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8059发布日期:2020-10-23 19:20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嵌入式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设备,特别是陆基水产养殖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鱼类作为优质蛋白食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需求量越来越大,鱼类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箱养鱼虽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水面的鱼产量,但是鱼类排泄物及残饵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的水体中,对水体造成污染,已被严格限制生产。建造循环水养殖池是水产养殖一大趋势,要让鱼类快速、健康的生长,离不开良好的水质环境,而要提高单位水面的产量,需要提高养殖密度,而养殖密度的提高,首先要保证水体中有充足的含氧量,鱼的代谢物不断排入水中,会使水质下降,如不及时排出,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鱼类的死亡。现在的养殖池,增氧主要是在养殖池内布置曝气管,以鼓风机曝气,氧气利用率低,增氧效果差,还搅动养殖池水体,造成开水养殖的剧烈翻滚现象,不利于鱼粪残饵沉降。现在的循环水养殖池排污多是利用重力作用进行底排,不能有效地排出养殖池内的粪便残饵,低污染尾水的排放主要采用底排、表排、侧排等方式,不能实现快速排出养殖池内的氨氮、亚硝酸盐氮、悬浮物、泡沫油膜等,影响养殖,而有些系统是尾水排放和排污同步进行,为保证水质,往往通过加大进水量,大多需要1小时交换1次,需要配套庞大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高,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嵌入式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提高进水溶氧浓度,使养殖池水质含氧量保持在适宜鱼类生长的溶氧浓度,通过污水、尾水分开排放的方式,通过安静微流态的水力离心作用聚集养殖池水体中的粪便残饵,减少污水排放量,可减少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数量,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深化污水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会同尾水进行深度净化后返回养殖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一种嵌入式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进水系统、尾水排放系统、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外塘,尾水排放系统包括尾水排放管道、排水沟,尾水排放管道入口在养殖池中,排水沟连接外塘;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排放管道、集污井、固液分离池、晒粪池、尾水处理器,尾水处理器有管道连接外塘;外塘有管道连接进水系统,进水系统有进水管道连接养殖池。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呈圆柱形,底部为圆锥形,圆锥形底的锥顶上方设置有网孔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道、布水管,进水管道上设有增氧机,布水管连接在进水管道上,布水管沿养殖池壁竖向设置,位于养殖池的中、上层,布水管上设有朝向是切向平行于池壁的布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道上有紫外杀菌器。

进一步的,所述尾水排放系统,尾水排放管道沿圆柱形池的侧壁布置,向下延伸至与圆锥形底部结合处斜向中心延伸至中心轴线处,向上延伸至常设水位高度处转水平布置,在水平段设有阀门和三通,三通之一通开口向上设置,另两通连接在管道上,所述水平段延伸出养殖池后向下延伸至排水沟。

进一步的,所述尾水排放管道进水口在底部锥形轴线距网孔隔板5—20cm高度处。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排放管道安装在养殖池圆锥形底部的锥顶处,依次连接集污井、固液分离池,固液分离池底部的吸污泵将固形物通过管道输送到晒粪池,固液分离池上部的上清液进入尾水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排放管道上有阀门,并连接集污井内的三通上,三通之贯通的两通竖向设置在集污井内,三通内设置有吊球,吊球连接在垂直电机上。

进一步的,所述集污井内设置有污水泵,连接集污井与固液分离池的管道连接在污水泵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塘包括固液分离塘、微生物固化处理塘、水生植物及藻类集中处理塘、氧化塘,尾水依次经过上述各塘。

本发明可使养殖池水质含氧量保持在适宜鱼类生长的溶氧浓度,通过污水、尾水分开排放的方式,通过安静微流态的水力离心作用聚集养殖池水体中的粪便残饵,减少污水排放量,可减少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数量,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深化污水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会同尾水进行深度净化后返回养殖池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进水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尾水排放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污水排放处理系统示意图。

图中:1-养殖池,2-进水系统,3-网孔隔板,4-尾水排放系统,5-污水排放系统,6-外塘,7-管道,21-紫外杀菌器,22-增氧机,23-布水管,24-布水口,25-进水管道,26-进水沟,41-三通,42-排水沟,43-阀门,44-尾水排放管道,51-集污井,52-固液分离池,53-尾水处理器,54-晒粪池,55-污水排放管道,56-阀门,57-三通,58-污水泵,59吸污泵,61-固液分离塘,62-微生物固化处理塘,63-水生植物及藻类集中处理塘,64-氧化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养殖池污水是指含有大量鱼类粪便残饵、受污染严重的水体,区别于养殖池尾水。尾水是指含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溶解性污染物及表层泡沫油膜较多的水体,污染程度相对较轻。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嵌入式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1、进水系统2、尾水排放系统4、污水排放处理系统5、外塘6,尾水排放系统4包括尾水排放管道44、排水沟42,尾水排放管道44入口在养殖池1中,排水沟42连接外塘6;污水排放处理系统5包括污水排放管道55、集污井51、固液分离池52、晒粪池54、尾水处理器53,尾水处理器53有管道连接外塘6;外塘6有管道7连接进水系统2,进水系统2有进水管道25连接养殖池1。

进一步的,养殖池1呈圆柱形,底部为圆锥形,圆锥形底的锥顶上方设置有网孔隔板3。养殖池1的底部锥底与网孔隔板3形成静态集污区,将沉降的鱼粪残饵收集在里面,同时防止鱼类及水流搅动影响沉积。

进一步的,进水系统2,包括进水管道25、布水管23,进水管道25上设有增氧机22,布水管23连接在进水管道25上,布水管23沿养殖池壁竖向设置,位于养殖池1的中、上层,布水管23上设有朝向是切向平行于池壁的布水口24。增氧机22提高进水溶氧量,使养殖池1内的溶氧量保持在适宜鱼类生长的浓度,代替了现行养殖池内布设曝气管和风机供空气增氧的方式,避免了风机噪音对鱼类生长的不利影响,创造安静的养殖环境,有利于鱼粪残饵沉降和鱼类的快速生长,切向布水口24在均匀布水的同时,制造微流水旋流态,带动池内鱼粪残饵螺旋转动并向底部富集。

进一步的,进水管道25上有紫外杀菌器21,对进水进行杀虫杀菌。外塘6通过管道7输送到进水沟26,进水沟设置有过滤坝,对颗粒物、藻类、浊度截留,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洁净度,然后以进水泵将水泵入进水管道。

优选的,过滤坝呈梯形,高度1m,上宽2m,底宽5m。过滤坝由多层不同材质构成,从下至上依次是厚砾石、厚火山石、厚活性炭、厚细砂、厚泥土,上部种植净水植物。

进一步的,尾水排放系统4,尾水排放管道44沿圆柱形池的侧壁布置,向下延伸至与圆锥形底部结合处斜向中心延伸至中心轴线处,向上延伸至常设水位高度处转水平布置,在水平段设有阀门43和三通41,三通41之一通开口向上设置,另两通连接在管道上,所述水平段延伸出养殖池1后向下延伸至排水沟42。三通41向上的的开口既作为表排路径排水口,同时该开口连通空气,防止形成虹吸抽干养殖池水的事故发生。

阀门43平时为连通状态,中排水口既尾水排放管道44在池中的排水口将中下层的水体按流通器原理持续排出,排出养殖池1中下层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溶解性污染物、悬浮物浓度较高的低浓度尾水。当表面出现较多泡沫时,则关闭阀门43,阻断或降低排放管道流量,使养殖池1内水位上升,直至淹没表排水口既三通41向上的开口,利用表排水口的溢流作用将表层泡沫或油膜多的水体以较大的流量排走。

优选的,阀门43为在尾水排放管道上设置的竖直插板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操作。当然,阀门43也可以是电磁阀,便于实现自动控制。

进一步的,尾水排放管道44进水口在底部锥形轴线距网孔隔板5—20cm高度处。

进一步的,污水排放系统5,污水排放管道55安装在养殖池1圆锥形底部的锥顶处,依次连接集污井51、固液分离池52,固液分离池52底部的吸污泵59将固形物通过管道输送到晒粪池54,晒干后可作有机肥,固液分离池52上部的上清液进入尾水处理器53,经尾水处理器53处理后排入外塘6。

进一步的,污水排放管道55上有阀门56,并连接集污井51内的三通57上,三通57之贯通的两通竖向设置在集污井51内,三通内设置有吊球,吊球连接在垂直电机上,可控制污水排放管道排污。

进一步的,集污井51内设置有污水泵58,连接集污井51与固液分离池52的管道连接在污水泵58上。

进一步的,尾水处理器53内布置有装填有毛刷的过滤袋,在过滤袋后面设置有流化微生物处理器流化微生物处理器设置有生物塑料填料。

进一步的,尾水处理器53底部均匀布置微孔曝气管,微气曝气管连接鼓风机,对水体进行集中好氧降解。

进一步的,外塘6包括固液分离塘61、微生物固化处理塘62、水生植物及藻类集中处理塘63、氧化塘64,尾水依次经过上述各塘,完成尾水的深度净化处理。

优选的,固液分离塘61采用土建二级沉淀区;微生物固化处理塘62设置有悬挂毛刷或腾棉附着培养微生物;水生植物及藻类集中处理塘63有两个,两个池子串连布置;氧化塘64起深度净化缓冲作用,放养有鱼类、河蚌、沉水植物、挺水植物。

优选的,氧化塘64中,每亩可放养80—200尾花鲢,10—100尾白鲢,2只三角帆蚌(海水中可放扇贝),每平米种植10—20株沉水植物,5—15株挺水植物。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