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98920发布日期:2020-11-04 03:55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动物行为实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利用了“三岛法”,陌生水域环境、假想的蚂蚁巢穴中,实验环境不理想,无法模拟蚂蚁生存的自然环境。虽然水环境限制了蚂蚁乱跑,却因为水造成蚂蚁恐慌,无法确保能观察到蚂蚁在自然条件下的通讯行为;当蚂蚁受惊时,慌乱中形成搬运队伍是比较困难的,相比寻找和搬运食物,归巢和“保命”是最本能的,因此在实验中无法准确还原蚂蚁的正常觅食情景。岛的小容纳量和小范围,也会存在气味引导,影响蚂蚁的探路行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能够能减弱自然条件对实验的限制,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环境模拟器,环境模拟器至少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均悬伸;

s2:在环境模拟器的内壁上涂防逃液;

s3:在第一平台与环境模拟器的底部之间设置第一桥梁结构,在环境模拟器的底部与第二平台之间设置第二桥梁结构,第一桥梁结构和第二桥梁结构相邻;

s4:在环境模拟器内放入巢穴模拟器,巢穴模拟器为狭长状结构,巢穴模拟器内设有水源,且巢穴模拟器的入口常开;

s5:将蚂蚁放入环境模拟器内静待,使蚂蚁主动搬入巢穴模拟器中;

s6:在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上放置食物,观察与记录在一定时间内分别爬上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蚂蚁的数量;

s7:取走第一桥梁结构和第二桥梁结构,并将蚂蚁放回环境模拟器的底部;

s8:将第一桥梁结构设置在环境模拟器与第二平台之间,将第二桥梁结构设置在环境模拟器与第一平台之间,再次观察与记录在一定时间内分别爬上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蚂蚁的数量。

有益效果:此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利用防逃液限制蚂蚁的运动,摆脱水环境的干扰,利用巢穴模拟器模拟蚂蚁的生存环境,使实验更贴近自然情景,同时采用悬空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通过第一桥梁结构和第二桥梁结构控制隔离和连接的两种状态,使实验从平面转移到立体结构上,不需要进行环境的物理隔绝,排除了蚂蚁恐慌对实验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防逃液通过滑石粉与90%酒精按1:1的比例配制而成,利用防逃液限制蚂蚁的运动,能减弱自然条件对实验开展时间的限制,提高实验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防逃液从环境模拟器的内壁的顶部开始涂抹,涂至与环境模拟器的底部的间距在5cm内时停止,确保蚂蚁的活动范围在规定区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作不同的记号区分,方便实验的记录和对比。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第一桥梁结构和第二桥梁均为木棍,方便实验的记录和对比。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环境模拟器的底部设有包括泥土、树枝和树叶,避免蚂蚁在实验时惊慌失措四处乱跑,有利于还原蚂蚁在自然条件下的觅食情况,使得实验更贴近真实情景。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巢穴模拟器为试管,模拟蚂蚁生活的狭窄、阴暗的环境。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水源包括沾水的棉花,等蚂蚁适应巢穴的生活后,就会把巢穴模拟器当成真正的家,开始探索周围的环境和寻找食物。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进行s5之前,蚂蚁需要进行至少7天的饥饿处理,提高实验成功率和效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进行s7的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内,防止蚂蚁在木棍上留下的气味因时间过久而飘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长方体状的环境模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碗状的环境模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一种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环境模拟器10,环境模拟器10至少包括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均悬伸;

s2:在环境模拟器10的内壁上涂防逃液;

s3:在第一平台21与环境模拟器10的底部之间设置第一桥梁结构31,在环境模拟器10的底部与第二平台22之间设置第二桥梁结构32,第一桥梁结构31和第二桥梁结构32相邻,呈“v”字型搭设;

s4:在环境模拟器10内放入巢穴模拟器,巢穴模拟器为狭长状结构,巢穴模拟器内设有水源,且巢穴模拟器的入口常开;

s5:将蚂蚁放入环境模拟器10内静待,使蚂蚁主动搬入巢穴模拟器中;

s6:在第一平台21或第二平台22上放置食物,观察与记录在一定时间内分别爬上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的蚂蚁的数量;

s7:取走第一桥梁结构31和第二桥梁结构32,并将蚂蚁放回环境模拟器10的底部;

s8:将第一桥梁结构31设置在环境模拟器10与第二平台22之间,将第二桥梁结构32设置在环境模拟器10与第一平台21之间,再次观察与记录在一定时间内分别爬上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的蚂蚁的数量。

在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环境模拟器10的选择包括但不仅限于使用长方体状的一次性饭盒,然后将一次性饭盒的盖子用剪刀裁出两个长方形,分别作为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

在第二实施例中,参照图2,环境模拟器10还可以选择一次性塑料碗,然后将一次性塑料碗的盖子用剪刀裁出一个同心圆,再剪下两个四分之一的圆边,分别作为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

优选的,第一平台21与第二平台22采用热熔胶固定在环境模拟器10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为方便安装第一桥梁结构31和第二桥梁结构32,可在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上分别设置缺口,保证第一桥梁结构31和第二桥梁结构32的安装定位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实验前需要带上塑料手套,隔绝人体气味对实验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防逃液通过滑石粉与90%酒精按1:1的比例配制而成,利用防逃液限制蚂蚁的运动,能减弱自然条件对实验开展时间的限制,提高实验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防逃液从环境模拟器10的内壁的顶部开始涂抹,涂至与环境模拟器10的底部的间距在5cm内时停止,确保蚂蚁的活动范围在规定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作不同的记号,或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方便实验的记录和对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梁结构31和第二桥梁均为木棍,且第一桥梁结构31和第二桥梁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方便实验的记录和对比。

在本实施例中,环境模拟器内还设有包括泥土和植被,植被包括树枝和树叶,树叶可以是枯叶落叶等,尽可能使实验环境贴近自然的情景,模拟户外的生存环境,避免蚂蚁在实验时惊慌失措四处乱跑,有利于还原蚂蚁在自然条件下的觅食情况,使得实验更贴近真实情景。

在本实施例中,巢穴模拟器为试管,模拟蚂蚁生活的狭窄、阴暗的环境。试管内水源包括水和沾水的棉花,等蚂蚁适应巢穴的生活后,就会把巢穴模拟器当成真正的家,开始探索周围的环境和寻找食物。

在本实施例中,巢穴模拟器的具体制作方法包括:往一根试管中加入适量清水,塞进棉花直到浸水微微湿润,棉花能防止水流出,同时蚂蚁通过湿润的棉花获取水分试管中。

在本实施例中,在环境模拟器10放入捕获的蚂蚁,静待2-3日,蚂蚁会主动搬入狭窄的试管中,可让蚂蚁熟悉新的环境,栖息在试管中,后期可达到长期培养的效果;然后在进行实验前一个星期、即至少7天的饥饿处理,不给蚂蚁投喂食物,提高实验成功率和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s7的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内,防止蚂蚁在木棍上留下的气味因时间过久而飘散。

此蚂蚁通讯行为的实验方法利用防逃液限制蚂蚁的运动,摆脱水环境的干扰,利用巢穴模拟器模拟蚂蚁的生存环境,使实验更贴近自然情景,同时采用悬空的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通过第一桥梁结构31和第二桥梁结构32控制隔离和连接的两种状态,使实验从平面转移到立体结构上,不但利于学生观察蚂蚁行走路径,而且不需要进行环境的物理隔绝,排除了蚂蚁恐慌对实验的影响。同时该方法不受外界天气的影响,具有可重复操作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