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荞头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荞头,又名藠头、薤等,为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其优质的地下鳞茎色泽洁白,头部向一方偏斜呈哨型,为主要食用部分。荞头具有营养价值丰富、食用价值高的特点。
荞头种植对土壤类型没有太大的要求,但是对土壤深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满足荞头种植的土壤深度要求,不利于荞头后期的生长,且后期收获的荞头也不宜食用。为了使土壤深度满足荞头种植的要求,现有荞头种植会采用人工进行打洞的方式,在打好的圆洞内,放入荞种,再推土掩埋,可以使得种植出来的荞头食用部分更长,更加鲜嫩,更受大家的欢迎,但是人工打洞种植荞头劳动强度大,荞头种植效率低,且人工成本过高,从而导致荞头无法进行的大面积种植,进而导致荞头无法满足市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荞头种植播种打洞依靠人工进行,无法满足荞头种植对土壤深度的要求,荞头种植效率低,人工成本过高导致无法实现大面积种植荞头的缺点,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荞头种植对土壤深度的要求,荞头播种效率高,节省人力成本,利于大面积种植的荞头种植装置。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荞头种植装置,包括有机板、机轮、安装板、电机、转动轴一和下种组件,所述机板的下方安装有若干个机轮,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机板的一侧面,所述电机安装在安装板的一侧面,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转动轴一,所述下种组件安装在机板上,所述下种组件包括不完全齿轮、下种盘、齿圈、轴承一、安装杆、小安装盘、转动轴二、支撑盘和导向管道,所述不完全齿轮安装在转动轴一上且位于机板的上方,所述支撑盘安装在机板上,所述轴承一安装在支撑盘上,所述转动轴二安装在轴承一内,所述小安装盘安装在转动轴二的一端,所述小安装盘上安装有若干安装杆,所述下种盘安装在若干安装杆的一端且位于机板的上方,所述下种盘的周侧安装有与不完全齿轮啮合的齿圈,所述机板的一侧面安装有与下种盘配合工作的两导向管道。
可选地,还包括有打洞组件,所述打洞组件安装在机板的一侧面,所述打洞组件包括锥齿轮一、锥齿轮二、转动轴三、轴承二、转板、安装框体、固定杆、滑套一、活动杆、打洞圆杆、支撑臂一和支撑臂二,所述锥齿轮一安装在转动轴一上且位于机板的下方,所述支撑臂一安装在机板的一侧面,所述支撑臂一的一端开设有一圆孔且圆孔内安装有轴承二,所述轴承二内设置有转动轴三,所述锥齿轮二安装在转动轴三的一端且与锥齿轮一啮合,所述转板安装在转动轴三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杆安装在转板的一侧面,所述安装框体滑动式安装在固定杆上,所述支撑臂二安装在机板的一侧面,所述滑套一安装在支撑臂二的一侧面且活动式套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安装框体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打洞圆杆。
可选地,还包括有填土组件,所述填土组件设置在安装板的一侧面,所述填土组件包括推杆、推板、安装柱、凸轮、固定块、竖向弹性件、横向弹性件、横向滑轨、横向滑块、安装块、滚动小轮和滑套二,所述固定块安装在安装板的一侧面,所述安装块安装在机板的一侧面,所述横向滑轨安装在安装块的一侧面,所述横向滑轨上安装有与其配合工作的横向滑块,所述滑套二安装在横向滑块的一侧面且活动式套装有推杆,所述机板右部开设有一位于安装板下方的方形孔一,所述推杆穿过方形孔一且一端设置有与固定块接触的滚动小轮,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滑套二的一侧面之间设置竖向弹性件且推杆穿过竖向弹性件,所述安装柱安装在推杆上,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推板,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安装有横向弹性件且横向弹性件的一端与横向滑块连接,所述凸轮安装在转动轴一的一端且与安装柱接触。
可选地,还包括有安装架、圆柱杆和橡胶圈,所述机板上与安装板接近的一侧面安装有两安装架,两所述安装架的一端安装有用于连接两安装架的圆柱杆,所述圆柱杆的表层设置有橡胶圈。
可选地,还包括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安装在机板的一侧面,所述锥齿轮一、锥齿轮二、转动轴三、轴承二、转板、安装框体、固定杆、滑套一、活动杆、支撑臂一、支撑臂二、推杆、安装柱、凸轮、横向弹性件、横向滑轨、横向滑块、安装块和滑套二均位于安装壳内,所述安装壳的一侧面开设有一方形孔二且活动杆和推杆均穿过方形孔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工作人员将荞种放置到下种盘的槽孔内,然后启动电机带动下种盘转动,下种盘与两导向管道配合工作,下种盘内的荞种可通过两导向管道自动落入到已打好的圆洞中进行种植,无需工作人员将荞种逐一放入土壤中,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本发明通过打洞组件中的两打洞圆杆在荞头进行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打洞操作,且两打洞圆杆会在土壤的同一位置进行两次打洞操作,既可以更好地满足荞头种植对土壤深度的要求,也可以防止在荞种落下前洞周围的土壤会落下将洞填埋。
3、本发明通过填土组件中的两推板移动,可对已播种荞种的圆洞进行填土操作,实现了打洞、播种和填土的一体化操作,减少了荞头播种的程序,提高了效率,利于开展荞头的大面积种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b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板,2机轮,3安装板,4电机,5转动轴一,6下种组件,601不完全齿轮,602下种盘,603齿圈,604轴承一,605安装杆,606小安装盘,607转动轴二,608支撑盘,609导向管道,7打洞组件,701锥齿轮一,702锥齿轮二,703转动轴三,704轴承二,705转板,706安装框体,707固定杆,708滑套一,709活动杆,710打洞圆杆,711支撑臂一,712支撑臂二,8填土组件,801推杆,802推板,803安装柱,804凸轮,805固定块,806竖向弹性件,807横向弹性件,808横向滑轨,809横向滑块,810安装块,811方形孔一,812滚动小轮,813滑套二,9安装架,10圆柱杆,11橡胶圈,12安装壳,13方形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荞头种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机板1、机轮2、安装板3、电机4、转动轴一5和下种组件6,所述机板1的下方安装有带动本装置向前移动的四个机轮2,所述安装板3安装在机板1上侧面的右部,所述电机4安装在安装板3的底侧面,所述机板1上开有一圆形贯通孔,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转动轴一5且转动轴一5穿过机板1上的圆形贯通孔,所述下种组件6安装在机板1上且位于安装板3的左侧,所述下种组件6用于对荞头进行播种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下种组件6包括不完全齿轮601、下种盘602、齿圈603、轴承一604、安装杆605、小安装盘606、转动轴二607、支撑盘608和导向管道609,所述不完全齿轮601安装在转动轴一5上且位于机板1的上方,所述支撑盘608固定安装在机板1上且位于机板1的中部,所述轴承一604固定安装在支撑盘608上,所述转动轴二607通过过盈安装在轴承一604内,所述小安装盘606安装在转动轴二607的上端,所述小安装盘606的周侧均匀安装有四根长度相同的安装杆605,所述下种盘602安装在四根安装杆605的一端且位于机板1的上方,所述下种盘602通过四根安装杆605与小安装盘606连接,所述下种盘602用于放置需要进行播种的荞种,所述下种盘602的周侧安装有与不完全齿轮601啮合的齿圈603,所述机板1的底侧面安装有与下种盘602配合工作的两导向管道609且两导向管道609为对称设置,下种盘602内的荞种可通过两导向管道609自动落下进行播种。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荞种进行种植之前,工作人员先将荞种放置到下种盘602上的槽孔内,工作人员将本装置移动到田地中,工作人员启动电机4转动,电机4转动会带动转动轴一5转动,转动轴一5带动不完全齿轮601转动,不完全齿轮601会带动下种盘602转动,每次不完全齿轮602转动两圈,下种盘602会转动一个槽孔的距离,当下种盘602上的槽孔与两导向管道9的管口重合时,荞种会自动落入到两导向管道609内,荞种会通过两导向管道609自动落入到已打好的圆洞内进行播种,操作方便,荞头播种效率高,然后工作人员关闭电机4,推动本装置向前移动一定的距离,再进行下一排已打好的圆洞内进行播种。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还包括有用于对土壤进行打洞操作的打洞组件7,所述打洞组件7安装在机板1的底侧面,所述打洞组件7包括锥齿轮一701、锥齿轮二702、转动轴三703、轴承二704、转板705、安装框体706、固定杆707、滑套一708、活动杆709、打洞圆杆710、支撑臂一711和支撑臂二712,所述锥齿轮一701安装在转动轴一5上且位于机板1的下方,所述支撑臂一711安装在机板1的底侧面且与支撑盘608的底部接近,所述支撑臂一711的下端开设有一圆孔且圆孔内固定安装有轴承二704,所述轴承二704内通过过盈安装有转动轴三703,所述锥齿轮二702安装在转动轴三703的右端且与锥齿轮一701啮合,所述转板705安装在转动轴三703的左端且位于支撑臂一711右侧,所述固定杆707固定安装在转板705左侧面的上部,所述安装框体706滑动式安装在固定杆707上,所述支撑臂二712安装在机板1底侧面且位于支撑臂一711左侧,所述滑套一708安装在支撑臂二712右侧面的下部且活动式套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杆709,所述活动杆709的上端与安装框体706连接,所述活动杆709的下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用于对土壤进行打洞操作的两打洞圆杆710,且两打洞圆杆710位于两导向管道609的右侧。
在实际操作中,启动电机4转动会带动转动轴一5转动,转动轴一5转动会带动锥齿轮一701转动,锥齿轮一701带动锥齿轮二702转动,锥齿轮二702带动转动轴三703转动,转动轴三703会带动转板705转动,转板705带动固定杆707在安装框体706内上下移动,固定杆707带动活动杆709上下移动,活动杆709会带动两打洞圆杆710上下移动。
当固定杆707向下移动时会带动活动杆709向下移动,活动杆709会带动两打洞圆杆710向下移动对土面进行打洞操作,荞种通过两导向管道609落入到两打洞圆杆710打好的圆洞内进行自动播种,无需工作人员将荞种逐一放入土壤中,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荞头的播种效率。当不完全齿轮601转动两圈时,两打洞圆杆710会在同一个位置完成两次打洞操作,在同一个位置进行两次打洞操作可以防止出现周围的泥土落入洞内将打好的洞填埋导致荞种无法落入的情况,且可以更好满足荞头种植对土壤深度的要求,使得荞头生长得更好。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还包括有用于播种完成后对圆洞进行填土掩埋操作的填土组件8,所述填土组件8设置在安装板3的底侧面,所述填土组件8包括推杆801、推板802、安装柱803、凸轮804、固定块805、竖向弹性件806、横向弹性件807、横向滑轨808、横向滑块809、安装块810、滚动小轮812和滑套二813,所述固定块805安装在安装板3的底侧面且位于机板1的上方,所述安装块810固定安装在机板1的底侧面且位于转动轴一5右侧,所述横向滑轨808固定安装在安装块810的右侧面,所述横向滑轨808上安装有与其配合工作的横向滑块809,所述滑套二813安装在横向滑块809的前侧面且活动式套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杆801,所述机板1右部开设有一位于安装板3下方的方形孔一811,所述推杆801穿过方形孔一811且上端通过转动柱设置有与固定块805接触的滚动小轮812,且滚动小轮812可沿固定块805的侧面左右移动,所述推杆801的上端与滑套二813的上侧面之间固定安装有竖向弹性件806且推杆801穿过竖向弹性件806,所述安装柱803安装在推杆801上且位于机板1的下方,所述推杆801的下端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推板802且两推板802位于两导向管道609的右侧,两所述推板802用于对已完成荞头播种的圆洞进行填土掩埋操作,所述安装块810的右侧安装有横向弹性件807且横向弹性件807的右端与横向滑块809连接,所述凸轮804安装在转动轴一5的一端且与安装柱803的中部接触,弹性件为弹簧。
在实际操作中,如图5所示,初始状态下横向弹性件807处于拉伸状态,横向滑块809位于横向滑轨808的右侧。当转动轴一5转动带动凸轮804转动时,横向滑块809向左移动,使得横向弹性件807向左复位,横向滑块809带动滑套二813向左移动,滑套二813带动推杆801向左移动,推杆801上端的滚动小轮812会沿固定块805向左移动,使得竖向弹性件806向下压缩,滚动小轮812向左移动会带动推杆801向下移动,推杆801带动两推板802向下移动对完成荞头种植的圆洞进行填土掩埋操作,实现了打洞、播种和填土掩埋的一体化操作,减少了荞头播种的程序,提高了荞头播种效率,节约了播种时间。
完成填土操作后,凸轮804转动带动安装柱803向右移动回归到初始状态,横向滑块809带动滑套二813向右移动复位,整个填土组件8会移动复位到初始状态。方便实现大面积的荞头种植长。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安装架9、圆柱杆10和橡胶圈11,所述机板1上与安装板3接近的上侧面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安装架9,两所述安装架9的上端安装有用于连接两安装架9的圆柱杆10,所述圆柱杆10的表层设置有用于防滑的橡胶圈11。
在实际操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手握圆柱杆10表层的橡胶圈11推动整个装置向前移动进行荞头播种操作,在圆柱杆10的表层设置橡胶圈11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因为手心出汗出现打滑现象,同时又可增加工作人员在长时间劳作中的舒适感。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还包括有安装壳12,所述安装壳12固定安装在机板1的底侧面,所述锥齿轮一701、锥齿轮二702、转动轴三703、轴承二704、转板705、安装框体706、固定杆707、滑套一708、活动杆709、支撑臂一711、支撑臂二712、推杆801、安装柱803、凸轮804、横向弹性件807、横向滑轨808、横向滑块809、安装块810和滑套二813均位于安装壳12内,所述安装壳12的一侧面开设有一方形孔二13且活动杆709和推杆801均穿过方形孔二。
在机板1的底侧面固定安装一安装壳12可对位于机板1的底侧面的零部件进行保护作用,防止出现因为打洞导致泥土溅入零部件中导致零部件损坏无法继续工作的情况,可以减少维修成本,增强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