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笋用竹林母竹粗度和立竹度留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03885发布日期:2021-03-26 16:1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笋用竹林母竹留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笋用竹林母竹粗度和立竹度留养方法。


背景技术:

2.笋用竹林,专门培育食用笋的竹林。散生竹类的哺鸡竹、淡竹、毛竹和丛生竹类的麻竹、绿竹、甜竹等均可培育成笋用竹林,毛竹既是一种最重要的材用竹,也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留养好母竹是竹林增产的关键,母竹留养在林地条件、季节、方法上都有讲究,它直接影响到竹林的成长和经济效益。
3.但是,目前传统的笋用竹林母竹留养方法较为落后,使得留养母竹的时间和立竹度都达不到标准,从而会严重影响竹笋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笋用竹林母竹粗度和立竹度留养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笋用竹林母竹粗度和立竹度留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林地条件:高山因气温比平原低出笋迟;朝东南的山坡气温较北坡高,出笋早;新造竹林出笋较老竹林早;土壤贫瘠的山地出笋较土层深厚的为早;
7.s2、留养时间:在确定留养母竹林地条件之后,通常母竹宜在出笋盛期选留;
8.s3、留养方法:留养造林第一年,母竹每株留养1~2株无病虫的健壮笋培育新竹,第二至四年留养新竹数量逐年增加;
9.s4、留养数量:每亩地每年留养新竹150

200株,保持每亩合理的立竹度,在竹园内分布均匀,留养种笋应增加20%的系数;
10.s5、笋期护养:笋期护养时不能剥取未脱落的竹箨。
11.优选的,在步骤s2中,谷雨前几天留母竹是最合适的时期。
12.优选的,在步骤s3中,应选近竹母1m范围内的笋作种笋留养。
13.优选的,在步骤s4中,竹林的合理结构为每亩立竹度800

1000株左右,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立竹比例为3:3:3:1。
14.优选的,在步骤s4中,应在每年8

9月间挖去4年生以上老竹和部分4年生竹。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通过调整竹林结构,使得母竹稀密均匀,以提高竹子分布的均匀度,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增加养分的吸收和积累,更合理地利用林内光、水、温、肥等资源,达到稳产高产。
17.2、本发明通过将留养时间定为谷雨前几天,避免出现留养过早,竹林养分消耗多,新竹生长势必压制后期出笋和留养过迟,母竹质量差等问题,则能有效提高竹林的竹笋产
量和母竹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
20.一种笋用竹林母竹粗度和立竹度留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s1、林地条件:高山因气温比平原低出笋迟;朝东南的山坡气温较北坡高,出笋早;新造竹林出笋较老竹林早;土壤贫瘠的山地出笋较土层深厚的为早;
22.s2、留养时间:在确定留养母竹林地条件之后,通常母竹宜在出笋盛期选留;
23.s3、留养方法:留养造林第一年,母竹每株留养1~2株无病虫的健壮笋培育新竹,第二至四年留养新竹数量逐年增加;
24.s4、留养数量:每亩地每年留养新竹150

200株,保持每亩合理的立竹度,在竹园内分布均匀,留养种笋应增加20%的系数;
25.s5、笋期护养:笋期护养时不能剥取未脱落的竹箨。
26.进一步地,在笋用竹幼林阶段,留养母竹远端的新竹,可促进地下鞭迅速密布全林地,使新造林快速均匀地郁闭成林,在造林第一年,母竹每株留养1

2株无病虫的健壮笋培育新竹,是由于第一年长出的笋为移栽母竹鞭上的笋芽,所出的笋离母竹都比较近,此时留养母竹需要消耗大量营养,而新竹生长需要的营养主要为母竹鞭根贮存带来的营养,留养新竹后会影响新鞭的生长速度,对整个竹林提早成林不利,因此第一年长出的笋需要留养数量的较少,第二至四年留养新竹数量增多,有利于促进地下鞭生长和发育。
27.其中,在步骤s2中,谷雨前几天留母竹是最合适的时期。
28.其中,在步骤s3中,应选近竹母1m范围内的笋作种笋留养。
29.其中,在步骤s4中,竹林的合理结构为每亩立竹度800株左右,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立竹比例为3:3:3:1。
30.其中,在步骤s4中,应在每年8

9月间挖去4年生以上老竹和部分4年生竹。
31.进一步地,在笋用竹成林阶段,挖去4年生以上老竹和部分4年生竹,保持合理的竹龄结构,能够获得竹笋的高产稳产。
32.实施例2
33.一种笋用竹林母竹粗度和立竹度留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s1、林地条件:高山因气温比平原低出笋迟;朝东南的山坡气温较北坡高,出笋早;新造竹林出笋较老竹林早;土壤贫瘠的山地出笋较土层深厚的为早;
35.s2、留养时间:在确定留养母竹林地条件之后,通常母竹宜在出笋盛期选留;
36.s3、留养方法:留养造林第一年,母竹每株留养1~2株无病虫的健壮笋培育新竹,第二至四年留养新竹数量逐年增加;
37.s4、留养数量:每亩地每年留养新竹150

200株,保持每亩合理的立竹度,在竹园内分布均匀,留养种笋应增加20%的系数,竹林的合理结构为每亩立竹度870株左右,1年生、2
年生、3年生、4年生立竹比例为3:3:3:1;
38.s5、笋期护养:笋期护养时不能剥取未脱落的竹箨。
39.实施例3
40.一种笋用竹林母竹粗度和立竹度留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s1、林地条件:高山因气温比平原低出笋迟;朝东南的山坡气温较北坡高,出笋早;新造竹林出笋较老竹林早;土壤贫瘠的山地出笋较土层深厚的为早;
42.s2、留养时间:在确定留养母竹林地条件之后,通常母竹宜在出笋盛期选留;
43.s3、留养方法:留养造林第一年,母竹每株留养1~2株无病虫的健壮笋培育新竹,第二至四年留养新竹数量逐年增加;
44.s4、留养数量:每亩地每年留养新竹150

200株,保持每亩合理的立竹度,在竹园内分布均匀,留养种笋应增加20%的系数,竹林的合理结构为每亩立竹度950株左右,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立竹比例为3:3:3:1;
45.s5、笋期护养:笋期护养时不能剥取未脱落的竹箨。
46.实施例4
47.一种笋用竹林母竹粗度和立竹度留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8.s1、林地条件:高山因气温比平原低出笋迟;朝东南的山坡气温较北坡高,出笋早;新造竹林出笋较老竹林早;土壤贫瘠的山地出笋较土层深厚的为早;
49.s2、留养时间:在确定留养母竹林地条件之后,通常母竹宜在出笋盛期选留;
50.s3、留养方法:留养造林第一年,母竹每株留养1~2株无病虫的健壮笋培育新竹,第二至四年留养新竹数量逐年增加;
51.s4、留养数量:每亩地每年留养新竹150

200株,保持每亩合理的立竹度,在竹园内分布均匀,留养种笋应增加20%的系数,竹林的合理结构为每亩立竹度1000株左右,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立竹比例为3:3:3:1;
52.s5、笋期护养:笋期护养时不能剥取未脱落的竹箨。
53.试验例:林地条件一致,且留养时间一致,在控制留养方法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竹林每亩立竹度不同的留母竹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对比例为传统留养方法)。
54.组别竹笋产量(kg/亩)母竹平均胸径(cm)对比例86523.6实施例196323.9实施例298524.5实施例399625.2实施例4102325.6
55.由上文各个实施例可知:本发明通过调整竹林结构,使得母竹稀密均匀,以提高竹子分布的均匀度,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增加养分的吸收和积累,更合理地利用林内光、水、温、肥等资源,达到稳产高产。
5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