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及握柄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6578发布日期:2021-04-06 12:0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钓竿及握柄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电动卷线器的钓竿及钓竿用的握柄部件。



背景技术:

在安装于钓竿的卷线器座上的电动卷线器与外部电源之间连接有电源线。经由电源线从外部电源对电动卷线器供电。该电源线有时会妨碍垂钓。针对该问题,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将中间线配备于竿主体的内部的结构。在该钓竿中,卷线器连接线连接于电动卷线器,经由竿主体的侧孔将卷线器连接线的端部连接于中间线。并且,在竿主体的竿尾部,电源线连接于中间线。然而,需要在竿主体的内部具备中间线,从而构造变得复杂。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30084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卷线器的电源线不易成为阻碍的构造简单的钓竿及握柄部件。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具备卷线器座。在卷线器座上安装电动卷线器。钓竿在比卷线器座更靠竿尾的外周面具有线支撑面和周槽,所述线支撑面在整个外周面比其他部分更朝中心侧凹陷,所述周槽横切线支撑面。

根据该结构的钓竿,能够使电动卷线器的电源线沿着线支撑面。通过线支撑面而防止电源线在周向上位移。并且,能够将竿带等带状体卷绕于周槽,或者将具有伸缩性的环状体安装于周槽。能够通过这些带状体或环状体将电源线按压并保持于线支撑面。

优选地,线支撑面沿着钓竿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在钓竿的中心线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周槽。

优选地,所述钓竿具备竿坯件和覆盖于竿坯件的握柄部件,且在握柄部件上形成有线支撑面及周槽。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用握柄部件是安装在钓竿的竿坯件上的握柄部件,在外周面形成有线支撑面和周槽,所述线支撑面在整个外周面中比其他部分更朝中心侧凹陷,所述周槽横切线支撑面。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将带状体或环状体安装于周槽,从而能够将电源线按压并保持于线支撑面。因此,电动卷线器的电源线不易成为阻碍,钓竿构造也可以简单化。另外,安装于周槽的带状体或环状体也不易成为阻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用握柄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握柄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所述握柄部件的仰视图;

图4是所述握柄部件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表示具备所述握柄部件的钓竿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所述钓竿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握柄部件及具备所述握柄部件的钓竿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将竿梢侧设为前侧、将竿尾侧设为后侧、将钓竿的中心线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进行说明。如图6及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钓竿1具备用于安装各种卷线器的卷线器座2。卷线器座2配置于钓竿1的从后端部(竿尾侧的端部)朝前侧隔开规定长度的位置。能够在该卷线器座2上安装电动卷线器3。电动卷线器3在使用时即垂钓时,位于钓竿1的上侧。电动卷线器3通过电源线4连接于未图示的外部电源。

钓竿1具备竿坯件5。竿坯件5例如为筒状即中空状,但也可以为实心状。竿坯件5例如由将碳纤维等作为强化纤维的预浸体而形成。此外,钓竿1可以是仅具备一节竿体的一节式(onepiece)构造,也可以是将多节竿体接合而成的构造。在将多节竿体接合的情况下,尾竿具备卷线器座2。卷线器座2安装固定于竿坯件5。钓竿1在卷线器座2的后侧具备握柄部件6。握柄部件6延伸至钓竿1的后端部。握柄部件6是钓鱼者携带钓竿1时用手握持或夹于腋下的部分。握柄部件6的长度任意。握柄部件6可以紧接在卷线器座2的后侧而不隔开间隔地设置,也可以从卷线器座2朝后侧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握柄部件6从卷线器座2朝后侧隔开间隔地设置。

握柄部件6与竿坯件5为分体。握柄部件6覆盖于竿坯件5且粘接于竿坯件5的外周面。握柄部件6为两端开口的筒状,或者为前端开口且后端封口的筒状。图1~图5中,以单体的状态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握柄部件6。本实施方式的握柄部件6为前端开口且后端封口的筒状。握柄部件6由各种握柄原材料构成。作为握柄原材料,例如有发泡eva、或软木等。

握柄部件6的直径可遍及全长而大致固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的直径稍大。握柄部件6在后部具有直径稍大的大径部11。即,握柄部件6具有:主部10,其在全长中占据大部分的长度且直径大致固定;和大径部11,其在主部10的后侧连续,直径大于主部10。

在握柄部件6的外周面形成有线支撑面20和前后一对周槽21、22。线支撑面20沿着握柄部件6的中心线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线支撑面20在握柄部件6的整个外周面中比其他部分更朝中心侧凹陷。线支撑面20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状。在握柄部件6的全长中大部分的长度中形成线支撑面20。线支撑面20优选到达至握柄部件6的前端面6a(竿梢侧的端面)。线支撑面20也可以到达至握柄部件6的后端面6b(竿尾侧的端面),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支撑面20未到达至握柄部件6的后端面6b而是从该后端面6b朝前侧隔开。线支撑面20也可以为平面,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朝向握柄部件6的中心侧弯曲的弯曲面。握柄部件6的整周中形成有线支撑面20的部分相比其他部分厚度变薄。线支撑面20的宽度优选与电源线4的直径大致相同或比电源线4的直径宽,但也可以比电源线4的直径窄。从握柄部件6的中心到线支撑面20为止的尺寸可以遍及线支撑面20的全长而固定,也可以沿着前后方向而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握柄部件6的中心到线支撑面20为止的尺寸遍及线支撑面20的全长而大致固定。线支撑面20延伸至大径部11。由于握柄部件6具有大径部11,因此,线支撑面20在大径部11中宽度变宽。

周槽21、22的条数或配置任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握柄部件6的外周面形成有一对周槽21、22。一对周槽21、22前后分离。能够分别将竿带50卷绕于一对周槽21、22。因此,一对周槽21、22的宽度为能够供竿带50嵌入的程度,另外,一对周槽21、22的深度优选为一根竿带50的厚度以上。一对周槽21、22分别横切线支撑面20。线支撑面20可以被周槽21、22前后分割,但也可以不被分割。

前侧周槽21(第一周槽)位于线支撑面20的全长中的前侧部分,后侧周槽22(第二周槽)位于线支撑面20的全长中的后侧部分。前侧周槽21位于线支撑面20的前端部的附近。前侧周槽21位于握柄部件6的从前端面6a朝后侧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前侧周槽21横切线支撑面20,由此,线支撑面20在前侧周槽21中宽度局部变窄。

后侧周槽22位于线支撑面20的后端部的附近。后侧周槽22形成于握柄部件6的大径部11。后侧周槽22位于握柄部件6的从后端面6b朝前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后侧周槽22横切线支撑面20,由此,线支撑面20在后侧周槽22中宽度局部变窄。

将线支撑面20作为握柄部件6的上表面时,在握柄部件6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形成有内缩部23,该内缩部23是握柄部件6的一部分外周面形成为平面状而成的。内缩部可以设为d-cut面。通过在左右两侧面分别形成内缩部23,从而能够缩小握柄部件6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因此,在将握柄部件6夹于腋下时容易夹持,握柄部件6不易在周向上旋转而使钓竿1稳定。内缩部23为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内缩部23位于前侧周槽21与后侧周槽22之间。内缩部23形成于从前侧周槽21到后侧周槽22的区间中大部分的长度区域。

图6及图7中示出了具备该握柄部件6的钓竿的使用状态。图6及图7表示将右侧手柄规格的电动卷线器3安装于钓竿的情况。右侧手柄规格的电动卷线器3俯视时在右侧具备手柄7。此外,当将握柄部件6安装于竿坯件5时,优选设为线支撑面20朝向上侧的状态,也就是设为线支撑面20朝向与电动卷线器3相同方向的状态。但是,也可以设为线支撑面20朝向斜上方或侧方的状态,或者设为线支撑面20朝向下侧的状态。

能够通过线保持具将电源线4固定于握柄部件6。作为线保持具,例如能够使用竿带50(带状体)。在图6及图7中,对竿带50标注多个点而表示。首先,将电源线4载置于握柄部件6的线支撑面20。线支撑面20比握柄部件6的外周面的其他部分更朝中心侧凹陷,因此,能够将电源线4稳定地载置于线支撑面20,电源线4不易在周向上错位。另外,由于线支撑面20沿前后方向延伸,因此,通过将电源线4载置于线支撑面20,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电源线4沿着前后方向拉长。

之后,将竿带50分别卷绕于前侧周槽21和后侧周槽22。从电源线4的上方卷绕竿带50,将电源线4按压并固定于线支撑面20。竿带50优选具有伸缩性。若竿带50具有伸缩性,则能够通过竿带50将电源线4牢固地按压并保持于线支撑面20。另外,竿带50优选具有面扣件,能够容易地保持卷绕状态。

竿带50分别嵌入前侧周槽21和后侧周槽22,因此,竿带50不易从握柄部件6的外周面朝径向外侧伸出。因此,竿带50不易钩挂手等,握持握柄部件6或将它夹于腋下时的不适感较小。另外,竿带50从握柄部件6的外周面突出的量小,因此,竿带50不易脱落,能够维持将电源线4保持于握柄部件6的状态。进而,由于能够将竿带50卷绕于前后两个部位,因此,能够使电源线4牢牢地沿着握柄部件6。另外,由于竿带50嵌入周槽21、22,因此,能够将竿带50确实地卷绕于规定位置,而且,竿带50不易在前后方向上错位。由于线支撑面20位于握柄部件6的上表面且电源线4沿着握柄部件6的上表面延伸,因此,在将握柄部件6夹于腋下以保持钓竿的情况下,电源线4不易成为阻碍,而且也不易对电源线4造成负荷。

此外,作为线保持具,也可以将例如具有伸缩性的环状体(省略图示)嵌于周槽21、22中。

符号说明:

1钓竿

2卷线器座

3电动卷线器

4电源线

5竿坯件

6握柄部件

6a前端面

6b后端面

7手柄

10主部

11大径部

20线支撑面

21前侧周槽

22后侧周槽

23内缩部

50竿带(线保持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