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为咸水区域土壤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98851发布日期:2021-02-09 13:0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水为咸水区域土壤改良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水为咸水区域土壤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土壤长期浸泡在咸水中,会导致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率越来越小,使土壤饱和导水率越来越小,会严重影响农牧作物的正常生长,故对地下水为咸水区域的土壤进行改良十分必要。对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地势平坦,地下水流动不畅,即便有一些洼地,洼地最低处同周边地面高程也相差不大的区域,如果要改良土地,需挖排水沟或铺设暗管降低地下水位,将改良区域的地下水排到低洼地,如果不加改造,造成的淹没区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为咸水区域土壤改良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一种地下水为咸水区域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a.规划承泄区:统筹规划,将低洼地规划成排水承泄区;
[0007]
b.承泄区内部构建:在承泄区内布置盐场,盐场内建造蒸发池、结晶池;
[0008]
c.筑围堰:在承泄区四周筑围堰,承泄区面积和围堰高度根据改良区域控制地下水位产生的水量确定,围堰内侧是承泄区,围堰外侧设置环形的生态提升区,生态提升区外侧为农牧业生产区;
[0009]
d.布设集水井与吸水管:在围堰外侧设置有集水井与吸水管;所述集水井与承泄区通过埋设于地面以下的出水管连通;所述吸水管环设在围堰外侧的地面下并在集水井处断开,两断口都与集水井接通,吸水管上设有许多吸水孔;集水井中安装有水位控制器和太阳能水泵;
[0010]
e.淋洗地表盐分:通过淡水灌溉淋洗生态提升区及农牧业生产区地表盐分,淡水淋洗地表盐分后形成高矿化度水渗入地面下被吸入吸水管内,经过吸水管输送到集水井,再由集水井内通过出水管将高矿化度水排到承泄区,承泄区通过蒸发池、结晶池蒸发减少水量,生产粗盐,减少承泄区盐分含量;承泄区水位高时还会通过地下向地下水位低的区域产生渗流,从承泄区渗流出的水会被围堰外侧的吸水管吸取截流,将其排回到承泄区。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围堰外侧生态提升区宽度为50-80m。
[0012]
进一步地,生态提升区及农牧业生产区内种植有耐盐乔灌草。虽然通过布置吸水管控制地下水位,但因为受承泄区反渗影响,生态提升区盐分下降比较慢,故需种植耐盐乔灌草增加地面覆盖度,提升生态功能,减少蒸发,抑制土壤返盐。根据土壤盐分的变化和发展要求生态提升区可以扩宽或变窄。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承泄区内的水通过自然流动或水泵抽吸的方式先进入蒸发池蒸发掉大部分水分后再流入结晶池进行结晶。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管的数目为多根。
[0015]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井的数目为一个或多个。
[0016]
进一步地,在农牧业生产区与生态提升区内都设有集水井与吸水管。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管与集水井距离围堰外侧100—120m处开始向围堰方向进行布置。
[0018]
本发明通过承泄区以及吸水管来控制地下水位,并利用淡水灌溉淋洗地表盐分,将高矿化度水排到承泄区,通过化学、生物、农业等综合措施改良土壤,使土壤各项指标达到植物生长需要的程度,使农牧业实现节约化、高品质、高产、稳产发展。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
图1为一种地下水为咸水区域土壤改良方法中改良区域的布局图;
[0021]
图中所示:1-生态提升区、2-承泄区、3-围堰、4-吸水管、5-蒸发池、6-结晶池、7-出水管、8-集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3]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24]
实施例:
[0025]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中改良区域的布局图,图中所示,在地下水为咸水区域的低洼处设有承泄区2,承泄区被围堰3围住,在承泄区2内设有蒸发池5以及结晶池6,蒸发池5以及结晶池6用于,把承泄区2内的水放入其中后,通过蒸发减少水量,进而生产粗盐。围堰3外围50-80m宽的区域为生态提升区1,其中种植有耐盐乔灌草,生态提升区1外围区域则为农牧业生产区;在农牧业生产区与生态提升区1中环绕围堰3外设有吸水管4以及集水井8;吸水管4与集水井8连通;集水井8通过穿透围堰3的出水管7与承泄区2内部接通。
[0026]
本发明所述地下水为咸水区域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
a.规划承泄区2:统筹规划,将低洼地规划成排水承泄区2。
[0028]
b.承泄区2内部构建:在承泄区2内布置盐场,盐场内建造蒸发池5、结晶池6。所述承泄区2的水通过自然流动或水泵抽吸的方式先进入蒸发池5蒸发掉大部分水分后再流入结晶池6进行结晶。
[0029]
c.筑围堰3:在承泄区2四周筑围堰3,承泄区2面积和围堰3高度根据改良区域控制地下水位产生的水量确定,围堰3内侧是承泄区,围堰3外侧设置环形的生态提升区1,生态
提升区1宽度为50-80m;生态提升区1外侧为农牧业生产区。
[0030]
d.布设集水井8与吸水管4:在围堰3外侧设置有集水井8与吸水管4;所述集水井8与承泄区2通过埋设于地面以下的出水管7连通;所述吸水管4环设在围堰3外侧的地面下并在集水井8处断开,吸水管4两断口都与集水井8接通,吸水管4上设有许多吸水孔;集水井8中安装有水位控制器和太阳能水泵。为保证吸水管4的吸水效果,吸水管4布设好后,在吸水管4与集水井8接通处接入低压泵,抽吸掉吸水管4内空气,吸水管4外部的水即可自动流入吸水管4内。所述吸水管4的数目为多根。所述集水井8的数目为一个或多个。在农牧业生产区与生态提升区内都设有集水井8与吸水管4。所述吸水管4与集水井8距离围堰3外侧100-120m处开始向围堰3方向进行布置。
[0031]
e.淋洗地表盐分:通过淡水灌溉淋洗生态提升区1及农牧业生产区地表盐分,淡水淋洗地表盐分后形成高矿化度水渗入地面下被吸入吸水管4内,经过吸水管4输送到集水井8,再由集水井8内通过出水管7将高矿化度水排到承泄区2,承泄区2通过蒸发池5、结晶池6蒸发减少水量,生产粗盐,减少承泄区2盐分含量;承泄区2水位高时还会通过地下向地下水位低的区域产生渗流,从承泄区2渗流出的水会被围堰3外侧的吸水管4吸取截流,将其排回到承泄区2。
[0032]
在生态提升区1及农牧业生产区内种植有耐盐乔灌草。虽然通过布置吸水管4控制地下水位,但因为受承泄区2反渗影响,生态提升区1盐分下降比较慢,故需种植耐盐乔灌草增加地面覆盖度,提升生态功能,减少蒸发,抑制土壤返盐。根据土壤盐分的变化和发展要求生态提升区可以扩宽或变窄。
[0033]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4]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