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02357发布日期:2021-01-01 18:0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园林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绿化风景,对于半干旱地区,由于雨水的极度稀少,园林绿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植被的建设经常面临不得不重建的境况,维持植被的生长引用大量地下水,对原本枯竭的地下水造成负担,同时,由于植被不易建立,在夏季暴雨季节又面临水土流失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地下漏斗不断扩大、洪涝、干旱的间歇性循环造成的矛盾性问题,在半干旱地区需要收集雨水用于植被建设一直为急迫问题,雨水的收集远小于蒸发量,对雨水收集回用的利用率提出更高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设置合理,利用地形扩大雨水收集,种植耐干旱树种减少蒸发,选用不同灌溉方式实现节水同时提高植物成活率,提高了雨水的收集能力和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包括种植区域、集水系统和灌溉系统,所述种植区域设有人造地形,所述人造地形为位于人行道两侧设有坡度逐渐增高的地形,便于收集较大雨量时的雨水,所述集水系统包含人行道紧贴路牙地面下的集水管和储水池,可收集雨水以及道路喷洒水,所述储水池位于园林地形凹处且与集水管相通,所述灌溉系统包含灌溉池和灌溉管道,所述储水池与灌溉池相邻,两者中间以过滤板相隔,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浇灌,避免雨水中的树叶、淤泥等腐殖质进入灌溉用水中,减少灌溉管道堵塞的风险,节约检修成本。

进一步的,上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所述种植区域靠近人行道边缘设有植被浅沟,沿所述植被浅沟间隔设有引水渠,所述引水渠连通植被浅沟与集水管,利用引水渠将种植区域收集的雨水引入到人行道下的集水管中,避免再次铺设管道,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上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所述人造地形上设有乔木种植区和灌木种植区,所述乔木种植区位于远离人行道区域,所述灌木种植区位于靠近人行道区域,形成立体的绿化视觉,提高观赏性,所述乔木种植区和灌木种植区的树木底部设有一圈人造围栏,便于收集雨水利用于种植树木,提高自我灌溉的能力。

进一步的,上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所述灌溉系统的灌溉管道设有喷灌管和渗灌管两个分支,所述喷灌管连接若干并联的微喷喷头。

进一步的,上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所述喷灌管、微喷喷头设置于远离人行道区域,所述渗灌管设置于靠近人行道区域,根据树种的不同选择不同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上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所述渗灌管缠绕渗透纺布,所述渗透纺布的两端端头分别向两侧延伸,增加渗罐水的延伸区域,使灌木根部得到的灌溉水更加均匀,提高灌木成活率。

进一步的,上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所述储水池的顶部使用藤架条铺盖,减少蒸发量。

进一步的,上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所述灌溉池顶部使用密封盖密封,避免上部落叶等落入。

进一步的,上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所述灌溉池的底部高于储水池,储水池淤泥沉降后底部几乎无过滤水产生,便于淤泥、过滤板的定期清除和清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通过设置人造地形的种植区域,最大限度提高了大雨时期雨水的高效收集,并通过设置植被浅沟和饮水渠将雨水引入到路面下的集水管,节约成本。

2.本发明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通过大范围种植乔木、灌木,并提高树木本身集水能力,降低了植被的水分蒸发量,同时形成由近及远的立体视觉绿化景色,提高园林美感。

3.本发明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通过在不同种植区设置不同的灌溉方式,在乔木区选择微喷灌溉,灌木区选择渗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增加了定量水的利用时间。

4.本发明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通过在水池内设置过滤板形成储水池和灌溉池的分区,保证了灌溉水的清洁,防止管道的堵塞,节约维修成本,也避免了净化设备的成本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种植区域及部分集水、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集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储水池、灌溉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结合图1-图4所示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包括种植区域1、集水系统2和灌溉系统3,所述种植区域1设有人造地形11,所述人造地形11为位于人行道6两侧设有坡度逐渐增高的地形,所述集水系统2包含人行道6紧贴路牙5地面下的集水管24和储水池23,所述储水池23位于园林地形凹处且与集水管24相通,所述灌溉系统3包含灌溉池31和灌溉管道,所述储水池23与灌溉池31相邻,两者中间以过滤板4相隔。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种植区域1靠近人行道6边缘设有植被浅沟21,沿所述植被浅沟21间隔设有引水渠22,所述引水渠22连通植被浅沟21与集水管24。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人造地形11上设有乔木种植区12和灌木种植区13,所述乔木种植区12位于远离人行道6区域,所述灌木种植区13位于靠近人行道6区域,所述乔木种植区12和灌木种植区13的树木底部设有一圈人造围栏14。

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图4所示,所述灌溉系统3的灌溉管道设有喷灌管32和渗灌管33两个分支,所述喷灌管32连接若干并联的微喷喷头321。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喷灌管32、微喷喷头321设置于远离人行道6区域,所述渗灌管33设置于靠近人行道6区域。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渗灌管33缠绕渗透纺布331,所述渗透纺布331的两端端头分别向两侧延伸。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储水池23的顶部使用藤架条231铺盖。

进一步的,所述灌溉池31顶部使用密封盖密封。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灌溉池31的底部高于储水池23。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区域(1)、集水系统(2)和灌溉系统(3),所述种植区域(1)设有人造地形(11),所述人造地形(11)为位于人行道(6)两侧设有坡度逐渐增高的地形,所述集水系统(2)包含人行道(6)紧贴路牙(5)地面下的集水管(24)和储水池(23),所述储水池(23)位于园林地形凹处且与集水管(24)相通,所述灌溉系统(3)包含灌溉池(31)和灌溉管道,所述储水池(23)与灌溉池(31)相邻,两者中间以过滤板(4)相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区域(1)靠近人行道(6)边缘设有植被浅沟(21),沿所述植被浅沟(21)间隔设有引水渠(22),所述引水渠(22)连通植被浅沟(21)与集水管(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地形(11)上设有乔木种植区(12)和灌木种植区(13),所述乔木种植区(12)位于远离人行道(6)区域,所述灌木种植区(13)位于靠近人行道(6)区域,所述乔木种植区(12)和灌木种植区(13)的树木底部设有一圈人造围栏(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系统(3)的灌溉管道设有喷灌管(32)和渗灌管(33)两个分支,所述喷灌管(32)连接若干并联的微喷喷头(3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灌管(32)、微喷喷头(321)设置于远离人行道(6)区域,所述渗灌管(33)设置于靠近人行道(6)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灌管(33)缠绕渗透纺布(331),所述渗透纺布(331)的两端端头分别向两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23)的顶部使用藤架条(231)铺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池(31)顶部使用密封盖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池(31)的底部高于储水池(23)。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包括种植区域、集水系统和灌溉系统,所述种植区域设有人造地形,所述人造地形为位于人行道两侧设有坡度逐渐增高的地形,所述集水系统包含人行道紧贴路牙地面下的集水管和储水池,可收集雨水以及道路喷洒水,所述储水池位于园林地形凹处且与集水管相通,所述灌溉系统包含灌溉池和灌溉管道,所述储水池与灌溉池相邻,两者中间以过滤板相隔。本发明提供的适于半干旱地区的园林绿化集水灌溉系统,设置合理,利用地形扩大雨水收集,种植耐干旱树种减少蒸发,选用不同灌溉方式实现节水,提高了雨水的收集能力和利用率,降低系统建造、维修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军;惠泓;朱锋华;李馨;王永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2
技术公布日:2021.01.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