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灭茬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0828发布日期:2020-11-25 17:2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高速灭茬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灭茬耙,尤其涉及高速灭茬耙。



背景技术:

根据目前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不允许焚烧秸秆,而秸秆作为一种生物质能源,可对其进行综合利用,机械化秸秆还田便是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的方式之一。

灭茬耙在机械化秸秆还田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申请号为cn201910494823.7,发明名称为“单体快速灭茬液压折叠耙”的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体快速灭茬液压折叠耙,包括主牵引梁、主框架、耙地总承、碎土滚总承、行走轮和深度调节轮,主牵引梁与主框架销轴连接,加强梁和主框架之间设有前后两个支撑加强板,后部的支撑加强板上部的加强梁折弯后与主框架后部横梁连接固定,在主框架后部设有油缸支架,其油缸支架的一个角与主框架的后面角部焊接,其油缸支架的上角与行走地轮油缸销轴连接,其油缸支架的另一角与行走地轮支架销轴连接,在行走地轮支架下面设有行走轮;加强梁两端的耳部分别通过销轴与液压折叠油缸相连,主框架的两侧与左主框架和右主框架连接;液压折叠油缸分别与左主框架和右主框架连接,起到液压收起折叠也称折叠机构;在左主框架和右主框架的下面分别安装有多个耙柱总承;在左主框架和右主框架的后面设置有用调节连接板连接的碎土滚总承;在左主框架和右主框架前面还设有深度调节轮。

该现有技术中耙片组件设有两排耙片,第一排耙片凹状的一侧面朝向同一方向,第二排耙片凹状的一侧面朝向与第一排耙片相反的方向,采用这种结构的耙片组件的灭茬耙在有坡度或高洼不平的地面上作业时,容易导致拖拉机行进方向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灭茬耙在有坡度或高洼不平的地面上作业时,容易导致拖拉机行进方向发生偏移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灭茬耙,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高速灭茬耙,包括主耙架组件,中耙架组件、左折叠耙架组件、右折叠耙架组件,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和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以可折叠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主耙架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中耙架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主耙架组件的下方,所述主耙架组件前端活动连接有牵引架组件,所述主耙架组件后端活动连接有后调节尾架组件,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后方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折叠镇压辊组件和右折叠镇压辊组件,所述后调节尾架下端连接有两个行走轮,所述两个行走轮通过车轴连接,所述车轴通过连接臂与所述后调节尾架连接;

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靠近所述主耙架组件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左侧下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远离所述主耙架组件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左侧上端通过折叠油缸连接;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靠近所述主耙架组件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右侧下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远离所述主耙架组件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右侧上端通过折叠油缸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前方下端与所述牵引架组件通过销轴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前方上端与所述牵引架组件通过前调节油缸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后方下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通过销轴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后方上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通过后调节油缸连接;所述左折叠镇压辊组件靠近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一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左侧下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左折叠镇压辊组件远离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一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左侧上端通过折叠油缸连接;所述右折叠镇压辊组件靠近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一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右侧下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右折叠镇压辊组件远离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一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右侧上端通过折叠油缸连接;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车轴的一端与所述车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镇压辊组件一侧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通过销轴连接,所述连接臂靠近中间位置通过举升油缸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连接;

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包括左折叠耙架和设置在所述左折叠耙架上的前、后两排耙片总成,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包括右折叠耙架和设置在所述右折叠耙架上的前、后两排耙片总成,所述中耙架组件包括中耙架和设置在所述中耙架上的耙片总成;站在牵引力方向向后看所述耙片总成,位于所述左折叠耙架前排的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位于所述右折叠耙架上前排的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位于所述左折叠耙架上后排的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位于所述右折叠耙架上后排的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所述中耙架的前排设有背对背布置且在牵引力方向上相偏移的第一耙片和第二耙片,所述第一耙片和所述第二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所述第一耙片相对于所述第二耙片沿牵引力方向向后偏移;所述前排耙片和所述后排耙片交错排列。

当中耙架的后排不设置耙片时,所述左折叠耙架和所述右折叠耙架的后排耙片相对于所述左折叠耙架和所述右折叠耙架的前排的耙片更靠近所述主耙架。所述左折叠耙架的后排位置设置有第五耙片,所述右折叠耙架的后排位置设置有第四耙片,所述第四耙片和所述第五耙片面对面设置,所述第四耙片相对于所述第五耙片沿牵引力方向向前偏移,所述第四耙片和所述第五耙片的凹状的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

当中耙架的后排位置设置耙片时,可以考虑:所述中耙架的后排位置面对面设置第四耙片和第五耙片,所述第四耙片相对于所述第五耙片沿牵引力方向向前偏移,所述第四耙片和所述第五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

左右耙架以及前后耙架上的耙片对称设计,无侧向牵引力,动力发挥的更充分,降低油耗;所述中耙架的前排设有两个背对背布置且在牵引力方向上相偏移的耙片,能够更充分地进行灭茬,防止遗漏灭茬;前后排耙片交错排列,前排耙片抛出去的残茬和土可以被后排的耙片接到进行二次作业,且耙片之间互相不影响作业。

左折叠耙架组件和右折叠耙架组件与所述主耙架以可折叠的方式连接,在运输过程中,使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和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有效缩短了设备运输时的宽度,方便运输。

作业过程中,举升油缸缩回,行走轮脱离地面,当需要在地头转弯时,打开后调节油缸,镇压辊向下移动,耙片被提升,通过拖拉机的牵引以实现转弯,转弯的过程中行走轮仍脱离地面,有效避免了行走轮压实耙过的土壤,提高作业质量。

所述中耙架前排位置上背对背设置且在牵引力方向上相偏移的第一耙片和第二耙片可以考虑设置在同一耙片总成上,所述中耙架前排位置上背对背设置且在牵引力方向上相偏移的第一耙片和第二耙片也可以考虑设置在同一耙片固定座上。

所述第一耙片和所述第二耙片位于同一个耙片总成上,可以考虑,由同一个耙片支腿分出两个耙片分支腿,所述两个耙片分支腿分别经耙片固定座与耙片连接。

所述中耙架上耙片的布置,除了设置第一耙片、第二耙片、第四耙片和第五耙片外,还可以考虑:在所述中耙架的前排对称设置第三耙片,所述第三耙片位于所述第一耙片和第二耙片的外侧,所述第三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在所述中耙架的后排位置对称设置第六耙片,所述第六耙片位于所述第四耙片和第五耙片的外侧,所述第六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

所述左折叠镇压辊组件和所述右折叠镇压辊组件为具有仿型结构的镇压辊组件;具体可以考虑:所述左折叠镇压辊组件和所述右镇压辊组件包括悬挂架和至少一个镇压辊,所述悬挂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两侧分别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镇压辊两侧通过外球面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进行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横梁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下方的镇压辊相对所述第二横梁可作前后摆动;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三横梁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进行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横梁及位于所述第二横梁下方的镇压辊组件相对所述第三横梁作左右摆动;优选的,所述连接臂与所述镇压辊两侧通过免维护密封的外球面轴承连接。

为了实现所述第一横梁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下方的镇压辊作前后摆动,所述第二横梁及位于所述第二横梁下方的镇压辊组件作左右摆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上并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连接耳,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上并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与所述第二连接耳通过第一销轴和第一螺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耳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螺杆滑动的滑槽;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梁通过第二销轴连接;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二销轴上设有防止销轴作轴向运动的第一限位件,以及防止所述销轴作相对转动的第二限位件;当第二限位件转动时,所述销轴随所述第二限位件转动,当第二限位件不动时,也限制所述销轴转动,所述第二限位件保持所述销轴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对静止。

所述前调节油缸优选为行程可调节的油缸,所述主耙架组件与所述牵引架组件通过行程可调节的油缸连接,根据不同的拖拉机后牵引,通过调节油缸的行程,使牵引架横梁尽量与地面保持水平,以降低牵引阻力,减少燃油消耗。

所述后调节油缸优选为行程可调节油缸,所述主耙架组件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通过行程可调节的油缸连接,通过调节油缸的行程,可以达到调节耙片工作深度的目的,相比于普通的机械调节,本发明通过行程可调节的油缸调节耙片的工作深度,更便捷。

在左折叠耙架组件和右折叠耙架组件上均连接有前、后两排可调节梳齿装置,所述前排可调节梳齿装置位于对应的前排耙片的后面,所述后排可调节梳齿装置位于对应的后排耙片的后面;或/和所述高速灭茬耙还设有可调节的挡土板。

所述可调节梳齿装置可以使切碎的茎秆与土壤充分混合,同时可以带走没切碎的大块茎杆,而且切碎的茎秆和土壤的混合物质流经过梳齿后变得更平整,不会产生土埂。

本发明还为折叠油缸配备有油缸过载保护系统,所述油缸过载保护系统包括第一主油管、第二主油管、同步分流阀以及蓄能器,每个折叠油缸配备还有双向平衡阀,所述第一主油管经同步分流阀、双向平衡阀与折叠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二主油管经双向平衡阀与折叠油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折叠油缸的无杆腔还与蓄能器连通,所述折叠油缸的有杆腔的油路与所述折叠油缸的无杆腔的油路不互通。

同步分流阀:用来分配主油管输入的液压油,等量分配到每个折叠油缸,以平衡油压。

双向平衡阀:由于在实际生产和制作过程中,具有折叠功能的设备的钢结构重量不能绝对的相等,或者由于液压管路具有一定的长度,在传输液压油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压损,可以通过双向平衡阀来微调,尽量保证折叠油缸动作的一致性;同时还起到一个保压的作用,当液压站不给油的时候,设备不会因自重导致下降。

第一主油管打开,第一主油管内的液压油经同步分流阀、双向平衡阀进入折叠油缸的有杆腔,折叠油缸的活塞杆向无杆腔移动,可以实现左折叠耙架组件和右折叠耙架组件的同步折叠;当活塞杆向无杆腔移动时,无杆腔内的液压油经双向平衡阀、第二主油管回流至油箱,折叠油缸的有杆腔的油路与无杆腔的油路不互通。

第二主油管打开,第二主油管内的液压油经双向平衡阀进入折叠油缸的无杆腔,活塞杆向有杆腔移动,当折叠油缸完全打开时,关闭回油路;当遇到大石块等特殊情况,活塞杆需要临时收缩时,活塞杆向无杆腔移动,无杆腔的液压油临时储存在蓄能器中,活塞杆实现临时收缩,避免了因过载对活塞杆挤压造成活塞杆受损的问题;当特殊情况解除时,临时储存在蓄能器中的液压油还能返回至折叠油缸的无杆腔,折叠油缸恢复至完全打开的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左右耙架以及前后耙架上的耙片对称设计,无侧向牵引力,动力发挥的更充分,降低油耗;所述中耙架的前排设有两个背对背布置且在牵引力方向上相偏移的耙片,更充分的进行灭茬,防止遗漏灭茬;

(2)左折叠耙架组件和右折叠耙架组件与所述主耙架以可折叠的方式连接,在运输过程中,使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和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有效缩短了设备运输时的宽度,方便运输;

(3)当需要在地头转弯时,打开后调节油缸,镇压辊向下移动,耙片被提升,通过拖拉机的牵引以实现转弯,转弯的过程中行走轮脱离地面,有效避免了行走轮压实耙过的土壤,提高作业质量;

(4)镇压辊可以在前后、左右方向上摆动,具有良好的仿型功能,在土地存在高低不平或有坡度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地打碎土块、压实土壤;使用密封免维护的外球面轴承,具有自调心功能,可以避免镇压辊在制造、装配以及使用过程中镇压辊两侧中心轴不同心的问题,减小镇压辊在使用过程中绞死的机率,提高耕作效率;

(5)所述主耙架组件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通过行程可调节的油缸连接,通过调节油缸的行程,可以达到调节耙片工作深度的目的,相比于普通的机械调节,本发明通过行程可调节的油缸调节耙片的工作深度,更便捷。

(6)本发明所述的高速灭茬耙设有过载保护液压系统,当回油路关闭时,可以有效降低油缸在遇到过载时对活塞杆造成损伤的风险,延长油缸的使用寿命;液压油经同步分流阀、双向平衡阀供给至油缸的有杆腔,可以实现油缸的同步折叠,同时还起到一个保压的作用,当液压站不给油的时候,设备不会因自重导致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灭茬耙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灭茬耙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灭茬耙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灭茬耙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高速灭茬耙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对称耙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对称耙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对称耙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中耙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安装有两个耙片的耙片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安装有两个耙片的耙片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安装有两个耙片的耙片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3是安装有两个耙片的耙片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4是安装有两个耙片的耙片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是安装有两个耙片的耙片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是可调节挡土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7是可调节挡土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8是具有仿型结构的镇压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9是具有仿型结构的镇压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0是图19中a-a向剖视图;

图21是图19中b-b向剖视图;

图22是过载保护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可调节梳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4是可调节梳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5是图23中c-c向剖视图;

图26是可调节梳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主耙架组件,2、左折叠耙架组件,3、挡土板组件,4、折叠油缸,5、右折叠耙架组件,6、销轴,7、第二耙片,8、第一耙片,9、第三耙片,10、第七耙片,11、第六耙片,12、第四耙片,13、第五耙片,14、第八耙片,15、牵引力方向,16、耙片支腿,17、耙片固定座,18、第一安装孔,19、第二安装孔,20、第一安装面,21、耙片固定座的前部,22、第二安装面,23、调节固定板,24、第一螺杆,25、调节板,26、第一组多孔位调节孔,27、第一限位销,28、第二螺杆,29、第二组多孔位调节孔,30、第二限位销,31、挡土板支腿,32、挡土板,33、减震胶棒,34、抱箍,35、中耙架组件,36、牵引架组件,37、后调节尾架组件,38、右折叠镇压辊组件,39、左折叠镇压辊组件,40、行走轮,41、前调节油缸,42、后调节油缸,43、举升油缸,44、连接臂,45、车轴,46、镇压辊,47、第一横梁,48、第一连接耳,49、第二连接耳,50、连接件,51、第二横梁,52、第二销轴,53、第三横梁,54、轴套,55、卡簧,56、垫圈,57、连接块,58、第一螺杆,59、第一销轴,60、滑槽,61、连接臂,62、限位卡,63、复合纤维套,64、第一主油管,65、第二主油管,66、同步分流阀,67、蓄能器,68、双向平衡阀,69、连杆,70、螺母、71、带环的销轴,72、梳齿梁,73、梳齿,74、齿条,75、夹持件,76、齿条连接件,77、隔套,78、导向块,79、第一间隔板,80、齿轮,81、第二间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高速灭茬耙,包括主耙架组件1,中耙架组件35、左折叠耙架组件2、右折叠耙架组件5,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2和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5以可折叠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主耙架组件1的左、右两侧,所述中耙架组件35固定连接在所述主耙架组件1的下方,所述主耙架组件1前端活动连接有牵引架组件36,所述主耙架组件1后端活动连接有后调节尾架组件37,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37后方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折叠镇压辊组件39和右折叠镇压辊组件38,所述后调节尾架37下端连接有两个行走轮40,所述两个行走轮40通过车轴45连接,所述车轴45通过连接臂44与所述后调节尾架3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2靠近所述主耙架组件1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1左侧下端通过销轴6连接,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2远离所述主耙架组件1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1左侧上端通过折叠油缸4连接;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5靠近所述主耙架组件1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1右侧下端通过销轴6连接,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5远离所述主耙架组件1一端与所述主耙架组件1右侧上端通过折叠油缸4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1前方下端与所述牵引架组件36通过销轴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1前方上端与所述牵引架组件36通过前调节油缸41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1后方下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37通过销轴连接,所述主耙架组件1后方上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37通过后调节油缸42连接;所述左折叠镇压辊组件39靠近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37一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37左侧下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左折叠镇压辊组件39远离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37一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37左侧上端通过折叠油缸4连接;所述右折叠镇压辊组件38靠近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37一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37右侧下端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右折叠镇压辊组件38远离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37一端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37右侧上端通过折叠油缸4连接;所述连接臂44靠近所述车轴45的一端与所述车轴4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44靠近所述镇压辊组件一侧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37通过销轴连接,所述连接臂44上靠近中间位置通过举升油缸43与所述后调节尾架组件37连接;

所述左折叠耙架组件2包括左折叠耙架和设置在所述左折叠耙架上的前、后两排耙片总成,所述右折叠耙架组件5包括右折叠耙架和设置在所述右折叠耙架上的前、后两排耙片总成,所述中耙架组件35包括中耙架和设置在所述中耙架上的耙片总成;如图3和图8所示,站在牵引力方向向后看所述耙片总成,位于所述左折叠耙架前排的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位于所述右折叠耙架上前排的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位于所述左折叠耙架上后排的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位于所述右折叠耙架上后排的耙片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所述中耙架的前排设有背对背布置且在牵引力方向上相偏移的第一耙片8和第二耙片7,所述第一耙片8和所述第二耙片7的凹状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所述第一耙片8相对于所述第二耙片7沿牵引力方向向后偏移,位于所述左折叠耙架和所述右折叠耙架前排的其他的第七耙片10沿主耙架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耙架的后排位置没有设置耙片,当中耙架的后排不设置耙片时,所述左折叠耙架和所述右折叠耙架的后排耙片相对于所述左折叠耙架和所述右折叠耙架的前排的耙片更靠近所述主耙架。所述左折叠耙架的后排位置设置有第五耙片13,所述右折叠耙架的后排位置设置有第四耙片12,所述第四耙片12和所述第五耙片13面对面设置,所述第四耙片12相对于所述第五耙片13沿牵引力方向向前偏移,靠近所述第四耙片12和所述第五耙片13的第六耙片11和其他的第八耙片14对称设置;所述第四耙片12、所述第五耙片13、第六耙片11和第八耙片14的凹状的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

在左折叠耙架组件和右折叠耙架组件上均连接有前、后两排可调节梳齿装置,所述前排可调节梳齿装置位于对应的前排耙片的后面,所述后排可调节梳齿装置位于对应的后排耙片的后面;所述高速灭茬耙还设有可调节的挡土板组件3,所述可调节的挡土板通过抱箍与连接在左折叠耙架的左侧端和右折叠耙架的右侧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中耙架的前排还对称设置有第三耙片9,所述第三耙片9位于所述第一耙片8和第二耙片7的外侧,所述第三耙片9的凹状的侧面倾斜地朝向外侧且朝向前方。

实施例3

不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第四耙片和所述第五耙片位于所述中耙架的后排位置,所述第四耙片和所述第五耙片面对面设置,所述第四耙片相对于所述第五耙片沿牵引力方向向前偏移,所述第四耙片和所述第五耙片的凹状的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所述中耙架的后排位置还对称设置有第六耙片,所述第六耙片位于所述第四耙片和第五耙片的外侧,所述第六耙片的凹状的侧面倾斜地朝向内侧且朝向前方。

实施例4

所述中耙架前排位置上背对背设置且在牵引力方向上相偏移的第一耙片和第二耙片位于同一耙片固定座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耙片固定座。

所述耙片固定座的结构如图10~图11所示,包括固定座本体,以及设有内螺纹的第一安装孔18和第二安装孔19,所述第一安装孔18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9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座本体的前部21和后部,所述第一安装孔18位置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耙片的第一安装面20,所述第一安装面20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8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安装孔19位置设有用于安装第二耙片的第二安装面22,所述第二安装面2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9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第一安装面20和所述第二安装面22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座本体的两侧。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面20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8的中心轴线垂直,从所述耙片固定座的前部21向所述固定座的后部方向看,所述第一安装面20朝向所述固定座的上部的方向,所述第一安装孔18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15°、16°、17°、18°、19°、20°、21°、22°、23°或24°;所述第二安装面2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9的中心轴线垂直,从所述耙片固定座的前部21向所述固定座的后部方向看,所述第二安装面22朝向所述固定座的上部的方向,所述第二安装孔19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跟所述第一安装孔18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致。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面20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8的中心轴线垂直,从所述固定座的上部向所述固定座的下部看,所述第一安装面20朝向所述固定座的前部的方向,所述第一安装孔18的中心轴线与垂直于牵引力方向15的竖直面的夹角γ为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或22°;所述第二安装面2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9的中心轴线垂直,从所述固定座的上部向所述固定座的下部看,所述第二安装面22朝向所述固定座的前部的方向,所述第二安装孔19的中心轴线与垂直于牵引力方向15的竖直面的夹角跟所述第一安装孔20的中心轴线与垂直于牵引力方向15的竖直面的夹角一致。

如图14所示,从耙片固定座的前面向后面看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8上的第一耙片,在垂直于牵引力方向的竖直面内,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8上的第一耙片偏移竖直方向的角度与图12中的角α一致,α为α为15°、16°、17°、18°19°20°21°22°23°或24°;从耙片固定座的前面向后面看安装在第二安装孔19上的第二耙片,在垂直于牵引力方向的竖直面内,安装在第二安装孔19上的第二耙片偏移竖直方向的角度与图12中的角α一致。

如图15所示,从耙片固定座的上面向下面看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8上的第一耙片,在水平面内,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8上的第一耙片偏移牵引力方向所在直线的角度与图13中的角γ一致,γ为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或22°;从耙片固定座的上面向下面看安装在第二安装孔19上的第二耙片,在水平面内,安装在第二安装孔19上的第二耙片偏移牵引力方向所在直线的角度与图13中的角γ一致。

如图9所示,第一耙片8和第二耙片7安装在耙片固定座17上,耙片固定座17上端连接有耙片支腿16,耙片支腿16通过抱箍与中耙架固定连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挡土板组件,如图16、图17所示,一种可调节的挡土板组件包括挡土板32、挡土板支腿31、一组调节板25和调节固定板23,所述调节板25分别与调节固定板23和挡土板支腿31连接,所述调节固定板23从前方对所述挡土板支腿31进行支撑,所述调节板25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板25与所述调节固定板23的相对位置的第一调节结构,所述调节板25上设有从后方对所述挡土板支腿31进行限位调节的第二调节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25与所述调节固定板23通过第一螺杆24连接,所述调节板25与所述挡土板支腿31通过第二螺杆28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包括第一组多孔位调节孔26以及第一限位销27,所述调节固定板23上设有供所述第一限位销27穿过的限位孔;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第二组多孔位调节孔29以及第二限位销30。

所述挡土板32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挡土板在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三调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节结构包括腰孔。

所述调节固定板23通过抱箍34与左折叠耙架或右折叠耙架连接,所述抱箍内四个角的位置设有减震胶棒33。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左折叠镇压辊组件和所述右折叠镇压辊组件为具有仿型结构的镇压辊组件;具体地,如图18~图21所示,所述具有仿型结构的镇压辊组件包括一组笼型镇压辊46和悬挂架,所述悬挂架包括与镇压辊两侧连接的连接臂61、第一横梁47、第二横梁51以及第三横梁53,所述第一横梁47两侧分别与连接臂61连接,所述连接臂61与所述镇压辊46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横梁47与所述第二横梁5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横梁51与所述第三横梁53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进行活动连接。

如图20和图2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47上并朝向所述第二横梁51的第一连接耳48,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51上并朝向所述第一横梁47的第二连接耳49,所述第一连接耳48与所述第二连接耳49通过第一销轴59和第一螺杆58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耳49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螺杆58滑动的滑槽60,所述滑槽60为第一螺杆58提供了摆动空间;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50,所述连接件50下端通过连接块57与所述第二横梁5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50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梁53通过第二销轴52连接;所述第一销轴59和所述第二销轴52上设有防止销轴作轴向移动的第一限位件,以及防止所述销轴作相对转动的第二限位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为卡簧55,第二限位件为限位卡62。

镇压辊在前后高低不平的土地作业时,镇压辊46带动第一横梁47、第一连接耳48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耳48上的限位卡62在前后方向上摆动,所述第一销轴59随所述限位卡62相应转动,但销轴与限位卡保持相对静止,这里所述的前后方向是以牵引力方向为前。

镇压辊46在左右高低不平的土地作业时,镇压辊46带动第一横梁47、第二横梁51以及连接件50在左右方向上摆动,所述第二销轴52随所述限位卡62相应转动,但销轴与限位卡保持相对静止,这里所述的左右方向是与牵引力垂直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61与镇压辊46通过封闭的外球面轴承连接。

如图20所示,所述第二销轴两端套设有耐磨的复合纤维套63,套设有复合纤维套的第二销轴外套有轴套54。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折叠油缸配备有油缸过载保护系统,如图22所示,所述油缸过载保护系统包括第一主油管64、第二主油管65,所述第一主油64管经同步分流阀66、双向平衡阀68与折叠油缸4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二主油管65经双向平衡阀68与折叠油缸4的无杆腔连通,折叠油缸4的无杆腔还与蓄能器67连通。第一主油管64和第二主油管65均与油箱连通,由电磁阀控制第一主油管64和第二主油管65的打开和关闭。

第一主油管64经同步分流阀66与双向平衡阀68的v1口连通,经双向平衡阀68的v1口进入的液压油经双向平衡阀68的c1口进入折叠油缸4的有杆腔,第二主油管65与双向平衡阀68的v2口连通,经双向平衡阀68的v2口进入的液压油经双向平衡阀68的c2口进入折叠油缸4的无杆腔,有杆腔的油路与无杆腔的油路不互通。

当第一主油管64打开,第一主油管内的液压油经同步分流阀66、双向平衡阀68进入折叠油缸4的有杆腔,折叠油缸4的活塞杆向无杆腔移动,可以实现折叠油缸4的同步折叠;当活塞杆向无杆腔移动时,无杆腔内的液压油经双向平衡阀68、第二主油管65回流至油箱。

当第二主油管65打开,液压油依次经第二主油管65、双向平衡阀68的v2口、c2口进入折叠油缸4的无杆腔,活塞杆向有杆腔方向移动,有杆腔内的液压油经第一主油管回流至油箱,折叠油缸处于打开状态,当折叠油缸完全打开后,回油路关闭;当遇到特殊情况,折叠油缸4的活塞杆需要临时收缩时,活塞杆向无杆腔压缩,无杆腔的液压油依次经双向平衡阀68的c2口、v2口进入蓄能器67;当特殊情况解除时,缓存在蓄能器67中的液压油可以再经双向平衡阀68的v2、c2口进入折叠油缸4的无杆腔,活塞杆向有杆腔移动,恢复至折叠油缸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

设置蓄能器67,折叠油缸4的活塞杆能够实现临时收缩,避免了活塞杆遇到特殊情况时因无法实现活塞杆的临时收缩,而导致活塞杆受损的现象。所述蓄能器可以考虑气囊式蓄能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梳齿装置,所述可调节梳齿装置包括梳齿组件和调节机构,所述梳齿组件包括梳齿73和梳齿梁72,所述梳齿梁72上并排设置有若干个梳齿73,所述梳齿73连接在梳齿梁72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2个齿轮调节机构,所述齿轮调节机构包括齿条74、与所述齿条74配合连接的齿轮80,以及齿条限位机构,所述齿条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齿条使所述齿条仅在竖直方向移动;所述齿条74通过齿条连接件76连接在所述梳齿梁72上,所述齿条74与所述齿条连接件76通螺栓连接,所述齿条连接件76焊接在所述梳齿梁72上。

如图23、图25所示,所述齿轮调节机构通过连杆69连接,所述连杆69穿过2个齿轮80的中心,所述连杆69与齿轮80通过键连接,所述连杆69设置有防止所述连杆沿轴向移动的限位销轴。

如图24~图25所示,所述齿条限位机构包括一对夹持件75、间隔件、齿条导向块78,所述间隔件包括第一间隔板79和第二间隔板81,所述第一间隔板79和所述第二间隔板81的厚度大于所述齿条74的厚度,所述齿条74上有腰孔,所述导向块78通过所述腰孔对所述齿条74的移动进行导向作用,设置间隔件用于控制所述一对夹持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位于夹持件内侧的齿条7在齿轮的驱动下能够顺利实现上下移动。如图25所示,所述夹持件还通过螺栓和隔套77连接。

如图23、图26所示,所述齿轮调节机构还包括齿轮锁定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锁定机构为带环的销轴71。

如图23所示,所述连杆端侧焊接有螺母,以便转动所述连杆。

通过扳手旋转连杆69的螺母70,以带动所述齿轮80转动,在齿轮80的驱动下,所述齿条74在竖直方向内上下移动,进而实现调节梳齿作业深度的目的,调节好梳齿的作业深度后,通过所述齿轮锁定机构对所述齿轮进行锁定,以防止非人为调节齿轮的因素引起的齿条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锁定机构为带环的销轴,当销轴位于2个相邻的齿轮之间时,所述销轴便对所述齿轮进行了锁定,当需要调节齿轮时,把销轴取下即可进行调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