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树植物的淡水化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61044发布日期:2020-07-14 16:36阅读:1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树植物的淡水化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又名蜡烛果,是紫金牛科蜡烛果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1.5-4米;分布于中国、印度、中南半岛至菲律宾及澳大利亚南部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及南海诸岛;性喜高温,喜温暖湿润气候,喜肥沃,生长适温约为20-30℃,生于海边潮水涨落的污泥滩上,为红树林组成树种之一,有时亦成纯林。该树种用途广泛,经济上,树皮含鞣质,可做提取栲胶原料,木材是较好的薪炭柴;含萜类化合物、甾体、黄酮、多酚、醌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用开发潜力;并且,桐花树的花粉、花蜜丰富,受中蜂和意蜂的喜爱,可作为特色的蜜源植物。观赏上,树形美观,小枝红色,花白色量多,是良好的观赏树种。生态上,其根、茎、叶等器官具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调节功能,群植可形成壮观的红树林景观,有防风、防浪作用,能通过吸收污染物来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有效防止赤潮发生,并且,其枝干致密、根部微生物丰富,适宜鸟类、底栖水生动物的生存,对生物多样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红树林的生态效益,扩大其在淡水环境中的应用范围,对桐花树进行淡水驯化繁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可为城市人工湿地、河流、湖泊、水库的造林绿化提供良好的木本常绿植物材料,也可净化水质、丰富生物多样性。但受制于红树植物的生长特性,现有的红树植物淡水驯化方法较为复杂,如彭逸生等将桐花树种胚在2‰盐水中进行了浸泡,并从播种开始后,每天使用盐度为18‰-25‰的盐水进行浇灌,以10-30天为周期,每个周期减少1‰-3‰盐度,直至完全使用淡水浇灌培育,该方法虽最终能使桐花树幼苗适应淡盐水或完全适应淡水生长,但驯化过程中需不断的控制盐水浓度进行浇灌,周期较长、过程较为繁琐,不适宜大规模的淡水化育苗。同时,采用潮滩土作为基质,基质的来源范围较窄,且挖取潮滩土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树植物的淡水化繁育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以简化红树植物淡水繁育方法,降低其对环境的要求,提高成活率及淡水生长适应能力,并且能在常规苗圃地里大规模进行繁育,拓宽其在淡水湿地中的运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树植物的淡水化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母株淡水驯化

从天然或人工培育的红树林选取三至四年生健康红树植物桐花树母株移栽至种植盆内,将种植盆置于人工水池中进行淡水驯化,往水池内加入地下水或自来水,保持水池内水位始终位于种植盆表土以上5-10cm处,进行驯化,每月更换一次水池内的水,并及时清理掉落叶,以保证水质清洁干净,按常规方式进行打药与施肥,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状况,驯化时间两年以上,待正常开花结实后可选健康的植株进行采种;

(2)种子的采集和制种

待果实明显膨大后、果皮由黄绿色变灰白色时,进行采种,采种时将一串果实一齐用剪刀剪下,将果皮去掉后,种子进行浸泡入水中待用;

(3)种子的贮藏

将果实采摘后,放入水盆中进行浸泡保存,在水盆底部垫入一层5cm左右经过消毒的河砂,加入水后,将果实放入水中,果实厚度不宜多于5cm,将水盆放在阴凉处,每隔一至两周换水一次;

(4)苗圃地的选择

选取避风向阳、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地方作为苗圃地;

(5)整地作床

将苗圃地平整后,规划成宽为120cm、长依地势而定的苗床,苗床外围进行起垄,筑成封闭式可贮水苗床,垄的高度约30-40cm,宽度约30-50cm可供日常的行走管理,垄间挖给排水沟;如在山体等不宜贮水环境下,可采用水泥砖砌成高30-40cm,宽120cm,长500cm的苗床,苗床底部水泥砂浆硬底化较少水分流失,苗床底部铺一层5-10cm的河砂,可起到固定育苗袋以及净化水质、保持水温作用;

(6)基质

选择肥力高、疏松透气性好的营养土作为育苗基质,育苗基质的配制体积比例为塘泥:黄心土:河沙:椰糠:珍珠岩=3:4:1:1:1,将基质按比例混合消毒后转入(9-11)×(11-13)cm的育苗袋中,整齐摆放于苗床上待用;

(7)播种

将步骤(3)处理的果实果皮剥开,置于2-3wt‰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3-6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可直接进行播种或清水浸泡3-5天进行催种;每个容器袋插入1-2个种子,播种深度结合种子胚轴的伸长情况而定,通常插入土的深度为0.5-1cm,播种过后及时浇水,注意浇水要浇透,让胚轴基部和土壤充分接触;

(8)苗期管理

a.水分管理

播种后,应保证淡水浇灌,播种初期一般育苗袋底部保持3-4cm的水位浸泡,并且每天喷淋2-3次,一直持续到幼苗长出5-6片叶子后,可提高至7-8cm的水位浸泡,每天淋水一次或不需淋水;待幼苗生长至30cm高时可进一步提高至与育苗袋土壤基质表面持平或高于基质表面3-5cm的水位浸泡,不需淋水处理;浸泡苗床的水一般每隔2-3周更换一次,具体视水体质量情况而定;

b.遮阴管理

播种初期需采用遮光率75%的遮光网,苗高达20cm后可采用遮光率50%的遮光网,苗龄1a后,可逐步撤掉遮光网;

c.施肥管理

幼苗萌发5-6片叶子后可适当补充叶面肥,可采用1-2‰的尿素进行喷淋,每隔半个月至1个月施肥一次,施肥应选择在傍晚进行;幼苗高达20cm后可施放复合肥,按0.5-1g/株的量进行施肥,可将复合肥放入育苗袋中或直接投放在苗床浸泡水中,每隔半月至一月施肥一次;11月份开始可施放含钾水肥1-2次,以增强幼苗过冬耐寒性;

d.病虫害防治

苗圃生产中的桐花树幼苗病虫害发生较少,在日常的管护中可采用氯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等预防食叶害虫,蚁蜗净灭杀蜗牛,百菌清等预防病害;

(9)出圃造林

出圃苗木的高度根据城市河滩、湖泊、人工湿地等滩涂地的造林条件决定,若造林地长期水位较高,需选择2-3年生的苗木造林,所需苗高50cm以上,若造林地的水位较低,可用一年生苗木造林,此时苗高30-35cm。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红树植物桐花树母株的淡水驯化、播种、苗期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措施,形成一套较为标准化的淡水育苗技术,不仅达到可持续的种子来源,可规模化培育适合淡水生长的桐花树幼苗,而且培育的桐花树成苗率高、抗淡水淹水能力强。同时,本发明进行了栽植基质的筛选,更进一步的提高了苗木繁育效果。基质的筛选是苗木培育的关键步骤,其种类合理的选择与配比,对提高育苗效果、培育壮苗具有重要的意义。桐花树生长在海岸、滩涂边,自然生长条件下主要以海滩淤泥为生长基质。而在常规苗圃下桐花树的淡水育苗,在育苗基质选择方面,由于海泥的挖取相对不便,并且容易破坏海岸滩涂的防护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因此,本发明采用塘泥代替海滩淤泥,本发明用塘泥、黄心土、河沙、椰糠及珍珠岩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配,通过大量实验对桐花树种胚的成苗率以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基质配比处理桐花树种胚的成苗率影响较为明显,其中采用体积比为塘泥:黄心土:河沙:椰糠:珍珠岩=3:4:1:1:1的混合基质成苗率普遍更高,成苗率基本达到99%,并且其幼苗的平均成苗率、苗高、全株生物量比园土高出30.0%、29.7%、37.0%。

本发明经过大量实验,证明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对红树植物桐花树进行淡水化繁育,其成苗率可达到99%,驯化后的红树植物桐花树可完全淡水的环境中生长,并且耐淹性较强,可耐受苗木株高3/4的淡水水位淹水连续半年以上,并能正常生长及开花结果,适合在湖泊、水库、河口及人工湿地的中栽种,并在这些淡水湿地系统的水土和生态保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实施例1

一种红树植物的淡水化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母株淡水驯化

从天然红树林选取三至四年生健康红树植物桐花树母株移栽至种植盆内,将种植盆置于人工水池中进行淡水驯化,往水池内加入地下水或自来水,保持水池内水位始终位于种植盆表土以上8cm处,进行驯化,每月更换一次水池内的水,并及时清理掉落叶,以保证水质清洁干净,按常规方式进行打药与施肥,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状况,驯化时间2年或以上,待正常开花结实后可选健康的植株进行采种;

(2)种子的采集和制种

待果实明显膨大后、果皮由黄绿色变灰白色时,进行采种,采种时将一串果实一齐用剪刀剪下,将果皮去掉后,种子进行浸泡入水中待用;

(3)种子的贮藏

将果实采摘后,放入水盆中进行浸泡保存,在水盆底部垫入一层5cm左右经过消毒的河砂,加入水后,将果实放入水中,果实厚度不宜多于5cm,将水盆放在阴凉处,每隔一至两周换水一次;

(4)苗圃地的选择

选取避风向阳、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地方作为苗圃地;

(5)整地作床

将苗圃地平整后,采用水泥砖砌成高35cm,宽120cm,长500cm的苗床,苗床底部水泥砂浆硬底化较少水分流失,苗床底部铺一层8cm的河砂,可起到固定育苗袋以及净化水质、保持水温作用;

(6)基质

选择肥力高、疏松透气性好的营养土作为育苗基质,育苗基质的配制体积比例为塘泥:黄心土:河沙:椰糠:珍珠岩=3:4:1:1:1,将基质按比例混合消毒后转入12×13cm的育苗袋中,整齐摆放于苗床上待用;

(7)播种

将步骤(3)处理的果实果皮剥开,置于2.5wt‰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5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可直接进行播种或清水浸泡4天进行催种;每个容器袋插入1个种子,播种深度结合种子胚轴的伸长情况而定,通常插入土的深度为0.8cm,播种过后及时浇水,注意浇水要浇透,让胚轴基部和土壤充分接触;

(8)苗期管理

a.水分管理

播种后,应保证水分的充足,播种初期一般育苗袋底部保持3.5cm的水位浸泡,并且每天喷淋2次,一直持续到幼苗长出5片叶子后,可提高至8cm的水位浸泡,每天淋水一次或不需淋水;待幼苗生长至30cm高时可进一步提高至与育苗袋土壤基质表面持平或高于基质表面3cm的水位浸泡,不需淋水处理;浸泡苗床的水一般每隔2周更换一次,具体视水体质量情况而定;

b.遮阴管理

播种初期需采用遮光率75%的遮光网,苗高达20cm后可采用遮光率50%的遮光网,苗龄1a后,可逐步撤掉遮光网;

c.施肥管理

幼苗萌发6片叶子后可适当补充叶面肥,可采用1.5‰的尿素进行喷淋,每隔半个月至1个月施肥一次,施肥应选择在傍晚进行;幼苗高达20cm后可施放复合肥,按0.8g/株的量进行施肥,可将复合肥放入育苗袋中或直接投放在苗床浸泡水中,每隔半月施肥一次;11月份开始可施放含钾水肥1次,以增强幼苗过冬耐寒性;

d.病虫害防治

苗圃生产中的桐花树幼苗病虫害发生较少,在日常的管护中可采用氯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等预防食叶害虫,蚁蜗净灭杀蜗牛,百菌清等预防病害;

(9)出圃造林

出圃苗木的高度根据城市河滩、湖泊、人工湿地等的造林地条件决定,若造林地长期水位较高,需选择2年生的苗木造林,此时苗高46-55cm,若造林地的水位较低,可用一年生苗木造林,此时苗高30-35cm。

实施例2

一种红树植物的淡水化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母株淡水驯化

从天然红树林选取三至四年生健康红树植物桐花树母株移栽至种植盆内,将种植盆置于人工水池中进行淡水驯化,往水池内加入地下水或自来水,保持水池内水位始终位于种植盆表土以上10cm处,进行驯化,每月更换一次水池内的水,并及时清理掉落叶,以保证水质清洁干净,按常规方式进行打药与施肥,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状况,驯化时间2年以上,待正常开花结实后可选健康的植株进行采种;

(2)种子的采集和制种

待果实明显膨大后、果皮由黄绿色变灰白色时,进行采种,采种时将一串果实一齐用剪刀剪下,将果皮去掉后,种子进行浸泡入水中待用;

(3)种子的贮藏

将果实采摘后,放入水盆中进行浸泡保存,在水盆底部垫入一层5cm左右经过消毒的河砂,加入水后,将果实放入水中,果实厚度不宜多于5cm,将水盆放在阴凉处,每隔一至两周换水一次;

(4)苗圃地的选择

选取避风向阳、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地方作为苗圃地;

(5)整地作床

将苗圃地平整后,规划成宽为120cm、长依地势而定的苗床,苗床外围进行起垄,筑成封闭式可贮水苗床,垄的高度约30cm,宽度约50cm可供日常的行走管理,垄间挖给排水沟;如在山体等不宜贮水环境下,可采用水泥砖砌成高30cm,宽120cm,长500cm的苗床,苗床底部水泥砂浆硬底化较少水分流失,苗床底部铺一层10cm的河砂,可起到固定育苗袋以及净化水质、保持水温作用;

(6)基质

选择肥力高、疏松透气性好的营养土作为育苗基质,育苗基质的配制体积比例为塘泥:黄心土:河沙:椰糠:珍珠岩=3:4:1:1:1,将基质按比例混合消毒后转入12×13cm的育苗袋中,整齐摆放于苗床上待用;

(7)播种

将步骤(3)处理的果实果皮剥开,置于2wt‰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6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可直接进行播种或清水浸泡3天进行催种;每个容器袋插入2个种子,播种深度结合种子胚轴的伸长情况而定,通常插入土的深度为0.5cm,播种过后及时浇水,注意浇水要浇透,让胚轴基部和土壤充分接触;

(8)苗期管理

a.水分管理

播种后,应保证水分的充足,播种初期一般育苗袋底部保持4cm的水位浸泡,并且每天喷淋2次,一直持续到幼苗长出6片叶子后,可提高至7cm的水位浸泡,每天淋水一次或不需淋水;待幼苗生长至30cm高时可进一步提高至与育苗袋土壤基质表面持平或高于基质表面5cm的水位浸泡,不需淋水处理;浸泡苗床的水一般每隔2周更换一次,具体视水体质量情况而定;

b.遮阴管理

播种初期需采用遮光率75%的遮光网,苗高达20cm后可采用遮光率50%的遮光网,苗龄1a后,撤掉遮光网;

c.施肥管理

幼苗萌发5-6片叶子后可适当补充叶面肥,可采用1-2‰的尿素进行喷淋,每隔半个月至1个月施肥一次,施肥应选择在傍晚进行;幼苗高达20cm后可施放复合肥,按0.5-1g/株的量进行施肥,可将复合肥放入育苗袋中或直接投放在苗床浸泡水中,每隔半月施肥一次;11月份开始可施放含钾水肥每月1次,以增强幼苗过冬耐寒性;

d.病虫害防治

苗圃生产中的桐花树幼苗病虫害发生较少,在日常的管护中可采用氯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等预防食叶害虫,蚁蜗净灭杀蜗牛,百菌清等预防病害;

(9)出圃造林

出圃苗木的高度根据城市河滩、湖泊、人工湿地等的造林地条件决定,若造林地长期水位较高,需选择2-3年生的苗木造林,所需苗高50cm以上,若造林地的水位较低,可用一年生苗木造林,此时苗高30-35cm。

实施例3

一种红树植物的淡水化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母株淡水驯化

从天然红树林选取三至四年生健康红树植物桐花树母株移栽至种植盆内,将种植盆置于人工水池中进行淡水驯化,往水池内加入地下水或自来水,保持水池内水位始终位于种植盆表土以上5cm处,进行驯化,每月更换一次水池内的水,并及时清理掉落叶,以保证水质清洁干净,按常规方式进行打药与施肥,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状况,驯化时间2年以上,待正常开花结实后可选健康的植株进行采种;

(2)种子的采集和制种

待果实明显膨大后、果皮由黄绿色变灰白色时,进行采种,采种时将一串果实一齐用剪刀剪下,将果皮去掉后,种子进行浸泡入水中待用;

(3)种子的贮藏

将果实采摘后,放入水盆中进行浸泡保存,在水盆底部垫入一层5cm左右经过消毒的河砂,加入水后,将果实放入水中,果实厚度不宜多于5cm,将水盆放在阴凉处,每隔一至两周换水一次;

(4)苗圃地的选择

选取避风向阳、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地方作为苗圃地;

(5)整地作床

将苗圃地平整后,规划成宽为120cm、长依地势而定的苗床,苗床外围进行起垄,筑成封闭式可贮水苗床,垄的高度约40cm,宽度约30cm可供日常的行走管理,垄间挖给排水沟;如在山体等不宜贮水环境下,可采用水泥砖砌成高40cm,宽120cm,长500cm的苗床,苗床底部水泥砂浆硬底化较少水分流失,苗床底部铺一层5cm的河砂,可起到固定育苗袋以及净化水质、保持水温作用;

(6)基质

选择肥力高、疏松透气性好的营养土作为育苗基质,育苗基质的配制质量比例为塘泥:黄心土:河沙:椰糠:珍珠岩=3:4:1:1:1,将基质按体积比例混合消毒后转入12×13cm的育苗袋中,整齐摆放于苗床上待用;

(7)播种

将步骤(3)处理的果实果皮剥开,置于3wt‰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3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可直接进行播种或清水浸泡5天进行催种;每个容器袋插入1-2个种子,播种深度结合种子胚轴的伸长情况而定,通常插入土的深度为1cm,播种过后及时浇水,注意浇水要浇透,让胚轴基部和土壤充分接触;

(8)苗期管理

a.水分管理

播种后,应保证水分的充足,播种初期一般育苗袋底部保持3cm的水位浸泡,并且每天喷淋3次,一直持续到幼苗长出5片叶子后,可提高至8cm的水位浸泡,每天淋水一次或不需淋水;待幼苗生长至30cm高时可进一步提高至与育苗袋土壤基质表面持平或高于基质表面5cm的水位浸泡,不需淋水处理;浸泡苗床的水一般每隔3周更换一次,具体视水体质量情况而定;

b.遮阴管理

播种初期需采用遮光率75%的遮光网,苗高达20cm后可采用遮光率50%的遮光网,苗龄1a后,撤掉遮光网;

c.施肥管理

幼苗萌发5片叶子后可适当补充叶面肥,可采用2‰的尿素进行喷淋,每隔半个月至1个月施肥一次,施肥应选择在傍晚进行;幼苗高达20cm后可施放复合肥,按0.5g/株的量进行施肥,可将复合肥放入育苗袋中或直接投放在苗床浸泡水中,每隔半月施肥一次;11月份至次年2月每月可施放含钾水肥1次,以增强幼苗过冬耐寒性;

d.病虫害防治

苗圃生产中的桐花树幼苗病虫害发生较少,在日常的管护中可采用氯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等预防食叶害虫,蚁蜗净灭杀蜗牛,百菌清等预防病害;

(9)出圃造林

出圃苗木的高度根据城市河滩、湖泊、人工湿地等的造林地条件决定,若造林地长期水位较高,需选择2年生的苗木造林,所需苗高50cm以上,若造林地的水位较低,可用一年生苗木造林,此时苗高约30-35cm。

对比例1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的基质为园土,其他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

上述三个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红树植物淡水化繁育效果:

1、观测项目与记录内容:播种3个月后,统计成活率,从每个实施例中分别随机取9株正常生长的幼苗,用钢卷尺(精度0.1cm)测定苗高,并分别计量待测幼苗的株叶片数。再剪开每个基质的容器袋(注意保证根系的完整),用蒸馏水冲洗,用滤纸轻轻擦干后,用钢卷尺测定主根长度,计量一级侧根个数。

2、生物量计算:用剪刀剪开分离每组的地上、地下部分,电子分析天平(精度0.0001g)称取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重,每组10个重复。用去离子水将各处理幼苗冲洗干净,再用滤纸轻轻吸干表面水分后测定鲜重,然后将幼苗装进信封中置于恒温鼓风烘箱中110℃中杀青40min,然后在80℃下烘干至恒重,分别称量其干质量。根据上述检测和计算方法,三个实施例的淡水化繁育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4

实施例4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培养,将1年生且生长健壮、长势一致的桐花树带苗移放进长*宽*高分别为1.2m*0.7m*0.6m的塑料储水箱中进行适应性培养15d左右,待供试苗生稳定后进行淡水淹水试验,试验设置分为轻度(对照组)、中度、重度淹水、极度淹水胁迫处理组每组20株苗。

ck轻度淹水胁迫:水位到苗木容器的1/4处;

a中度淹水胁迫:水位到苗木高1/4处;

b重度淹水胁迫:水位到苗木高1/2处;

c极度淹水胁迫:水位到苗木高3/4处。

分别于淹水胁迫60d后,对各处理组进行取样测定,测定的指标有:植株株高、地径、根、径、叶的生物量。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桐花树1年生苗在淡水淹水胁迫中的生长情况

表2桐花树1年生苗在淡水淹水胁迫60d后的生物量(干重)

以上结果说明,经过本发明培育的红树植物桐花树苗木达到1年生后,在淡水的环境中能耐受一定水位的浸泡,当淹水的水位达到其苗高的3/4处,其苗木的生长正常,并且苗高的增量比对照组高出0.9cm,全株干重比对照组高出0.39g。因此,通过该发明培育的红树植物桐花树对淡水的适应能力较强,并且能耐受较高水位的淹水胁迫,可广泛运用于淡水河岸、水塘、人工湿地的环境。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