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圃苗木移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49709发布日期:2020-09-01 16:4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苗圃苗木移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苗木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一种苗圃苗木移植装置。



背景技术:

苗木是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之前,都称为苗木。

苗木一般在苗圃内培育,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用于保证造林、种植果园等的苗木质量和数量,培育后的苗木最终需要移植到种植位置。

然而现有的移栽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在苗木根部四周留有一定体积的土球,将土球四周的土挖出,然后将球体包严固定,用绳索捆扎,之后准备启运。但是人工挖取的效率过低,尤其是在苗木需要大量移植的春季,为了保证苗木的移栽数量需要雇佣大量的临时工人,不仅增加了培育成本,同时临时工人对苗木的挖取知识较少,进而影响苗木的移植成活率。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一)发明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挖取苗圃苗木的移植装置。

(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苗圃苗木移植装置,包括护苗装置、取苗装置和固定底座,所述护苗装置和所述取苗装置分别与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护苗装置包括护苗控制杆、保护围夹和保护罩,所述护苗控制杆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保护围夹固定在所述护苗控制杆远离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所述保护罩设置在所述保护围夹上;

所述取苗装置包括取苗控制杆、取苗围夹、取苗插入杆和取苗铲,所述取苗控制杆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取苗围夹固定在所述取苗控制杆远离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所述取苗插入杆固定在所述取苗围夹的侧壁,所述取苗铲固定在所述取苗插入杆上;

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固定杆和底盘,所述护苗控制杆和所述取苗控制杆分别与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固定杆固定在所述底盘上。

关键在于,所述保护围夹包括有两个,所述保护围夹为半圆形,所述的两个保护围夹相向设置,形成圆形;

所述保护围夹通过保护夹调节轴与所述护苗控制杆连接,所述保护夹调节轴分别设置在所述护苗控制杆与所述保护围夹连接一端的两侧。

关键在于,所述保护围夹表面设有护苗角度调节轴,所述护苗角度调节轴分别与保护骨架连接,所述保护罩铺设在所述保护骨架的表面。

关键在于,所述取苗围夹包括有两个,所述取苗围夹为半圆形,所述的两个取苗围夹相向设置,形成圆形;

所述取苗围夹通过取苗夹调节轴与所述取苗控制杆连接,所述取苗夹调节轴分别设置在所述取苗控制杆与所述取苗围夹连接一端的两侧。

关键在于,所述取苗插入杆为液压杆,所述取苗铲固定在所述取苗插入杆的底面。

关键在于,所述取苗控制杆为反“z”型,所述取苗控制杆竖直部分为伸缩杆。

关键在于,所述取苗铲与所述取苗插入杆连接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取苗铲远离所述取苗插入杆一端的宽度。

关键在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护苗控制杆连接的一侧设有护苗轨道所述护苗控制杆设置在所述护苗轨道内。

关键在于,所述固定底座还包括操作盘和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置在所述底盘底面,所述操作盘分别与所述护苗装置、所述取苗装置连接。

(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苗圃苗木移植装置,不仅可以快速将待移植的苗木挖出,同时还能保护苗木树干底部的枝叶,减少了对待移植苗木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苗圃苗木移植装置的护苗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苗圃苗木移植装置的护苗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苗圃苗木移植装置的取苗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苗圃苗木移植装置的取苗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苗圃苗木移植装置的固定底座结构示意图;

101-护苗控制杆;102-保护罩;103-保护骨架;104-护苗角度调节轴;105-保护围夹;106-保护夹调节轴;201-取苗控制杆;202-取苗夹调节轴;203-取苗围夹;204-取苗插入杆;205-取苗铲;301-固定杆;302-护苗轨道;303-底盘;304-操作盘;305-座椅;306-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此附图仅作为示例,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一种苗圃苗木移植装置,包括护苗装置、取苗装置和固定底座。所述护苗装置和所述取苗装置分别与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护苗装置固定在所述取苗装置的上方。

所述护苗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护苗控制杆101、保护围夹105和保护罩102。所述护苗控制杆101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保护围夹105固定在所述护苗控制杆101远离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所述保护罩102设置在所述保护围105夹上。

所述保护围夹105包括有两个,所述保护围夹105优选的为半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这里不做限制。所述的两个保护围夹105相向设置,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所述保护围夹105将待移植的苗木树干包围。

所述保护罩102可以是具有弹性的布料,也可以是橡胶材质的薄片,这里不做具体限制。所述保护罩102将待移植苗木靠近树根的枝叶兜护,防止所述取苗装置在挖取苗木时对靠近树根的枝叶造成伤害。

所述的两个保护围夹105分别通过保护夹调节轴106与所述护苗控制杆101连接,所述保护夹调节轴106分别设置在所述护苗控制杆101与所述保护围夹105连接一端的两侧。所述保护夹调节轴106用于调节所述护苗控制杆101与所述保护围夹105的夹角角度。当所述护苗控制杆101与所述保护围夹105夹角角度增大时,所述的两个保护围夹105远离所述护苗控制杆101一端的间隙增加,所述的两个保护围夹105分别置于待移植的苗木两侧。当所述护苗控制杆101与所述保护围夹105夹角角度减小时,所述的两个保护围夹105远离所述护苗控制杆101一端的间隙减小,使所述的两个保护围夹105将待移植的苗木包围,进而所述保护罩102将待移植苗木靠近树根的枝叶兜护。

所述保护围夹105表面设有护苗角度调节轴104,所述护苗角度调节轴104分别与保护骨架103连接,所述保护罩102铺设在所述保护骨架103的表面。

其中,每个所述保护围夹105上的护苗角度调节轴104数量大于等于三个,每个所述保护围夹105上的护苗角度调节轴104、保护骨架103数量相同。

其中,所述保护围夹105两端的保护骨架103分别置于对向设置的所述保护围夹105上方,以保证所述保护罩102将待移植苗木的枝叶完全兜护。

所述取苗装置如图3、图4所示,包括取苗控制杆201、取苗围夹203、取苗插入杆204和取苗铲205。所述取苗控制杆201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取苗围夹203固定在所述取苗控制杆201远离所述固定底座的一端。所述取苗插入杆204固定在所述取苗围夹203的侧壁,所述取苗铲205固定在所述取苗插入杆204上。

所述取苗围夹203包括有两个,所述取苗围夹203优选的为半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这里不做限制。所述的两个取苗围夹203相向设置,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取苗围夹203将待移植的苗木树干包围。

所述取苗围夹203通过取苗夹调节轴202与所述取苗控制杆201连接,所述取苗夹调节轴202分别设置在所述取苗控制杆201与所述取苗围夹203连接一端的两侧。所述取苗夹调节轴202用于调节所述取苗控制杆201与所述取苗夹调节轴202的夹角角度。当所述取苗控制杆201与所述取苗围夹203夹角角度增大时,所述的两个取苗围夹203远离所述取苗控制杆201一端的间隙增加,所述的两个取苗围夹203分别置于待移植的苗木两侧。当所述取苗控制杆201与所述取苗围夹203夹角角度减小时,所述的两个取苗围夹203远离所述取苗控制杆201一端的间隙减小,使所述的两个取苗围夹203将待移植的苗木包围,进而所述取苗铲205插入待移植苗木周围的土壤,将待移植的苗木及其周围挖出。

优选的,所述取苗插入杆204为液压杆,所述取苗铲205固定在所述取苗插入杆204靠近地面的一面。当所述的两个取苗围夹203将待移植的苗木包围后,所述取苗插入杆204伸长,将所述取苗铲205压入待移植苗木周围的土壤内。

所述取苗铲205与所述取苗插入杆204连接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取苗铲205远离所述取苗插入杆204一端的宽度。所述取苗铲205远离所述取苗插入杆204的一端为圆弧状。

所述的两个取苗围夹203分别设有不低于3个的所述取苗插入杆204,每个所述插入杆204分别固定有所述取苗铲205。其中,所述取苗插入杆204的个数由所述取苗围夹203、所述取苗铲205的弧度确定,当所述取苗插入杆204为最大长度时,所述的多个取苗铲205形成圆形,保证将待移植苗木周围的土壤与待移植苗木取出。

当所述取苗插入杆204伸长时,所述取苗铲205远离所述取苗插入杆204的一端相互接触。

所述取苗控制杆201为反“z”型,所述取苗控制杆201竖直部分为伸缩杆,用于控制所述取苗控制杆201的高度,从而保证所述取苗装置将待移植苗木取出,并避免所述取苗装置对待移植苗木最下方的枝叶造成损坏。

所述固定底座如图5所示,包括固定杆301和底盘303。所述护苗控制杆101和所述取苗控制杆201分别与所述固定杆301连接,所述固定杆301固定在所述底盘303上。

所述固定杆301与所述护苗控制杆101连接的一侧设有护苗轨道302,所述护苗控制杆101设置在所述护苗轨道302内。所述护苗控制杆101沿所述护苗轨道302上下移动,以保证所述保护罩102将待移植苗木最下方的枝叶兜护。所述护苗轨道302还可以是竖直方向的伸缩杆,以保证所述护苗装置在竖直方向的移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所述护苗控制杆101、所述取苗控制杆201分别包括水平方向移动部分,可以是伸缩方式,也可以是滑动方式,这里不做具体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护苗控制杆101的水平方向移动部分控制所述护苗控制杆101在水平方向移动,以保证所述护苗装置置于待移植苗木周围;所述取苗控制杆201的水平方向移动部分控制所述护取苗控制杆201在水平方向移动,以保证所述取苗装置置于待移植苗木周围。

所述底盘303为实心重力块,保证取苗装置取苗操作时所述固定底座的稳定性。

所述固定底座还包括操作盘304、座椅305、行走轮306。

所述行走轮306设置在所述底盘303底面的四个顶角,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底盘303的两侧,这里不做具体限制。所述行走轮306连接有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转动轴等,所述动力系统可以以电能为源能量,也可以以热能为源能量,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操作盘304设置在所述固定杆301远离所述取苗装置、所述护苗装置的一侧。所述座椅305固定在所述操作盘304远离所述固定杆301一侧的所述底盘上。

所述操作盘304连接有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分别与所述护苗控制杆101、护苗角度调节轴104、保护夹调节轴106、所述取苗控制杆201、所述取苗夹调节轴202、所述取苗插入杆204连接。

一种苗圃苗木移植装置,不仅可以快速将待移植的苗木挖出,同时还能保护苗木树干底部的枝叶,减少了对待移植苗木的伤害,进而提高了苗木移植的成活率,降低了苗木的培育成本。

以上内容是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优选的实施例的说明,可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举例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这些实施例的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和变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