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培苗移栽基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2818发布日期:2020-06-30 20:39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培苗移栽基质,具体的涉及组培苗从无菌瓶中移栽到瓶子外炼苗基质,属于经济作物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移栽基质最早出现于组培苗,是无菌瓶中苗移栽于穴盘中,作为组培苗过度到自然环境中介,组培苗移栽前后,自生存环境有较大区别,尤其是土壤方面,具体表现在土壤的肥力,保水性和微生物病害等方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培苗移栽基质,针对组培苗移栽炼苗过渡时期。

一种组培苗移栽炼苗基质,包括有机发酵物,所述的有机发酵物具体制备方法为:

羊粪15~20份,牛粪15~20份,双孢菇菌渣5~25份,金针菇菌渣5~25份,作物秸秆10~40份,发酵菌剂0.8%~1.5%,混合均匀、发酵、陈化后得有机发酵物。

其中,所述的发酵菌剂为高温发酵菌剂,具体为高温放线菌。

其中,所述的发酵和陈化的具体步骤为:将发酵原料做成条状,底宽2米,高1.5米,条长不低于5米,发酵温度75℃以上第一次翻堆,3-5天翻堆一次,维持堆体表面下30cm处温度不低于55℃,30天后堆成大堆陈化20天。

其中,所述的有机废料发酵物,冷却至40摄氏度以下。

其中,所述的组培苗移栽基质具体配方为:有机发酵物20~30份,东北草炭20~30份,苔藓泥炭10~50份,珍珠岩10~20份。

现有技术中的组培炼苗基质多为高温蒸汽灭菌,无菌化程度高,基质成本高,同时无菌基质有利于有害微生物的滋生。本发明提供的生物基质是“活的”:高温放线菌发酵后得到的发酵物优势菌群单一,在组培苗炼苗时具备显著的抑制其他杂菌侵害组培苗的作用,为组培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提供一个天然的屏障。发酵物富含大量营养物质,为组培苗生长提供丰富的养分。

本发明有益效果

(1)提高组培苗移栽炼苗的成活率,作为组培苗移栽自然环境土壤中的过渡基质,本发明提供的移栽基质,能最快促进组培苗根系的生长情况,增加组培苗的抗逆性;

(2)成本低廉,采用农牧业的有机废料(蘑菇菌渣和粪便)。

具体实施方式

草莓组培苗移栽炼苗基质:t1蒸汽灭菌东北草炭;t2蒸汽灭活苔藓泥炭;t3有机发酵物20份+东北草炭20份+苔藓泥炭50份+珍珠岩10份;ck珍珠岩。

选取章姬草莓,3~5cm高草莓瓶苗,3~5条根,根长相当,共计120瓶,洗掉琼脂载体后定植于基质穴盘中,每个处理30株。

t1、t2、t3、ck统一使用生根粉(浓度0.1mg/l)。

培养箱内保持湿度80%~90%,其他条件相同。

10天后调查成活率和每株草莓平均根长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培苗移栽炼苗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发酵物;

所述的有机发酵物具体制备方法为:羊粪15~20份,牛粪15~20份,双孢菇菌渣5~25份,金针菇菌渣5~25份,作物秸秆10~40份,发酵菌剂0.8%~1.5%,混合均匀、发酵、陈化后得有机发酵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菌剂为高温发酵菌剂,具体为高温放线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和陈化的具体步骤为:将发酵原料做成条状,底宽2米,高1.5米,条长不低于5米,发酵温度75℃以上第一次翻堆,3-5天翻堆一次,维持堆体表面下30cm处温度不低于55℃,30天后堆成大堆陈化20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培苗移栽基质具体配方为:有机发酵物20~30份,东北草炭20~30份,苔藓泥炭10~50份,珍珠岩10~20份。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培苗移栽基质,具体的涉及组培苗从无菌瓶中移栽到瓶子外炼苗基质,属于经济作物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原料为有机发酵物+东北草炭+苔藓泥炭+珍珠岩,所述的有机发酵物是通过高温放线菌高温发酵。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蒸汽高温杀菌,经过高温放线菌高温发酵处理过的基质是“活得”,高温放线菌为单一优势菌种,显著抑制其他杂菌繁殖,有效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保证幼苗生根。

技术研发人员:许亮亮;赵金华;马盼;左振鹏;陈雪;门洪文;冯锡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芯喜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7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