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用的菌棒的制备方法、菌棒、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36755发布日期:2022-06-17 20:2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用的菌棒的制备方法、菌棒、培养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用的菌棒的制备方法、菌棒、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2.侧耳类食用菌包括:黑色平菇、白色平菇、榆黄蘑、红平侧耳等品种,是我国种植量很大的品种。目前国内采用种植工艺主要为:1、熟料法,2、发酵料法,3、发酵料+熟料结合法。熟料法工艺流程为:装袋—100℃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出菇;发酵料法工艺流程为:原料发酵—装袋—冷却—接种—培养—出菇;发酵料+熟料结合法工艺流程为:原料发酵—装袋—100℃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出菇。
3.熟料法的优点在于生产效率高,占地少,适合技术水平高和条件比较好的种植户。但是熟料法存在如下缺点:(1)、投资大,需要购置较好的灭菌设备。(2)、耗费能源增加成本,100℃高温灭菌时间长达15~24h。(3)管理难度大及工艺要求高,制约因素多;如颗粒较大的原料如预湿不当,容易灭菌不彻底导致失败;一般是白天进行装袋生产菌棒,所以灭菌时间往往在晚上,灭菌需要烧锅炉且灭菌中途不得停火,需要一直保持灭菌温度,灭菌流程要求比较高,稍有不慎就导致种植失败;熟料工艺接种环节要求在相对无菌条件下接种,对接种室要严格消毒处理,否则容易感染杂菌。
4.发酵料法的优点在于工艺简单,成本低,易掌握。但是发酵料法存在如下缺点:(1)、需添加杀菌杀虫剂,有农药残留;发酵料法的工艺简单,投资成本低,无需高温灭菌设备,接种也无需无菌环境原料预湿混合后堆积发酵,原料堆积发热至50-70℃,杀死大部分杂菌和虫害,保留部分与食用菌无竞争关系的嗜热菌,但发酵法处理的原料无法只是相对无菌状态,无法完全杀灭有害杂菌和虫害,为了保证种植成功,往往需要在培养料内添加一定浓度的杀菌剂和杀虫剂。(2)夏季发菌不利,易高温烧菌;发酵料内含有一定数量杂菌,接入平菇菌丝后,走菌时培养料会产生热量,尤其是夏季气温高更易发热导致高温,超过菌丝耐受温度,菌丝死亡。
5.发酵料+熟料结合法,原料发酵可不添加杀虫剂和杀菌剂,发酵之后像熟料一样通过高温杀菌杀虫,再进行接种,经过发酵之后的原料不适合一般杂菌生长,无需严格无菌的接种环境,一般室内环境即可接种。发酵料+熟料结合法的优点在于工艺易掌握感染率低,无农药残留,适合没有无菌室条件的种植户种植,种植难度相对较低。缺点在于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用的菌棒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侧耳类食用菌种植过程中常规灭菌操作耗时长、能耗高、操作难度大、接种感染率高的问题。同时,本发明还将提供一种侧耳类食用菌培养用的菌棒;此外,本发明还将提供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的培养方法。上述侧耳类食用菌用的菌棒的制备方法采用巴氏发酵灭菌法,工艺简单,易掌握,种植条件简易,成本低,无需无菌接种室,
只需加热至70-80℃进行巴氏消毒2小时,高温消毒时间短,设备要求低,不添加任何药物即可保证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
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
8.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用的菌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步骤一、将棉籽壳、玉米芯和1/2~3/4的石灰混合均匀后,成列堆积形成料堆(宽130cm左右、高60cm左右,长度不限根据场地条件),原料堆积1-2天后料堆温度升高,升高至60℃~70℃进行一次发酵,一次发酵的温度为60℃~70℃,一次发酵的时间≥12h;
10.步骤二、翻堆后在发酵料中放置中空支撑笼,中空支撑笼的一端设置有风机,发酵料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的温度为60℃~70℃,二次发酵的时间≥12h,二次发酵过程中每2~3h通风2~5min;
11.步骤三、再次翻堆后三次发酵,让发酵料长出白色放线菌,三次发酵的温度为48℃~55℃,三次发酵的时间≥12h;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否则不能长出放线菌;
12.步骤四、向发酵料中加入麸皮和余量的石灰,搅拌均匀后调整发酵料的水分;
13.步骤五、将步骤四的发酵料装袋后转入巴氏灭菌器中,在70℃~80℃下保持至少2h,即得菌棒;经过巴氏灭菌后菌棒内大部分虫害和有害微生物都被杀灭;
14.其中,所述菌棒包括重量份数的如下组分:30~60份的棉籽壳,30~60份的玉米芯,5~10份的麸皮,1~5份的石灰。
15.上述菌棒的制备过程为:拌料

建堆一次发酵

翻堆二次发酵

翻堆三次发酵

加辅料麸皮和余量的石灰

装袋

巴氏灭菌

冷却。菌棒制作完成后,即可用于接种

培养

出菇

冷藏。
16.上述侧耳类食用菌用的菌棒的制备方法采用巴氏发酵灭菌法,工艺简单,易掌握,种植条件简易,成本低,无需无菌接种室,只需加热至70-80℃进行巴氏消毒2小时,高温消毒时间短,设备要求低,不添加任何药物即可保证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
17.上述菌棒用的发酵料经过多次发酵、巴氏灭菌法处理后不适宜一般杂菌繁殖,但适宜平菇菌丝繁殖,经过短暂高温(70~80℃)处理杀死发酵料中的害虫及虫卵和大部分微生物,起到了同时杀菌杀虫的作用。上述菌棒经过发酵处理后,其它杂菌不再适宜在菌棒上繁殖,即可在常规未经消毒的空间接种,无需在无菌室条件下接种,大大提高了接种成活率,成活率可达100%。
18.上述侧耳类食用菌用的菌棒的制备方法中共计三段发酵,其中二次发酵和三次发酵菌采用通气设施(中空支撑笼)达到有氧发酵,使得各原料发酵更加均匀,发酵效果更好。通过增设通气设施可以有效避免在料堆上打洞增氧发酵,避免出现发酵效果不均匀、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19.上述制备方法装袋后采取巴氏灭菌,避免采用传统方式(灭菌温度100℃,15~20h),上述制备方法的灭菌温度降低至70~80℃,时间缩短至2h,节约能耗且灭菌设备要求低,简单易行,无需人工通宵烧锅炉,减少人为不稳定因素,提高菌棒质量的稳定性。
20.上述步骤二是将步骤一的发酵料翻堆后摊开,在中间位置放置中空支撑笼,然后用原料将中空支撑笼埋在中间,中空支撑笼外面设置有隔离网(可以采用透气编织袋),可以透气又能防止发酵料进入中空支撑笼内;中空支撑笼是空心的,相当于设置有空气通道,可以通入空气进行有氧发酵,防止发酵料中心缺氧酸败。
21.上述中空支撑笼为特制的等边三角钢筋笼,如图1所示,等边三角钢筋笼的三角形边长为25cm,每个等边三角钢筋笼的长度为6m,料堆长度为6米的整数倍,如料堆长12m用2个即可,料堆长20m,用4个即可。
22.上述中空支撑笼的外侧设置有隔离网(可以采用透气编织袋),使用离心风机往中空支撑笼中通气,进行通气发酵。通气时间长短视原料发热状况和气温而定,通气时间过长会导致料温下降至60℃以下会失去消毒效果,通气时间过短导致原料内部厌氧发酵使得原料发酸发臭,料堆温度始终保持60℃~70℃并保持12h以上。这样使原料进行有氧发酵,既能保证巴氏灭菌效果又能避免料酸败。
23.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菌棒包括重量份数的如下组分:40~50份的棉籽壳,40~50份的玉米芯,5~10份的麸皮,3~5份的石灰。
24.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菌棒包括重量份数的如下组分:45份的棉籽壳,45份的玉米芯,8份的麸皮,3.5份的石灰。
25.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四中发酵料的水分为55~60%。
26.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菌棒的ph为7.5~8.0。
27.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空支撑笼为三角钢筋笼,所述三角钢筋笼的外侧设置有隔离网。
28.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侧耳类食用菌培养用的菌棒,所述菌棒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29.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侧耳类食用菌接种至上述菌棒上,接种后转移至20~25℃培养室内恒温培养20~22天,即可。
30.发酵料经过发酵和巴氏灭菌双重处理,接种成活率为100%,不会感染绿霉、链孢霉等对食用菌有害的杂菌,可以在开放的室内进行接种操作,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接种操作简单易行。
31.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侧耳类食用菌的接种量为1.5~2.5%。接种量=侧耳类食用菌菌粉的重量/菌棒的重量*100%。
32.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培养室的温度为22℃。
33.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用的菌棒的制备方法、菌棒、培养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4.1、上述侧耳类食用菌用的菌棒的制备方法采用巴氏发酵灭菌法,工艺简单,易掌握,种植条件简易,成本低,无需无菌接种室,只需加热至70-80℃进行巴氏消毒2小时,高温消毒时间短,设备要求低,不添加任何药物即可保证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
35.2、上述侧耳类食用菌用的菌棒的制备方法中共计三段发酵,其中二次发酵和三次发酵菌采用通气设施(中空支撑笼)达到有氧发酵,使得各原料发酵更加均匀,发酵效果更好。通过增设通气设施可以有效避免在料堆上打洞增氧发酵,避免出现发酵效果不均匀、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36.3、上述制备方法装袋后采取巴氏灭菌,避免采用传统方式(灭菌温度100℃,15~20h),上述制备方法的灭菌温度降低至70~80℃,时间缩短至2h,节约能耗且灭菌设备要求低,简单易行,无需人工通宵烧锅炉,减少人为不稳定因素,提高菌棒质量的稳定性。
37.4、上述步骤二是将步骤一的发酵料翻堆后摊开,在中间位置放置中空支撑笼,然
后用原料将中空支撑笼埋在中间,中空支撑笼外面设置有隔离网,可以透气又能防止发酵料进入中空支撑笼内;中空支撑笼是空心的,相当于设置有空气通道,可以通入空气进行有氧发酵,防止发酵料中心缺氧酸败。
38.5、上述发酵料经过发酵和巴氏灭菌双重处理,接种成活率为100%,不会感染绿霉、链孢霉等对食用菌有害的杂菌,可以在开放的室内进行接种操作,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接种操作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39.图1为实施例中等边三角钢筋笼的示意图;
40.图2为实施例中料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42.一、黑色平菇示例
43.实施例1
44.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的发酵料,所述发酵料包括重量份数的如下组分:45份的棉籽壳、45份的玉米芯、8份的麸皮(麸皮是翻堆三次发酵之后加入,建堆时不加麸皮)、3.5份的石灰(建堆时加2份,翻堆三次发酵后和麸皮一起再加1.5份,总共3.5份)。
45.上述发酵料的含水量为60%,ph7.7。
46.实施例2
47.黑色平菇的采用实施例1中的发酵料发酵生产,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8.步骤一、建堆一次发酵:将棉籽壳、玉米芯和石灰(2份石灰)混合均匀后,成列堆积形成料堆(宽130cm左右、高60cm左右,长度不限根据场地条件),原料堆积1~2天后料堆温度升高,开始发酵,温度升至60℃~70℃保持12h;
49.步骤二、翻堆二次发酵:建堆一次发酵后使用食用菌自走式翻料机进行翻堆,将原料进行上下混合,进行二次发酵;当发酵料翻堆后摊开,在中间位置放置钢筋笼,然后用发酵料将钢筋笼(钢筋笼外面包裹编制网可以透气又能防止原料进入钢筋笼内,钢筋笼中间是空心相当于空气通道)埋在中间,钢筋笼用透气编织袋包裹,使用离心风机往钢筋笼的空气通道通气进行通气发酵,每2h通风2~5min使发酵料发酵均匀,料堆温度始终保持60℃~70℃并保持12h;
50.步骤三、翻堆三次发酵:翻堆后使发酵料混合均匀,内外充分发酵,此次发酵适当增加通风量,使发酵料的温度适当下降到50℃左右并保持12小时,让培养料长出白色放线菌;
51.步骤四、三次发酵完成后加入辅料麸皮和1.5份的石灰,充分搅拌均匀并补充水分至60%;
52.步骤五、巴氏灭菌:将步骤四的发酵料装袋后形成菌棒,将菌棒转移至巴氏灭菌器内进行巴氏灭菌(在70~80℃下保持2小时),然后闷置1晚。
53.步骤六、接种:在开放的室内进行接种黑色平菇,接种量为2%,接种后转移至22℃
培养室内恒温培养,20~22天菌丝就能发菌成熟。
54.菌棒制造工艺流程:拌料

建堆一次发酵

翻堆二次发酵

翻堆三次发酵

加辅料麸皮和余量的石灰

装袋

巴氏灭菌

冷却。菌棒制作完成后,即可用于接种

培养

出菇

冷藏。
55.上述钢筋笼为特制的等边三角钢筋笼(如图1所示),等边三角钢筋笼的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5cm,每个等边三角钢筋笼的长度为6m,如料堆长12m用2个即可,料堆长20m,用4个即可。
56.上述料堆如图2所示。
57.对比例1
58.黑色平菇的采用实施例1中的发酵料发酵生产,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棉籽壳、玉米芯、石灰和麸皮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重量份配比搅拌混合均匀,不经过发酵,直接高温(100℃下18h或121℃下2h)灭菌,然后接种,再22℃发菌培养,25~27天菌丝就能发菌成熟。
59.转化率=产量
÷
培养料干物质含量
×
100%,其中培养料干物质含量=装袋后每棒重量
×
(100%-含水量);
60.三茬出菇转化率=三茬出菇产量
÷
【装袋后每棒重量
×
(100%-含水量60%)】;
61.实施例2的黑色平菇试验采用17*33规格塑料袋制棒,制成棒规格直径10.8cm长度16cm,重量为1.0kg,含水量60%,即培养料干物质含量为0.4kg。三茬总产量为每棒产480g,一、二、三茬出菇产量大概比例分别为40%、35%、25%。
62.对比例1的黑色平菇试验采用17*33规格塑料袋制棒,制成棒规格直径10.8cm长度16cm,重量为1.0kg,含水量60%,即培养料干物质含量为0.4kg。三茬总产量为每棒产471g,一、二、三茬出菇产量大概比例分别为41%、34%、25%。
63.实施例2和对比例1出菇试验,实施例2采用的发酵-巴氏灭菌法生产的侧耳类出菇产量与熟料栽培产量一样,无明显差异。实施例2的黑色平菇三茬出菇转化率在120%左右,对比例1的黑色平菇三茬出菇转化率在118%左右。
64.二、白色平菇示例
65.实施例3
66.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的发酵料,所述发酵料包括重量份数的如下组分:35份的棉籽壳、35份的玉米芯、5份的麸皮(麸皮是翻堆三次发酵之后加入,建堆时不加麸皮)、2.0份的石灰(建堆时加1.5份,翻堆三次发酵后和麸皮一起再加0.5份,总共2.0份)。
67.上述发酵料的含水量为60%,ph7.5。
68.实施例4
69.白色平菇的采用实施例3中的发酵料发酵生产,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70.步骤一、建堆一次发酵:将棉籽壳、玉米芯和石灰(2份石灰)混合均匀后,成列堆积形成料堆(宽130cm左右、高60cm左右,长度不限根据场地条件),原料堆积1~2天后料堆温度升高,开始发酵,温度升至60℃~70℃保持12h;
71.步骤二、翻堆二次发酵:建堆一次发酵后使用食用菌自走式翻料机进行翻堆,将原料进行上下混合,进行二次发酵;当发酵料翻堆后摊开,在中间位置放置钢筋笼,然后用发酵料将钢筋笼(钢筋笼外面包裹编制网可以透气又能防止原料进入钢筋笼内,钢筋笼中间是空心相当于空气通道)埋在中间,钢筋笼用透气编织袋包裹,使用离心风机往钢筋笼的空
气通道通气进行通气发酵,每3h通风2~5min使发酵料发酵均匀,料堆温度始终保持60℃~70℃并保持12h;
72.步骤三、翻堆三次发酵:翻堆后使发酵料混合均匀,内外充分发酵,此次发酵适当增加通风量,使发酵料的温度适当下降到50℃左右并保持12小时,让培养料长出白色放线菌;
73.步骤四、三次发酵完成后加入辅料麸皮和1.5份的石灰,充分搅拌均匀并补充水分至60%;
74.步骤五、巴氏灭菌:将步骤四的发酵料装袋后形成菌棒,将菌棒转移至巴氏灭菌器内进行巴氏灭菌(在70~80℃下保持2小时),然后闷置1晚。
75.步骤六、接种:在开放的室内进行接种白色平菇,接种量为2%,接种后转移至22℃培养室内恒温培养,20~22天菌丝就能发菌成熟。
76.对比例2
77.白色平菇的采用实施例3中的发酵料发酵生产,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棉籽壳、玉米芯、石灰和麸皮按照实施例3所述的重量份配比搅拌混合均匀,不经过发酵,直接高温(100℃下18h或121℃下2h)灭菌,然后接种,再22℃发菌培养,25~27天菌丝就能发菌成熟。
78.实施例4的白色平菇试验采用17*33规格塑料袋制棒,制成棒规格直径10.8cm长度16cm,重量为1.0kg,含水量60%,即培养料干物质含量为0.4kg。三茬总产量为每棒产440g,一、二、三茬出菇产量大概比例分别为40%、35%、25%。
79.对比例2的白色平菇试验采用17*33规格塑料袋制棒,制成棒规格直径10.8cm长度16cm,重量为1.0kg,含水量60%,即培养料干物质含量为0.4kg。三茬总产量为每棒产440g,一、二、三茬出菇产量大概比例分别为40%、36%、24%。
80.实施例4和对比例2出菇试验,实施例4采用的发酵-巴氏灭菌法生产的侧耳类出菇产量与熟料栽培产量一样,无明显差异。实施例4的白色平菇三茬出菇转化率在110%左右,对比例2的白色平菇三茬出菇转化率在110%左右。
81.三、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示例
82.实施例5
83.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的发酵料,所述发酵料包括重量份数的如下组分:55份的棉籽壳、50份的玉米芯、10份的麸皮(麸皮是翻堆三次发酵之后加入,建堆时不加麸皮)、5份的石灰(建堆时加3.5份,翻堆三次发酵后和麸皮一起再加1.5份,总共5.0份)。
84.上述发酵料的含水量为60%,ph7.8。
85.实施例6
86.榆黄蘑的采用实施例5中的发酵料发酵生产,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87.步骤一、建堆一次发酵:将棉籽壳、玉米芯和石灰(2份石灰)混合均匀后,成列堆积形成料堆(宽130cm左右、高60cm左右,长度不限根据场地条件),原料堆积1~2天后料堆温度升高,开始发酵,温度升至60℃~70℃保持12h;
88.步骤二、翻堆二次发酵:建堆一次发酵后使用食用菌自走式翻料机进行翻堆,将原料进行上下混合,进行二次发酵;当发酵料翻堆后摊开,在中间位置放置钢筋笼,然后用发酵料将钢筋笼(钢筋笼外面包裹编制网可以透气又能防止原料进入钢筋笼内,钢筋笼中间是空心相当于空气通道)埋在中间,钢筋笼用透气编织袋包裹,使用离心风机往钢筋笼的空
气通道通气进行通气发酵,每2h通风2~5min使发酵料发酵均匀,料堆温度始终保持60℃~70℃并保持12h;
89.步骤三、翻堆三次发酵:翻堆后使发酵料混合均匀,内外充分发酵,此次发酵适当增加通风量,使发酵料的温度适当下降到50℃左右并保持12小时,让培养料长出白色放线菌;
90.步骤四、三次发酵完成后加入辅料麸皮和1.5份的石灰,充分搅拌均匀并补充水分至60%;
91.步骤五、巴氏灭菌:将步骤四的发酵料装袋后形成菌棒,将菌棒转移至巴氏灭菌器内进行巴氏灭菌(在70~80℃下保持2小时),然后闷置1晚。
92.步骤六、接种:在开放的室内进行接种榆黄蘑,接种量为2%,接种后转移至22℃培养室内恒温培养,20~22天菌丝就能发菌成熟。
93.对比例3
94.榆黄蘑的采用实施例5中的发酵料发酵生产,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棉籽壳、玉米芯、石灰和麸皮按照实施例5所述的重量份配比搅拌混合均匀,不经过发酵,直接高温(100℃下18h或121℃下2h)灭菌,然后接种,再22℃发菌培养,25~27天菌丝就能发菌成熟。
95.实施例6的榆黄蘑试验采用17*33规格塑料袋制棒,制成棒规格直径10.8cm长度16cm,重量为1.05kg,含水量60%,即培养料干物质含量为0.42kg。三茬总产量为每棒产420g,一、二、三茬出菇产量大概比例分别为42%、35%、23%。
96.对比例3的榆黄蘑试验采用17*33规格塑料袋制棒,制成棒规格直径10.8cm长度16cm,重量为1.0kg,含水量60%,即培养料干物质含量为0.4kg。三茬总产量为每棒产392g,一、二、三茬出菇产量大概比例分别为40%、36%、24%。
97.实施例6和对比例3出菇试验,实施例6采用的发酵-巴氏灭菌法生产的侧耳类出菇产量与熟料栽培产量一样,无明显差异。实施例6的榆黄蘑三茬出菇转化率在100%左右,对比例3的榆黄蘑三茬出菇转化率在98%左右。
98.四、红平侧耳示例
99.实施例7
100.一种侧耳类食用菌的发酵料,所述发酵料包括重量份数的如下组分:40份的棉籽壳、45份的玉米芯、8份的麸皮(麸皮是翻堆三次发酵之后加入,建堆时不加麸皮)、3.5份的石灰(建堆时加2.0份,翻堆三次发酵后和麸皮一起再加1.5份,总共3.5份)。
101.上述发酵料的含水量为60%,ph7.8。
102.实施例8
103.红平侧耳的采用实施例7中的发酵料发酵生产,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04.步骤一、建堆一次发酵:将棉籽壳、玉米芯和石灰(2份石灰)混合均匀后,成列堆积形成料堆(宽130cm左右、高60cm左右,长度不限根据场地条件),原料堆积1~2天后料堆温度升高,开始发酵,温度升至60℃~70℃保持12h;
105.步骤二、翻堆二次发酵:建堆一次发酵后使用食用菌自走式翻料机进行翻堆,将原料进行上下混合,进行二次发酵;当发酵料翻堆后摊开,在中间位置放置钢筋笼,然后用发酵料将钢筋笼(钢筋笼外面包裹编制网可以透气又能防止原料进入钢筋笼内,钢筋笼中间是空心相当于空气通道)埋在中间,钢筋笼用透气编织袋包裹,使用离心风机往钢筋笼的空
气通道通气进行通气发酵,每2h通风2~5min使发酵料发酵均匀,料堆温度始终保持60℃~70℃并保持12h;
106.步骤三、翻堆三次发酵:翻堆后使发酵料混合均匀,内外充分发酵,此次发酵适当增加通风量,使发酵料的温度适当下降到50℃左右并保持12小时,让培养料长出白色放线菌;
107.步骤四、三次发酵完成后加入辅料麸皮和1.5份的石灰,充分搅拌均匀并补充水分至60%;
108.步骤五、巴氏灭菌:将步骤四的发酵料装袋后形成菌棒,将菌棒转移至巴氏灭菌器内进行巴氏灭菌(在70~80℃下保持2小时),然后闷置1晚。
109.步骤六、接种:在开放的室内进行接种红平侧耳,接种量为2%,接种后转移至22℃培养室内恒温培养,20~22天菌丝就能发菌成熟。
110.对比例4
111.红平侧耳的采用实施例7中的发酵料发酵生产,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棉籽壳、玉米芯、石灰和麸皮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重量份配比搅拌混合均匀,不经过发酵,直接高温(100℃下18h或121℃下2h)灭菌,然后接种,再22℃发菌培养,25~27天菌丝就能发菌成熟。
112.实施例6的红平侧耳试验采用17*33规格塑料袋制棒,制成棒规格直径10.8cm长度16cm,重量为1.0kg,含水量60%,即培养料干物质含量为0.4kg。三茬总产量为每棒产400g,一、二、三茬出菇产量大概比例分别为42%、35%、23%。
113.对比例2的红平侧耳试验采用17*33规格塑料袋制棒,制成棒规格直径10.8cm长度16cm,重量为1.0kg,含水量60%,即培养料干物质含量为0.4kg。三茬总产量为每棒产400g,一、二、三茬出菇产量大概比例分别为41%、35%、24%。
114.实施例8和对比例4出菇试验,实施例8采用的发酵-巴氏灭菌法生产的侧耳类出菇产量与熟料栽培产量一样,无明显差异。实施例8的红平侧耳三茬出菇转化率在100%左右,对比例4的红平侧耳三茬出菇转化率在100%左右。
115.从黑色平菇、白色平菇、榆黄蘑和红平侧耳四种侧耳类食用菌的出菇试验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菌棒在制备过程中虽然没有采用高温长时间杀菌,但是其出菇率并未受到影响,从而使得本发明的培养过程可以代替常规的熟料栽培,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16.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侧耳类食用菌用的菌棒的制备方法采用巴氏发酵灭菌法,工艺简单,易掌握,种植条件简易,成本低,无需无菌接种室,只需加热至70-80℃进行巴氏消毒2小时,高温消毒时间短,设备要求低,不添加任何药物即可保证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117.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