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54414发布日期:2020-07-04 04:2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组合物的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能否安全生产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水稻在生产的过程中常受多种因素的干扰,例如:温度、光照、营养、病虫草害等,其中,水稻纹枯病是导致水稻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水稻的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主要在水稻分蘖末期和起穗末期侵染水稻基部叶鞘,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使水稻叶片干枯、茎秆易折,最终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是控制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手段。目前,井冈霉素等常用化学杀菌剂一直是控制水稻纹枯病的重要药剂,但长期大量施用单组分杀菌剂存在抗药性的风险。在中国的一些地区,随着用药量和用药次数的增加,防治效果已经开始下降;在欧盟一些国家,更是将井冈霉素等常用化学杀菌剂视为具有风险的药物也开始限用。因此,探寻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新方法刻不容缓。公开号为cn201010208243.6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噻呋酰胺和己唑醇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它包括常用助剂、噻呋酰胺和己唑醇,噻呋酰胺与己唑醇的重量份数比为24∶1~1∶1,噻呋酰胺与己唑醇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80%。上述发明适用于防治农业上的植物病害,尤其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且防治效果比单组分杀菌剂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但是,由于噻呋酰胺和已唑醇在水中的溶解性低且分散性较差,两者制得的农药组合物悬浮液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后易出现析水、结块、分层等现象,且不易摇匀,在使用时杀菌效果会受到影响。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具有性能稳定、分散性好的优点。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活性成分25-45%,木质素分散剂2.5-4.5%,聚乙烯醇0.2-2.5%,消泡剂0.1-0.23%,溶剂补足至100%;所述活性成分包括己唑醇和噻呋酰胺,所述己唑醇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为1:20-1:0.5;所述聚乙烯醇为医药级聚乙烯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农药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包括噻呋酰胺和己唑醇,噻呋酰胺能够有效抑制琥珀酸去氢酶的产生,琥珀酸去氢酶是连接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的枢纽之一,为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多种原核细胞需氧和产能的呼吸链提供电子,噻呋酰胺通过对琥珀酸去氢酶的抑制作用可减缓病菌的分裂并致使病菌死亡;己唑醇能够破坏和阻止病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麦角淄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从而使病菌死亡,其与噻呋酰胺相互配合,起到预防和治疗纹枯病的作用,且相较于单组分杀菌剂,杀菌效果显著增强。木质素分散剂在体系中能够黏附于活性成分的表面,使噻呋酰胺和己唑醇不易发生絮凝,更好的分散于体系中发挥灭菌作用。聚乙烯醇选用医药级聚乙烯醇,医药级聚乙烯醇是一种安全的高分子有机物,水溶性高,粘度低,其添加于本发明配方中能够于溶剂中形成一定的三维结构,配合木质素分散剂使用,将体系中的活性成分微粒间隔开,使得剪切分散均匀的活性成分不易发生粘聚,减弱了活性成分在存储过程中的沉降和分层现象,提高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使本发明制得的农药组合物更好的分散于水中,方便农药组合物投入使用并保证杀菌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配置而成:活性成分25-35%,木质素分散剂3-3.5%,聚乙烯醇0.5-1.5%,消泡剂0.1-0.23%,溶剂补足至10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中的各组分作进一步优化,以保证制得的农药组合物具有更优的分散性和更稳定的杀菌性能。作为优选,所述己唑醇与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为1:8-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己唑醇和噻呋酰胺配合使用,对造成纹枯病的病菌进行消杀,将两者的重量比控制在1:8-1:1之间,能够保证本发明配置的农药组合物具有更优的杀菌效果。作为优选,所述聚乙烯醇为聚乙烯醇eg-05p和聚乙烯醇eg-05中任意一个或多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药级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低则水溶性好、粘度小,聚乙烯醇eg-05p和聚乙烯醇eg-05均为优质医药级聚乙烯醇,适用于做药物辅料,两者添加于本发明配方体系中能够于溶剂中形成三维分散结构,配合木质素分散剂对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使活性成分之间不易粘聚沉降。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的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溶剂分为溶剂a和溶剂b;2)混合活性成分和溶剂a,搅拌均匀后,制得混合液a;3)混合木质素分散剂、聚乙烯醇、消泡剂、溶剂b,剪切至均匀,制得混合液b;4)向混合液b中倒入混合液a,3000-3500r/min转速下混合均匀,制得成品液;5)将成品液砂磨,制得农药组合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溶剂分为溶剂a和溶剂b,溶剂a与活性成分进行预配,实现活性成分的初步分散,以提高成品中活性成分的分散性。木质素分散剂和聚乙烯醇溶解于溶剂b中,于溶剂b中形成三维结构和分散体系,使混合液a和混合液b混合时,活性成分能够与木质素分散剂结合,并在高速的剪切力的作用下均匀分散于本配方体系中,不易相互粘聚沉降。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活性成分与溶剂的重量比为1:1-1:1.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2)为预配置环节,控制溶剂的量等于或稍多于活性成分的量,能够实现对活性成分的初步分散;同时,保证溶剂b的量足够,使木质素分散剂、聚乙烯醇、消泡剂充分溶解于溶剂b中。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的农药组合物的应用,所述农药组合物与水复配后,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配置的农药组合物与水复配时,更易分散于水中,使得配置的杀菌液质地均匀,杀菌性能稳定;其作用于水稻,能够对水稻的纹枯病致病病菌进行有效防治,使水稻等农作物正常生产。作为优选,所述农药组合物与水按体积比1:2000复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农药组合物与水按照1:2000的体积比复配后施用于水稻,这一复配比的设置即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剂量,又能够保证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作为优选,向农作物多次施用所述农药组合物,使用间隔不大于十天,且初次施用于水稻幼苗期或发病初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稻的幼苗期施用本发明农药组合物,能够及时消杀相关病菌,并于水稻的茎秆和叶鞘等部位形成保护层,使其不易感染病菌,以降低水稻等农作物纹枯病的发生率;在水稻的发病初期使用本发明农药组合物能够对病菌进行消杀,防止纹枯病大范围爆发。本发明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有效作用期为十天,在自然环境下施用时间超过十天后噻呋酰胺和己唑醇大部分将会被分解,不能再发挥杀菌效用;将施用间隔控制在十天以内,能够对水稻进行有效的保护。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中添加有医药级聚乙烯醇和木质素分散剂,其中用于消杀病菌的活性成分能够在医药级聚乙烯醇和木质素分散剂的作用下均匀分散于溶剂中,分散性提高,本发明制备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己唑醇和噻呋酰胺的悬浮率最大值可为95%,且具有较优的可倾倒性、低温稳定性和热贮稳定性;(2)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制备时将溶剂a与活性成分进行预配,木质素分散剂和聚乙烯醇与溶剂b混合并分散体系,使活性成分能够在高速的剪切力的作用下均匀分散于本配方体系中,不易发生粘聚沉降;(3)本发明农药组合物与水复配后,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中的噻呋酰胺选用纯度≥99%的噻呋酰胺130000-40-7,己唑醇选用纯度≥99%的己唑醇79983-71-4,木质素分散剂选用俄罗斯木钠,聚乙烯醇选用聚乙烯醇eg-05p、聚乙烯醇eg-05,消泡剂选用消泡剂z-5614,溶剂为去离子水。实施例1一种用于防治纹枯病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由己唑醇和噻呋酰胺按照1:0.5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各原料掺量具体见表1中所示,其加工操作具体为: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溶剂分为溶剂a和溶剂b,其中溶剂a的量为活性成分的1.05倍,备用;2)将活性成分缓缓添加于溶剂a中,过程中持续搅拌,并控制转速为600r/min,搅拌8min后,制得混合液a;3)将木质素分散剂、聚乙烯醇、消泡剂依次添加于溶剂b中,搅拌混合后放入反应器中3000r/min混合5分钟,制得混合液b;4)向混合液b中缓缓倒入混合液a,过程中控制转速为3000r/min,添加完成后持续搅拌25min,制得成品液;5)将成品液放入砂磨机中砂磨,研磨后制得农药组合物。需要说明的是,混合液a制备完成后,需20min内完成与混合液b的混合。实施例2-4实施例2-4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原料用量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中所示,其余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表1实施例1-4中农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用量实施例5-8实施例5-8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原料用量有所不同,具体见表2中所示,其余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表2实施例5-8中农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用量实施例9-12实施例9-12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原料用量有所不同,具体见表3中所示,其余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表3实施例9-12中农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用量重量/kg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实施例12活性成分28282828己唑醇:噻呋酰胺1:11:11:11:1木质素分散剂2.53.23.54.5聚乙烯醇eg-050.50.50.50.5消泡剂0.20.10.10.23溶剂68.868.267.966.77实施例13-16实施例13-16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原料用量有所不同,具体见表4中所示,其余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表4实施例13-16中农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用量重量/kg实施例13实施例14实施例15实施例16活性成分28282828己唑醇:噻呋酰胺1:11:11:11:1木质素分散剂3333聚乙烯醇eg-050.20.61.52.5消泡剂0.10.10.20.23溶剂68.768.367.366.27实施例17实施例17的原料组成与实施例14相同,其加工操作具体为: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溶剂分为溶剂a和溶剂b,其中溶剂a的量为活性成分的1.03倍,备用;2)将活性成分缓缓添加于溶剂a中,过程中持续搅拌,并控制转速为600r/min,搅拌8min后,制得混合液a;3)将木质素分散剂、聚乙烯醇、消泡剂依次添加于溶剂b中,搅拌混合后放入反应器中3000r/min混合5分钟,制得混合液b;4)向混合液b中缓缓倒入混合液a,过程中控制转速为3000r/min,添加完成后持续搅拌25min,制得成品液;5)将成品液放入砂磨机中砂磨,研磨后制得农药组合物。需要说明的是,混合液a制备完成后,需20min内完成与混合液b的混合。实施例18实施例18的原料组成与实施例14相同,其加工操作具体为: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溶剂分为溶剂a和溶剂b,其中,溶剂a的量与活性成分的量相等,备用;2)将活性成分缓缓添加于溶剂a中,过程中持续搅拌,并控制转速为600r/min,搅拌10min后,制得混合液a;3)将木质素分散剂、聚乙烯醇、消泡剂依次添加于溶剂b中,搅拌混合后放入反应器中3000r/min搅拌5分钟,制得混合液b;4)向混合液b中缓缓倒入混合液a,过程中控制转速为3000r/min,添加完成后持续搅拌25min,制得成品液;5)将成品液放入砂磨机中砂磨,研磨后制得农药组合物。需要说明的是,混合液a制备完成后,需20min内完成与混合液b的混合。实施例19实施例19的原料组成与实施例14相同,其加工操作具体为: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溶剂分为溶剂a和溶剂b,其中,溶剂a的量与活性成分的量相等,备用;2)将活性成分缓缓添加于溶剂a中,过程中持续搅拌,并控制转速为600r/min,搅拌10min后,制得混合液a;3)将木质素分散剂、聚乙烯醇、消泡剂依次添加于溶剂b中,搅拌混合后放入反应器中3000r/min搅拌5分钟,制得混合液b;4)向混合液b中缓缓倒入混合液a,过程中控制转速为3300r/min,添加完成后持续搅拌25min,制得成品液;5)将成品液放入砂磨机中砂磨,研磨后制得农药组合物。需要说明的是,混合液a制备完成后,需20min内完成与混合液b的混合。实施例20实施例20的原料组成与实施例14相同,其加工操作具体为: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溶剂分为溶剂a和溶剂b,其中,溶剂a的量与活性成分的量相等,备用;2)将活性成分缓缓添加于溶剂a中,过程中持续搅拌,并控制转速为600r/min,搅拌10min后,制得混合液a;3)将木质素分散剂、聚乙烯醇、消泡剂依次添加于溶剂b中,搅拌混合后放入反应器中3000r/min搅拌5分钟,制得混合液b;4)向混合液b中缓缓倒入混合液a,过程中控制转速为3500r/min,添加完成后持续搅拌25min,制得成品液;5)将成品液放入砂磨机中砂磨,研磨后制得农药组合物。需要说明的是,混合液a制备完成后,需20min内完成与混合液b的混合。对比例1公开号为cn201010208243.6的中国发明中实施例2制得的农药组合物。对比例2对比例2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14的农药组合物的区别在于,其中的医药级聚乙烯醇用等量去离子水替换,其余组成与含量均相同。对比例3对比例3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14的农药组合物的区别在于,其中添加的聚乙烯醇为中石化生产的牌号为1788的非医药级聚乙烯醇,其余组成与含量均相同。对比例4对比例4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14的农药组合物各组分含量相同,区别在于制备过程不同,具体操作如下: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备用;2)将木质素分散剂、聚乙烯醇、消泡剂依次添加于溶剂中,搅拌混合后放入反应器中3000r/min搅拌5分钟,制得混合液;3)向混合液中缓缓倒入活性成分,过程中控制转速为3000r/min,添加完成后持续搅拌25min,制得成品液;4)将成品液放入砂磨机中砂磨,研磨后制得农药组合物。对比例5对比例5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己唑醇:噻呋酰胺为1:0.1,其余组成与含量均相同。对比例6对比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己唑醇:噻呋酰胺为1:30,其余组成与含量均相同。对比例7对比例7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混合液a和混合液b混合时搅拌速度为1000r/min。综合性能检测对实施例1-20和对比例1-7中制备得到的农药组合物的综合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表5实施例1-20的综合测试结果表6对比例1-7的综合测试结果表5和表6的检测结果表明,比较实施例1-20以及对比例1发现,本发明制备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己唑醇和噻呋酰胺的悬浮率均大于等于90%,且最大值可达95%,并具有较优的可倾倒性、低温稳定性和热贮稳定性,而传统的己唑醇和噻呋酰胺的复配物中己唑醇和噻呋酰胺的悬浮率相对较低。结合实施例14和对比例2和3的检测数据发现,未添加医药级聚乙烯醇的农药组合物虽然低温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合格,但活性组分的悬浮率明显下降;将医药级聚乙烯醇替换为非医药级聚乙烯醇制备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悬浮率显著下降,且低温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均未带到使用要求,说明非医药级聚乙烯醇添加于本发明体系中会对活性成分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结合实施例14与对比例4的检测结果发现,未将部分溶剂与活性组分进行预配,会降低活性组分于本发明配方体系中的悬浮率。结合实施例14与对比例7的检测结果发现,在制备农药组合物的过程中混合液a和混合液b混合时的搅拌速度过小,不利于活性组分于溶剂中分散,同样会对活性组分的悬浮率造成影响。结合实施例5、对比例5和对比例6的检测数据发现,己唑醇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对两者的悬浮率没有明显影响。应用例1-20将实施例1-20制备的农药组合物分别与水按照体积比1:2000复配,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农药组合物稀释液。应用对比例1-7将对比例1-7制备的农药组合物分别与水按照体积比1:2000复配,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对比稀释液。纹枯病防治效果将应用例1-20、应用对比例1-7以及无菌水,分别应用于以下水稻纹枯病离体防治效果测试和田间防治药效测试中。a.对水稻纹枯病的离体防治效果选择大小以及生长状态相同的水稻叶片,将应用例1-20制备的农药组合物稀释液和应用对比例1-7制备的对比稀释液以及无菌水分别涂抹在水稻叶鞘上,晾干后接种水稻纹枯病菌,每组试验重复三次;接种完成后,将各个水稻叶鞘分别置于20℃的黑暗培养箱中连续培养72h,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分析防治效果。表7应用对比例1-7和无菌水对水稻纹枯病的离体防治效果(叶鞘)表8应用例1-20对水稻纹枯病的离体防治效果(叶鞘)结合表7和表8的检测结果,比较应用例1-20、应用对比例1以及无菌水对照组发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制备的农药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更优的防治效果;因此,于水稻的幼苗期施用本发明农药组合物,能够有效防止纹枯病于水稻族群中蔓延和爆发。比较应用例14和应用对比例2-3发现,将医药级聚乙烯醇替换为等量去离子水或非医药级聚乙烯醇后制得的农药组合物应用到水稻纹枯病的离体防治中,菌斑长度大,防治效果较差。比较应用例14和应用对比例4发现,按照本发明制备方法配置的农药组合物相较于传统方法配置的农药组合物杀菌效果提高,应用于水稻纹枯病的离体防治中使菌斑的平均长度减小0.14cm,效果明显。结合应用对比例7的数据发现,在制备过程中混合液a和混合液b混合时的搅拌速度也会对农药组合物的杀菌性能造成影响。比较应用例5和应用对比例5-6发现,己唑醇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会对本发明配置的农药组合物的杀菌性能造成影响。b.田间药效试验在水稻发病初期,选取若干生长状态和发病情况相同的区块,每个区块均50平米,且各个区块之间彼此独立,避免交叉感染。分别将应用例1-20制备的农药组合物稀释液、应用对比例1-7制得的对比稀释液和对照组无菌水施用于不同区块,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于施药前、第一次施药后七天和第二次药后10天统计发病情况;统计时对每个区块进行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5株水稻,分级并分析防治效果,具体结果见表9、表10所示,分级标准如下:〇级:无病斑;i级:叶片病斑1-2个,病斑长度小于1cm;ii级:叶片病斑3-5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iii级: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iv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0-25%;v级: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0%以上。表9应用对比例1-7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10实施例1-20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结合表9和表10的检测结果,比较应用例1-20以及应用对比例1发现,本发明制备的农药组合物对已经患有纹枯病的水稻药效显著,施用于水稻患病初期,能够更快的对纹枯病进行控制,有效防止水稻纹枯病的大范围爆发。结合应用例14、应用对比例2-4和应用对比例7的检测数据发现,医药级聚乙烯醇和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均对农药组合物的功效产生了影响,使农药组合物能够更快速的对纹枯病进行防控。结合应用例5、应用对比例5和应用对比例6的检测数据发现,将己唑醇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控制在1:8-1:1制得的农药组合物具有较优的杀菌效果,施用于水稻,能够对纹枯病起到防治效果。上述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