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育种用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49165发布日期:2020-09-01 16:4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铃薯育种用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铃薯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栽培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马铃薯在种植前需要进行育种,从而才能够保证马铃薯苗种植后的存活率,从而保证产量,而现有用于马铃薯育苗的装置当有大量育苗时往往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多数还需要人工进行浇灌,且存在浇灌饱和度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马铃薯育种用栽培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马铃薯育种用栽培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固定限位板、马达、活动滚轮一、转动轴一、活动滚轮二、微型马达、活动滚轮三、空心管、传动齿轮、喷雾头、输入管道、栽培平台、卡接凹槽和加温灯条,所述固定支架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限位板,所述固定支架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一侧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活动滚轮一,所述固定支架表面贯穿设置有转动轴一,所述转动轴一内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滚轮二,且活动滚轮一和活动滚轮二均位于固定支架内侧,所述固定支架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且微型马达位于马达上方,所述微型马达一侧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活动滚轮三,所述固定支架内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空心管,且空心管位于微型马达之间,所述空心管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且传动齿轮与活动滚轮三呈啮合设置,所述空心管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喷雾头,所述固定支架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输入管道,且输入管道与空心管和喷雾头呈贯通设置,所述固定支架内侧通过固定限位板卡接设置有栽培平台,所述栽培平台左右两侧表面嵌套设置有卡接凹槽,且卡接凹槽与活动滚轮一和活动滚轮二呈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加温灯条,且加温灯条位于栽培平台上方。

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呈半圆状,且空心管的转动角度为±90°。

优选的,所述栽培平台分布有3-6层,且每层栽培平台均配备马达、微型马达和加温灯条。

优选的,所述栽培平台与固定支架呈前后滑动设置,且栽培平台的滑动距离为0-100cm。

优选的,所述输入管道的另一端与外接水泵呈贯通设置,且加温灯条分布有若干个。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且plc控制器与马达、微型马达、加温灯条和水泵呈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铃薯育种用栽培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马铃薯育种用栽培装置设置有栽培平台,栽培平台与固定支架呈前后滑动设置,且栽培平台的滑动距离为0-100cm,使用时先将固定支架放置到相应的位置,然后通过plc控制开关开启马达,当马达转动时会带动活动滚轮一,而活动滚轮一转动会和栽培平台的卡接凹槽滑动,从而使得栽培平台向前或是向后移动,而在栽培时先将最底部的栽培平台向前,而上方的其余的栽培平台向后,从而就能将最底部的栽培平台露出大部分面积,从而便于栽培,而最底部的栽培平台栽培完毕后再向后移动,然后上一层的栽培平台向前,以此类推,从而最大的增加栽培时的效率以及增加操作时的效率,而当栽培完毕后即可开启加温灯条对栽培平台进行加热,从而模拟野外的温度环境。

2、其次,还设置有输入管道,输入管道的另一端与外接水泵呈贯通设置,且加温灯条分布有若干个,当马铃薯栽培完毕后通过plc控制开关开启水泵,然后水泵将水输送到喷雾头,而喷雾头将水以雾态喷出,从而实现对马铃薯的浇灌,而这个过程中栽培平台前后移动,从而实现栽培平台的浇灌覆盖度,且在此过程中微型马达工作带动活动滚轮三与传动齿轮进行啮合,使得喷雾头进行前后摇摆,从而增加栽培平台单个区域的水雾覆盖次数,进而增加浇灌的饱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空心管结构示意图。

图1-4中:1-固定支架,101-固定限位板,102-马达,1021-活动滚轮一,103-转动轴一,1031-活动滚轮二,104-微型马达,1041-活动滚轮三,105-空心管,1051-传动齿轮,1052-喷雾头,106-输入管道,2-栽培平台,201-卡接凹槽,3-加温灯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马铃薯育种用栽培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固定限位板101、马达102、活动滚轮一1021、转动轴一103、活动滚轮二1031、微型马达104、活动滚轮三1041、空心管105、传动齿轮1051、喷雾头1052、输入管道106、栽培平台2、卡接凹槽201和加温灯条3,固定支架1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限位板101,固定支架1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马达102,马达102一侧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活动滚轮一1021,固定支架1表面贯穿设置有转动轴一103,转动轴一103内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滚轮二1031,且活动滚轮一1021和活动滚轮二1031均位于固定支架1内侧,固定支架1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104,且微型马达104位于马达102上方,微型马达104一侧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活动滚轮三1041,固定支架1内侧表面转动连接有空心管105,且空心管105位于微型马达104之间,空心管105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1051,且传动齿轮1051与活动滚轮三1041呈啮合设置,空心管105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喷雾头1052,固定支架1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输入管道106,且输入管道106与空心管105和喷雾头1052呈贯通设置,固定支架1内侧通过固定限位板101卡接设置有栽培平台2,栽培平台2左右两侧表面嵌套设置有卡接凹槽201,且卡接凹槽201与活动滚轮一1021和活动滚轮二1031呈滑动连接,固定支架1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加温灯条3,且加温灯条3位于栽培平台2上方。

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1051呈半圆状,且空心管105的转动角度为±90°,转动角度为±90°的空心管105,使得空心管105只能沿着呈半圆状的传动齿轮1051转动±90°。

本实施例中,栽培平台2分布有3-6层,且每层栽培平台2均配备马达102、微型马达104和加温灯条3。

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一端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且plc控制器与马达102、微型马达104、加温灯条3和水泵呈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栽培平台2与固定支架1呈前后滑动设置,且栽培平台2的滑动距离为0-100cm,使用时先将固定支架1放置到相应的位置,然后通过plc控制开关开启马达102,当马达102转动时会带动活动滚轮一1021,而活动滚轮一1021转动会和栽培平台2的卡接凹槽201滑动,从而使得栽培平台2向前或是向后移动,而在栽培时先将最底部的栽培平台2向前,而上方的其余的栽培平台2向后,从而就能将最底部的栽培平台2露出大部分面积,从而便于栽培,而最底部的栽培平台2栽培完毕后再向后移动,然后上一层的栽培平台2向前,以此类推,从而最大的增加栽培时的效率以及增加操作时的效率,而当栽培完毕后即可开启加温灯条3对栽培平台2进行加热,从而模拟野外的温度环境。

本实施例中,输入管道106的另一端与外接水泵呈贯通设置,且加温灯条3分布有若干个,当马铃薯栽培完毕后通过plc控制开关开启水泵,然后水泵将水输送到喷雾头1052,而喷雾头1052将水以雾态喷出,从而实现对马铃薯的浇灌,而这个过程中栽培平台2前后移动,从而实现栽培平台2的浇灌覆盖度,且在此过程中微型马达104工作带动活动滚轮三1041与传动齿轮1051进行啮合,使得喷雾头1052进行前后摇摆,从而增加栽培平台2单个区域的水雾覆盖次数,进而增加浇灌的饱和度。

其中,输入管道106分别通过分接口与每层栽培平台2中的空心管105和喷雾头1052呈贯通设置,保证其出水进行喷雾。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育种用栽培装置时,首先,使用时先将固定支架1放置到相应的位置,然后通过plc控制开关开启马达102,当马达102转动时会带动活动滚轮一1021,而活动滚轮一1021转动会和栽培平台2的卡接凹槽201滑动,从而使得栽培平台2向前或是向后移动,而在栽培时先将最底部的栽培平台2向前,而上方的其余的栽培平台2向后,从而就能将最底部的栽培平台2露出大部分面积,从而便于栽培,而最底部的栽培平台2栽培完毕后再向后移动,然后上一层的栽培平台2向前,以此类推,从而最大的增加栽培时的效率以及增加操作时的效率,而当栽培完毕后即可开启加温灯条3对栽培平台2进行加热,从而模拟野外的温度环境,当马铃薯栽培完毕后通过plc控制开关开启水泵,然后水泵将水输送到喷雾头1052,而喷雾头1052将水以雾态喷出,从而实现对马铃薯的浇灌,而这个过程中栽培平台2前后移动,从而实现栽培平台2的浇灌覆盖度,且在此过程中微型马达104工作带动活动滚轮三1041与传动齿轮1051进行啮合,使得喷雾头1052进行前后摇摆,从而增加栽培平台2单个区域的水雾覆盖次数,进而增加浇灌的饱和度。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