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菜田苗后除草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0018发布日期:2020-06-12 16:26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菜田苗后除草剂。



背景技术:

三甲苯草酮,化学名称为2-[1-(乙氧基亚氨基)丙基]-3-羟基-5-(2,4,6-三甲苯基)环己-2-烯酮,分子式c20h27no3,分子量为329.43,高选择性除草剂,其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用于大麦、小麦田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一般通过叶面施药后,迅速被吸收转移到植株全身,杂草失绿,然后枯死,其对防除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菵草、雀麦等,从早期生长段到分叶期和拔节期均有效。

禾草丹,也称稻草完、灭草丹、二乙氨基硫代甲酸-s-(4-氯苄基)酯、杀草丹或n,n-二乙基硫赶氨基甲酸对氯苄酯,其分子式为c12h16clnos,分子量为257.58,其特点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是一种内吸传导选择性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根部和幼芽吸收,作土壤处理剂使用,对水稻安全,对稗草有优良防治效果,主要适用于水稻、麦类、大豆、花生、玉米、蔬菜田及果园等防除稗草、牛毛毡、异型莎草、千金子、马唐、蟋蟀草,狗尾草、碎米莎草、马齿草、看麦娘等。

但上述两种除草剂在作为单剂使用时用量大、成本高,对环境不友好,且防除对象单一,且不适用于油菜田苗后除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油菜田苗后除草剂,该除草剂将三甲苯草酮和禾草丹按照一定的质量比进行混配制成混剂,从而提高了对油菜田抗性杂草节节麦、多花黑麦草、雀麦等的防除效果、鲜重防效、综合鲜重防效,且能够降低用药量,减少用药成本,对环境友好,除草范围大,解决了现有的油菜田除草问题,以及单剂除草剂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菜田苗后除草剂,所述油菜田苗后除草剂的有效成分为三甲苯草酮与禾草丹,其中,所述三甲苯草酮和所述禾草丹的质量比为10~40:10~40。

进一步的,所述三甲苯草酮和所述禾草丹的质量比为20~40:20~40。

进一步的,所述三甲苯草酮和所述禾草丹的质量比为25:30。

进一步的,所述三甲苯草酮和禾草丹的质量之和占所述除草剂总质量的10~80%。

进一步的,所述除草剂的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悬浮剂、悬乳剂、水剂或乳油。

优选的,所述除草剂的剂型为可分散油悬浮剂。

进一步的,所述可分散油悬浮剂由以下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制备而成:三甲苯草酮原药10-40%、禾草丹10-40%、聚氧化亚烯8%,聚氧乙烯醚9%、十二烷基苯磺酸盐2%,大豆油补足至100%。

本发明中的三甲苯草酮·禾草丹混剂,与三甲苯草酮、禾草丹单剂相比,降低了用药量,降低了残留,提高了对油菜田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鲜重防效、综合鲜重防效,对田间作物安全,对油菜田抗性杂草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制备本发明油菜田苗后除草剂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40%三甲苯草酮·禾草丹可分散油悬浮剂,40%是指三甲苯草酮、禾草丹两种有效成分占除草剂总重的质量百分比。取20kg三甲苯草酮、20kg禾草丹、8kg聚氧化亚烯、9k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kg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大豆油补足至100kg。经过充分混合调配、球磨粉碎、调整、包装得到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2制备本发明油菜田苗后除草剂的水分散粒剂

50%三甲苯草酮·禾草丹水分散粒剂,50%是指三甲苯草酮、禾草丹两种有效成分占除草剂总重的质量百分比。取20kg三甲苯草酮、30kg禾草丹、d-4256kg、efw2kg、硫酸铵5kg、聚乙二醇1kg、高岭土补足至100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筛分,得分散粒剂。

实施例3制备本发明油菜田苗后除草剂的可湿性粉剂

55%三甲苯草酮·禾草丹可湿性粉剂,55%是指三甲苯草酮、禾草丹两种有效组分占除草剂总重的百分比。取25kg三甲苯草酮、30kg禾草丹、4kg分散剂nno、3kg润湿剂k12、4kg白碳黑,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制备本发明除草剂的悬浮剂

60%三甲苯草酮·禾草丹悬浮剂,60%是指三甲苯草酮、禾草丹两种有效组分占除草剂总重的质量百分比。取30kg三甲苯草酮、30kg禾草丹、乳化剂1601#15%、润湿剂ls5%、分散剂sopa-2704kg、膨润土3kg、黄原胶0.1kg、消泡剂0.4kg、丙三醇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5制备本发明除草剂的乳油

70%三甲苯草酮·禾草丹乳油,70%是指三甲苯草酮、禾草丹两种有效成分占除草剂总重的质量百分比。取30kg三甲苯草酮、40kg禾草丹、浓乳33号4kg、十二烷基苯磺酸盐6kg,二甲苯补足至100kg。

实施例6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目的: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三甲苯草酮、禾草丹两元复配的除草效果,并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两者不同比例混用的联系作用类型,为试验提供试验依据。

试验条件:供试杂草,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看麦娘、野燕麦、棒头草、早熟禾、硬草、碱茅、毒麦、雀麦、蜡烛草、菵草、冰草等,(上一年田间采收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

在光照培养室中进行,温度10-25℃。

施药方法:于杂草苗期茎叶处理。

供试药剂:95%三甲苯草酮原药(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95%禾草丹原药(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

采用天平秤取定量原药,稀释所需浓度。

试验设计:三甲苯草酮和禾草丹的联合作用

将三甲苯草酮、禾草丹单剂及5个三甲苯草酮与禾草丹混配制剂分别设5个剂量,另设空白对照,每个试验处理重复4次,处理药剂剂量详见表1。

表1试验处理及试验水平(有效成分量,克/升)

施药方法:用于小麦田苗后茎叶处理,采用电动喷雾器,装扇形喷头,模拟大田喷雾,兑水量为30公斤/亩。

施药时间和次数:试验于2018年9月21日进行药剂喷雾处理,施药1次。

施药后详细记录中毒情况,药后20天,进行鲜重测量,并与对照处理比较,计算鲜重防效。

表2鲜重防效调查表(有效成分量,克/升)

注:表2中鲜重为四次重复平均值。

联合作用测定方法

试验结果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依据sun,y-p(孙云沛)法计算其实际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以浓度对数为x,草害防治几率值为y,求回归方程。

实际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d50/混剂的ed50×100,

理论毒力指数=∑(供试药剂的毒力指数×在混剂中该药剂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d50/供试药剂ed50)×100,

共毒系数=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试验中禾草丹为标准药剂。

判定标准:共毒系数<80为拮抗作用,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120为增效作用。

表3两药剂混用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室内毒力及联合作用

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的共毒系数分别为(c)122.82、(d)163.14、(e)212.31、(f)127.15均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g)114.80具有相加作用,其中(e)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12.31,达到显著增效作用。

试验结论,通过试验可知,三甲苯草酮、禾草丹按25:30质量比混配最为合适,对一年生单子叶杂草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实施例7田间药效试验

施药地点: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段楼村油菜田,前茬为玉米。试验地肥力均匀一致,地势平坦。土壤黏土,肥力中等,湿度适中。播种宁杂1818,油菜田主要一年生单子叶杂草有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分布均匀。

施药时间:于油菜3-4叶期施药,具体时间为2018年11月13日下午施药。

施药条件:施药当天晴天,温度10℃~20℃。

施药剂量及方式:施药量150ml/667m2,药液采用两步稀释法配制。药械采用利农电动背负式喷雾器,装扇型喷头,人工均匀喷雾,用水量为30kg/667m2

试验组:分为可分散油悬浮剂试验组、水分散粒剂试验组、乳油试验组;其中,可分散油悬浮剂试验组中按照150ml/667m2的剂量喷洒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得的含40%三甲苯草酮·禾草丹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试验组40%三甲苯草酮80克/亩,乳油试验组按照50%禾草丹200毫升/亩。空白对照组:按照同等用量喷洒清水。

试验方法:每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均重复4次,每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占用试验田小区面积52m2,小区随机排列。施药前,在各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小区中,药前随机取4点;施药30d、45d调查杂草枯死数量,计算株防效,45d计算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分别记录各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小区杂草数(株/m2),计算杂草防效(%);施药45d后,拔出杂草称取鲜重(g/m2),计算鲜重防效(%)。

各个试验组的除草效果见表4。

表4三甲苯草酮·禾草丹各剂型除草效果

由表4中可知,施药30d后,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含40%三甲苯草酮·禾草丹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均在95%以上,含40%三甲苯草酮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分别为在54.3%、53.1%,50%禾草丹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为53.7%、50.8%。与各单剂相比,不但提高了对杂草的防效,同时也扩大了杀草谱,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施药45d后,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含40%三甲苯草酮·禾草丹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效均在95%以上,含40%三甲苯草酮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分别为在55.6%、54.7%,50%禾草丹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为54.9%、53.8%与各单剂相比,不但提高了对杂草的防效,同时也扩大了杀草谱,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施药45d拔出杂草后称量鲜重,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含40%三甲苯草酮·禾草丹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鲜重防效为100%,含40%三甲苯草酮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鲜重防效在50%以上,50%禾草丹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鲜重防效在50%以上,与各单剂相比,不但提高了对杂草的鲜重防效,同时也扩大了杀草谱,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三甲苯草酮·禾草丹可分散油悬浮剂与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禾草丹乳油相比,对田间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效、鲜重防效均有提高,且对田间作物安全。

实施例8

施药地点: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西二铺油菜田,前茬为大豆。试验地肥力均匀一致,地势平坦。土壤粘土,肥力中等,湿度适中。播种秦油558,油菜田主要一年生单子叶杂草有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看麦娘等分布均匀。

施药时间:于油菜3-4叶期施药,具体时间为2018年11月16日下午施药。

施药条件:施药当天晴天,温度9℃~20℃。

施药剂量及方式:施药量150克/亩,药液采用两步稀释法配制。药械采用利农电动背负式喷雾器,装扇型喷头,人工均匀喷雾,用水量为30kg/667m2

试验组:分为可湿性粉剂试验组,水分散粒剂试验组、乳油试验组;其中,可湿性粉剂试验组中按照150克/亩的剂量喷洒本发明实施例3中制得的含55%三甲苯草酮·禾草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试验组40%三甲苯草酮80克/亩,乳油试验组按照50%禾草丹ec200毫升/亩。空白对照组:按照同等用量喷洒清水。

试验方法:每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均重复4次,每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占用试验田小区面积45m2,小区随机排列。施药前,在各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小区中,药前随机取4点;施药30d、45d调查杂草枯死数量,计算株防效,45d计算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分别记录各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小区杂草数(株/m2),计算杂草防效(%);施药45d后,拔出杂草称取鲜重(g/m2),计算鲜重防效(%)。

各个试验组的除草效果见表5。

表5三甲苯草酮·禾草丹各剂型除草效果

由表5中的试验结果可知,施药30d后,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含55%三甲苯草酮·禾草丹悬浮剂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均在95%以上,含40%三甲苯草酮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分别为在64.7%、60.0%,50%禾草丹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为73.1%。与各单剂相比,不但提高了对杂草的防效,同时也扩大了杀草谱,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施药45d后,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含55%三甲苯草酮·禾草丹悬浮剂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效均在95%以上,含40%三甲苯草酮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分别为在66.2%、62.0%,50%禾草丹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为59.4%、53.7%。与各单剂相比,不但提高了对杂草的防效,同时也扩大了杀草谱,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施药45d拔出杂草后称量鲜重,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含55%三甲苯草酮·悬浮剂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鲜重防效为100%,含40%三甲苯草酮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鲜重防效在60%以上,50%禾草丹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的鲜重防效在55%以上,与各单剂相比,不但提高了对杂草的鲜重防效,同时也扩大了杀草谱,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三甲苯草酮·禾草丹悬浮剂与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禾草丹乳油相比,对田间杂草的防效、鲜重防效均有提高,对田间作物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