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入式秸秆还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2301发布日期:2020-06-20 17:1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入式秸秆还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注入式秸秆还田机。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纤维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其产量几乎占农作物总生物量的50%以上,目前秸秆资源利用中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离田处理,二是直接还田处理,本专利申请技术属于直接还田处理技术,直接还田处理技术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翻压还田,是通过传统的深翻机械与技术将秸秆直接翻压于土壤中,增加土壤有机质,这种方式存在翻压深度浅和连年翻压还田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问题;第二种是粉碎后搅拌还田,这种方式造成土壤疏松不实,影响农作物出苗,并且土壤中病虫逐年积累,基数增加,危害加重的问题;第三种是直接覆盖还田,这种方式只适合在高温多雨区域推广应用,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注入式秸秆还田机,可以将秸秆直接注入到农田的沟槽中,提高土壤的有机质,避免了焚烧秸秆所导致的空气污染和地面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入式秸秆还田机,该技术方案可以将秸秆直接注入到农田的沟槽中,提高土壤的有机质,避免了焚烧秸秆所导致的空气污染和地面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注入式秸秆还田机,包括有拖拉机、铲料簸箕、拨动上料机构、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和秸秆注入底盘;

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安装于拖拉机的头部,秸秆注入底盘安装于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的出料口,铲料簸箕安装于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的一侧,并且铲料簸箕的出料端位于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的进料端,拨动上料机构安装于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的一侧,并且拨动上料机构的工作端朝向铲料簸箕的工作端。

优选的拨动上料机构包括有第一滚链机构、第二滚链机构、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一伺服电机和拨料爪组件,第一滚链机构和第二滚链机构均安装于对向式切割机构的一侧,并且第一滚链机构和第二滚链机构之间通过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传动连接,拨料爪组件安装于第一滚链机构和第二滚链机构的工作端,并且拨料爪组件沿第一滚链机构和第二滚链机构的工作方向环绕设置,第一伺服电机安装于第一滚链机构上,并且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传动杆连接。

优选的第一滚链机构和第二滚链机构的结构一致,第一滚链机构包括有链轮架、链条、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链轮架安装于对向式切割机构的一侧,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通过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与链轮架可转动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优选的拨料爪组件包括有横板和勾爪横板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滚链机构和第二滚链机构的链条上,并且横板沿链条等间距设置勾爪安装于横板上,并且勾爪垂直于链条的工作方向均匀排列。

优选的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包括有矩形壳、第一切割机构、和第二切割机构,矩形壳安装于拖拉机的头部,第一切割机构和第二切割机构均安装于矩形壳的内部,并且第一切割机构和第二切割机构的工作方向相对。

优选的第一切割机构和第二切割机构的结构一致,第一切割机构包括有转动杆、轴承、切割筒和第二伺服电机,转动杆通过轴承与矩形壳可转动连接,切割筒位于矩形壳内,切割筒套设于转动杆上,切割筒与转动杆固定连接,切割筒上设有多个环形刀片,第二伺服电机安装于矩形壳上,并且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杆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工作人员开动拖拉机开始工作,由铲料簸箕、拨动上料机构、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和秸秆注入底盘组成的秸秆还田组合安装于拖拉机的头部,拖拉机用于带动秸秆还田组合进行移动,首先由铲料簸箕在受到拖拉机的推动后将秸秆铲起,如同扫地铲起垃圾一般,铲料簸箕的工作面处于倾斜状态,铲料簸箕的出料端位于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的进料端,当秸秆被铲到铲料簸箕上时拨动上料机构开始工作,拨动上料机构的工作端将位于铲料簸箕上的秸秆不断的向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的进料端送去,当秸秆被拨动上料机构的工作端推动到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进料端时,对向式秸秆切割结构机构开始工作,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的工作端将秸秆快速的打断别粉碎切割,被切割后的秸秆落至秸秆注入底盘内,秸秆注入底盘的底部设有漏斗形出料口,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漏斗形出料口的个数,粉碎后的秸秆最后由漏斗形出料口落至所在一路的农田内。

通过本设备可以将秸秆直接注入到农田的沟槽中,提高土壤的有机质,避免了焚烧秸秆所导致的空气污染和地面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注入式秸秆还田机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注入式秸秆还田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注入式秸秆还田机的拨动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注入式秸秆还田机的拨动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注入式秸秆还田机的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和秸秆注入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注入式秸秆还田机的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和秸秆注入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标号为:

1、拖拉机;

2、铲料簸箕;

3、拨动上料机构;3a、第一滚链机构;3a1、链轮架;3a2、链条;3a3、第一齿轮;3a4、第二齿轮;3b、第二滚链机构;3c、第一传动杆;3d、第二传动杆;3e、第一伺服电机;3f、拨料爪组件;3f1、横板;3f2、勾爪;

4、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a、矩形壳;4b、第一切割机构;4b1、转动杆;4b2、轴承;4b3、切割筒;4b4、第二伺服电机;4c、第二切割机构;

5、秸秆注入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注入式秸秆还田机,包括有拖拉机1、铲料簸箕2、拨动上料机构3、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和秸秆注入底盘5;

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安装于拖拉机1的头部,秸秆注入底盘5安装于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的出料口,铲料簸箕2安装于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的一侧,并且铲料簸箕2的出料端位于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的进料端,拨动上料机构3安装于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的一侧,并且拨动上料机构3的工作端朝向铲料簸箕2的工作端;

工作人员开动拖拉机1开始工作,由铲料簸箕2、拨动上料机构3、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和秸秆注入底盘5组成的秸秆还田组合安装于拖拉机1的头部,拖拉机1用于带动秸秆还田组合进行移动,首先由铲料簸箕2在受到拖拉机1的推动后将秸秆铲起,如同扫地铲起垃圾一般,铲料簸箕2的工作面处于倾斜状态,铲料簸箕2的出料端位于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的进料端,当秸秆被铲到铲料簸箕2上时拨动上料机构3开始工作,拨动上料机构3的工作端将位于铲料簸箕2上的秸秆不断的向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的进料端送去,当秸秆被拨动上料机构3的工作端推动到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进料端时,对向式秸秆切割结构机构开始工作,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的工作端将秸秆快速的打断别粉碎切割,被切割后的秸秆落至秸秆注入底盘5内,秸秆注入底盘5的底部设有漏斗形出料口,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漏斗形出料口的个数,粉碎后的秸秆最后由漏斗形出料口落至所在一路的农田内。

拨动上料机构3包括有第一滚链机构3a、第二滚链机构3b、第一传动杆3c、第二传动杆3d、第一伺服电机3e和拨料爪组件3f,第一滚链机构3a和第二滚链机构3b均安装于对向式切割机构的一侧,并且第一滚链机构3a和第二滚链机构3b之间通过第一传动杆3c和第二传动杆3d传动连接,拨料爪组件3f安装于第一滚链机构3a和第二滚链机构3b的工作端,并且拨料爪组件3f沿第一滚链机构3a和第二滚链机构3b的工作方向环绕设置,第一伺服电机3e安装于第一滚链机构3a上,并且第一伺服电机3e与第一传动杆3c连接;

拨动上料机构3开始工作,第一伺服电机3e开始工作,第一伺服电机3e的输出端带动第一传动杆3c开始转动,第一传动杆3c转动带动,第一滚链机构3a和第二滚链机构3b的工作端开始转动,拨料爪组件3f开始由铲料簸箕2的进料端带动秸秆到达铲料簸箕2的出料端。

第一滚链机构3a和第二滚链机构3b的结构一致,第一滚链机构3a包括有链轮架3a1、链条3a2、第一齿轮3a3和第二齿轮3a4,链轮架3a1安装于对向式切割机构的一侧,第一齿轮3a3和第二齿轮3a4分别通过第一传动杆3c和第二传动杆3d与链轮架3a1可转动连接,第一齿轮3a3和第二齿轮3a4通过链条3a2传动连接;

第一传动杆3c转动带动第一齿轮3a3转动,第一齿轮3a3通过链条3a2带动第二齿轮3a4转动,链条3a2开始环绕第一齿轮3a3和第二齿轮3a4转动,第一滚链机构3a和第二滚链机构3b的链条3a2同时带动拨料爪组件3f开始转动,拨料爪组件3f开始由铲料簸箕2的进料端带动秸秆到达铲料簸箕2的出料端。

拨料爪组件3f包括有横板3f1和勾爪3f2横板3f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滚链机构3a和第二滚链机构3b的链条3a2上,并且横板3f1沿链条3a2等间距设置勾爪3f2安装于横板3f1上,并且勾爪3f2垂直于链条3a2的工作方向均匀排列;

第一滚链机构3a和第二滚链机构3b的链条3a2同时带动多个拨料爪组件3f开始转动,横板3f1受力后带动多个勾爪3f2进行移动,多个勾爪3f2将铲料簸箕2进料端的秸秆送至铲料簸箕2的出料端。

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包括有矩形壳4a、第一切割机构4b、和第二切割机构4c,矩形壳4a安装于拖拉机1的头部,第一切割机构4b和第二切割机构4c均安装于矩形壳4a的内部,并且第一切割机构4b和第二切割机构4c的工作方向相对;

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开始工作,第一切割机构4b和第二切割机构4c的工作端开始对向转动,第一切割机构4b和第二切割机构4c的工作端将秸秆搅碎,搅碎后的秸秆落至秸秆注入底盘5内。

第一切割机构4b和第二切割机构4c的结构一致,第一切割机构4b包括有转动杆4b1、轴承4b2、切割筒4b3和第二伺服电机4b4,转动杆4b1通过轴承4b2与矩形壳4a可转动连接,切割筒4b3位于矩形壳4a内,切割筒4b3套设于转动杆4b1上,切割筒4b3与转动杆4b1固定连接,切割筒4b3上设有多个环形刀片,第二伺服电机4b4安装于矩形壳4a上,并且第二伺服电机4b4的输出端与转动杆4b1连接;

第一切割机构4b和第二切割机构4c同时开始工作,第二伺服电机4b4开始工作,第二伺服电机4b4的输出端的带动转动杆4b1开始转动,转动杆4b1带动切割筒4b3转动,两个切割筒4b3转动时通过环形刀片将秸秆进行切碎,切碎的秸秆落至秸秆注入底盘5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开动拖拉机1开始工作,由铲料簸箕2、拨动上料机构3、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和秸秆注入底盘5组成的秸秆还田组合安装于拖拉机1的头部,拖拉机1用于带动秸秆还田组合进行移动,首先由铲料簸箕2在受到拖拉机1的推动后将秸秆铲起,如同扫地铲起垃圾一般,铲料簸箕2的工作面处于倾斜状态,铲料簸箕2的出料端位于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的进料端,当秸秆被铲到铲料簸箕2上时拨动上料机构3开始工作,第一伺服电机3e开始工作,第一伺服电机3e的输出端带动第一传动杆3c开始转动,第一传动杆3c转动带动第一齿轮3a3转动,第一齿轮3a3通过链条3a2带动第二齿轮3a4转动,链条3a2开始环绕第一齿轮3a3和第二齿轮3a4转动,第一滚链机构3a和第二滚链机构3b的链条3a2同时带动多个拨料爪组件3f开始转动,横板3f1受力后带动多个勾爪3f2进行移动,多个勾爪3f2将铲料簸箕2进料端的秸秆送至铲料簸箕2的出料端,当秸秆落至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进料端时,对向式秸秆切割机构4开始工作,第一切割机构4b和第二切割机构4c的工作端开始对向转动,第二伺服电机4b4开始工作,第二伺服电机4b4的输出端的带动转动杆4b1开始转动,转动杆4b1带动切割筒4b3转动,两个切割筒4b3转动时通过环形刀片将秸秆进行切碎,切碎的秸秆落至秸秆注入底盘5内,秸秆注入底盘5的底部设有漏斗形出料口,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漏斗形出料口的个数,粉碎后的秸秆最后由漏斗形出料口落至所在一路的农田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