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89800发布日期:2021-01-30 04:3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猴头菇营养成分很高,每百克含蛋白质26.3克,并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在其废弃的菌渣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木糖醇是一种从玉米芯、甘蔗渣等物质中提取的、纯天然的新型甜味剂和高级医疗用食品,热量低,是一种天然甜味剂;而鹿茸菇含有多种氨基酸及葡聚糖类,长期食用具有抗肿瘤,降低胆固醇、抗糖尿病等作用,社会需求量增大,我国栽培鹿茸菇起步晚,且大多使用棉籽壳为主料进行栽培,原料单一,价格高,栽培基质投入较大,经济效益低下,而大量废弃的猴头菇菌渣和木糖醇渣如不有效利用又会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及制备方法。
[0004]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所述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包括:猴头菇菌渣,木塘醇渣,棉籽壳,麦麸;还包括石膏,碳酸钙,生石灰。
[0006]
优选地,所述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的按重量配比是:猴头菇菌渣20~30%,木塘醇渣10~20%,棉籽壳37~40%,麦麸15~18%;还包括石膏1%,碳酸钙1~1.5%,生石灰2.5~3%。
[0007]
优选地,所述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的按重量配比是:猴头菇菌渣20%,木塘醇渣20%,棉籽壳40%,麦麸15%,石膏1%,碳酸钙1%,生石灰3%。
[0008]
优选地,所述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的按重量配比是:猴头菇菌渣30%,木塘醇渣10%,棉籽壳40%,麦麸15%,石膏1%,碳酸钙1.5%,生石灰2.5%。
[0009]
优选地,所述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的按重量配比是:猴头菇菌渣20%,木塘醇渣20%,棉籽壳37%,麦麸18%,石膏1%,碳酸钙1%,生石灰3%。
[0010]
优选地,所述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的按重量配比是:猴头菇菌渣30%,木塘醇渣10%,棉籽壳37%,麦麸18%,石膏1%,碳酸钙1.5%,生石灰2.5%。
[0011]
一种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
第一步:新出棚的猴头菇菌渣脱掉塑料袋,剔除带病菌包,粉碎至直径0.1-0.3cm颗粒,在晴天暴晒3-5天,将木糖醇渣与生石灰充分混合拌均,棉籽壳提前6小时进行加水预湿,石膏、碳酸钙粉碎成粉状、过筛,筛孔直径0.5~1mm;
[0013]
第二步:按原料配比配置所有混合基质的原料,所述原料按重量配比:猴头菇菌渣20~30%,木塘醇渣10~20%,棉籽壳37~40%,麦麸15~18%,石膏1%,碳酸钙1~1.5%,
生石灰2.5~3%;为并搅拌均匀,测定ph,范围在6-7.5,随即进行装袋或装瓶,料袋选用聚丙烯单口菌袋,优选尺寸33
×
17cm,料瓶优选750ml塑料瓶;
[0014]
第三步:采用高压灭菌方式对装袋或装瓶的用于栽培混合基质灭菌,压力设置为0.13~0.15ma,温度设置在120~122℃,持续2~3小时,灭菌完成;
[0015]
第四步:待瓶内或袋内温度降到26℃时,移入接种室,为每袋或每瓶接种鹿茸菇液体菌种,优选量为20ml;
[0016]
第五步:将接种后的混合基质移入密闭的发菌室,发菌室温度设置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70~75%,co2浓度1500~2000ppm;20~23天菌丝长满袋或瓶;
[0017]
第六步:将长满天菌丝的袋或瓶移入出菇室,出菇室温度设置在15~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co2浓度1000~1500ppm,光照100~300lux,打开袋口或瓶盖,待23~25天,菇蕾开始萌动。
[0018]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0019]
1)降低栽培料成本18%
[0020]
2)缩短生产周期5-10天
[0021]
3)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0022]
4)减少环境污染,形成绿色循环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采用本发明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进行栽培出菇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5]
实施例
[0026]
所述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的包括:猴头菇菌渣,木塘醇渣,棉籽壳,麦麸;还包括石膏,碳酸钙,生石灰。
[0027]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28]
首先,新鲜猴头菇菌渣脱掉塑料袋,剔除带病菌包,粉碎至直径0.1~0.3cm颗粒,在晴天暴晒3~5天;将木糖醇渣与生石灰充分混合拌均;棉籽壳提前6小时进行加水预湿;石膏、碳酸钙粉碎成粉状、过筛,筛孔直径0.5~1mm。
[0029]
第二步:按原料按重量配比配置所有混合基质的原料,并搅拌均匀,测定ph,范围在6-7.5,随即进行装袋或装瓶,料袋选用聚丙烯单口菌袋,优选尺寸33
×
17cm,料瓶优选750ml塑料瓶。
[0030]
第三步:采用高压灭菌方式对装袋或装瓶的用于栽培混合基质灭菌,压力设置为0.13~0.15ma,温度设置在120~122℃,持续2~3小时,灭菌完成;
[0031]
第四步:待瓶内或袋内温度降到26℃时,为预防杂菌感染,把灭菌后的用于栽培混合基质移入接种室,为每袋或每瓶接种鹿茸菇液体菌种,优选量为20ml;
[0032]
第五步:将接种后的混合基质移入密闭的发菌室,发菌室温度设置在23~25℃,空
气相对湿度70~75%,co2浓度1500~2000ppm;20~23天菌丝长满袋或瓶;
[0033]
第六步:将长满天菌丝的袋或瓶移入出菇室,出菇室温度设置在15~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co2浓度1000~1500ppm,光照100~300lux,打开袋口或瓶盖,待23~25天,菇蕾开始萌动。
[0034]
优选地,所有配置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无杂质。
[0035]
其中,具体实验筛选原料配比时,所述第二步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的所述原料按重量配比:猴头菇菌渣设计10%、20%、30%、40%、50%五个含量;木糖醇渣设计10%、20%、30%三个含量;棉籽壳设计0、10%、20%、30%、40%、50%、60%七个含量;麦麸设计15%和18%两个含量;共计30个组合,每个组合16包(一筐),三次重复。
[0036]
观察菌丝长势,测量生长速度,按前4潮的鹿茸菇鲜菇产量计产,实验结果如下:
[0037][0038]
[0039]
注:1、菌丝长势用+、++、+++表示。+表示菌丝白、纤细,++表示菌丝洁白、粗壮,+++表示菌丝洁白、粗壮、浓密。
[0040]
2、菌丝生长速度代表菌丝生长快慢,快者能够缩短生育进程。
[0041]
3、菌丝生长速度和鲜菇产量采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version 7.05)进行数据处理,不同组合采用新复极差测定方法进行检测,小写字母a、、b、c、d代表差异显著性(p﹤0.05)。
[0042]
4、棉籽壳按均价1.3元/kg,菌渣按0.2元/kg,木糖醇渣0.2元/kg,麦麸2.0元/kg,其他按0.8元/kg,每筐干料为8kg来计算。
[0043]
通过三十组实验结果分析,综合各个组合的菌丝长势、生长速度和产量;
[0044]
所述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的优选配比是:猴头菇菌渣20-30%,木塘醇渣10~20%,棉籽壳37~40%,麦麸15~18%,石膏1%,碳酸钙1~1.5%,生石灰2.5~3%。
[0045]
优选地,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的配比是猴头菇菌渣20%,木塘醇渣20%,棉籽壳40%,麦麸15%,石膏1%,碳酸钙1%,生石灰3%;
[0046]
优选地,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的配比是猴头菇菌渣30%,木塘醇渣10%,棉籽壳40%,麦麸15%,石膏1%,碳酸钙1.5%,生石灰2.5%。
[0047]
优选地,所述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的配比是:猴头菇菌渣20%,木塘醇渣20%,棉籽壳37%,麦麸18%,石膏1%,碳酸钙1%,生石灰3%。
[0048]
优选地,所述猴头菇菌渣栽培鹿茸菇的混合基质的配比是:猴头菇菌渣30%,木塘醇渣10%,棉籽壳37%,麦麸18%,石膏1%,碳酸钙1.5%,生石灰2.5%。
[004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