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3219发布日期:2020-08-11 20:33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工厂化鱼苗培育是现代设施渔业的具体体现之一,是当今最先进的养鱼方式,具有占地少,单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可持续生产,经济效益高,操作自动化等优点。

工厂化鱼苗养殖一般利用水泥圆池进行,但由于水泥圆池较为庞大,其直径一般为4~8米,因此,当操作人员需要对水泥圆池进行进水、排水时,其操作时间变得十分漫长,而且鱼苗的养殖还需要对水泥圆池经常进行排污和清洁,由于水泥圆池的庞大,也使得排污和清洁变得十分困难,但如果不经常排污和清洁,鱼苗养殖过程中分泌的排泄物或水泥圆池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清理,容易降低鱼苗养殖的水质,降低了鱼苗养殖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其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养殖系统中水体的净化,有助于鱼苗养殖系统及时地排污和清洁,从而提高鱼苗培育的成活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处理装置、增氧装置和水泥养殖池;

所述水处理装置的出水端连接有过水管,所述水处理装置通过所述过水管与所述增氧装置相互连接;所述增氧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增氧装置通过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泥养殖池相互连接,且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所述水泥养殖池的正上方;所述水泥养殖池的底部设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连接于所述水泥养殖池和所述水处理装置之间,所述水泥养殖池通过所述集水管向所述水处理装置集水;

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池、第三处理池、杀菌池、曝气池和暗沉淀池,所述第一处理池、所述第二处理池、所述第三处理池、所述杀菌池、所述曝气池和所述暗沉淀池通过过水管道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处理池填充有水生植物,所述第二处理池填充有生物填料,所述第三处理池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用于过滤的过滤毛刷。

优选的,所述第二处理池的短边方向的两内侧壁设置有多个隔板,且设置于一侧所述内侧壁的隔板与另一侧所述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多个所述隔板相互错位设置。

优选的,所述过滤毛刷包括支撑骨架和毛刷串,所述毛刷串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毛刷串挂设于所述支撑骨架,所述毛刷串设有多条用于与水接触并吸附水中杂质的毛丝。

优选的,所述毛刷串还设置有转动器,所述转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毛刷串围绕自身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杀菌池的内部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紫外线杀菌灯固定安装在所述杀菌池的内侧壁。

优选的,所述暗沉淀池包括过滤池和沉淀池,所述过滤池的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所述沉淀池为矩形,所述过滤池位于所述矩形的任意一侧边,且所述过滤池的长度与所述侧边的长度相等;

所述过滤池的长边方向的两内侧壁设置有多个挡板,且设置于一侧所述内侧壁的挡板与另一侧所述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多个所述挡板相互错位设置,所述过滤池的下部设有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通道。

优选的,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过滤池的内侧壁,且所述挡板的长度至少为所述过滤池的短边方向长度的2/3。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倾斜设置于所述水泥养殖池的正上方,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泥养殖池内液位的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为15~30°。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设置有进水阀。

优选的,所述水泥养殖池包括池本体和排污装置;

所述池本体包括池壁和池底,所述池壁为上下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所述池底连接于所述池壁的下端,所述池底呈倒锥形结构,且所述池底的中心向下连接有储污槽;

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排污泵、排污管和盖板,所述储污槽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排污口安装于所述池本体,且所述排污管的顶部突出设置于所述储污槽的底部;所述排污管的顶部架设有所述盖板,所述盖板和所述排污管之间留有排污间隙,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排污泵,所述排污泵用于抽走所述储污槽内堆积的排泄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其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养殖系统中水体的净化,有助于鱼苗养殖系统及时地排污和清洁,从而提高鱼苗培育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中过滤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中水泥养殖池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其中:水处理装置1、第一处理池11、第二处理池12、隔板121、第三处理池13、过滤毛刷131、支撑骨架1311、毛刷串1312、转动器1313、杀菌池14、紫外线杀菌灯141、曝气池15、暗沉淀池16、过滤池161、挡板1611、沉淀池162、增氧装置2、进水管21、进水阀211;

水泥养殖池3、池本体31、池壁311、池底312、储污槽313、过滤网3131、排污装置32、排污泵321、排污管322、卡槽3221、盖板323、卡块3231、集水管33、排水段331、排水阀3311、循环段332、循环阀33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处理装置1、增氧装置2和水泥养殖池3;

所述水处理装置1的出水端连接有过水管,所述水处理装置1通过所述过水管与所述增氧装置2相互连接;所述增氧装置2的输出端设置有进水管21,所述增氧装置2通过所述进水管21与所述水泥养殖池3相互连接,且所述进水管21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所述水泥养殖池3的正上方;所述水泥养殖池3的底部设置有集水管33,所述集水管33连接于所述水泥养殖池3和所述水处理装置1之间,所述水泥养殖池3通过所述集水管33向所述水处理装置1集水;

所述水处理装置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处理池11、第二处理池12、第三处理池13、杀菌池14、曝气池15和暗沉淀池16,所述第一处理池11、所述第二处理池12、所述第三处理池13、所述杀菌池14、所述曝气池15和所述暗沉淀池16通过过水管道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处理池11填充有水生植物,所述第二处理池12填充有生物填料,所述第三处理池13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用于过滤的过滤毛刷131。

工厂化鱼苗养殖一般利用水泥圆池进行,但由于水泥圆池较为庞大,其直径一般为4~8米,因此,当操作人员需要对水泥圆池进行进水、排水时,其操作时间变得十分漫长,而且由于鱼苗养殖过程中会分泌排泄物容易导致鱼苗养殖水质的下降,因此鱼苗的养殖还需要对鱼苗养殖系统内的水体经常进行净化,才能提高鱼苗养殖的成活率。

本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处理装置1、增氧装置2和水泥养殖池3,鱼苗养殖用的水体进入水处理装置1后,依次经过第一处理池11、第二处理池12、第三处理池13、杀菌池14、曝气池15和暗沉淀池16进行净化,第一处理池11填充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有助于鱼苗养殖系统从浊水到清水的稳态转化,是水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第二处理池12填充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内部生长厌氧菌,产生反硝化作用可以对水体脱氮,其外部生长好氧菌,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可有效提升鱼苗养殖用水的水质。第三处理池13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用于过滤的过滤毛刷131,在使用过程中过滤毛刷131会积聚杂质物,对水体起到过滤作用。杀菌池14用于对水中原生动植物、水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病原体进行消灭和排除,确保鱼苗养殖用水的水质,进一步地,杀菌池14可以利用添加杀菌剂进行杀菌消毒,也可以利用杀菌灯进行杀菌消毒;曝气池15用于对水体进行曝气处理,有利于提高水体的溶解氧的含量,同时令水质更加稳定,暗沉淀池16用于过滤和沉淀细菌分解时的代谢物,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水质的净化。

鱼苗养殖用的水体进入经过水处理装置1的净化后,进入增氧装置2,有利于提高水体的溶解氧的含量,提升鱼苗养殖的成功率。然后增氧后的水体通过进水管21进入各个水泥养殖池3,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水泥养殖池3内的水体可通过集水管33收集至水处理装置1,用于鱼苗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其结构简单合理,有利于养殖系统中水体的净化,有利于提高鱼苗培育的成功率。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处理池12的短边方向的两内侧壁设置有多个隔板121,且设置于一侧所述内侧壁的隔板121与另一侧所述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多个所述隔板121相互错位设置。

第二处理池12的短边方向的两内侧壁设置有多个隔板121,且设置于一侧所述内侧壁的隔板121与另一侧所述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多个隔板121相互错位设置形成水体流动的导向结构,进入第二处理池12的水流延着隔板121分隔而成的导向结构进行流动,有利于水体与生物填料的充分接触和反应,有助于提升鱼苗养殖用水的水质。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过滤毛刷131包括支撑骨架1311和毛刷串1312,所述毛刷串131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毛刷串1312挂设于所述支撑骨架1311,所述毛刷串1312设有多条用于与水接触并吸附水中杂质的毛丝。

毛刷串1312挂设于支撑骨架1311,结构简单,方便更换。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毛刷串1312还设置有转动器1313,所述转动器1313用于驱动所述毛刷串1312围绕自身的转动。

毛刷串1312上还设置有转动器1313,转动器1313用于驱动毛刷串1312围绕自身的转动,毛刷串1312可通过旋转实现自动清洗,使过滤毛刷131具备自清洁功能,而且旋转的过程中还可再增加过滤毛刷131与水体的接触,提升过滤效果。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杀菌池14的内部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141,所述紫外线杀菌灯141固定安装在所述杀菌池14的内侧壁。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暗沉淀池16包括过滤池161和沉淀池162,所述过滤池161的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所述沉淀池162为矩形,所述过滤池161位于所述矩形的任意一侧边,且所述过滤池161的长度与所述侧边的长度相等;

所述过滤池161的长边方向的两内侧壁设置有多个挡板1611,且设置于一侧所述内侧壁的挡板1611与另一侧所述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多个所述挡板1611相互错位设置,所述过滤池161的下部设有与所述沉淀池162连通的通道。

暗沉淀池16设置有过滤池161和沉淀池162,其中过滤池161的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内部生长厌氧菌,产生反硝化作用可以对水体脱氮,其外部生长好氧菌,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进一步提升鱼功运输用水的水质。沉淀池162用于静置水体,由于暗沉淀池16是遮光环境下设置的,其可以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同时水体静置有利于水体中分解垃圾、水生动植物残骸的沉降,从而获得水质干净的运输用水。

所述过滤池161设置有多个相互错位的挡板1611,形成迂回结构;水通过过水管进入从曝气池15进入暗沉淀池16后,通过迂回结构进入所述沉淀池162,具有迂回结构的过滤池161,有利于水体与生物填料的充分接触和反应,有助于提升鱼苗养殖用水的水质。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挡板1611垂直于所述过滤池161的内侧壁,且所述挡板1611的长度至少为所述过滤池161的短边方向长度的2/3。

将挡板1611垂直于过滤池161的内侧壁,且挡板1611的长度至少为过滤池161的短边方向长度的2/3,可有效增长水体的流动路径,更有利于水体与生物填料的充分接触和反应,有助于提升鱼苗养殖用水的水质。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进水管21倾斜设置于所述水泥养殖池3的正上方,所述进水管21与所述水泥养殖池3内液位的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为15~30°。

进水管21倾斜设置于水泥养殖池3的正上方,且进水管21与所述水泥养殖池3内液位的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为15~30°,如图3中夹角a所示,倾斜设置的进水管21,有利于进水时在水泥养殖池3的液面形成漩涡,在具有向心力的漩涡的带动下,水泥养殖池3内的排泄物可以顺着水流向水泥养殖池3的桶底积聚,有利于水泥养殖池3的排污。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进水管21设置有进水阀211。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水泥养殖池3包括池本体31和排污装置32;

所述池本体31包括池壁311和池底312,所述池壁311为上下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所述池底312连接于所述池壁311的下端,所述池底312呈倒锥形结构,且所述池底312的中心向下连接有储污槽313;

所述排污装置32包括排污泵321、排污管322和盖板323,所述储污槽313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管322的一端穿过所述排污口安装于所述池本体31,且所述排污管322的顶部突出设置于所述储污槽313的底部;所述排污管322的顶部架设有所述盖板323,所述盖板323和所述排污管322之间留有排污间隙,所述排污管322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排污泵321,所述排污泵321用于抽走所述储污槽313内堆积的排泄物。

工厂化鱼苗养殖一般利用水泥圆池进行,但由于水泥圆池较为庞大,其直径一般为4~8米,鱼苗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排泄物,排泄物会沉淀在养殖桶底部。一方面由于水泥圆池的庞大,另一方面又由于排泄物沉淀在养殖桶底部,使得水泥圆池的排污和清洁变得十分困难,如果不经常排污和清洁,鱼苗养殖过程中分泌的排泄物或水泥圆池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清理,容易降低鱼苗养殖的水质,降低了鱼苗养殖的成活率。

为此,本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排污效果好的水泥养殖池3,水泥养殖池3包括池本体31和排污装置32;

其中,池本体31包括池壁311和池底312,池壁311为上下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池底312连接于池壁311的下端,池底312呈倒锥形结构,且池底312的中心向下连接有储污槽313,储污槽313用于堆积排泄物;池底312呈倒锥形结构,有利于排泄物向池本体31的底部沉淀,有助于排泄物的积聚。

排污装置32包括排污泵321、排污管322和盖板323,由于水泥养殖池3的排泄物会堆积在储污槽313内,将排污管322的顶部突出设置于储污槽313的底部,排污泵321作用于排污管322时,排污管322的内部会形成抽吸水流抽走储污槽313内堆积的排泄物。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还在排污管322的顶部设置有盖板323,并使盖板323和排污管322之间留有排污间隙,当排污泵321作用于排污管322时,盖板323会分散排污泵321产生的吸力,使排污管322将其管口周围的排泄物也吸走,有利于提升水泥养殖池3的排污效果。

优选的,所述池底312的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30°。

将池底312设置成其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30°,如图3中夹角b所示,有助于提升排污效果。

优选的,所述排污管322的进污口的水平面低于所述储污槽313的槽口的水平面,且所述排污管322的进污口的水平面与所述储污槽313的底部的上表面的高度差为2~5cm。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将排污管322的进污口的水平面低于储污槽313的槽口的水平面设置,且排污管322的进污口的水平面与储污槽313的底部的上表面之间留有2~5cm的高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水泥养殖池3的排污效果,提高排泄物的排出率。

优选的,所述盖板323呈倒“凹”字形结构,且所述盖板323的内侧壁设置有卡块3231,所述排污管322的管口的外侧壁设置有卡槽3221,所述卡块3231配合安装于所述卡槽3221,且所述盖板323的侧壁的下表面与所述储污槽313的底部的上表面留有抽取间隙。

盖板323的内侧壁设置有卡块3231,排污管322的管口的外侧壁设置有卡槽3221,卡块3231配合安装于卡槽3221,使盖板323安装于排污管322的进污口,便于安装。

当排污泵321作用于排污管322,使排污管322的内部产生用于抽吸排泄物的抽吸水流时,抽吸水流依次通过抽取间隙和排污间隙进入排污管322,从而使得储污槽313内的排泄物随着抽吸水流依次通过抽取间隙和排污间隙进入排污管322,达到排污目的。

优选的,所述储污槽313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网3131。

储污槽313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网3131,一方面可以防止体积较小的鱼苗跟随抽吸水流被排走,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泥养殖池3内体积较大的污染物堵住抽取间隙或排污间隙,从而影响排污装置32的排污效果。

优选的,所述集水管33包括排水段331和循环段332,所述储污槽313的底部还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段331穿过所述排水口安装于所述池本体31,且所述排水段331的顶部突出设置于所述储污槽313的底部;所述循环段332垂直连接于所述排水段331的末端,且所述循环段332与所述排水段331相互连通,所述循环段332的末端与所述水处理装置1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集水管33包括排水段331和循环段332,排水段331安装于所述池本体31,且排水段331的顶部突出设置于储污槽313的底部,使水泥养殖池3内的水体在排水段331管口以上的区域形成动水区,如图3中区域a所示,在排水段331管口以下的区域形成静水区,如图3中区域b所示;其中,动水区的水体通过排水段331排出,再通过循环段332进入水处理装置1,用于鱼苗养殖系统内水的收集和循环再用。静水区的水体用于水泥养殖池3内排泄物的静置和沉淀。

优选的,所述排水段331的伸入长度为所述池本体31的高度1/2~2/3。

如图3所示,其中,排水段331的伸入长度为h,池本体31的高度为h,h:h=1/2~2/3。

优选的,所述排水段331的顶部还套设有防逸网。

排水段331的顶部还套设有防逸网(图中未显示),一方面可以防止体积较小的鱼苗进入排水段331被排走,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泥养殖池3内体积较大的污染物堵住集水管33,从而影响鱼苗养殖系统水体的正常循环。

优选的,所述排水段33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阀3311。

优选的,所述循环段332设置有循环阀3321。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