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苗容器及郁香野茉莉的播种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734602发布日期:2021-04-20 19:0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育苗容器及郁香野茉莉的播种育苗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育苗容器和育苗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育苗容器和郁香野茉莉的播种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2.郁香野茉莉(styraxodoratissimus),又名芬芳安息香、郁香安息香,为安息香科(styracaceae)安息香属(styrax),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8m。产长江以南各地,多生于阴湿山谷、山坡疏林中。木材坚硬,可作建筑,船舶、车辆和家具等用材;种子油供制肥皂和机械润滑油。花白色,香味浓郁,可植于庭院观赏,也是未来值得开发的一种庭院绿化观赏树种。
3.郁香野茉莉的种子采集宜在每年的10月中旬,采集后将果实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开,让其自然荫干开裂,稍加搓揉便可抖出种子,未裂开的果实可手工剥取。郁香野茉莉种子有生理后熟和休眠现象,种子萌发不整齐,有些种子几年内都不发芽,一直处于休眠状态。近年来,郁香野茉莉产业发展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其研究与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尽管如此,我国的郁香野茉莉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育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4.目前,郁香野茉莉主要采取大田直播育苗方式,出苗率、整齐度及出圃移栽均受到影响。同时,传统大田播种育苗方式还不利于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生产,不利于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育苗容器及郁香野茉莉的播种育苗方法,提高了郁香野茉莉种子的发芽率,整齐度,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需求,节约了种子,降低了生产成本。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郁香野茉莉的育苗容器,一种郁香野茉莉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容器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底部能从侧部拆卸下来,所述侧部的内部环绕有至少一根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一端分别与可控切换开关的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电热丝的另一端并联,所述侧部的还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输给所述可控切换开关控制所述切换开关连接的触点。
7.具体的,所述侧部开有一小孔,所述小孔用于插入检测装置的探针。
8.具体的,所述育苗容器的所述侧部和/或所述底部采用生物降解性无纺布制得,所述底部采用的无纺布密度为20g/m2至40g/m2,垂直渗透系数为10cm/s至6cm/s,所述侧部采用的无纺布密度为100g/m2至200g/m2,垂直渗透系数为5cm/s至1cm/s。
9.具体的,所述育苗容器的上口径为8cm至12cm,高度为10cm至15cm。
10.具体的,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电流控制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的温度,并将得到的第二温度信号传输给所述电流控制器,所述电流控制器根据所述环境的温度控制所述电流控制器中开关的占空比,从而控制所述电流控制器的输出电流,所述电
流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可控切换开关与电热丝串联的串联电路并联。
11.具体的,所述电流控制器采集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信号进行加和平均后与第二温度信号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第三温度信号,所述电流控制器根据第三温度信号控制所述开关的占空比。
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郁香野茉莉的播种育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1)种子采集,每年10月中旬前后,当果实由绿色逐渐变成灰褐色时,进行种子采集;
14.2)种子贮藏,将采集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摊放阴凉处至种外皮收干,贮藏于0℃~5℃条件下;
15.3)种子预处理,在播种之前的2~3个月内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和层积催芽处理;
16.4)苗床准备,铺设一层10cm厚,面积约为1m2至1.5m2的沙床;
17.5)播种,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后,覆上一层沙,并覆盖保湿材料,再外盖上塑料小拱棚保湿;
18.6)容器育苗,当种子在苗床上表现为芽苗子叶完全展现时,移栽至装有育苗基质的如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育苗容器中;
19.7)芽苗培养,对育苗容器中的芽苗进行培养,定期浇水、施肥,进行光照调节;
20.8)出苗培养并移栽。
21.具体的,在第1)步骤中,所述种子采集应选择树龄在10年以上正常开花结实、生长健康的树木作为采种母树,第3)步骤中,所述浸泡处理的过程包括:
22.用清水浸泡种子48小时,每天换水1次,搅动2次~3次;或
23.用清水浸泡种子24小时后,再用浓度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24小时。
24.其中,所述层积催芽处理过程包括:
25.在温度为0℃~5℃条件下,将浸泡后的种子与用清水湿润的沙充分混合堆放在庇荫处,沙与种子体积比为3至4:1;
26.在种子与沙的混合物上覆盖保湿材料,厚度为3cm~5cm;
27.定期翻动种子与沙的混合物,保持混合物湿度;
28.定期用清水淋喷保湿。
29.具体的,所述层积催芽的时长为2~3个月,当处于层积催芽处理过程的种子有50%以上露白时,可进行播种。
30.具体的,在第6)步骤中所述育苗基质是体积比为1:0.8至1.2的草炭或泥炭与土壤的混合物,所述育苗基质是体积比为3:5:1:1的黄心土、草炭土、茹渣和珍珠岩的混合物,在第6)步骤中还包括:
31.在芽苗子叶完全展现时起苗,并用湿毛巾或其他保湿材料包裹芽苗;和
32.将芽苗主根切断1/3后移栽到所述育苗容器中。
33.本发明提供的育苗容器及郁香野茉莉的播种育苗方法,提高了郁香野茉莉的育苗效率、生根率、出苗率和整齐度,降低育苗成本,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育苗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育苗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育苗容器中的电路示意图。
38.图4为图3中电流控制器7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有益效果,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做的显而易见的改变也包含在本发明范围之内。
40.郁香野茉莉喜湿但是过于潮湿又会造成烂根现象,同时郁香野茉莉对温度又非常敏感,适宜的温度能够有效促使其快速生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育苗容器,所述育苗容器包括侧部和底部,所述侧部和/或底部采用无纺布制得。
41.在制造育苗容器时,所述侧部和底部为可拆分结构,例如可通过机器缝合、粘接、虚线压痕等方式将所述侧部和底部连接起来组合成所述育苗容器。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筒状的育苗容器,包括侧部1和底部3,所述底部3为具有一定高度的筒状,例如高度为1

3cm的筒状,所述侧部1和所述底部3可通过缝合、粘接等方式在连接处2连接起来,或者所述底部3的开口略大于所述侧部1的下开口,所述侧部1的下开口直接插入底部3,这样所述底部3将所述侧部1的下开口包裹起来。当需要把底部3拆卸下来时,只需要剪掉缝合线或者将侧部1和底部3的粘接部分分离即可。
42.具体地,所述育苗容器的底部3采用生物降解性无纺布来制得。可采用密度较低,渗水性较好的无纺布来制得,具体无纺布密度为20g/m2至40g/m2,例如可以为20g/m2、25g/m2、30g/m2、35g/m2、40g/m2,无纺布的密度和垂直渗透系数(cm/s)反相关,以上密度对应的垂直渗透系数(cm/s)分别为10cm/s、9cm/s、8cm/s、7cm/s、6cm/s。更优选的无纺布的密度为30g/m2,垂直渗透系数(cm/s)为8cm/s。但无纺布的密度也不能过低,导致容器易破损,持水性不高;如果密度过高,则透水性和透气性下降,容易导致根系生长不良和腐烂。所述育苗容器可以呈袋状、筒状、锥体状、长方体或正方体状等形状,优选的是,所述育苗容器圆筒体状,所述育苗容器的上口径为8cm至12cm,高度为10cm至15cm。这样便于将育苗容器的侧部摘下来便于重复利用。
43.通过上述方法制得育苗容器,可以在生根培养时起到保存基质和水分、防止根系扎到育苗袋外(若根系扎到袋外移栽时易折断)。在移栽过程中,还可以方便地去掉所述育苗容器的底部,在留下侧部裹住根系基质以保护根不受损伤。
44.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的育苗容器,与图1所示的育苗容器不同的是,所述育苗容器侧部1的内部穿插有电热丝4,所述电热丝4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7连接,所述控制模块7连接有插头;所述侧部1的内部靠近电热丝还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5,所述所述温度传感器5通过蓝牙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6。所述温度传感器5用于检测育苗容器中的育苗基质的温度并通过控制模块6控制育苗容器中的温度。请再具体参考图3,所述电热丝包括电热丝41、电热丝42、电热丝43,这三个电热丝的阻值不同,其阻值分别为r41、r42、r43,r41>r42>r43,
温度传感器5检测基质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6,所述控制模块6为一可控的切换开关,温度传感器5传输给控制模块6的温度信号为一电压信号,所述可控的切换开关根据所述电压信号的幅值切换其触点,例如,温度越高,所述电压信号的幅值越大,所述控制模块5根据所述电压信号的电压幅值控制所述可控切换开关连接的电热丝,控制当温度高于第一设定值时,连接电热丝43,当温度不高于第一设定值且高于第二设定值时,连接电热丝42,当温度不高于第二设定值时,连接电热丝41,控制模块。第一设定值、第二设定值和第三设定值之间的差值不高于5℃,所述控制模块6对所述基质温度仅仅是进行微调。大范围的温度调节需要依靠控制模块7,控制模块7包括温度传感器72和电流控制器71,温度传感器72检测环境的温度,并将环境的温度的信号传输给电流控制器71,其传输方式使用蓝牙等无线方式,或者使用有线方式,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72固定于所述电流控制器71内,请参考图4,所述电流控制器71的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电流控制器并联交流电vac,并经二极管d1

d4将其转变为直流电经电容c1输出,开关q1与电容c1的输出端串联,控制输出电流,也即流过电热丝4的电流,控制器71还包括二极管d5、电感l,二极管d5与电容c1和开关q1的串联电路并联,电感l与二极管d5的输出端串联。
45.开关q1的驱动电路根据温度传感器72的输出信号,控制开关q1的占空比,温度越低,所述开关q1的占空比越大,所述开关q1的导通时间约长,温度越高,所述开关q1的占空比越小,所述开关q1的导通时间越短。
46.控制模块7的输出端n1

n2与至少一个育苗容器并联,如图3所示,多个育苗容器串联,每个育苗容器的延伸出来一个进线端和一个出线端,用于与其他育苗容器串联,多个所述育苗容器串联后与所述控制模块7中的电流控制器71并联。
47.更进一步的,所述育苗容器中温度传感器5还将其温度信号传输给电流控制器71,所述电流控制71将其接受到的所有的育苗容器的温度信号进行相加并得到一个平均值,所述电流控制器71将所述平均值和温度传感器72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结果作为开关q1的控制参考值。
48.所述控制模块6还包括触点604,触点604与育苗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这样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可以停止单个育苗容器的加热。
49.所述育苗容器的侧部1还开有一小孔9,当需要对容器中基质的湿度进行检测时,可把湿度检测计8的探头通过小孔9插入到基质中,检测基质的湿度,并进行显示。
50.如图2所示的育苗容器可以呈袋状、筒状、锥体状、长方体或正方体状等形状,优选的是,所述育苗容器呈圆筒状。
51.郁香野茉莉多生于阴湿山谷、山坡疏林中,其生长繁殖受温度、湿度、光照、土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为人工育苗培育加大了难度。本发明人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提供了一种郁香野茉莉的播种育苗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2.1)种子采集,每年10月中旬前后,当果实由绿色逐渐变成灰褐色时,进行种子采集;
53.2)种子贮藏,将采集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摊放阴凉处至种外皮收干,贮藏于0℃~5℃条件下;
54.3)种子预处理,在播种之前的2~3个月内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和层积催芽处理;
55.4)苗床准备,铺设一层10cm高,宽为1m至1.5m的沙床;
56.5)播种,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后,覆上一层沙,并覆盖保湿材料,再外盖上塑料小拱棚保湿;
57.6)容器育苗,当种子在苗床上表现为芽苗子叶完全展现时,移栽至装有育苗基质的本发明提供的育苗容器中;
58.7)芽苗培养,对育苗容器中的芽苗进行培养,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温度控制装置进行温度调节;
59.8)出苗培养并移栽,可将芽苗直接从育苗容器中取出,或者先将育苗容器的底部从侧部拆卸下来,这样更方便取出芽苗
60.优选地,所述种子采集应选择树龄在10年以上正常开花结实、生长健康的树木作为采种母树。在10月中旬前后,当郁香茉莉的果实由绿色逐渐变成灰褐色时,即可进行采集,种子采集应集中力量短期完成。
61.将采集的果实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开,让其自然荫干开裂,稍加搓揉便可抖出种子,未裂开的果实可手工剥取。将收集的种子进行水选,去掉浮在上面的种子,将下沉的种子滤出,并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摊放阴凉处至种外皮收干,贮藏于0℃~5℃条件下备用。
62.优选地,在第3)步骤中,所述浸泡处理的过程为:用清水浸泡种子48小时,每天换水1次,搅动2次~3次;或者用清水浸泡种子24小时后,再用浓度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24小时,对种子进行消毒。
63.郁香野茉莉种子有生理后熟和休眠现象,因此,需采取自然层积催芽处理解除种子的休眠现象,确保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优选的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层积催芽处理,具体方法为:
64.1)在温度为0℃~5℃条件下,将浸泡后的种子与用清水湿润的沙(沙含水量控制在17%~18%)充分混合,沙与种子体积比为3至4:1,将沙与种子的混合物堆放在庇荫处,堆放高度在20cm~25cm之间;
65.2)用稻草或其它保湿材料覆盖在混合物上,覆盖厚度为3cm~5cm;
66.3)层积期间每30天翻动1次种子与沙的混合物,保持沙子湿度,定期用清水淋喷保湿。
67.优选地,层积催芽处理的时长在2~3个月左右,当种子有50%以上露白时,即可播种或培育芽苗。
68.在第4)步骤中,将经过消毒的沙或珍珠岩铺设在苗床上,床高10cm左右,宽为1m~1.5m,长度根据所选地块确定。
69.在第5)步骤中,所述播种过程具体为:
70.1)将层积催芽过的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种子之间不相互挤压;
71.2)播种后床面再覆盖一层厚度约为2cm的经过消毒的沙或珍珠岩,并覆盖上保湿材料,外盖塑料小拱棚保温;
72.3)待种子萌发出土后及时撤离保湿材料等覆盖物,并在苗床上方大约1m高的地方架设透光率50%或70%遮阳网;
73.4)种子萌发期间做好水分管理,利用湿度传感器观测湿度情况。
74.在第6)步骤中,所述育苗基质可以采用体积比为1:0.8至1.2的草炭或泥炭与土壤的混合物,优选体积比为1:1;也可以用黄心土、草炭土、茹渣和珍珠岩混合而成,优选体积
比为3∶5∶1∶1;或用黄心土、鸡粪(含量为60%)、珍珠岩混合,优选体积比为3∶4∶3。每1kg育苗基质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g消毒。
75.将上述配好的基质装入到本发明提供的育苗容器中,并整齐摆放在育苗床上,等待芽苗起苗、移栽至所述育苗容器中。
76.优选地,在第6)步骤中还包括:在芽苗子叶完全展现时起苗,将竹签或金属条(宽2cm左右)距芽苗基部2cm处插入,向上用力松动苗床基质后,用手轻轻拔出芽苗;芽苗取出后整齐堆放,每堆50棵或100棵,并用湿毛巾或其他保湿材料包裹芽苗;将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淋透水,然后将芽苗主根切断1/3后移栽至所述育苗容器中,随即覆盖育苗基质,厚度为2cm~3cm,喷灌浇透基质。
77.在第7)步骤中,芽苗培养的过程还包括:
78.(1)当芽苗移栽至所述育苗容器中后的第3天应立即喷施体积比为1:500的恶霉灵,之后每隔7天喷施1次,直到茎干木质化为止。
79.(2)移栽15天内宜采用自动或人工喷洒叶面补水,保持叶面一直湿润;移栽15天后可减少叶面补水,每日控制在4次~5次;30天后适时浇水,以保持基质湿润为宜;阴雨天停止喷灌,高温晴天增加喷灌次数。
80.(3)将落叶冲洗干净、烘干、消毒后,打成粉状,与育苗基质混合后,作为肥料,定期施肥。
81.实施例1:采用不同密度的育苗容器进行育苗
82.制作如图2所示的育苗容器,所述育苗容器的侧总均采用密度为150g/m2的生物降解性无纺布制成,所述育苗容器的底部采用具有不同密度和/或垂直渗透系数的生物降解性无纺布材料制作,所述育苗容器侧部1的上口径为12cm,高度为15cm,所述底部3的开口径为10cm,高度为5cm,将侧部1直接插入到底部3中,再将其两端的端子与其他育苗容器串联后与电流控制器71的两端并联,电流控制器71通过插座与交流电连接。无纺布的密度和持水性如表1所示,每种密度的无纺布制作100个育苗容器。
83.将上述育苗容器填装草炭与土壤的体积比为1:1的育苗基质后,将芽苗移栽到育苗容器中,每个育苗容器中移栽2棵芽苗,在芽苗培养过程中,通过控制模块7调节电热丝给育苗基质加热,控制基质温度为26℃左右,将湿度检测计8通过小孔9插入到基质中,进行湿度检测。
84.移栽后进行容器育苗培养,经过10周的生根培养后统计结果。
85.表1为不同规格无纺布对容器育苗培养的影响
[0086][0087]
实施例2:育苗容器侧部和底部的高度比例对郁香野茉莉种子的生根发芽的影响
[0088]
制作如图2所示的育苗容器,所述育苗容器的侧总均采用密度为150g/m2垂直渗透系数(cm/s)为2cm/s的生物降解性无纺布制成,所述育苗容器的底部采用密度为10g/m2,垂直渗透系数为18cm/s生物降解性无纺布材料制作,所述育苗容器侧部1的上口径为12cm,高
度为15cm,所述底部3的开口径为10cm,高度为不同,并制作100个育苗容器。表2底部3的高度不同对郁香野茉莉种子的生根发芽的影响
[0089]
高度/cm成活率(%)苗高/cm290.2015.98394.1218.23495.6618.41596.3819.12694.9818.55790.5217.19889.9917.00985.1216.531079.8815.95
[0090]
采用实施例2的种子浸泡方法,经过2个月的层积催芽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均达到95%以上,且发芽时间短。
[0091]
实施例3:层积催芽时间
[0092]
将经过浸泡处理的郁香野茉莉种子进行层积催芽处理,层积催芽时间设置4个时间段,分别为0个月,1个月、2个月、2.5个月,每处理100粒种子,3次重复。种子的生根发芽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0093]
表3不同层积催芽时间对郁香野茉莉种子生根发芽的影响
[0094]
层积催芽时间/月发芽率/%发芽时间/天026.3152190.2312298.4572.599.585
[0095]
由表3可知,采用层积催芽处理与传统的温水浸泡处理后直接播种相比,发芽率明显提高,发芽时间明显缩短,出苗整齐;且经过层积催芽2.5个月的郁香野茉莉种子的发芽率将近超过99%。
[0096]
实施例4:育苗基质的研究
[0097]
将草炭和土壤按下表所示的比例混合,每1kg育苗基质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g消毒,得到郁香野茉莉芽苗的育苗基质。将上述育苗基质填装到育苗容器中,将芽苗移栽到育苗容器中进行培养。每个处理30料种子,设3次重复,经过10周的生根培养后统计结果。
[0098]
表4不同育苗基质配比对郁香野茉莉芽苗培育的影响
[0099]
草炭(体积份)土壤(体积份)平均苗高(cm)平均根须长(cm)10.815.981.0311.018.231.1211.215.410.97
[0100]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
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