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线撑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4612发布日期:2020-05-12 14:4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子线撑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子线的收纳装置,具体为一种子线撑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追求除工作以外的一些兴趣爱好,以缓解工作中带来的压力,然而有这么一群人,就对钓鱼情有独钟,钓鱼不仅能体验上鱼时候的乐趣,还能锻炼一个人的耐心。

我们平时钓鱼必不可少的除了鱼竿、母线、浮漂和其他配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子线,子线是连接母线和鱼钩的一端线,因为现在大多都是现成去渔具店买已经绑好的子线(子线绑在鱼钩上),所以就统称子线。

子线一般情况下是由一根子线两端各绑一枚鱼钩,然后再使其调节两枚鱼钩的不同高低位置,再在子线上打一个结,这个结我们叫连接环;子线一般都会比主线的细,确保钓在挂底和钓到大鱼的时候容易拉断,从而保证了不伤害主线和钓竿的作用。

但是因为子线比较细且轻,因此在使用过程不可避免的会有子线打结或扭曲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支线收纳支线装置,通过悬挂部2和弹性伸缩机构将子线紧绷在两者之间,在活动体上设置有挂体,可以解决鱼钩子线拉直以对其进行固定和排列的目的,避免子线缠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方案:一种子线撑紧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悬挂部2和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伸缩机构,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活动体53和第一复位件;第一活动体53设置于底板1表面活动,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提供弹性复位力使第一活动体53远离悬挂部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支线收纳支线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悬挂部对子线的连接环进行固定,第一活动体53对子线的鱼钩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复位件将悬挂部和第一活动体53之间的距离撑开,以使鱼钩和连接环之间的鱼线撑直,从而达到对子线的固定,避免子线的鱼线缠绕或打结,进而对子线进行更为好的整理固定,避免子线跑动和丢失。

其中,本发明(包含方案一、二、三、四)所提到的各个部件,其公开的范围如下:

第一活动体53可以为实心结构(如实心的橡胶、海绵等,只要鱼钩能够勾住即可),第一活动体53还可以设有挂孔、挂槽等辅助悬挂鱼钩的结构,或者第一活动体53还设置有磁性件(用于吸附鱼钩)。只要部件是用于子线的鱼钩进行固定的结构,即视为本发明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第一活动体53。

同理于本发明中提到的悬挂部2(只要部件是用于子线的连接环进行固定的结构,即视为本发明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悬挂部2)。

本发明可具体分为以下多个方案:

方案一:

上述第一复位件51为具有弹性的棒状物(参考图8),第一复位件51底部固定于底板1表面,第一复位件51另一端与第一活动体53连接。

当把子线连接环挂在悬挂部2上时,弯曲第一复位件51,使其朝向悬挂部2方向弯曲,直至将鱼钩挂在或者钩在第一活动体53上,第一复位件51在弹性复位过程,将第一活动体53向悬挂部2的反方向移动,以此达到对子线的绷直拉紧固定。

方案二:

上述第一复位件51采用弹簧或橡皮筋(参考图9),第一复位件51一端与底板1固定,第一复位件51另一端与第一活动体53连接。

当把子线连接环挂在悬挂部2上时,向右拉动第一活动体53,第一活动体53靠近悬挂部2,将鱼钩钩在第一活动体53上,第一复位件51复位形成相对于悬挂部2一个反向作用力,通过第一活动体53向左拉扯鱼钩,以此达到对子线的绷直拉紧固定。

方案三:

本方案是以方案二作为基础,在底板1开设用于限制第一活动体53运动的活动轨道42,第一活动体53沿活动轨道42移动。

通过对活动轨道42对第一活动体53路径规划,可以很好的限制第一活动体53在底板1的移动路径,从而对鱼钩的位置进行排列,防止多个鱼钩之间的子线缠绕。

同时鱼钩挂在第一活动体53后不会那么容易掉落和对其他第一弹性伸缩机构有所缠绕,进而更好的收纳和固定,以及拉紧子线。

方案四:

本方案是以方案二或方案三作为基础(参考图11和图12),上述第一弹性伸缩机构还设有次级弹性伸缩机构,次级弹性伸缩机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次级弹性伸缩机构位于第一弹性伸缩机构和悬挂部2之间,所述次级弹性伸缩机构包括次级活动体54和次级复位件52。

其中,次级复位件52的作用为:使当前次级活动体54靠近前一次级活动体54(当当前次级活动体54为第一个次级活动体54时,则次级复位件52的作用为使当前次级活动体54靠近第一活动体53)。

在现实中单个子线上基本设置有2-3个鱼钩,即一个连接环对应两到三个鱼钩,上述方案四中的支线收纳支线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增加次级弹性伸缩机构,增加单组弹性伸缩机构中所能固定鱼钩的数量。

二、单个子线上的鱼钩,可以放入到单组弹性伸缩机构内,即单根的多鱼钩子线可以通过悬挂部2-第一活动体53-次级活动体54完成固定,单根子线的排列更为规整。

其中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均可以用于单钩子线或多钩子线的固定,其固定方式可参考图14、图15。方案四主要用于多钩子线固定,其固定方式可参考图16。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体/次级活动体上设有用于同鱼钩钩紧配合的挂槽。挂槽(532)可以隐藏鱼钩尖部,防止鱼钩钩到其他物体。

优选的,所述的底板(1)表面还设有滑体(4),滑体(4)内部设有滑动槽(41),所述第一活动体(53)两侧设有第一凸起(531),第一凸起(531)与滑动槽(41)相适配,第一凸起(531)可在滑动槽(41)内移动。

第一凸起起(531)设置在滑体(4)内的滑动槽(41)中,可以保证第一活动体(53)可以更加稳固的在滑体(4)中移动。

优选的,所述的底板(1)表面还设有滑体(4),滑体(4)内部设有滑动槽(41),所述次级活动体(54)两侧设有次级凸起(541),其中,次级凸起(541)与滑动槽(41)相适配,并且,次级凸起(541)可在滑动槽(41)内移动。

次级凸起起(541)设置在滑体(4)内的滑动槽(41)中,可以保证次级活动体(54)可以更加稳固的在滑体(4)中移动。

优选的,所述悬挂部(2)上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开口背向所述第一弹性伸缩机构方向。

悬挂部(2)上设有弧形凹槽可以防止子线上的连接环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子线撑紧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伸缩机构和次级弹性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子线撑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活动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体和次级活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悬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方案一的参考图。

图9为本发明中方案二的参考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方案三的参考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方案四的参考图。

图12为本发明中方案四的参考图。

图13为本发明活动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单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两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两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板;2、挂柱;3、包边;4、滑体;41、滑动槽;42、活动槽口;51、第一复位件;52、次级复位件;53、次级活动体;531、第一凸起;532、第一挂槽;54、次级活动体;541、次级凸起;542、次级挂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为说明书中方案四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子线撑紧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有包边3、悬挂部2、三个第一弹性伸缩机构和三个次级弹性伸缩机构,次级弹性伸缩机构位于第一弹性伸缩机构和悬挂部2之间。

第一弹性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活动体53和第一复位件51;次级弹性伸缩机构包括次级活动体54和次级复位件52。

第一活动体53和次级活动体54均用于子线的鱼钩固定。

第一复位件51和次级复位件52均采用弹簧,第一复位件51两端与(包边3)底板1边缘竖板和第一活动体53固定,次级复位件52两端与相邻的活动体固定,相邻的活动体可以为两个次级活动体54或次级活动体-第一活动。

底板1开设有活动轨道42,第一活动体53和次级活动体54沿活动轨道42移动,第一复位件51和次级复位件52也设置在活动轨道42内,第一复位件使第一活动体53远离悬挂部2,第二复位件52使次级活动体靠近前一活动体。

悬挂部2用于子线的连接环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子线撑紧装置使用过程如下:

1.将子线的连接环固定在悬挂部2。

2.向后拉动活动体将最短的鱼钩钩在最外侧的活动体上,由短到长,将所有鱼钩都挂在活动体上。

3.由于复位件的拉伸作用,可以将活动体背向悬挂部2进行拉扯,将鱼钩和连接环之间的间距拉到最大距离,使得鱼线保持绷直的状态,从而避免鱼线缠绕和打结。

其中,如图7所示,悬挂部2为圆柱状结构,悬挂部2表面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便于连接环放入悬挂部2的侧壁。

本实施例组装过程如下:

将悬挂部2固定在底板1上,悬挂部2与底板可拆卸连接,将滑体4也固定在底板上,包边3与底板1可拆卸连接,第一复位件51一端和包边3内侧固定,弹簧一端与包边3内侧连接,另一端连接活动体53,弹性伸缩机构安装依次为:包边3-第一部位件-第一活动体53-次级复位件52-次级活动体54,次级复位件52一端固定上级活动体54上或者固定在第一活动体53上,另一端固定次级活动54上,将活动体两侧的凸起装置于滑动槽41中。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