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生香樟树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94058发布日期:2020-05-12 14:43阅读:14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丛生香樟树的培育方法;属植物丛生培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香樟是樟目、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香樟树形雄伟壮观,四季常绿,树冠开展,枝叶繁茂,浓荫覆地,枝叶秀丽而有香气,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风景林、防风林和隔音林带的优良树种。香樟萌芽力强,长势快,水肥充足平均一年可长3-4cm粗。

丛生香樟树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和观赏效果,丛生香樟树亦称多杆香樟,通常由3-5根杆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丛生香樟树可以形成即为自然的植物景观,但是自然生长的丛生香樟树数量极少,大多通过人工培育;目前有苗木公司为了快速培育丛生香樟树,多为优选大规格树拼栽,这种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如:

1)、很难形成5杆以上的丛生树;

2)、树形难控;

3)、成本高;

拼栽过程不仅繁琐,技术要求高,同时存有成活风险大的不足,如果其中一棵不成活,即可导致整丛拼栽景观效果差,该丛育苗失败,即使拼栽成活后期养护成本也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快速、批量生产树干规格一致、树干基部相连、树形完全可控的丛生香樟树的培育方法,以解决拼栽培育中过程繁琐,成活风险大,以及树形难控、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丛生香樟树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苗场准备:

准备有两个种植区域的苗场,一个种植区域为内部净空不小于3.5米的温室或塑料大棚;另一个种植区域为室外丛生苗生长区,两个种植区域都要求都有通气性强排水好的肥沃基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要求具备光控、温控和浇水设备;容器栽培营养土可以用田园土、腐熟农家肥、稻壳(或锯末)、过筛煤渣按2:1:1:1配制,配好后搅拌均匀过筛备用;

2)、选苗:

选取直径2-3cm的1-2年生,且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香樟树苗3-5棵;

3)、苗木栽培前处理:

将香樟树苗截去主干,留根部上5-10cm长;抖掉根部原土,剪掉长度超过40cm的根须,注意不要伤根;然后在浓度为50-200mg/l的abt生根剂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

4)、苗木拼栽:

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将高度60cm直径50cm的圆柱形控根容器按50*50cm的距离排放整齐,然后装入30cm高的营养土,将规格一致的3-5棵苗根部相互交错成团状,上部余留的茎杆尽量靠拢顶部齐平,以容器中心点对称均匀栽植在控根容器中部,覆土盖满根部压实,上部余留的茎杆露出土表;浇透定根水;

5)、第一阶段培育:

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对拼栽的苗木进行第一阶段培育,香樟喜温暖湿润气候,湿度70%以上,温度20-35度能快速生长;每2-3天早晚给香樟苗滴灌浇水,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待苗高50cm左右水肥一体化管理,施肥以氮肥为主,浇水时加腐熟农家肥渗滤液或尿素融化后稀释200倍液进行;薄肥勤施,室内栽培无须补光,夏季加盖遮光率为50%的遮荫网并通风降温,冬季保温可加快培育;

丛生苗在温室或大棚内徒长,第一阶段培育过程中,丛生苗会生长很多丛生枝,根据需要选择5-8个长势强壮的进行培育,多余的修剪去掉,当丛生杆高度在2.5-3米时截顶,以促进顶部生发侧枝,并修剪下部侧枝;同时为每个丛生杆搭支架定型,确保丛生干直立,整体树形优美;待到每个丛生杆直径不少于6cm时,即告完成第一阶段培育,培育阶段持续2-3年;

6)、第二阶段培育:

在室外丛生苗生长区6m×6m间距挖直径110cm深90cm的树坑,每坑撒10左右斤腐熟农家肥做底肥,然后放置备好的高度80cm直径100cm的控根容器,容器内填20cm厚田园土。待第一阶段培育完成后,将丛生苗移栽至室外丛生苗生长区进行第二阶段培育;移栽时,去掉原控根容器栽植在备好的容器中,四周填满田园土压实,控根容器上沿高于地面10cm即可,移栽时间为每年3-4月份进行;第二阶段培育过程中的要对丛生树进行定期修剪,保证树形优美。移栽后每隔3-4个月沿容器周围施氮磷钾含量在30%-5%-5%的复合肥1-1.5kg。浇水根据土壤墒情滴灌,为丛生杆搭支架定型,同时做好防风、冬季防冻、夏季防曝嗮的措施,尤其雨季要防止根部积水;第二阶段培育3-5年后,待单杆胸径不少于10cm,即告完成丛生香樟树培育,可用于景观移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免去了前期种子培育阶段,根据香樟苗的强萌芽能力和长势快的特点,选择规格一致的丛生枝进行温室快速培育,待到每个丛生杆径不少于6cm时移至室外大田继续培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批量生产树干规格一致、树干基部相连、树形完全可控的高大丛生香樟树,解决了大树拼栽培育中过程繁琐、风险大、树形难控、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的培育周期短,快则5年可培育一批树形可控的丛生香樟树,景观效果显著提高;具有整个培育操作性强,实施方便容易推广的特点。本发明通过第一阶段对丛生苗的塑型,以及第二阶段对丛生苗提供一个缓冲段,使其逐步适应自然环境,由此提高了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准备有两个种植区域的苗场,一个种植区域为内部净空不小于3.5米的温室或塑料大棚;另一个种植区域为室外丛生苗生长区,两个种植区域都要求都有通气性强排水好的肥沃基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要求具备光控、温控和浇水设备;容器栽培营养土可以用田园土、腐熟农家肥、稻壳(或锯末)、过筛煤渣按2:1:1:1配制,配好后搅拌均匀过筛备用。

选取3—5棵直径2-3cm的1-2年生,且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香樟树苗;将香樟树苗截去主干,留根部上5-10cm长;抖掉根部原土,剪掉长度超过40cm的根须,注意不要伤根;然后在浓度为50-200mg/l的abt生根剂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

然后在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将高度60cm直径50cm的圆柱形控根容器按50*50cm的距离排放整齐,然后装入30cm高的营养土,将规格一致的3棵苗根部相互交错成团状,上部余留的茎杆尽量靠拢顶部齐平,以容器中心点对称均匀栽植在控根容器中部,覆土盖满根部压实,上部余留的茎杆露出土表,浇透定根水。

香樟喜温暖湿润气候,湿度70%以上,温度20-35度能快速生长,每2-3天早晚给香樟苗滴灌浇水,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待苗高50cm左右水肥一体化管理,施肥以氮肥为主,浇水时加腐熟农家肥渗滤液或尿素融化后稀释200倍液进行;薄肥勤施,室内栽培无须补光,夏季加盖遮光率为50%的遮荫网并通风降温,冬季保温可加快培育。

丛生苗在温室或大棚内徒长,第一阶段培育过程中,丛生苗会生长很多丛生枝,根据需要选择3个长势强壮的进行培育,多余的修剪去掉,当丛生杆高度在2.5-3米时截顶,以促进顶部生发侧枝,并修剪下部侧枝;同时为每个丛生杆搭支架定型,确保丛生干直立,整体树形优美;待到每个丛生杆直径不少于6cm时,即告完成第一阶段培育,整个培育阶段持续2-3年;第一阶段培育的目的是使丛生苗成形,并保证整体树形优美,同时在人工干预下使其茁壮成长,以为室外移栽做好准备。

待第一阶段培育完成后,在室外丛生苗生长区6m×6m间距挖直径110cm深90cm的树坑,每坑撒10左右斤腐熟农家肥做底肥,然后放置高度80cm直径100cm的控根容器,容器内填20cm厚营养土。待第一阶段培育完成后,将丛生苗移栽至室外丛生苗生长区进行第二阶段培育;移栽时,去掉原控根容器栽植在备好的容器中,四周填满营养土压实,控根容器上沿高于地面10cm即可,移栽时间为每年3-4月份进行;第二阶段培育过程中的要对丛生树进行定期修剪,保证树形优美。移栽后每隔3-4个月沿容器周围施氮磷钾含量在30%-5%-5%的复合肥1-1.5kg。浇水根据土壤墒情滴灌,为丛生杆搭支架定型,同时做好防风、冬季防冻、夏季防曝嗮的措施,尤其雨季要防止根部积水;第二阶段培育3-5年后,待单杆胸径不少于10cm,即告完成丛生香樟树培育,可以用于景观移栽。第二阶段培育的目的,是进行壮苗、增粗、定型,同时对丛生苗提供一个缓冲段,以逐步适应自然环境,便于后期景观移栽。第二阶段将丛生苗移栽至扩容的控根容器中时,配置粘性田园土,其目的是确保移栽时土球完整,不致于土球太松散影响移栽成活率,同时避免丛生苗完全依赖营养土养分,使其逐步吸收自然养分,适应自然环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