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用途家蚕地方品种“瑶蚕”资源的保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80468发布日期:2021-02-26 17:4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特殊用途家蚕地方品种“瑶蚕”资源的保育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属于家蚕品种资源保护、饲育与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特殊用途家蚕地方品种瑶蚕资源的保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家蚕良种的推广应用导致地方性家蚕品种消亡殆尽,本土资源异常匮乏。近年来发现,在白裤瑶族聚集地广西南丹县尚存自繁、自育、自用的地方家蚕品种瑶蚕,且历史悠久,传承不断。当地每一户每一年均要饲养瑶蚕,生产蚕丝约六、七两,自给自足。瑶蚕品种自南丹白裤瑶民族在宋朝从湖南、贵州等地迁入南丹即开始饲养至今,宋代《溪蛮丛笑》里就有记载:“蚕事少,桑多枳,茧薄不可缫,可缉为绣”,是一个血统比较纯正的本地品种,主要分布在南丹县的里湖和八圩两个瑶族乡的29个村。白裤瑶蚕主要特征是细纤度、一化性、吐平板丝、丝为天然金黄色、三眠蚕,当地人饲养该蚕后制备平板丝,然后将丝绣到衣服、裙边上。白裤瑶胞认为裙子上只有用到蚕丝才会好看,才算上是高档服装,蚕丝裙边压边手工做法至今已历经了数百年的历史没有改变。白裤瑶胞饲养瑶蚕不以缫丝为目的,用于生产“平板丝”,这种驯化方式与现行家蚕品种的驯化不同。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有“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之称,其民族文化与瑶蚕文化密不可分。瑶蚕平板丝的用处涉及到白裤瑶的服饰文化以及灵魂信仰等社会文化形态的多个方面。2020年“南丹瑶蚕平板丝”被国家评为地理标志性产品,所以瑶蚕具有珍贵的科学及商业价值。
[0003]
然而,由于养蚕条件差、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白裤瑶胞养蚕防病意识淡薄,蚕病发生比较严重;白裤瑶外迁、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旅游业开发等外界的冲击等原因,使白裤瑶蚕种源逐步减少,濒临灭绝。为此,有必要开展瑶蚕品种资源的采集与保存工作,但是传统的养蚕、继代方式与白裤瑶胞在家自繁、自育的方式有较大的区别,为最大限度的保持瑶蚕的特殊性状,亟需针对性研究地方性家蚕品种资源的适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特殊用途家蚕地方品种瑶蚕资源的保育方法,该法可为地方性家蚕品种资源的保护提供技术借鉴,能够最大限度保持地方特殊性家蚕品种特殊性状。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家蚕地方品种资源的保育方法,一年两批次饲养保存,分别于3月份和9月份进行种性保持饲养;饲养环境条件为25℃,rh70%左右;增加收蚁量扩大种群,确保黑色蚕与白色蚕比率相当,原生态饲养、不止桑、自然淘汰弱小个体、不做人为选择干预、平板上吐丝、不结茧、吐完丝自然化蛹、自行交配;最后母蛾单蛾微粒子病检疫。
[0007]
家蚕地方品种为白裤瑶蚕。
[0008]
上述家蚕地方品种资源的保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催青、饲养、熟蚕与吐丝处理、
蛹期保护与羽化交尾、产卵与检疫。
[0009]
催青按以下进行操作:将瑶蚕蚕种放到温度为25℃、相对湿度大于80%的条件下催青直至孵化。
[0010]
饲养按以下进行操作:
[0011]
<1>饲养环境控制
[0012]
饲养时全龄温度控制在25℃左右、相对湿度70%左右,全龄自然光照;
[0013]
<2>收蚁与小蚕饲养方法
[0014]
收蚁每区收24蛾量,每次收2-3个区,确保收蚁的种群量够大;1龄至3龄不除沙,若蚕的密度太大或发育不齐,分窝但不提青,让其弱小蚕自然淘汰;
[0015]
<3>大蚕饲养
[0016]
控制饲养密度为:100cm*50cm*5cm的沙窝,饲养250-300头;全龄不使用任何药物或石灰,不止桑,老叶嫩叶混合在一起饲养,全龄片叶饲喂;饲养时注意观察使瑶蚕的幼虫白色和黑色两种比率相当。
[0017]
熟蚕与吐丝处理按以下进行操作:见熟蚕稍透明甚至还有点青头的时候就将其抓出,放到草纸上排粪半天,然后放到直径为1米的光滑圆形木板(水平放置)中央让其吐丝;一个木板放300头蚕、黑色蚕与白色蚕尽量比率相当;期间发现有爬出木板结茧的蚕,将其淘汰;若熟蚕时间不一致,可分批将熟蚕放到板上,但注意使同一块板上放大致比率相近的白色蚕和黑色蚕。
[0018]
蛹期保护与羽化交尾按以下进行操作:待瑶蚕吐丝完毕,在平板上自行蜕皮化蛹。化蛹96小时,蛹色呈黄褐色时将其从平板上转入铺有草纸的制种格中保护,直至自然羽化;瑶蚕自然羽化后自行交尾,上午九点将交尾成对的蚕蛾转移至沙窝中,下午三点拆对。
[0019]
产卵与检疫保护按以下进行操作:交尾当日下午三点,随机选取交尾完成的母蛾,放到蚕种纸上产卵;每次随机选取280只母蛾放蛾圈中,单蛾产卵,产卵18小时左右,终止产卵;将母蛾收集并进行单蛾检验检疫;根据母蛾检验检疫的结果,淘汰不合格的蚕种,选留合格蚕种备用。
[0020]
上述家蚕地方品种资源的保育方法,还包括蚕种处理步骤,按以下进行操作:所制备的蚕种置于25℃、相对湿度80%左右的环境下保护3-5天,然后进入冷库保护,制备的蚕种按两种种级进行冷藏处理:一半的种为母种,冷藏3-5个月;另一半的种为备用种,冷藏6-12个月。
[0021]
针对目前家蚕品种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白裤瑶蚕近乎濒危,发明人模拟了原生态的饲养模式,建立了一种特殊用途家蚕地方品种资源的保育方法,一年两批次饲养保存,分别于3月份和9月份进行种性保持饲养;饲养环境条件为25℃,rh70%左右;增加收蚁量扩大种群,确保黑色蚕与白色蚕比率相当,原生态饲养、不止桑、自然淘汰弱小个体、不做人为选择干预、平板上吐丝、不结茧、吐完丝自然化蛹、自由交配;最后母蛾单蛾微粒子病检疫。该法可为地方性家蚕品种资源的保护提供技术借鉴,在保证品种资源不绝种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保持地方特殊性家蚕品种特殊性状。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势:
[0023]
<1>与瑶蚕原产地的饲养方式相比,一年两批次饲养保存、制备母种和备用种两套种,可降低断种风险。
[0024]
<2>目前,我国亚热带蚕种品种资源的保存均采用了高温多湿(30℃,rh90%以上)的环境饲养,以维持品种的强健性和经济性状等生产性状保存和驯化为重点,其余生物学特性为辅的资源保存方法。而本发明从瑶蚕的生物学特性入手,参照原生态的饲养环境条件 (25℃,rh70%左右)、饲养方法,从吐丝及羽化制种等特殊性状出发,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和人工选择,最大限度保护其种群的原生状态。与亚热带常规家蚕品种资源保护相比,该法更加尊重资源的原生态需求,更利于其种性保持。
[0025]
<3>农村在进行瑶蚕继代过程中,制种和饲养是随机的,导致白色蚕与黑色蚕比率失调、黑体色的蚕逐渐消失;本发明增加了收蚁量扩大种群,注意黑色蚕与白色蚕的比率,采用原生态饲养、自然淘汰弱小个体而不做人为选择干预,平板吐丝、不结茧、自然化蛹、自由交配,从而满足了特殊资源的特殊需求,更利于种源传承。
[0026]
<4>本发明在蚕吐完丝后,仍使其放置在原位置蜕皮、化蛹,不触碰或振动,并确保环境恒温恒湿,有效的提高了化蛹率与蛹的成活率。
[0027]
<5>瑶蚕传统饲养继代过程中未注重检验检疫,微粒子病高发,种群逐渐缩小。本发明在模拟原生态饲养模式中,增加了母蛾单独检验检疫的现代生产方式,减少了灭绝性病虫害的威胁,资源特性保存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应用本发明饲养瑶蚕蚕窝中的情况。
[0029]
图2是应用本发明饲养瑶蚕熟蚕在圆形木板上吐平板丝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瑶蚕17号的保育实例
[0031]
一、催青
[0032]
将瑶蚕17号蚕种(前期采集并经检疫脱毒)放到温度为25℃、相对湿度大于80%的条件下催青直至孵化。
[0033]
二、饲养
[0034]
<1>饲养环境控制
[0035]
鉴于瑶蚕在原产地的饲养温湿度条件和不耐高温多湿的特性,在实验室饲养时全龄温度控制在25℃左右、相对湿度70%左右,全龄自然光照。
[0036]
<2>收蚁与小蚕饲养方法
[0037]
收蚁每区收24蛾量,每次收2-3个区,确保收蚁的种群量够大。1龄至3龄不除沙,若蚕的密度太大或发育不齐,分窝但不提青,让其弱小蚕自然淘汰。
[0038]
<3>大蚕饲养
[0039]
大蚕期控制饲养密度,给桑量,人为随机淘汰饲养量,控制在8窝左右。
[0040]
控制饲养密度为:100cm*50cm*5cm的沙窝,饲养250-300头;全龄不使用任何药物或石灰,不止桑,老叶嫩叶混合在一起饲养,全龄片叶饲喂。此外,瑶蚕的幼虫体色有白色和黑色两种,饲养时注意观察使其比率相当,不可人为选择和淘汰,造成品种资源特性的丢失。
[0041]
三、熟蚕与吐丝处理
[0042]
因瑶蚕数百年的吐平板丝的特殊驯化,熟蚕时有往叶子底下钻的行为和熟蚕不整齐等,所以熟蚕后,抓熟蚕不能等其熟透再抓,应抓尽抓。见其稍透明甚至还有点青头的时候就将其抓出,放到草纸上排粪半天,然后放到直径为1米的光滑圆形木板(水平放置) 中央让其吐丝,为使所吐平板丝更干净,可在木板上铺一层带小孔的尼龙网,一个木板放 300头蚕。期间发现有爬出木板结茧的蚕,将其淘汰。若熟蚕时间不一致,可分批将熟蚕放到板上,但注意使同一块板上白色蚕和黑色蚕大致比率相近。
[0043]
四、蛹期保护与羽化交尾
[0044]
待瑶蚕吐丝完毕,在平板上自行蜕皮化蛹。因蚕蛹没有茧壳保护,是在裸露状态下化蛹其从吐完丝、体型缩小、到蜕皮的化蛹过程中切不可去触碰或振动,保持环境安静,并保持化蛹温湿度恒定。化蛹96小时,蛹色呈黄褐色时将其从平板上转入铺有草纸的制种格中保护,直至自然羽化;瑶蚕自然羽化后自行交尾,上午九点将交尾成对的蚕蛾转移至沙窝中,下午三点拆对。
[0045]
五、产卵与检疫保护
[0046]
交尾当日下午三点,随机选取交尾完成的母蛾,放到蚕种纸上产卵;每次随机选取280 只,单蛾产卵,产卵18小时左右,终止产卵;将母蛾收集并进行单蛾检验检疫;根据母蛾检验检疫的结果,淘汰不合格的蚕种,选留合格蚕种六、蚕种处理
[0047]
所制备的蚕种置于25℃、相对湿度80%左右的环境下保护3-5天,然后进入冷库保护,制备的蚕种按两种种级进行冷藏处理:一半的种为母种,冷藏3-5个月;另一半的种为备用种,冷藏6-12个月。下一次继代时选取母种出库催青、饲养,如果当代饲养不成功,可出库备用种继续饲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