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播种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7073发布日期:2020-08-11 20:4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步播种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同步播种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农业种植过程中,播种和施肥需要分布进行,降低了农业作业的效率,同时,多功能的农业作业机械虽然集成了播种和施肥机构,但是控制节点复杂,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播种施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步播种施肥装置,包括车体、肥料箱和种子箱和播种机构;所述播种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下方的播撒锥,播撒锥下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内嵌套有铰接门板,铰接门板上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挤压板通过弹簧与播撒锥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播撒锥通过两组下料机构分别连通有肥料箱和种子箱,播撒锥上端连接有升降机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播撒锥为截面呈直角梯形的空心箱体且播撒锥倾斜面朝下,铰接门板与播撒锥的出料口内壁通过铰接轴铰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两组下料机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下料机构包括与拨料锥上部连通的输料套管,输料套管上部连通有塑料管,塑料管上端连通有下料筒,下料筒通过下料管分别连通有肥料箱和种子箱;所述下料筒为纵向设置的圆筒,下料筒内设有下料辊,下料辊为圆周面开设有装载凹槽的圆辊,下料辊通过转轴与下料筒转动连接,下料辊的转轴延伸至下料筒外侧并通过传动带连接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播撒锥上端固定连接的升降杆,升降杆贯穿车体并与车体滑动连接,升降杆上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框,矩形框与升降杆中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内嵌套有牵引柱,牵引柱连接有偏心盘,偏心盘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牵引柱固定连接有移动块,偏心盘开设有径向槽,移动块嵌套在径向槽内并与径向槽内壁滑动抵接;所述径向槽内嵌套有丝杆,丝杆贯穿移动块并与移动块螺纹连接,丝杆外端延伸至偏心盘外侧并固定连接有调节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体上固定连接有车载电源和开关,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依次电性串联有车载电源和开关。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丝杆内端通过轴承座与径向槽侧壁转动连接,径向槽外侧设有刻度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包括播撒锥、铰接门板、挤压板和弹簧的播撒机构,包括下料筒、下料辊、塑料管和输料套管的均匀下料机构,包括升降杆、移动框、牵引柱、偏心盘的升降机构,实现化肥和种子的均匀下料、输送以及混合同步播撒,提高了化肥和种子播撒效率;通过设有移动块、径向槽、丝杆和调节钮,实现播撒锥上下移动行程的调节,适应不同高度规格田垄的播种施肥作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同步播种施肥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同步播种施肥装置中播撒锥的立体图;

图4为同步播种施肥装置中偏心盘的正视图;

图5为同步播种施肥装置中下料辊的立体图。

图中:1-车体;2-播撒锥;3-铰接门板;4-挤压板;5-弹簧;6-输料套管;7-塑料管;8-下料筒;9-下料管;10-肥料箱;11-种子箱;12-下料辊;1201-装载凹槽;13-传动带;14-驱动电机;15-升降杆;16-矩形框;17-牵引杆;18-偏心盘;19-滑块;20-径向槽;21-丝杆;22-调节钮;23-开关;24-车载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同步播种施肥装置,包括车体1、肥料箱10和种子箱11和播种机构;所述播种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1下方的播撒锥2,播撒锥2为截面呈直角梯形的空心箱体,播撒锥2倾斜面朝下,便于插入土壤中;所述播撒锥2下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内嵌套有铰接门板3,铰接门板3与播撒锥2的出料口内壁通过铰接轴铰接,铰接门板3上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4,挤压板4通过弹簧5与播撒锥2侧壁固定连接;具体的,随着播撒锥2逐步插入土壤后,播撒锥2外侧的土壤对挤压板4进行挤压,挤压板4带动铰接门板3转动,进而使得播撒锥2内腔内的种子和肥料排出,当播撒锥2与土壤坑脱离后,挤压板4在弹簧5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进而带动铰接门板3回到初始位置,实现播撒锥2的出料口的关闭。

所述播撒锥2分别通过两组下料机构连通有肥料箱10和种子箱11,两组下料机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下料机构包括与拨料锥2上部连通的输料套管6,输料套管6为套筒式套管,输料套管6随着播撒锥2上下移动而伸缩,保证种子和化肥的输送;所述输料套管6上部连通有塑料管7,塑料管7上端连通有下料筒8,下料筒8通过下料管9分别连通有肥料箱10和种子箱11;所述下料筒8为纵向设置的圆筒,下料筒8内设有下料辊12,下料辊12为圆周面开设有装载凹槽的圆辊,下料辊12通过转轴与下料筒8转动连接,下料辊12的转轴延伸至下料筒8外侧并通过传动带13连接有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驱动电机14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与车体1固定连接;具体的,肥料箱10内的肥料颗粒或者种子箱11内的种子进入到下料管9内,驱动电机14带动两组下料机构中的下料辊12转动,种子或者化肥进入到下料辊12内的装载凹槽1201内,随着下料辊12的转动,种子和化肥颗粒进入到塑料管7中,然后沿着塑料管7和输料套管6进入到播撒锥2内。

所述播撒锥2上端连接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带动播撒锥2上下移动,带动播撒锥2插入和脱离土壤,实现铰接门板3的开闭,实现种子和化肥的同步播撒,具有较高播撒效率。

为了简化控制结构,减少控制节点,所述升降机构与驱动电机4联动,具体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播撒锥2上端固定连接的升降杆15,升降杆15贯穿车体1并与车体1滑动连接,升降杆15上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框16,矩形框16与升降杆15中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16内嵌套有牵引柱17,牵引柱17连接有偏心盘18,偏心盘18与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具体的,驱动电机14带动偏心盘18转动,做圆周运动的牵引柱17带动矩形框16上下往复移动,移动框16通过升降杆15带动播撒锥2上下移动,实现化肥颗粒和种子同步播撒。

更细化的过程为,偏心盘18和两组下料机构的下料辊12同步转动,在一个周期内,当矩形框16在上一个循环结束后回到最高点,此时,两组下料机构中的下料辊12的装载凹槽1201内装分别载有种子和化肥颗粒,随着矩形框16通过升降杆15带动播撒锥2向下移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料辊12转动并经过到塑料管7与下料筒8的连通处,将种子和化肥颗粒通过塑料管7和输料套管6输送至播撒锥2内,在播撒锥2下降过程中,挤压板4被周围土壤挤压,带动铰接门板3转动,种子和化肥颗粒在播撒锥2未到达最低点前将进入到种植坑内,播撒锥2向上移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同步带动下料辊12转动,重新装载种子和化肥,回到初始位置,准备进入到下一个循环过程中,实现了装料、下料和播撒过程中逐级作业,实现化肥和种子同步播撒,进一步提高了播撒效率,保证了播撒效果。

所述车体1上固定连接有车载电源24和开关23,驱动电机14通过导线依次电性串联有车载电源24和开关23,方便进行控制,控制结构简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了适应不同播种田垄的高度,对播撒锥2上下移动的行程的长度进行调节;所述牵引柱17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9,偏心盘18开设有径向槽20,径向槽20的延长线经过偏心盘18的中心,移动块19嵌套在径向槽20内并与径向槽20内壁滑动抵接;所述径向槽20内嵌套有丝杆21,丝杆21贯穿移动块19并与移动块19螺纹连接,所述丝杆21内端通过轴承座与径向槽20侧壁转动连接,丝杆21外端延伸至偏心盘18外侧并固定连接有调节钮22,径向槽20外侧设有刻度线,方便观察牵引柱17圆周运动的轨迹圆的直径,牵引柱17圆周运动的轨迹圆的直径是牵引柱17上下移动的行程长度,牵引柱17圆周运动的轨迹圆的直径也是播撒锥2上下移动的行程的长度;具体的,通过旋拧调节钮22,丝杆21驱动移动块19在径向槽20内移动,进而带动牵引柱17移动,改变牵引柱17圆周轨迹圆的直径,调节播撒锥2上下移动的行程长度,适应不同高度田垄的播种施肥作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车体、车载电源、开关为现有技术;播撒锥、铰接门板、挤压板、弹簧、下料筒、下料辊、升降杆、移动框、牵引柱、偏心盘、移动块、径向槽、丝杆、调节钮为本申请的创新点;通过设有包括播撒锥、铰接门板、挤压板和弹簧的播撒机构,包括下料筒、下料辊、塑料管和输料套管的均匀下料机构,包括升降杆、移动框、牵引柱、偏心盘的升降机构,实现化肥和种子的均匀下料、输送以及混合同步播撒,提高了化肥和种子播撒效率;通过设有移动块、径向槽、丝杆和调节钮,实现播撒锥上下移动行程的调节,适应不同高度规格田垄的播种施肥作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