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马铃薯种薯催芽促增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53118发布日期:2020-07-04 04:15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冬马铃薯种薯催芽促增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马铃薯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冬马铃薯种薯催芽促增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英文:potato),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地蛋、洋芋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株高15-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马铃薯是块茎繁殖,可入药,性平味甘,可以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作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长,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注:幼芽有轻微毒性),有证据表明,马铃薯的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4倍左右。

在海拔1500米以下北回归线带种植冬季马铃薯,能充分发挥冬季日照充足、天气凉爽、干燥少雨等特有气候条件,于11月下旬播种马铃薯,马铃薯于12月中旬开始出苗,于次年3月底至4月中旬收获,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病虫害少、产值高等诸多优势。此时由于气温较低,而马铃薯种薯又多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收获,部分种薯未过“休眠期”,种薯催芽已成为一大难题,催芽成败直接影响了种芽质量、出苗情况及产量收益等。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现有技术中,由于11月上中旬气温较低,马铃薯种薯未过“休眠期”,种薯发芽很困难。现在的自然催芽技术,由于种薯不过“休眠”,发芽时间晚,发芽不整齐,导致11月中旬马铃薯难以播种,整个生长期将往后延长,推迟上市时间,这样,马铃薯进入成熟后期会随气温的上升,容易造成病虫害加重、品质下降,产量也会受到影响,特别4月份以后,收购单价会有所下降,导致产值下跌。

(2)现有技术中,由于农户购买的不一定为同一批收获种薯,存在收获时间差,到播种时,部分种薯已经过休眠期,另一部分未过休眠期,不采用本技术破“休眠”,未过休眠期种薯播种后容易形成僵苗现象,出苗时间可推迟15天以上,严重影响后期收获产量。

(3)现有技术中,不坚持“顶芽优先,侧芽收尾”原则,大部分均为顶芽较长,顶芽出苗较快,混合种薯播种则容易出苗不整齐,形成大苗抑制小苗生长的现象,小苗容易形成弱病株,影响后期马铃薯产量。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在催芽过程中,既要保证种薯催芽的小环境空气湿度,又不能湿度过大形成水珠。具体为种薯底部一定要垫秸杆,一是保证透气,二是防止形成水珠后种薯浸水造成烂种;上部要盖布艺类吸水物件,防止蒸发水气形成水珠,水份过重而造成烂种;种薯外部用塑料膜覆盖,防止水份散失过快,不能保证种薯发芽所需空气湿度。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冬马铃薯催芽、播种时间为每年11月上中旬,处于当地低温期,也是马铃薯休眠时期,只有通过人工划伤方式,使马铃薯体内营养成份流动,打破马铃薯“休眠”,即可提高马铃薯出苗率、出苗整齐度、提高产量,又能促进马铃薯提早发芽,能够提前完成种植,便于冬马铃薯能够赶在次年的3月中旬上市,这样,能够获得较好的收购价格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马铃薯种薯催芽促增产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冬马铃薯种薯催芽促增产方法,所述冬马铃薯种薯催芽促增产方法包括:11月初,选择晴天,进行冬马铃薯种薯的划伤破“休眠”。首先,初选种薯,筛选去掉烂的、病的种薯,然后,洗净刀具用75%的酒精消毒,待酒精晾干后,用刀具在种薯上划深1~2cm、长5~10cm的伤口。划伤时需注意:一是时常对刀具进行消毒或划到带病种薯,必须对刀具重新反复消毒或换用其他消毒刀具;二是一定选择晴天,这样划出的伤口不易受感染,容易恢复,划伤后待伤口愈合后再装袋进行催芽;三是注意刀具的使用安全。具体催芽过程可参照下面步骤。

步骤一,打破休眠,天晴日,在种薯上划深1~2cm、长5~10cm的伤口;

步骤二,储藏催芽,种薯量大时,将马铃薯种薯堆放于10~20cm厚的玉米或水稻秸杆上,在种薯上覆盖可避光、吸水的布质衣物件,再在外面用透光的薄膜覆盖、压实;种薯量小时,将带内膜的化肥袋子翻至内膜在外,在化肥袋子内装上5cm的玉米或水稻秸杆,将种薯放置于秸杆上,再在种薯上放置一层布质衣物;

步骤三,顶芽优先,顶芽长至0.5cm时,切顶芽种且保证切下的每一块种薯均有一个芽,种薯剩余部分阴凉干燥处晾2~3小时,待伤口干后放回重新催芽;

步骤四,侧芽收尾,第一批顶芽种薯播种后,第二批侧芽5天发芽至0.3~0.5cm,切侧芽种时,根据壮芽情况每块种薯带1~2个芽;

步骤五,增产效果,通过步骤三顶芽优先、步骤四侧芽收尾催芽分批种植,实现顶芽集中种植模式。

进一步,步骤一中,划痕时避开芽口,使种薯体内营养基质流动,打破马铃薯休眠期。

进一步,步骤二中,种薯量大时,种薯堆放高度低于50cm。

进一步,骤二中,种薯量大时,储藏催芽的方法或采用:

将带内膜的化肥袋子翻至内膜在外,在化肥袋子内装上5cm左右厚的玉米或水稻秸杆,将种薯放置于秸杆上,然后再在种薯上放置一层布质衣物,扎上袋子口;储藏过程中气温过低时,采取40w白炽灯每天夜晚照射加热60分钟。

进一步,步骤四中,将剩余部分的种薯分切至每个种薯块。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既可促进马铃薯提早发芽、提早播种、提早收获,又能提高马铃薯发芽率,及播种后提高马铃薯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和产量。促进马铃薯刚好可以在全国马铃薯供应的空档期上市,即赶在每年3月中旬前的高价位期上市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冬马铃薯种薯催芽促增产方法于11月中旬播种,12月中旬开始出苗,于次年3月中旬收获,由于4月份以前当地气候凉爽、雨水少,马铃薯病虫害少,生产出的马铃薯具有产量高、品质优、产值高等诸多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冬马铃薯种薯催芽促增产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冬马铃薯种薯划伤破“休眠”促发芽示范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冬马铃薯袋内储藏“催芽”示范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冬马铃薯顶芽“优先”发芽、划种示范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冬马铃薯顶芽种薯块集中“优先”播种示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有技术中,一是由于11月份气温较低,马铃薯种薯未过“休眠期”,种薯发芽很困难。现在的自然催芽技术,由于种薯不过“休眠”,发芽时间晚,发芽不整齐,导致11月中旬马铃薯难以播种,整个生长期将往后延长,推迟上市时间,这样,马铃薯后期4月份后随气温的上升,容易造成病虫害增加、品质下降、产量低、产值低等严重影响;二是由于农户购买的不一定为同一批收获种薯,存在收获时间差,到播种时,部分种薯已经过休眠期,另一部分未过休眠期,不采用本技术破“休眠”,未过休眠期种薯播种后容易形成僵苗现象,出苗时间可推迟15天左右,严重影响后期收获产量;三是不坚持“顶芽优先,侧芽收尾”原则,大部分均为顶芽较长,顶芽出苗较快,混合种薯播种则容易出苗不整齐,形成大苗抑制小苗生长的现象,小苗容易形成弱病株,影响后期马铃薯产量。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马铃薯种薯催芽促增产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冬马铃薯种薯催芽促增产方法包括:

s101,打破“休眠”。天晴日,采用消毒刀具在种薯上划深1~2cm、长5~10cm的伤口,划痕注意尽量避开芽口,促使种薯体内营养基质“流动”,打破马铃薯“休眠”期。

s102,储藏催芽。种薯量较大时,可以将马铃薯种薯堆放于10~20cm厚的玉米或水稻秸杆上,在种薯上覆盖一层可避光、吸水的布质衣物件等,然后再在外面用透光的薄膜覆盖、压实即可。种薯堆放不宜过高,一般以50cm以下为宜;种薯量较小时,可以将带内膜的化肥袋子翻至内膜在外,在化肥袋子内装上5cm左右厚的玉米或水稻秸杆,将种薯放置于秸杆上,然后再在种薯上放置一层布质衣物等,扎上袋子口即可。种薯量大时,也可用此方法分装后堆放起来。储藏过程中气温过低时,可采取40w白炽灯每天夜晚照射加热60分钟等。

s103,顶芽优先。冬季马铃薯催芽时气温低,种薯出芽较慢,且顶芽发芽相对较早、侧芽较晚,顶芽需10~12天,侧芽需15~20天,所以,一般皆将顶芽和侧芽分两批切种、两批播种。当顶芽长至0.5cm左右时,切顶芽种且保证切下的每一块种薯均有一个芽即可,种薯剩余部分阴凉干燥处晾2~3小时,待伤口干后放回重新催芽。

s104,侧芽收尾。第一批顶芽种薯播种后,第二批侧芽5天左右发芽至0.3~0.5cm,切侧芽种时,根据壮芽情况保证每块种薯带1~2个芽,且尽量将剩余部分的种薯分切至每个种薯块。

s105,增产效果。通过顶芽优先、侧芽收尾催芽分批种植,实现“顶芽集中”种植模式,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出苗、生长整齐,可促进冬季马铃薯增产8%左右。

下面结合试验对本发明的应用效果作详细的描述:

2016~2019年,连续三年在云南省建水县甸尾乡开展冬马铃薯种薯催芽促增产试验,每年均表现为本发明对促进出苗、整齐度、产量均具有较好的作用。2019年试验表明,本发明技术可促进提前播种9天,提前收获15天,生育期缩短6天,提高出苗率9.06%,提高出苗整齐度12.23%,增产效果达8.53%,亩产值增加2395.2元。详情见下面试验观察表一和试验分析表二。

表一:2018~2019年冬马铃薯种薯催芽促增产试验生物学特性观察表

表二:2018~2019年冬马铃薯种薯催芽促增产试验经济效益分析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