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迷迭香扦插育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93813发布日期:2020-06-16 20:07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迷迭香扦插育苗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迷迭香无性繁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迷迭香扦插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迷迭香,是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科、迷迭香属植物灌木。性喜温暖气候,原产欧洲地区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迷迭香的繁殖方法主要包括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压条繁殖。扦插属于无性生殖,依选取植物不同的营养器官作插穗,按取用器官的不同又有枝插、根插、芽插和叶插之分。由于扦插繁殖能快速成型、开花,育苗时间短,可较好保持品种的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

目前,在迷迭香扦插育苗时,扦插以及后期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规范操作,导致种苗成活率低,质量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迷迭香扦插育苗的方法,其解决了迷迭香扦插育苗得到的种苗成活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迷迭香扦插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苗床选择和准备

选择近水源,土质疏松,透水性好,浇水后不易板结的田块作为苗床;碎土整厢,去除草根、草种,厢面要求平整、土细,厢面宽0.8-1.1m,沟道不低于30cm;

s2、剪苗

对当年生、生长健壮的半木质化枝条进行剪切,得到扦插穗条,每个穗条上至少留有4个节,穗条从大田剪下时,需尽快将剪下的穗条浸在清水中,不能暴晒使其脱水;

s3、扦插

扦插前,将穗条放入到0.2g/l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3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穗条扦插深度为3-4cm,扦插株行距为5cm×5cm,扦插后以喷淋方式浇透水,并通过扶正装置固定;

s4、后期管理

扦插后半个月内,每天浇水一次,确保苗床湿润,从扦插起每隔七天喷一次800倍液灭菌灵,共喷2-3次,在扦插后十天起,用3%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新长出的杂草需将其拔除;

s5、移栽取苗

取苗前将苗床浇透水,用小锄抠松泥土,让土附着根系,用稻草捆成小捆。

进一步优选为:苗床为砂壤土、粘砂壤或粘红土。

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2中,穗条上部留叶三分之一,其余全部抹去,上口削平,下切斜口,边剪边放入装有清水的容器中。

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3中,扦插时,选择干插或选择先浇透苗床再扦插,扦插过程中,确保穗条不被折断。

进一步优选为:在步骤s3中,所述扶正装置包括稳固装置,所述稳固装置由第一拼接单元和第二拼接单元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拼接单元和所述第二拼接单元抱紧在所述穗条四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拼接单元包括第一半环、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为弧形且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半环,上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弹片中部向所述第一半环中心靠近且与所述穗条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半环上;

所述第二拼接单元包括第二半环、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为弧形且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环,上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弹片中部向所述第二半环中心靠近且与所述穗条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环上;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安装有插地杆,所述插地杆用于将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固定在所述苗床上,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拼接形成一圆环,所述穗条穿过所述圆环,所述圆环内径大于所述穗条茎干直径。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弹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弹片沿所述第一半环弧形方向等间距布置;

所述第二弹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弹片沿所述第二半环弧形方向等间距布置,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均抱紧在所述穗条四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中部均固定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设置在所述穗条与所述第一弹片之间,以及所述穗条与所述第二弹片之间,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内表面均设置有垫圈。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插接配合。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稳固装置设置有3-5个,3-5个所述稳固装置并排设置且相邻所述稳固装置之间设置有伸缩杆,相邻所述稳固装置通过所述伸缩杆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扦插后通过扶正装置固定,防止穗条浇水时或后期培育时出现倒苗和倾斜,提高种苗成活率。为了提高稳固装置的整体稳固性,防止稳固装置倾斜,本发明将3-5个稳固装置设置成一整体,便于同时稳固多个穗条,这样不仅提高了扶正效率,而且提高了稳固装置的整体稳定性。由于穗条扦插行距会存在不同,为了使用灵活方便,相邻稳固装置之间采用伸缩杆连接,通用性较好。为了不影响穗条扦插,且为了扶正装置定位方便,本发明的稳固装置采用拼接式设计。保护垫和垫圈的设置可以保护穗条表皮,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和扶正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扶正装置的结构;

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扶正装置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扶稳固装置的使用状态。

图中,1、稳固装置;11、第一拼接单元;111、第一半环;112、第一支撑板;113、第一弹片;12、第二拼接单元;121、第二半环;122、第二支撑板;123、第二弹片;13、插地杆;14、保护垫;15、垫圈;2、伸缩杆;3、穗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迷迭香扦插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苗床选择和准备

迷迭香繁殖苗床应选择近水源,排灌方便,且土质疏松,透水性好,浇水后不易板结的田块作为苗床;苗床最好选择砂壤土、粘砂壤或粘红土,其中砂壤土最佳,粘砂壤较好,粘红土次之。苗床选择好后开始碎土整厢,整厢时要去除草根、草种,厢面要求平整、土细,厢面宽0.8-1.1m,沟道不低于30cm;优选的,厢面宽1.0m,沟道为30cm。

s2、剪苗

对当年生、生长健壮的半木质化枝条进行剪切,得到扦插穗条3,对于较长或肥壮的枝条,可剪成几段,但要确保每个穗条3上至少留有4个节,一般就留4个节,穗条3从大田剪下时,需尽快将剪下的穗条3浸在清水中,不能暴晒使其脱水。穗条3上部需留叶三分之一,其余全部抹去,上口削平,下切斜口,边剪边放入装有清水的容器中。

s3、扦插

扦插前,将穗条3放入到0.2g/l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3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扦插时,扦插人员应站在沟道作业,避免践踏松软的苗床,穗条3扦插深度为3-4cm,一般为2个节,扦插株行距为5cm×5cm,扦插后浇透水,并通过扶正装置固定,防止倒苗,第一次浇水应选择喷淋的方式。扦插时,若苗床松软,可以选择干插,但要确保穗条3不被折断,若苗床偏硬,可以选择先将苗床浇透水,再扦插。

早春室外扦插、冬季室内扦插最为适宜。但在不同地区最合适的扦插季节各不相同,在云南省和浙江省都为春、秋季最佳,在湘西的气候条件下,主要采用短枝扦插繁殖,在春季进行扦插最佳。

s4、后期管理

扦插后可搭拱棚或盖塑料薄膜保湿。扦插后半个月内,每天浇水一次,浇水时间以早、晚为宜,确保苗床湿润,阳光强、气温高要注意避荫,浇水次数也要增加。如果搭有拱棚或盖有塑料薄膜则可以适当减少浇水次数,当棚内气温超过33℃时,需揭开两端薄膜通风降温,也可通过其他辅助设备来降温。从扦插起,每隔七天喷一次800倍液灭菌灵,共喷2次或3次,在扦插后十天起,选用3%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以促进新根生长。新长出的杂草需将其拔除。迷迭香抗病虫害能力强,偶发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和茎腐病。灰霉病可用5%多菌灵烟熏剂或50%速克灵1500倍液防治;白粉病选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防治;茎腐病可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2.00-1.25ml/l药液进行喷洒。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白粉虱,可采用5%扑虱蚜2500倍液和1.5%维菌素3000倍液喷施防治。

s5、移栽取苗

迷迭香扦插育苗留圃时间一般需要90天左右,待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苗高达10cm以上时即可移栽。取苗前将苗床浇透水,用小锄抠松泥土,让土附着根系,并用稻草捆成小捆,以便移栽。切忌用手直接拔苗,否则拔断根系,降低成活率。

参照图1-3,在步骤s3中,扶正装置由多个稳固装置1依次连接而成,具体的,稳固装置1设置有3-5个,3-5个稳固装置1并排设置且相邻稳固装置1之间设置有伸缩杆2,相邻稳固装置1通过伸缩杆2连接。稳固装置1用于将穗条3固定在苗床上,防止倒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扦插株行距为5cm×5cm,因此相邻稳固装置1之间的距离也应与相邻穗条3之间的扦插距离相同,每个稳固装置1对应一个穗条3。为了提高稳固装置1的整体稳固性,防止稳固装置1倾斜,本发明将3-5个稳固装置1设置成一整体,便于同时稳固多个穗条3,这样不仅提高了扶正效率,而且提高了稳固装置1的整体稳定性。由于穗条3扦插行距会存在不同,为了使用灵活方便,相邻稳固装置1之间采用伸缩杆2连接,通用性较好。

参照图1-3,稳固装置1由第一拼接单元11和第二拼接单元12拼接而成,第一拼接单元11和第二拼接单元12抱紧在穗条3四周。第一拼接单元11和第二拼接单元12对称设置在穗条3的相对两侧。第一拼接单元11包括第一半环111、第一支撑板112和第一弹片113。第一弹片113为弧形且下端固定在第一半环111顶面,上端向上延伸,第一弹片113中部向第一半环111中心靠近且与穗条3表面接触。第一支撑板112为l型板,且上端固定在第一半环111底部,下端支撑且固定在苗床上。第二拼接单元12包括第二半环121、第二支撑板122和第二弹片123。第二弹片123为弧形且下端固定在第二半环121顶面,上端向上延伸,第二弹片123中部向第二半环121中心靠近且与穗条3表面接触,第二支撑板122为l型板,且上端固定在第二半环121底部,下端支撑且固定在苗床上。

参照图1-3,第一支撑板112和第二支撑板122上均安装有插地杆13,插地杆13用于将第一半环111和第二半环121固定在苗床上。第一支撑板112和第二支撑板122上均安装有安装孔,插地杆13穿过安装孔且插入到苗床内。第一半环111和第二半环121拼接形成一圆环,穗条3上下穿过圆环。插地杆13安装在圆环的相对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不影响穗条3扦插,且为了扶正装置定位方便,本发明的稳固装置1采用拼接式设计,穗条3扦插后,将左右两侧的第一拼接单元11和第二拼接单元12拼接好,使第一半环111和第二半环121围设在穗条3四周,第一弹片113和第二弹片123抱紧在穗条3茎干表面,然后再通过插地杆13固定即可,防止穗条3在浇水时或在后期培育过程中,出现倾斜或倒苗。

参照图1-3,第一半环111和第二半环121插接配合。具体的,第一半环111和第二半环121上均设置有插块和插槽,第一半环111的插块插设在第二半环121上的插槽内,第二半环121上的插块插设在第一半环111上的插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拼接方便,将第一半环111和第二半环121从穗条3茎干两侧对准插设,使第一半环111上的插块插入到第二半环121上的插槽,第二半环121上的插块插入到第一半环111上的插槽内即可。

参照图1-3,第一弹片113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弹片113沿第一半环111弧形方向等间距布置。第二弹片123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弹片123沿第二半环121弧形方向等间距布置。第一弹片113和第二弹片123抱紧在穗条3四周。第一弹片113和第二弹片123中部均固定有保护垫14,保护垫14设置在穗条3与第一弹片113之间,以及穗条3与第二弹片123之间。第一半环111和第二半环121围合形成的圆环内径大于穗条3茎干直径,第一半环111和第二半环121内表面均设置有垫圈15。垫圈15和保护垫14均采用海绵、硅胶或橡胶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穗条3在培育过程中,穗条3茎干会慢慢变粗,因此第一半环111和第二半环121围合形成的圆环内径必须大于穗条3茎干直径,便于穗条3自由生长。在扦插初期,垫圈15最好不与穗条3表面接触,待穗条3茎干慢慢变粗后才与垫圈15接触,这样更有利于穗条3生长。第一弹片113和第二弹片123都具有一定弹力,在穗条3生长过程中,第一弹片113和第二弹片123会产生一定变形,能起到较好的抱紧作用,且不会对穗条3生长造成太大影响,保护垫14的设置可以保护穗条3表皮,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和扶正效果。

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