后轴安装在链带上轴后方的机架上,输送链带安装在链带下轴、链带上轴、链带后轴上,链带上轴的左端或右端设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链带驱动轮,链带下轴、链带上轴之间的输送链带形成沿前低后高方向倾斜布置的链带升运段,链带上轴、链带后轴之间的输送链带形成链带水平段,链带升运段的后端与链带水平段的前端相连,链带升运段前部的输膜横挡能够承接起膜滚刀装置抛出的残膜并向后上方输送。

进一步的,起膜滚刀装置包括前拨动轴、滚刀轴、滚刀座和滚刀刀片,机架的中部下方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前拨动轴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左侧板、右侧板上,前拨动轴的外侧圆周均布固定有不少于三个的拨动板,前拨动轴的左端设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拨动轴驱动轮,前拨动轴的后下方设有滚刀轴,滚刀轴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左侧板、右侧板上,滚刀轴的左端设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滚刀轴驱动轮,对应两行棉株之间位置的滚刀轴外侧均布固定有滚刀座,滚刀刀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滚刀座上。

进一步的,秸秆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罩板和粉碎刀轴,粉碎罩板固定在机架上,粉碎刀轴通过轴承座安装在粉碎罩板下方,粉碎刀轴外侧均布有不少于两个的粉秆刀座环组,每个粉秆刀座环组包括不少于三个的甩刀座,各甩刀座上分别通过销轴铰接有甩刀,绞龙装置包括绞龙罩壳、绞龙转轴、绞龙叶片和绞龙驱动轮,粉碎刀轴后方的机架上安装有绞龙罩壳,绞龙罩壳内安装有带绞龙叶片的绞龙转轴,绞龙罩壳的前部设有进料口,绞龙罩壳的侧端安装有风机,风机的转轴与绞龙转轴相连或连为一体,风机的上部设有带抛洒口的抛洒筒,绞龙转轴的左端或右端设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绞龙驱动轮,粉碎刀轴左端或右端设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粉秆轴驱动轮。

进一步的,起膜滚刀装置与筛杂输送装置之间的机架上设有拨送装置,拨送装置包括拨送转轴和拨送板,拨送转轴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拨送转轴的外侧圆周上均布固定有拨送板,拨送转轴的左端设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拨辊驱动轮。

进一步的,残膜收集装置为自卸集膜箱,自卸集膜箱包括箱体座架、收集箱和卸膜链带总成,收集箱固定在箱体座架上端,箱体座架前端安装有前卸膜轴,箱体座架后端安装有后卸膜轴,箱体座架的左端后部通过马达座架固定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动力轴与后卸膜轴的左端相连接,卸膜链带总成包括卸料链带和拨送杆,卸料链带上均匀间隔设有沿左右方向的拨送杆,卸料链带的前部安装在前卸膜轴上,卸料链带的后部安装在后卸膜轴上,卸膜链带的上部穿过收集箱并能够将收集箱内物料向后输送,箱体座架后部设有后板架并铰接有后箱板。

或者,残膜收集装置为圆捆打包装置,筛杂输送装置后部下方的机架上设有辊式传送装置,圆捆打包装置位于辊式传送装置后部的机架上,辊式传送装置、圆捆打包装置分别与传动装置相连接;辊式传送装置包括不少于两个且呈多棱柱状的传送辊,各传送辊由前至后呈等距间隔排布,前方的传送辊位于筛杂输送装置后部下方,后方的传送辊位于圆捆打包装置的进料口处,圆捆打包装置包括前罩壳、后罩壳、罩壳铰轴、旋压辊和卸料液缸,前罩壳后端、后罩壳前端扣合并形成圆筒形,前罩壳的前部下端设有进料口,后罩壳上端通过罩壳铰轴铰接在前罩壳上,前罩壳、后罩壳的内腔内分别安装有不少于三个且呈多棱柱状的旋压辊,各旋压辊呈环状均匀间隔排布,前罩壳外侧中部铰接安装有卸料液缸,卸料液缸的活塞杆上端铰接在后罩壳外侧中部,卸料液缸的活塞杆能够向后上方伸出并开启后罩壳。

进一步的,机架前部设有能够与拖拉机相连接的牵引架,机架后部下端设有行走轮,行走轮的轮架前端通过轮架铰轴铰接安装在机架上,轮架铰轴后方的机架上铰接安装有轮架液缸,轮架液缸的活塞杆末端铰接在行走轮的轮架中部;机架前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变速箱,绞龙装置后方的机架上安装有第二变速箱,第一变速箱的前端有动力输入轴并能够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第一变速箱的左部设有左输出轴并固定安装有左主动轮,第一变速箱的右部设有右输出轴并固定安装有右主动轮,左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秸秆粉碎装置相连,右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绞龙装置相连接,第一变速箱的后部设有后输出轴并通过带有万向节的传动轴与第二变速箱前端的输入轴相连,对应第二变速箱位置的机架左侧设有侧置变速箱,第二变速箱的左部设有左驱动轴并与侧置变速箱相连,侧置变速箱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或传动链分别与起膜滚刀装置、筛杂输送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粉秆抛洒装置打碎秸秆还田,通过起膜滚刀装置掘起地膜,通过筛杂输送装置输送并清选残膜,通过残膜收集装置收集残膜,所捡拾的残膜内无根茬,具有结构简单、设备故障率低、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1为机架,2为甩刀,3为风机,4为输送链带,5为横托杆,6为输膜横挡,7为链带下轴,8为链带上轴,9为链带后轴,10为前拨动轴,11为滚刀轴,12为滚刀刀片,13为粉碎罩板,14为粉碎刀轴,15为绞龙转轴,16为绞龙驱动轮,17为抛洒口,18为抛洒筒,19为粉秆轴驱动轮,20为拨送转轴,21为拨送板,22为拨辊驱动轮,23为箱体座架,24为收集箱,25为前卸膜轴,26为液压马达,27为卸料链带,28为拨送杆,29为后板架,30为后箱板,31为传送辊,32为前罩壳,33为后罩壳,34为旋压辊,35为卸料液缸,36为牵引架,37为行走轮,38为轮架液缸,39为第一变速箱,40为第二变速箱,41为左主动轮,42为后输出轴,43为传动轴,44为侧置变速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该秸秆粉碎滚刀起膜回收机包括机架1、粉秆抛洒装置、起膜滚刀装置、筛杂输送装置、残膜收集装置和传动装置,机架1的前部设有粉秆抛洒装置,粉秆抛洒装置包括带有甩刀2的秸秆粉碎装置、带风机3的绞龙装置,绞龙装置后方的机架1上设有起膜滚刀装置,所述起膜滚刀装置能够避开作物根茬并掘出残膜,起膜滚刀装置后方的机架1上设有筛杂输送装置,所述筛杂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链带4、横托杆5和输膜横挡6,输送链带4上均匀间隔设有沿左右方向的横托杆5,输膜横挡6固定安装在输送链带4上并呈均匀间隔布置,输膜横挡6包括托膜板和挡膜板,托膜板与横托杆5相平行,托膜板侧缘与对应位置的挡膜板连为一体,托膜板平行于输送链带4外侧,挡膜板垂直于输送链带4外侧,筛杂输送装置后部下方的机架1上设有残膜收集装置,粉秆抛洒装置、起膜滚刀装置、筛杂输送装置、残膜收集装置与传动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粉秆抛洒装置将作物秸秆打碎并抛洒至设备后方或侧方实现秸秆还田,通过起膜滚刀装置仅掘起地膜,对作物根茬进行避让,从而能够显著减少残膜中夹杂作物根茬,而根茬可以在后续犁地时翻入土中作为绿肥,起膜滚刀装置抛弃残膜并落在筛杂输送装置上,筛杂输送装置将残膜向后上方输送并对残膜进行清选,使残膜与泥土、砂石实现有效分离,最后通过残膜收集装置收集残膜,具有捡拾效果好、结构简单、设备故障率低、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如图1所示,筛杂输送装置包括链带下轴7、链带上轴8和链带后轴9,链带下轴7安装在起膜滚刀装置后方的机架1上,链带上轴8安装在链带下轴7后上方的机架1上,链带后轴9安装在链带上轴8后方的机架1上,输送链带4安装在链带下轴7、链带上轴8、链带后轴9上,链带上轴8的左端或右端设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链带驱动轮,链带下轴7、链带上轴8之间的输送链带4形成沿前低后高方向倾斜布置的链带升运段,链带上轴8、链带后轴9之间的输送链带4形成链带水平段,链带升运段的后端与链带水平段的前端相连,链带升运段前部的输膜横挡6能够承接起膜滚刀装置抛出的残膜并向后上方输送。实际制造时,可以在链带水平段下方的机架1上安装设置导杂板,导杂板的竖直截面呈人字形,导杂板的左侧下端、右侧下端分别延伸至筛杂输送装置的左右两侧,通过导杂板使落下的碎土等杂物滑落至设备左右两侧。

如图1所示,起膜滚刀装置包括前拨动轴10、滚刀轴11、滚刀座和滚刀刀片12,机架1的中部下方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前拨动轴10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左侧板、右侧板上,前拨动轴10的外侧圆周均布固定有不少于三个的拨动板,前拨动轴10的左端设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拨动轴驱动轮,前拨动轴10的后下方设有滚刀轴11,滚刀轴11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左侧板、右侧板上,滚刀轴11的左端设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滚刀轴驱动轮,对应两行棉株之间位置的滚刀轴11外侧均布固定有滚刀座,滚刀刀片1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滚刀座上。工作时,滚刀刀片12位于对应位置的两行棉株之间,实现了对棉根位置的避让,在起膜滚刀装置将残膜从棉田里掘出的同时,能够避免同时将棉根掘起,从而能够减少残膜中夹杂棉花残根,而棉根可以在后续犁地时翻入土中作为绿肥。前拨动轴10的位置高于滚刀轴11,目的是向上拨起滚刀刀片12传送过来的残膜并抛向后方,在抛送过程中,部分泥土和石子掉落到下方田地中,实现了残膜的初步清选。

如图1所示,秸秆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罩板13和粉碎刀轴14,粉碎罩板13固定在机架1上,粉碎刀轴14通过轴承座安装在粉碎罩板13下方,粉碎刀轴14外侧均布有不少于两个的粉秆刀座环组,每个粉秆刀座环组包括不少于三个的甩刀座,各甩刀座上分别通过销轴铰接有甩刀2,绞龙装置包括绞龙罩壳、绞龙转轴15、绞龙叶片和绞龙驱动轮16,粉碎刀轴14后方的机架1上安装有绞龙罩壳,绞龙罩壳内安装有带绞龙叶片的绞龙转轴15,绞龙罩壳的前部设有进料口,绞龙罩壳的侧端安装有风机3,风机3的转轴与绞龙转轴15相连或连为一体,风机3的上部设有带抛洒口17的抛洒筒18,绞龙转轴15的左端或右端设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绞龙驱动轮16,粉碎刀轴14左端或右端设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粉秆轴驱动轮19。通过多组甩刀2打碎秸秆,高速旋转的甩刀2切断秸秆后将其向后抛送至后方的绞龙罩壳内,通过绞龙装置推送给风机3并由风机3送至抛洒筒18的抛洒口17,向指定方向抛洒,实现秸秆的均匀还田。

如图1所示,起膜滚刀装置与筛杂输送装置之间的机架1上设有拨送装置,拨送装置包括拨送转轴20和拨送板21,拨送转轴20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机架1上,拨送转轴20的外侧圆周上均布固定有拨送板21,拨送转轴20的左端设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拨辊驱动轮22。通过拨送板21能够将起膜滚刀装置抛出的残膜接住并进行接力抛送,传送给后方的筛杂输送装置,在接力抛送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泥土和石子掉落到下方田地中,实现了残膜的进一步清选。

如图1所示,残膜收集装置为自卸集膜箱,自卸集膜箱包括箱体座架23、收集箱24和卸膜链带总成,收集箱24固定在箱体座架23上端,箱体座架23前端安装有前卸膜轴25,箱体座架23后端安装有后卸膜轴,箱体座架23的左端后部通过马达座架固定有液压马达26,液压马达26的动力轴与后卸膜轴的左端相连接,卸膜链带总成包括卸料链带27和拨送杆28,卸料链带27上均匀间隔设有沿左右方向的拨送杆28,卸料链带27的前部安装在前卸膜轴25上,卸料链带27的后部安装在后卸膜轴上,卸膜链带的上部穿过收集箱24并能够将收集箱24内物料向后输送,箱体座架23后部设有后板架29并铰接有后箱板30。刮板脱膜装置将残膜输送到收集箱24内,当收集箱24集满残膜后,在农田地头通过开启液压马达26,由拨送杆28带动卸料链带27上端积聚的残膜后移、推动后箱板30开启实现自动卸料,因此能够实现快速卸膜,降低了人工成本,显著缩短了卸料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残膜收集装置为圆捆打包装置,筛杂输送装置后部下方的机架1上设有辊式传送装置,圆捆打包装置位于辊式传送装置后部的机架1上,辊式传送装置、圆捆打包装置分别与传动装置相连接;辊式传送装置包括不少于两个且呈多棱柱状的传送辊31,各传送辊31由前至后呈等距间隔排布,前方的传送辊31位于筛杂输送装置后部下方,后方的传送辊31位于圆捆打包装置的进料口处,圆捆打包装置包括前罩壳32、后罩壳33、罩壳铰轴、旋压辊34和卸料液缸35,前罩壳32后端、后罩壳33前端扣合并形成圆筒形,前罩壳32的前部下端设有进料口,后罩壳33上端通过罩壳铰轴铰接在前罩壳32上,前罩壳32、后罩壳33的内腔内分别安装有不少于三个且呈多棱柱状的旋压辊34,各旋压辊34呈环状均匀间隔排布,前罩壳32外侧中部铰接安装有卸料液缸35,卸料液缸35的活塞杆上端铰接在后罩壳33外侧中部,卸料液缸35的活塞杆能够向后上方伸出并开启后罩壳33。多棱柱状的传送辊31能够方便地将残膜输送至圆捆打包机内部,接膜、输送效果更好,圆捆打包装置的进料口位于其前部下端,不但易于残膜进料,而且前罩壳32、后罩壳33内部的残膜不易弹出;当筛杂输送装置输送过来的残膜掉落在传送辊31上,传送辊31不断向后传送残膜,将其输送至到圆捆打包装置内,在前罩壳32、后罩壳33内不断转动挤压,通过打包带缠绕捆扎,最后通过卸料液缸35打开后罩壳33,将膜捆放在地上,即通过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残膜的捡拾及打包,方便后期残膜的拉运和堆放。

根据实际需要,上述实施例1、2可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图1—2所示,机架1前部设有能够与拖拉机相连接的牵引架36,机架1后部下端设有行走轮37,行走轮37的轮架前端通过轮架铰轴铰接安装在机架1上,轮架铰轴后方的机架1上铰接安装有轮架液缸38,轮架液缸38的活塞杆末端铰接在行走轮37的轮架中部;机架1前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变速箱39,绞龙装置后方的机架1上安装有第二变速箱40,第一变速箱39的前端有动力输入轴并能够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第一变速箱39的左部设有左输出轴并固定安装有左主动轮41,第一变速箱39的右部设有右输出轴并固定安装有右主动轮,左主动轮41通过传动带与秸秆粉碎装置相连,右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绞龙装置相连接,第一变速箱39的后部设有后输出轴42并通过带有万向节的传动轴43与第二变速箱40前端的输入轴相连,对应第二变速箱40位置的机架1左侧设有侧置变速箱44,第二变速箱40的左部设有左驱动轴并与侧置变速箱44相连,侧置变速箱44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或传动链分别与起膜滚刀装置、筛杂输送装置相连接。当在道路上运输行进时,通过轮架液缸38能够将本申请后端升起,避免起膜滚刀装置接触地面,使用更加方便。实际制造时,将秸秆粉碎装置的粉秆轴驱动轮19通过传动带或传动链与左主动轮41相连,将绞龙装置的绞龙驱动轮16通过传动带或传动链与右主动轮相连,通过第一变速箱39驱动秸秆粉碎装置,侧置变速箱44上可以设置有多个不同输出转速的输出轴,将起膜滚刀装置的前拨动轴10、滚刀轴11通过齿轮或传动带或传动链与侧置变速箱44相连,根据需要,将筛杂输送装置的链带驱动轮、拨送装置的拨辊驱动轮22、以及辊式传送装置和圆捆打包装置的驱动轴也通过传动带或传动链与侧置变速箱44的输出轴相连,通过侧置变速箱44驱动起膜滚刀装置、筛杂输送装置、圆捆打包装置动力性能更好。

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