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92570发布日期:2020-06-23 18:22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退耕还湿的方法。



背景技术: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几百年,湿地遭到了严重破坏,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功能下降,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主要原因。例如:湿地被大面积开垦,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生产力下降、湿地资源逐渐丧失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我国主要采用退耕还湿、排水退化湿地恢复等措施来增加湿地的面积,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那么,退耕还湿后,农民的收入从哪里来?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毛水苏是我国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常见的湿地植物,也是一种优良的蜜源植物(刘胜范.毛水苏:东北黑蜂保护区的重要蜜源植物.蜜蜂杂志,2017,(2):31~32.)。如果通过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蜜源植物毛水苏能提供稳定而高品质的蜜源,既能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也能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但是退耕地由于长期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导致幼苗难以成活,且缺少针对毛水苏繁育的适宜水分管理技术,毛水苏的成活率不到10%,毛水苏恢复成功率低,制约了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生态恢复模式的有效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毛水苏恢复成功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

本发明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退耕地块的整理:在退耕地块周围设置围堰,并对退耕地块进行解毒处理,然后再进行翻耕;

二、移栽幼苗:将株高为10~20cm的毛水苏幼苗移植至整理完的退耕地块中;

三、水分管理:移栽后的毛水苏幼苗立即补充水分,每间隔一天查看土壤水分状况,使水分含量保持在土壤饱和持水量的60~100%;待幼苗生长25~35天后,维持退耕地块地表水深0.1~20cm;即完成了退耕还湿。

进一步,步骤一依托地块已有地形地貌设置围堰。

进一步,步骤一选择与农田沟渠连通的地块作为退耕还湿地块。

本发明在退耕地块周围,尤其是在地块低洼处、地块与沟渠的连接处等关键节点,设置围堰,有效的利用冰雪融水、夏季降雨以及农田退水为退耕地块补充水分,合理利用、节省大量水资源,还可对水体进行净化;对退耕地块进行解毒处理,有利于毛水苏幼苗的生长;选择适合高度的毛水苏幼苗,并在毛水苏的不同生长发育期,进行合理有效的水分管理,使得退耕地块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快速恢复。本发明的方法毛水苏的成活率高,达到了70~95%,使得蜜源植物毛水苏在当年就成功定居和繁衍。

本发明采用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不仅能够快速恢复开垦湿地,还能利用毛水苏蜂蜜创收、增收,发展生态产业。毛水苏蜂蜜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等蜜的要求,且微生物含量和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gb14963~2011)规定的限值。2~3亩毛水苏能放养一群蜂,种植毛水苏能为蜜蜂提供稳定蜜源。毛水苏还是中药材,具有祛风解毒,止血之功效,能为退耕还湿农民进一步增产增收。

本发明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毛水苏生长良好,成活率高,能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一年投入、多年见效。本发明的方法容易让农民接受,有利于退耕还湿政策的实施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试验1~试验6的监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退耕地块的整理:在退耕地块周围设置围堰,并对退耕地块进行解毒处理,然后再进行翻耕;

二、移栽幼苗:将株高为10~20cm的毛水苏幼苗移植至整理完的退耕地块中;

三、水分管理:移栽后的毛水苏幼苗立即补充水分,每间隔一天查看土壤水分状况,使水分含量保持在土壤饱和持水量的60~100%;待幼苗生长25~35天后,维持退耕地块地表水深0.1~20cm;即完成了退耕还湿。

本实施方式步骤一依托地块已有地形地貌设置围堰。

本实施方式步骤一选择与农田沟渠连通的地块作为退耕还湿地块。

本实施方式在退耕地块周围,尤其是在地块低洼处、地块与沟渠的连接处等关键节点,设置围堰,有效的利用冰雪融水、夏季降雨以及农田退水为退耕地块补充水分,合理利用、节省大量水资源,还可对水体进行净化;对退耕地块进行解毒处理,有利于毛水苏幼苗的生长;选择适合高度的毛水苏幼苗,并在毛水苏的不同生长发育期,进行合理有效的水分管理,使得退耕地块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快速恢复。本实施方式的方法毛水苏的成活率高,达到了70~95%,使得蜜源植物毛水苏在当年就成功定居和繁衍。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的围堰高超过退耕地块地表5~30cm,围堰的下部宽30~50cm。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采用沃土安进行解毒,沃土安用量是400~600克/亩。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不同的是所述沃土安进行解毒的方法:沃土安分三次进行施加,第一次选择雨天进行人工撒药,日晒三天后进行第二次人工撒药,然后立即进行深翻,深度15~30cm;深翻后进行第三次撒药。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不同的是:步骤一中的翻耕深度为15~30cm。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毛水苏幼苗的栽植密度为927~3706株/亩,株距0.4~0.8m,行距0.4~0.8m。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对比试验:饶河县大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2018年耕地面积近15000公顷,同时,饶河县又是我国东北黑蜂主要产区,黑蜂蜂蜜及制品已是饶河县重点发展产业,在饶河县进行退耕还湿,具体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试验1利用本发明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具体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退耕地块的整理:在退耕地块周围设置围堰,并对退耕地块进行解毒处理,然后再进行翻耕;其中,退耕地块依托已有地形地貌设置围堰,即选择与农田沟渠连通的地块作为退耕还湿地块,在地块低洼处、地块与沟渠的连接处设置围堰,围堰高超过退耕地地表5cm,围堰的下部宽30cm;采用沃土安进行解毒,沃土安用量500克/亩,使用方法:首先选择雨天进行人工撒药,日晒三天后进行第二次人工撒药;第二次撒药后立即进行深翻,深度是25cm;深翻后进行第三次撒药;

二、移栽幼苗:将株高为10~20cm的毛水苏幼苗移植至整理完的退耕地块中,栽植密度1850株/亩,株距0.6m,行距0.6m;

三、水分管理:移栽后的毛水苏幼苗立即补充水分,每间隔一天查看土壤水分状况,使水分含量保持在土壤饱和持水量的60~80%;待幼苗生长25~35天后,随气温上升植物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维持水分含量保持在土壤饱和持水量的60~80%。

试验2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退耕地块的整理:在退耕地块周围设置围堰,并对退耕地块进行解毒处理,然后再进行翻耕;其中,退耕地块依托已有地形地貌设置围堰,即选择与农田沟渠连通的地块作为退耕还湿地块,在地块低洼处、地块与沟渠的连接处设置围堰,围堰高超过退耕地地表10cm,围堰的下部宽40cm;采用沃土安进行解毒,沃土安用量500克/亩;使用方法:首先选择雨天进行人工撒药,日晒三天后进行第二次人工撒药;第二次撒药后立即进行深翻,深度是25cm;深翻后进行第三次撒药;

二、移栽幼苗:将株高为10~20cm的毛水苏幼苗移植至整理完的退耕地块中,栽植密度1850株/亩,株距0.6m,行距0.6m;

三、水分管理:移栽后的毛水苏幼苗立即补充水分,每间隔一天查看土壤水分状况,使水分含量保持在土壤饱和持水量的60~80%;待幼苗生长25~35天后,随气温上升植物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维持退耕地块地表水深0.1~1cm。

试验3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退耕地块的整理:在退耕地块周围设置围堰,并对退耕地块进行解毒处理,然后再进行翻耕;其中,退耕地块依托已有地形地貌设置围堰,即选择与农田沟渠连通的地块作为退耕还湿地块,在地块低洼处、地块与沟渠的连接处设置围堰,围堰高超过退耕地地表20cm,围堰的下部宽50cm;采用沃土安进行解毒,沃土安用量500克/亩;使用方法:首先选择雨天进行人工撒药,日晒三天后进行第二次人工撒药;第二次撒药后立即进行深翻,深度是25cm;深翻后进行第三次撒药;

二、移栽幼苗:将株高为10~20cm的毛水苏幼苗移植至整理完的退耕地块中,栽植密度1850株/亩,株距0.6m,行距0.6m;

三、水分管理:移栽后的毛水苏幼苗立即补充水分,每间隔一天查看土壤水分状况,使水分含量保持在土壤饱和持水量的60~80%;待幼苗生长25~35天后,随气温上升植物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维持退耕地块地表水深0.1~5cm。

试验4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退耕地块的整理:在退耕地块周围设置围堰,并对退耕地块进行解毒处理,然后再进行翻耕;其中,退耕地块依托已有地形地貌设置围堰,即选择与农田沟渠连通的地块作为退耕还湿地块,在地块低洼处、地块与沟渠的连接处设置围堰,围堰高超过退耕地地表30cm,围堰的下部宽50cm;采用沃土安进行解毒,沃土安用量500克/亩;使用方法是:首先选择雨天进行人工撒药,日晒三天后进行第二次人工撒药;第二次撒药后立即进行深翻,深度是25cm;深翻后进行第三次撒药;

二、移栽幼苗:将株高为10~20cm的毛水苏幼苗移植至整理完的退耕地块中,栽植密度1850株/亩,株距0.6m,行距0.6m;

三、水分管理:移栽后的毛水苏幼苗立即补充水分,每间隔一天查看土壤水分状况,使水分含量保持在土壤饱和持水量的60~80%;待幼苗生长25~35天后,随气温上升植物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维持退耕地块地表水深5~10cm。

试验5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但是不进行解毒处理,具体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退耕地块的整理:在退耕地块周围设置围堰,然后再进行翻耕;其中,退耕地块依托已有地形地貌设置围堰,即选择与农田沟渠连通的地块作为退耕还湿地块,在地块低洼处、地块与沟渠的连接处设置围堰,围堰高超过退耕地地表5cm,围堰的下部宽50cm;翻耕深度为25cm;

二、移栽幼苗:将株高为10~20cm的毛水苏幼苗移植至整理完的退耕地块中,栽植密度1850株/亩,株距0.6m,行距0.6m;

三、水分管理:移栽后的毛水苏幼苗立即补充水分,每间隔一天查看土壤水分状况,使水分含量保持在土壤饱和持水量的60~80%;待幼苗生长25~35天后,随气温上升植物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维持水分含量保持在土壤饱和持水量的60~80%。

试验6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但不设置围堰,采用自然降水维持植物生长和湿地恢复,具体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退耕地块的整理:对退耕地块进行解毒处理,然后再进行翻耕;其中,采用沃土安进行解毒,沃土安用量500克/亩;使用方法:首先选择雨天进行人工撒药,日晒三天后进行第二次人工撒药;第二次撒药后立即进行深翻,深度是25cm;深翻后进行第三次撒药;

二、移栽幼苗:将株高为10~20cm的毛水苏幼苗移植至整理完的退耕地块中,栽植密度1850株/亩,株距0.6m,行距0.6m;

三、水分管理:移栽后的毛水苏幼苗立即补充水分,缓苗10天后不再进行水分管理,靠自然降水维持植物生长和湿地恢复。

按照随机性原则,对试验例1~试验例6中退耕地块生长的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成活率、新生植株数量、高度和蜜蜂访花的监测,每项进行3~8次重复,用以评估退耕还湿的效果;其中试验1~试验6的监测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a表示毛水苏的成活率(%)、b表示每个母株新生植株的数量、c表示新生植株的高度(cm)、d表示蜜蜂单花停留时间(s),柱形图上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毛水苏种植当年,试验例1~4的成活率达75%~90%,显著高于试验例5和6。单个母株新生植株的数量和株高变化趋势一致:试验例1~3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个数值在试验5和试验6最低。在毛水苏开花期间,蜜蜂访花情况显示,蜜蜂平均单花停留时间在4.8~5.3s,本发明的毛水苏的成活率高,试验1~试验4中蜜蜂的产蜜能力远远高于试验5和试验6。由此可见,试验例1至4能够实现退耕还湿地蜜源植物毛水苏成功恢复。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原有退耕地地形地貌进行了微整理,进行土壤解毒和深翻后,移栽毛水苏幼苗,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期差异化控水,蜜源植物的成活率高,实现了蜜源植物毛水苏当年成功定居和繁衍,并产生一定经济效益,达到一年投入、多年见效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