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全程绿色控害的健康稻米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02055发布日期:2021-01-01 18:0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全程绿色控害的健康稻米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种植中,主要采用机插和直播两种方式,直播晚稻省时省力、生育期短、齐苗难、易倒伏、产量不稳定,而机插定穴定苗、宽行密株、通风透光、抗倒伏、工序繁琐。在栽培管理上,农户均施用化肥和采用化学防治病虫草害,施用化肥次数一般在2次及以上,化学防治病虫草害一般在5次及以上(其中除草在2次及以上、病虫害防治在3次及以上)。这些对稻米品质和生态环境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现有的水稻种植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农药残留;现有种植技术需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次数在5次及以上,尤其是除草剂残留较为严重。

2.稻米品质不高;传统种植水稻未施用羊粪等有机肥,稻米品质较差。

3.人工成本大;水稻全生育期化肥用药使用次数在7次以上,用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全程绿色控害的健康稻米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全程绿色控害的健康稻米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减肥控害;在翻耕的时候施入底肥,每亩施1000公斤的羊粪和25-30公斤的缓释复合肥,全程不再进行追肥,控制氮肥用量减少病虫害危害程度;

s2、品种选择;选用优质抗性水稻品种,具有抗稻瘟病、抗稻飞虱的抗性;

s3、育秧机插稀植:

在5月10-15日进行育秧基质叠盘暗出苗方法进行集中育秧,在秧龄20天左右进行机插移栽,移栽时的温度在18-22摄氏度之间;

在洋马6行插秧机上加装黑膜蔽草装置,结合水稻机械插秧,一边机插一边覆上生物降解黑膜,后期全程不使用除草剂;

机插时采用通风透光条件好的宽行稀植种植方式,株行距为30*16cm,基本苗在5.5-6.0万株,减少纹枯病的危害,提高基本苗的成穗率;

s4、应用绿色防控:

种植香根草;在机耕路上留出50cm非硬化道路,于4月中旬种植,间隔4-5米一丛,一丛5-8株香根草,用于诱杀水稻螟虫;

种植蜜源植物;沟渠一侧覆80cm宽的土,于6月上旬,撒播波斯菊、硫华菊、芝麻、百日菊等蜜源植物,500亩地播种量在1-1.5公斤;

田埂留草;在田边保留禾本科为主的杂草,为水稻虫害天敌提供栖息繁殖场所;但是杂草长势旺盛需通过机械的方式进行清除。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缓释复合肥的氮、磷、钾的比例为:n:p:k=22:18:8。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稻种为嘉67或嘉禾236。

进一步的,所述黑膜蔽草装置为一卷绕有黑膜的放卷辊,可将黑膜覆盖在水田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黑膜为生物全降解黑膜,由植物纤维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还包括应用性诱捕器装置;每亩水稻田安装1个螟虫性诱捕器装置,减少大螟和二化螟的危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应用机插+黑膜蔽草一次性解决除草难、用工多等问题,特别是抗性杂草;翻耕时一次性施用羊粪+缓释肥,进一步减少人工成本,改善土壤质量和稻米品质;应用宽行种植、绿色防控技术等综合措施,全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基于全程绿色控害的健康稻米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减肥控害;在翻耕的时候施入底肥,每亩施1000公斤的羊粪和25-30公斤的缓释复合肥(n:22p:18k:8),全程不再进行追肥,控制氮肥用量减少病虫害危害程度;

s2、品种选择;选用优质抗性(抗稻瘟病、抗稻飞虱)水稻品种,如嘉67、嘉禾236等;

s3、育秧机插稀植:

在5月10-15日进行育秧基质叠盘暗出苗方法进行集中育秧,在秧龄20天左右进行机插移栽,移栽时的温度在18-22摄氏度之间;

在洋马6行插秧机上加装黑膜蔽草装置,结合水稻机械插秧,一边机插一边覆上生物降解黑膜,后期全程不使用除草剂;黑膜为全生物降解地膜,

在水田上覆上一层全生物降解地膜,制造出一个半真空环境,抑制杂草生长,免除除草剂的使用,促进土壤中有机肥的发酵分解;黑膜采用的是生物全降解黑膜,是植物纤维研制而成,能降解,不会对土壤产生危害,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

机插时采用通风透光条件好的宽行稀植种植方式,株行距为30*16cm,基本苗在5.5-6.0万株,减少纹枯病的危害,提高基本苗的成穗率;

s4、应用绿色防控:

种植香根草;在机耕路上留出50cm非硬化道路,于4月中旬种植,间隔4-5米一丛,一丛5-8株香根草,诱杀水稻螟虫;

种植蜜源植物;沟渠一侧覆80cm宽的土,于6月上旬,撒播波斯菊、硫华菊、芝麻、百日菊等蜜源植物,500亩地播种量在1-1.5公斤;

田埂留草;在田边保留禾本科为主的杂草,为天敌提供栖息繁殖场所;如杂草长势旺盛需通过机械的方式进行清除;

应用性诱捕器装置;每亩水稻田安装1个螟虫性诱捕器装置,减少大螟和二化螟的危害;

本发明的健康稻米栽培方法全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无任何农残,翻耕时进行一次性施入底肥,全生育期不再进行追肥;

在杂草防治上,应用黑膜蔽草技术进行除草,不使用除草剂;

在病虫害防治上,应用宽行稀植、绿色防控技术等综合措施,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

这样生产出来的稻米是完全无农残、品质好、价值高的健康稻米,该稻米市场售价超过20元每斤,经济效益极高。

一、种植概况

1、种植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壤土;

(2)土壤肥力:中上;

2、秧田: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5月10日-5月15日;

(2)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150公斤/亩;

(3)育秧方式:半旱,叠盘暗出苗、基质育苗。

3、本田:

(1)前作:冬闲田;

(2)耕整情况:机耕;

(3)移栽期:6月1-6月5日,播种后20天;

(4)行株距:8寸x7寸;

(5)每穴苗数:4粒谷苗;

(6)基肥:缓释肥(n:p:k=22:8:15);

(7)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黑膜蔽草。

二、种植结果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5月/10-15日;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6月/1-5日表示;

(3)秧龄:20天;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8月31日;

(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9月5日;

(6)成熟期: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11月2日;

(7)全生育期: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155天。

2、主要农艺性状

(1)基本苗:移栽返青后在第ⅰ、ⅲ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3纵行第3穴起连续调查10穴(定点),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基本苗,5.5万/亩;

(2)最高苗:分蘖盛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每隔3天调查一次苗2个重复(单元)最大值的平均值,26.4万/亩。

(3)分蘖率:(最高苗-基本苗)/基本苗x100,以%表示,保留小1位,380%。

(4)有效穗: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20.2万/亩;

(5)成穗率:有效穗/最高苗x100,76.5%;

(6)株高: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测量每穴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105.3厘米;

(7)群体整齐度:根据长势、长相、抽穗情况目测,整齐;

(8)杂株率:在抽穗前后适当阶段调查明显不同于正常群体植株的比例,0.13‰;

(9)株型:分蘖盛期目测,适中;

(10)叶色:分蘖盛期目测,淡绿;

(11)叶姿:分蘖盛期目测,挺直;

(12)长势:分蘖盛期目测,一般;

(13)熟期转色:成熟期目测,根据叶片、茎秆、谷粒色泽,好;

(14)倒伏性:直,茎秆基本直立;

(15)落粒性:成熟期用手轻搓稻穗,难:不掉粒或极少掉粒。

3、主要经济性状

收获1-2天,在同一重复的保护行非边行中每品种取有代表性的植3穴,作为室内考种样本。

(1)穗长:穗节至穗顶(不连芒)的长度,取3(或2)穴全部稻穗的平均数,14.6厘米;

(2)每穗总粒数:3穴总粒数/3穴总穗数,135粒/穴;

(3)每穗实粒数:3穴充实度在三分之一以上的谷粒数及落/3穴总穗数,126粒/穴;

(4)结实率: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x100,93.5%;

(5)千粒重:在考种后完全晒干的实粒中,每品种各随机取两个1000粒分别称重,其差值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取两个重复的平均值,以克表示,26克。

4、产量测定

按品种成熟先后及时收获,分小区(大区)单收、单晒、称产,稻谷完全晒干扬净后称重,以公斤表示,605公斤/亩。

5、对主要病害的田间抗性,记载标准见附表1

(1)叶瘟:无;

(2)穗颈瘟:无;

(3)白叶枯病:无;

(4)纹枯病:无。

6、品种综合评价

本试点产量、抗性、熟期、米质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对本种植方法作“好(a)、较好(b)、中等(c)、一般(d)”4级评定,并简要说明其主要优、缺点。

该种植方法种植的水稻综合性状较好、易栽培,抗逆性较强,品质优,生长期适合杭嘉湖地区种植;应用机插+黑膜蔽草一次性解决除草难、用工多等问题,特别是抗性杂草;应用宽行种植、绿色防控技术等综合措施,全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

表1田间抗病性记载标注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