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农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19669发布日期:2020-10-23 19:23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配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源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不断发生、加重,农药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必备物资。在生产中,尤其以化学农药最为常见,但是该类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引起了环境污染与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威胁。相比之下,具有易降解、高效低毒、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的植物源农药渐渐走进了农药市场,大部分该类产品中不仅含有有效防治作物病害与虫害的天然有机成份,还含有大量植物有机酸、氨基酸、鞣质等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成分,因此,植物源农药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广泛。

应用中药配伍的原理来研制植物源农药的混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已有一批防治效果明显的植物源农药投入生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分离提取了大量的天然化合物,科学合理地将杀虫抑菌作用的天然化合物与植物源粗提物进行增效配伍,不仅可以降低现有病虫害对药剂的抗药性,减少用药剂量和次数,增加防治效果,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而且可以显著提高现有植物源药剂的适用范围,增加防治病虫害的范围,达到广谱增效的作用,更利于开发应用。

迄今为止,少有既能高效低毒的防治玉米象等仓储害虫,又能防治瓜类作物白粉病、蔓枯病、水稻褐条斑病等病虫害的植物源农药,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植物源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植物源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取:用有机溶剂ⅰ浸提苦楝种子,过滤,得苦楝种子提取液;用有机溶剂ⅰ浸提重楼,过滤,得重楼提取液;

s2浓缩:分别蒸发s1得到的苦楝种子提取液和重楼提取液,得苦楝种子浸膏和重楼浸膏;

s3萃取:用有机溶剂ⅱ萃取s2得到的苦楝种子浸膏,得苦楝种子萃取液;用有机溶剂ⅲ萃取s2得到的重楼浸膏,得重楼萃取液;

s4混合:混合s3得到的苦楝种子萃取液和重楼萃取液,加入蛇床子,搅拌即可得到植物源农药。

优选的,所述s1中,每1g所述苦楝种子中可加入10~15ml所述有机溶剂ⅰ,每1g所述重楼中可加入10~15ml所述有机溶剂ⅰ,所述浸提在超声条件下进行,超声功率为80~100hz,所述浸提的时间为12~24小时,温度为20~30℃,浸提的次数为3~5次。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ⅰ为醇、醇的水溶液和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醇为甲醇、乙醇、丙醇、丙二醇和丁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醇的水溶液中醇的体积分数为65%~80%。

优选的,所述s2中,蒸发在旋转蒸发仪中进行,温度为55℃~65℃,真空度为200~300pa,转速为70~100r/min,浓缩至所述苦楝种子和所述重楼浓缩成浸膏。

优选的,所述s3中,每1g所述苦楝种子浸膏加入10~15ml所述有机溶剂ⅱ,所述苦楝种子浸膏的萃取时间为20~30min,每1g所述重楼浸膏加入8~10ml所述有机溶剂ⅲ,所述重楼浸膏的萃取时间为20~30min。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ⅱ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其体积比为1:(1~5),所述有机溶剂ⅲ为丙酮和乙醚,其体积比为1:(1~2),所述蛇床子以蛇床子溶液的形式进行添加,所述蛇床子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可为100-150μg/ml,溶剂可为醇和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醇为乙醇,所述苦楝种子萃取液、所述重楼萃取液和所述蛇床子溶液的体积比为(1.5~2.0):(2.0~3.0):10。

优选的,还包括在所述苦楝种子萃取液、所述重楼萃取液和所述蛇床子的混合物中加入增效剂的步骤,所述增效剂以增效剂溶液的形式进行添加,增效剂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00~150μg/ml,溶剂为醇和水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为多抗霉素,所述醇为乙醇。

优选的,一种植物源农药,采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具有选择性高、低毒、易降解、不易产生抗性,对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等优点。

2、本发明产品高效低毒,广谱性强,适用于玉米象、赤拟古盗和古蠹等作物害虫,还可有效防治瓜类白粉病、蔓枯病和水稻褐条斑病等病害。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质量、浓度、温度、时间、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1-50的范围应理解为包括选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的任何数字、数字的组合、或子范围、以及所有介于上述整数之间的小数值,例如,1.1、1.2、1.3、1.4、1.5、1.6、1.7、1.8、和1.9。关于子范围,具体考虑从范围内的任意端点开始延伸的“嵌套的子范围”。例如,示例性范围1-50的嵌套子范围可以包括一个方向上的1-10、1-20、1-30和1-40,或在另一方向上的50-40、50-30、50-20和50-1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的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tschulsky)、古蠹(rhizoperthadominicafabricius)、赤拟古盗(triboliumferrugineumfabricius)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下列实施例中的植物病原菌白粉菌(erysiphecucurbitacearum)、蔓枯菌(stagonosporopsiscucurbitacearum)和水稻黑孢霉菌(nigrosporaoryzae)均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下述实施例中的蛇床子购买自宣城百草植物工贸有限公司,蛇床子为浓缩半成品干粉,其蛇床子含量约为30wt%,使用时,称取30wt%的蛇床子干粉1g,加10ml无水乙醇,稀释成2×104μg/ml溶液,振荡,摇匀,再用纯水稀释制得质量体积浓度分别为50μg/ml、和100μg/ml的蛇床子母液,备用。

实施例一:制备植物源农药

按照下述步骤制备植物源农药:

(1)提取:将苦楝种子的和重楼根茎分别在70℃烘箱中烘干,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后,过100目筛;

在苦楝种子粉中加入15倍的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水溶液(即每1g苦楝种子粉中加入15ml60%的乙醇水溶液),在25℃下超声(功率为100hz)浸提三次,每次24h,合并提取液,过滤,得苦楝种子提取液;

在重楼粉中加入10倍的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水溶液(即每1g重楼粉中加入10ml60%的乙醇水溶液),在25℃下超声(功率为100hz)浸提三次,每次24h,合并提取液,过滤,得重楼提取液。

(2)浓缩:将上述苦楝种子提取液和重楼提取液分别在旋转蒸发仪中进行减压浓缩,蒸发温度为55℃,真空度为300pa,转速为70r/min,浓缩至苦楝种子提取液和重楼提取液成浸膏,旋转蒸发仪回收瓶中基本无溶剂蒸出。

(3)萃取: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混合溶剂(v/v=3:7)萃取上述苦楝种子浸膏(苦楝种子浸膏与萃取剂的体积比为1:10),萃取时间为24h,得苦楝种子萃取液;用丙酮与乙醚混合溶剂(v/v=4:6)萃取上述重楼浸膏(重楼浸膏与萃取剂的体积比为1:10),萃取时间为24h,得重楼萃取液;

(4)混合:混合苦楝种子萃取液和重楼萃取液,然后加入100μg/ml的蛇床子母液,其中,苦楝种子萃取液、重楼萃取液和蛇床子的体积比为2.0:3.0:10,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植物源农药,其中蛇床子的浓度为150μg/ml。

实施例二:制备植物源农药

按照下述步骤制备植物源农药:

(1)提取:将苦楝种子的根茎和重楼果实分别在70℃烘箱中烘干,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后,过100目筛;

在苦楝种子粉中加入15倍的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水溶液(即每1g苦楝种子粉中加入15ml80%的乙醇水溶液),在25℃下超声(功率为100hz)浸提三次,每次12h,合并提取液,过滤,得苦楝种子提取液;

在重楼根粉中加入8倍的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水溶液(即每1g重楼粉中加入10ml80%的乙醇水溶液),在25℃下超声(功率为100hz)浸提三次,每次12h,合并提取液,过滤,得重楼提取液。

(2)浓缩:将上述苦楝种子提取液和重楼提取液分别在旋转蒸发仪中进行减压浓缩,蒸发温度为55℃,真空度为300pa,转速为70r/min,浓缩至苦楝种子提取液和重楼提取液成浸膏,旋转蒸发仪回收瓶中基本无溶剂蒸出。

(3)萃取: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混合溶剂(v/v=3:7)萃取上述苦楝种子浸膏(浸膏与萃取剂的体积比为1:15),12h,得苦楝种子萃取液;用丙酮与乙醚混合溶剂(v/v=4:6)萃取上述重楼浸膏(重楼浸膏与萃取剂的体积比为1:10),萃取12h,得重楼萃取液;

(4)混合:混合苦楝种子萃取液和重楼萃取液,然后加入100μg/ml的蛇床子母液,其中,苦楝种子萃取液、重楼萃取液和蛇床子的体积比为2.0:3.0:10,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植物源农药,其中,蛇床子的浓度为170μg/ml。

实施例三:制备植物源农药

按照下述步骤制备植物源农药:

(1)提取:将苦楝种子的根茎和重楼果实分别在60℃烘箱中烘干,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后,过40目筛;

在苦楝种子粉中加入10倍的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水溶液(即每1g苦楝种子粉中加入10ml的70%的乙醇水溶液),在25℃下超声(功率为100hz)浸提三次,每次24h,合并提取液,过滤,得苦楝种子提取液;

在重楼粉中加入10倍的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水溶液(即每1g重楼粉中加入10ml70%的乙醇水溶液),在25℃下超声(功率为100hz)浸提三次,每次24h,合并提取液,过滤,得重楼提取液。

(2)浓缩:将上述苦楝种子提取液和重楼提取液分别在旋转蒸发仪中进行减压浓缩,蒸发温度为55℃,真空度为300pa,转速为70r/min,浓缩至苦楝种子提取液和重楼提取液成浸膏,旋转蒸发仪回收瓶中基本无溶剂蒸出。

(3)萃取: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混合溶剂(v/v=3:7)萃取上述苦楝种子浸膏(狼毒浸膏与萃取剂的体积比为1:10),萃取时间为24h,得苦楝种子萃取液;用丙酮与乙醚混合溶剂(v/v=4:6)萃取上述重楼浸膏(重楼浸膏与萃取剂的体积比为1:10),萃取时间为24h,得重楼萃取液;

(4)混合:混合苦楝种子萃取液和重楼萃取液,然后加入100μg/ml的蛇床子母液,得到苦楝种子萃取液、重楼萃取液和蛇床子混配物,其中,苦楝种子萃取液、重楼萃取液和蛇床子的体积比为2.0:3.0:10,混配物中蛇床子的浓度为150μg/ml,然后再加入100μg/ml多抗霉素,将99%的上述原药(诺普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少量乙醇溶解制得浓度为1×104μg/ml的醇溶液,再用纯水稀释成100μg/ml,其中,苦楝种子萃取液、重楼萃取液和蛇床子的混合物与多抗霉素的体积比为10:1,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植物源农药,该植物源农药中蛇床子的浓度为140μg/ml。

实施例四:蛇床子与苦楝种子提取物、重楼提取物的混配及杀虫抗菌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苦楝提取物均是指苦楝种子萃取液,重楼提取物均是指重楼根萃取液。

本实施例中毒力测定和生物活性测定实验中,均为将实施例3步骤(3)中的萃取液原液用水稀释至不同的浓度来测定,其中,苦楝种子萃取液和重楼萃取液的浓度均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c=m/v,其中m是指萃取原液的质量,v是指水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重、苦和蛇混配物的浓度根据重楼萃取液、苦楝种子萃取液和蛇床子的浓度,以及三者的体积比,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c=(c苦v苦+c重v重+c蛇v蛇)/(v苦+v重+v蛇)。

(1)混配组合对玉米象、古蠹和赤拟谷盗的毒力测定和生物活性测定

将实施例3中步骤(3)中制备得到的苦楝种子萃取液和重楼萃取液,及蛇床子母液对玉米象的毒力进行测定,实验方法如下:

将各供试药剂(苦楝种子提取物、重楼提取物和蛇床子素)用清水+1/10的表面活性剂(吐温-80)稀释成各个浓度,采用浸叶法,以清水为对照,处理72h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结果,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运用dps数据分析系统计算出蛇床子和供试单剂对玉米象的毒力回归线,求得蛇床子lc50和供试单剂lc50(表1)。

表1苦楝种子提取物、重楼提取物和蛇床子素对玉米象的毒力测定结果(72h)

浓度单位为:μg.ml-1

(2)蛇床子素、苦楝种子和重楼提取物复配剂对供试昆虫的生物活性测试

按照实施例3中步骤制备植物源农药,改变蛇床子素、苦楝种子提取物和重楼提取物的体积比,观察不同配比的植物源农药对供试害虫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的影响,实验方法如下:

采用孙云沛公式法,分别测出蛇床子素母液、苦楝种子提取物和重楼提取物对供试昆虫的毒力回归线,求得三种单剂对供试昆虫的lc50,同时将此剂量的蛇床子素、苦楝种子提取物和重楼提取物进行多次不同比例的混配,求得相应混剂的lc50,依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选出最佳配比。以清水为对照。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蛇床子与苦楝种子、提取物重楼提取物的复配剂对供试昆虫的生测结果

注:防治玉米象,苦楝种子lc50为227μg.ml-1、重楼lc50为296μg.ml-1、蛇床子为lc50为155μg.ml-1;防治古蠹,苦楝种子lc50为259μg.ml-1、重楼lc50为206μg.ml-1、蛇床子lc50为128μg.ml-1;防治赤拟谷盗,苦楝种子lc50为228μg.ml-1、重楼lc50为212μg.ml-1、蛇床子lc50为146μg.ml-1

由表2可知,蛇床子与苦楝种子提取物、重楼提取物按不同比例进行三元混配,其中苦楝种子/重楼/蛇床子体积比为2.0/3.0/10,增效效果最明显,作用于玉米象、古蠹和赤拟谷盗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33.13、240.47和230.79。

(2)多抗霉素与重、苦、蛇混配物配伍对供试菌种的生物活性测试

由于(3)中得出苦楝种子、重楼、蛇床子体积比为2.0/3.0/10的复配剂,其增效效果最明显,所以下面将该复配剂设为混配物,再与多抗霉素配伍,将制备得到的植物源农药对供试菌种的生物活性测试,实验方法如下:

按混配物100μg/ml(苦楝种子、重楼、蛇床子体积比为2.0/3.0/10)与40μg/ml的多抗霉素溶液(将80wt%多抗霉素原药(辽宁科生生物化学制品有限公司)用纯水稀释成40μg/ml)体积比为10:1混配,将制备得到的植物源农药对供试昆虫的生物活性测试,实验方法如下:

采用abbott公式法,分别测出混合物(苦楝种子/重楼/蛇床子=2.0/3.0/10)及多抗霉素对供试菌种(stagonosporopsiscucurbitacearum和nigrosporaoryzae)的实际防效与理论防效,同时将此剂量的混合物(苦楝种子/重楼/蛇床子=2.0/3.0/10)、多抗霉素进行体积比10:1的混配,根据abbott公式计算出各混剂的增效系数(sr),选出最佳配比。以清水为对照。sr=1,则两种杀菌剂混合后有加和作用,sr>1表示有增效作用;sr<1表示有拮抗作用。采用abbott公式计算两单药剂混用后的联合作用,实验结果见表3。

表3多抗菌素与苦、重、蛇混配物配伍对供试菌种的生测结果

注:表中混合物表示由苦楝种子、重楼和蛇床子按照体积比为2.0/3.0/10混合制得的植物源农药,混合物与多抗霉素的比值均为体积比。其中苦楝种子、重楼和蛇床子混合制剂用的浓度为100μg/ml,多抗霉素的浓度为40μg/ml。

由表3可看出,苦、重、蛇混配物与多抗菌素复合物防治南瓜白粉病与蔓枯菌、水稻黑孢霉菌的sr分别为1.08、1.08与1.05,sr均大于1,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施例中植物源农药防治有害昆虫的计算方法如下:

死亡率(%)=死虫数/总虫数×l00%;

校正死亡率(%)=(理论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00-对照死亡率)×100%;

孙云沛公式法:

毒力指数(ti)=标准杀虫剂ld50/供试杀虫剂ld50×100;

设混合药剂为m,组成的各单剂为a、b、c…。lc50a为药剂a的致死中浓度;lc50b为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混为药剂a+药剂b+药剂c+…的混剂的致死中浓度,混剂共毒系数为ctc,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为p。

当共毒系数≥120,认为是增效作用;当共毒系数≤80,可认为是拮抗作用;在两者之间的,认为是相加作用。

本实施例中植物源农药防治病原菌的计算公式如下: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空白对照病情指数×100%;

abbott公式计算两单剂混用后的联合作用,计算公式为:理论防效(%)=100-100×(1-c1)×(1-c2);

增效系数sr=实际防效/理论防效;

c1和c2分别表示两个组分单独使用时的防治效果。sr=1,则两种杀菌剂混合后有加和作用;sr>1表示有增效作用;sr<1表示有拮抗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植物源农药,该植物源农药包括苦楝种子提取物(苦楝种子萃取液)、重楼提取物(重楼萃取液)和蛇床子;

苦楝属于芸香目楝科(meliaazedarachl.),本研究所用的是苦楝的种子。作为中药有温中行气、驱寒、止痛、杀虫等功效,治胃腹冷痛、呕吐、腹泻和蛔虫等症。作为一种植物源农药,对害虫、病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重楼(parispolyphylla)药用历史悠久,为百合科(liliaceae)重楼属(paris)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统称,是一类全草入药的中药材,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本发明通过乙醇粗提取-浓缩-溶剂萃取的方法从重楼的根中提取活性物质,并用于复配药剂之一,抗虫抑菌增效作用明显。

蛇床子为一年生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monnieri(l.)cusson的干燥成熟果实,是中医常用的单味药。蛇床子是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在蛇床子中含量为1.0%以上。蛇床子不仅具有抗肿瘤、抗炎、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抗骨质疏松症等功效;而且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源农药,对害虫、植物病原菌亦有显著作用。

植物源农药中,还包括多抗霉素。

植物源农药中,蛇床子的质量体积浓度可为100~150μg/ml,具体可为100~120μg/ml、120~130μg/ml、130~140μg/ml和150μg/ml。

植物源农药的配方:将苦楝种子的提取物、重楼提取液和蛇床子混合,还可加入多抗霉素,根据农药混配原理对其活性物质进行加工、组配后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筛选出增效显著的组合及其最佳配比,并对其溶剂、增效剂等进行筛选试验,开发出了一种增效显著、稳定的、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较长的持续期及对环境生态安全的广谱型植物源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上述植物源农药在杀虫或抗病菌中的应用,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应用中,所述农作物病菌可为瓜类白粉病、蔓枯菌以及水稻褐条斑病。

所述农作物害虫可为玉米象、古蠹和赤拟古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