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氯化镧种植作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796507发布日期:2022-07-19 20:1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氯化镧种植作物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氯化镧种植作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稀土资源得天独厚,储量居世界首位。稀土被称为“工业味精”,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广泛应用在化工、冶金、新能源等领域当中。研究表明,稀土在农业领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稀土元素是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b族的一组元素,即由原子序数为57-71的la、ce、pr、nd等15种镧系元素以及与之性质极为相似的sc、y共17种元素组成。市场上现有把稀土作为单独成分添加到微肥、叶面肥中使用的产品,但将稀土混入肥料中作稀土微肥、稀土叶面肥等产品,需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长期喷灌使用,投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氯化镧种植作物的方法,有效提高作物的发芽率和农艺性状。
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利用氯化镧种植作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作物的有效种子放入第一氯化镧溶液中,浸种24小时;s2:对浸种后的有效种子进行培养;s3:所述有效种子培养至出苗后,在营养生长期对作物的液面喷施第二氯化镧溶液;s4:作物生长至拔节孕穗期,对作物的叶面喷施第二氯化镧溶液。
7.本发明的利用氯化镧种植作物的方法,利用氯化镧溶液浸种,可以促进作物种子的新陈代谢,有效促进种子萌发,发芽率提高,缩短生长周期;在营养生长期向作物的叶面喷施氯化镧溶液,氯化镧可提高作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在拔节孕穗期向叶面喷施氯化镧溶液,促进作物生长,加强了作物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为后期干物质的积累奠定基础,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使用氯化镧种植可增强作物抗病、抗寒、抗旱的能力;将氯化镧溶液在浸种、喷洒等环节系统化操作,更好在作物种子的种芽发育关键时期发挥促生长作用,无需长期浇灌使用,操作简单,节约成本。
8.进一步,s2中在营养生长期喷施一次第二氯化镧溶液;s3中在拔节孕穗期对作物的液面喷施一次第二氯化镧溶液,可有效起到在关键时期促进生长的效果。
9.进一步,s1中第一氯化镧溶液的浓度为2-20mg/l,所述第一氯化镧溶液在该浓度范围内能使所述作物的有效种子经过浸泡后提高发芽率。
10.进一步,s2中第一氯化镧溶液的浓度为2-5mg/l,作物在营养生长期对氯化镧的吸收效果比浸种时的吸收效果差,若第二氯化镧溶液的浓度过高,作物无法吸收,提高农艺性状的作用较差;若浓度过低,则无法达到提高农艺性状的效果。
11.进一步,s2中将所述有效种子置于恒温条件下培养,维持温度为25℃-40℃,有利
于所述有效种子催芽露白。
12.进一步,s2中将所述有效种子置于自然环境下培养,在节约成本的条件下使所述有效种子催芽露白。
13.进一步,在对作物的有效种子进行浸种之前,将作物的种子进行筛选得到作物的有效种子。进行筛选得到有效种子有利于提高种植效率。
14.进一步,将作物的种子放入无碘海盐水中,下沉在无碘海盐水溶液底部的种子作为作物的有效种子。此为一种筛选种子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快速筛选得到作物的有效种子。
15.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氯化镧种植作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s1:将作物的有效种子放入第一氯化镧溶液中,浸种20-24小时;
18.s2:对浸种后的有效种子进行培养;
19.s3:所述有效种子培养至出苗后,在营养生长期对作物的叶面喷施第二氯化镧溶液;
20.s4:作物生长至拔节孕穗期,对作物的叶面喷施第二氯化镧溶液。
21.其中所述营养生长期指作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建成、增长的量变过程,一般以叶片长出到抽穗之前的阶段称为营养生长期。对作物的叶面喷施所述第二氯化镧溶液,以将叶面喷湿,有溶液滴落为标准。
22.本发明的利用氯化镧种植作物的方法,利用氯化镧溶液浸种,可以促进作物种子的新陈代谢,有效促进种子萌发,发芽率提高,缩短生长周期;在营养生长期向作物的叶面喷施氯化镧溶液,氯化镧可提高作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在拔节孕穗期向叶面喷施氯化镧溶液,促进作物生长,加强了作物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为后期干物质的积累奠定基础,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使用氯化镧种植可增强作物抗病、抗寒、抗旱的能力;将氯化镧溶液在浸种、喷洒等环节系统化操作,更好在作物种子的种芽发育关键时期发挥促生长作用,无需长期浇灌使用,操作简单,节约成本。
23.在对作物的有效种子浸种之前,将作物的种子进行筛选得到作物的有效种子,进行筛选得到有效种子有利于提高种植效率。可选地,将作物的种子放入无碘海盐水溶液中,下沉在无碘海盐水溶液的底部的种子作为作物的有效种子,此为一种筛选种子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快速筛选得到作物的有效种子。
24.s1中第一氯化镧溶液的浓度为2-20mg/l,所述第一氯化镧溶液在该浓度范围内能使所述作物的有效种子经过浸泡后提高发芽率。s2中第二氯化镧溶液的浓度为2-5mg/l,作物在营养生长期对氯化镧的吸收效果比s1浸种时的吸收效果差,若第二氯化镧溶液的浓度过高,作物无法吸收,提高农艺性状的作用较差;若浓度过低,则无法达到提高农艺性状的效果。
25.s2中将所述有效种子置于恒温条件下培养,维持温度为25℃-40℃,有利于所述有效种子催芽露白;或将所述有效种子置于自然环境下培养,在节约成本的条件下使所述有效种子催芽露白。
26.实施例1
27.本实施例1种植作物为水稻。利用10%无碘海盐水对水稻种子进行种子筛选,将沉在无碘海盐水溶液底部的水稻种子作为有效种子。将两份等量的有效种子放入尼龙网扎紧,分别放入清水和10mg/l氯化镧溶液中,密封环境下浸种24小时,其中清水浸种作为对照组,氯化镧溶液浸种作为处理组。取出放有有效种子的尼龙网沥干水分,放入恒温恒压培养箱培育0、6、12、24小时;统计和记录各时间段有效种子的发芽率。上述清水浸种和氯化镧溶液浸种处理分别重复三次,得到表1。如表1所示,经过1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的有效种子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发芽率均高于清水浸种的有效种子,且浸种后24小时的发芽率达到98.1%,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水稻种子发芽率的提高。
28.表1氯化镧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9.处理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清水浸种05.2%32.7%78.9%氯化镧溶液浸种016.4%51.6%98.1%
30.实施例2
31.本实施例2种植作物为水稻。利用10%无碘海盐水对水稻种子进行种子筛选,将沉在无碘海盐水溶液底部的水稻种子作为有效种子。将两份等量的有效种子放入尼龙网扎紧,分别放入清水和20mg/l氯化镧液溶液中,密封环境下浸种24小时,其中清水浸种作为对照组,氯化镧溶液浸种作为处理组。取出放有有效种子的尼龙网沥干水分,放入恒温恒压培养箱培育0、6、12、24小时;统计和记录各时间段种子的发芽率。上述清水浸种和氯化镧溶液浸种处理分别重复三次,得到表2。如表2所示,经过2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的有效种子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发芽率均高于清水浸种的有效种子,且浸种后24小时的发芽率达到99.2%,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水稻种子发芽率的提高。
32.表2氯化镧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3.处理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清水浸种05.2%32.7%78.9%氯化镧浸种010.5%52.4%99.2%
34.实施例3
35.取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水稻的有效种子和1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水稻的有效种子,分别播种到装配有土壤的pvc栽培种植斗中,每个pvc栽培种植斗移栽4株水稻的有效种子。分别设置对照组(清水处理)和处理组(2mg/l氯化镧溶液处理),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对9个pvc栽培种植斗进行实验,其中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水稻有效种子设置为对照组进行清水处理,1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水稻有效种子设置为处理组进行氯化镧溶液处理。所述有效种子出苗后形成水稻植株,用清水喷施对照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水稻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用2mg/l氯化镧溶液喷施处理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水稻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记录水稻植株整个生育期的农艺性状等指标,直至收获测产,其中生育期指作物的整个生长时期,从出生一直到收获,主要包括分蘖、拔节、灌浆等。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并记录在表3。如表3所示,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水稻植株,株高、叶长、分蘖数、穗长、穗数均大于对照组,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水稻植株,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组,由此
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改良水稻农艺性状。
36.表3氯化镧溶液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37.处理株高(cm)叶长(cm)分蘖数(个)穗长(cm)穗数(个)对照组(清水)101.38
±
3.4837.48
±
4.8316.00
±
4.0820.49
±
1.8215.66
±
2.96处理组(氯化镧溶液)108.37
±
4.7940.28
±
3.0919.83
±
3.8822.41
±
1.3217.50
±
3.55
38.实施例4
39.取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水稻的有效种子和2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水稻的有效种子,分别播种到装配有土壤的pvc栽培种植斗中,每个pvc栽培种植斗移栽4株水稻的有效种子。分别设置对照组(清水处理)和处理组(5mg/l氯化镧溶液处理),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对9个pvc栽培种植斗进行实验,其中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水稻有效种子设置为对照组进行清水处理,2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水稻有效种子设置为处理组进行氯化镧溶液处理。所述有效种子出苗后形成水稻植株,用清水喷施对照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水稻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用5mg/l氯化镧溶液喷施处理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水稻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记录水稻植株整个生育期的农艺性状等指标,直至收获测产,其中生育期指作物的整个生长时期,从出生一直到收获,主要包括分蘖、拔节、灌浆等。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并记录在表4。如表4所示,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水稻植株,株高、叶长、分蘖数、穗长、穗数均大于对照组,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水稻植株,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改良水稻农艺性状。
40.表4氯化镧溶液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0041][0042]
实施例5
[0043]
本实施例5种植作物为玉米。利用10%无碘海盐水对玉米种子进行种子筛选,捞去漂浮的玉米种子,将沉在无碘海盐水溶液底部的玉米种子作为作物的有效种子。将两份有效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尼龙网中,每份有效种子为100粒,并分别向两个尼龙网放入清水和10mg/l氯化镧溶液,密封环境下浸种24小时,其中清水浸种作为对照组,氯化镧溶液浸种作为处理组。取出尼龙网沥干水分,放入恒温恒压培养箱培育0、6、12、24小时;统计和记录各时间段有效种子的发芽率。上述清水浸种和氯化镧溶液浸种处理分别重复三次,得到表5。如表5所示,经过1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的玉米的有效种子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发芽率均高于清水浸种的有效种子,且浸种后24小时的发芽率达到90.4%,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提高。
[0044]
表5氯化镧溶液浸种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0045]
处理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清水浸种05.1%28.9%86.5%
氯化镧溶液浸种07.7%32.3%90.4%
[0046]
实施例6
[0047]
本实施例6种植作物为玉米。利用10%无碘海盐水对玉米种子进行种子筛选,捞去漂浮的玉米种子,将沉在无碘海盐水溶液底部的玉米种子作为作物的有效种子。将两份有效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尼龙网中,每份有效种子为100粒,并分别向两个尼龙网放入清水和20mg/l氯化镧溶液,密封环境下浸种24小时,其中清水浸种作为对照组,氯化镧溶液浸种作为处理组。取出尼龙网沥干水分,放入恒温恒压培养箱培育0、6、12、24小时;统计和记录各时间段有效种子的发芽率。上述清水浸种和氯化镧溶液浸种处理分别重复三次,得到表6。如表6所示,经过2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的玉米的有效种子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发芽率均高于清水浸种的有效种子,且浸种后24小时的发芽率达到92.4%,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提高。
[0048]
表6氯化镧溶液浸种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0049]
处理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清水浸种05.1%28.9%86.5%氯化镧溶液浸种07.8%34.5%92.4%
[0050]
实施例7
[0051]
取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玉米的有效种子和1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玉米的有效种子,分别播种到装配有土壤的pvc栽培种植斗中,每个pvc栽培种植斗种植3粒有效种子,所述有效种子放置的位置为所述pvc栽培种植斗的中央,所述有效种子的种植深度为1cm。分别设置对照组(清水处理)和处理组(3mg/l氯化镧溶液处理),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对4个pvc栽培种植斗进行实验,其中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玉米有效种子设置为对照组进行清水处理,1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玉米有效种子设置为处理组进行氯化镧溶液处理。所述有效种子出苗形成玉米植株,用清水喷施对照区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玉米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用3mg/l氯化镧溶液喷施处理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玉米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记录玉米植株整个生育期的农艺性状等指标,直至收获测产,其中生育期指作物的整个生长时期。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并记录在表7。如表7所示,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玉米植株,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均大于对照组,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改良玉米农艺性状。
[0052]
表7氯化镧溶液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0053]
处理株高(cm)叶长(cm)叶宽(cm)茎粗(mm)对照组(清水)196.54
±
2.8374.18
±
2.459.72
±
1.2375.44+1.36处理组(氯化镧溶液)202.12
±
4.8678.33
±
2.5610.41
±
2.6583.22
±
2.53
[0054]
实施例8
[0055]
取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玉米的有效种子和2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玉米的有效种子,分别播种到装配有土壤的pvc栽培种植斗中,每个pvc栽培种植斗种植3粒有效种子,所述有效种子放置的位置为所述pvc栽培种植斗的中央,所述有效种子的种植深度为1cm。分别设置对照组(清水处理)和处理组(5mg/l氯化镧溶液处理),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对4个pvc栽培种植斗进行实验,其中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玉米有效种子设置为对
照组进行清水处理,2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玉米有效种子设置为处理组进行氯化镧溶液处理。所述有效种子出苗形成玉米植株,用清水喷施对照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玉米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用5mg/l氯化镧溶液喷施处理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玉米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记录玉米植株整个生育期的农艺性状等指标,直至收获测产,其中生育期指作物的整个生长时期。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并记录在表8。如表8所示,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玉米植株,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均大于对照组,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改良玉米农艺性状。
[0056]
表8氯化镧溶液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0057]
处理株高(cm)叶长(cm)叶宽(cm)茎粗(mm)对照组(清水)196.54
±
2.8374.18
±
2.459.72
±
1.2375.44+1.36处理组(氯化镧溶液)201.40
±
3.1179.11
±
1.2510.11
±
4.3277.28
±
4.66
[0058]
实施例9
[0059]
本实施例9种植作物为小麦,选用川麦104种子进行种植。利用10%无碘海盐水对小麦种子进行种子筛选,捞去漂浮的小麦种子,将沉在无碘海盐水溶液底部的小麦种子作为作物的有效种子。将两份有效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尼龙网中,每份有效种子为200g,将所述有效种子放入5%高锰酸钾溶液中浸种30分钟。将浸种后的有效种子捞出,冲洗干净并沥干。分别向两个尼龙网放入清水和10mg/l氯化镧溶液,密封环境下浸种24小时,其中清水浸种作为对照组,氯化镧溶液浸种作为处理组。取出尼龙网沥干水分,放入恒温恒压培养箱培育0、6、12、24小时;统计和记录各时间段有效种子的发芽率。上述清水浸种和氯化镧溶液浸种处理分别重复三次,得到表9。如表9所示,经过1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的小麦的有效种子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发芽率均高于清水浸种的有效种子,且浸种后24小时的发芽率达到84.6%,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提高。
[0060]
表9氯化镧溶液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0061][0062][0063]
实施例10
[0064]
本实施例10种植作物为小麦,选用川麦104种子进行种植。利用10%无碘海盐水对小麦种子进行种子筛选,捞去漂浮的小麦种子,将沉在无碘海盐水溶液底部的小麦种子作为作物的有效种子。将两份有效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尼龙网中,每份有效种子为200g,将所述有效种子放入5%高锰酸钾溶液中浸种30分钟。将浸种后的有效种子捞出,冲洗干净并沥干。分别向两个尼龙网放入清水和20mg/l氯化镧溶液,密封环境下浸种24小时,其中清水浸种作为对照组,氯化镧溶液浸种作为处理组。取出尼龙网沥干水分,放入恒温恒压培养箱培育0、6、12、24小时;统计和记录各时间段有效种子的发芽率。上述清水浸种和氯化镧溶液浸种处理分别重复三次,得到表10。如表10所示,经过2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的小麦的有效种子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发芽率均高于清水浸种的有效种子,且浸种后24小时的发芽
率达到85.1%,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提高。
[0065]
表10氯化镧溶液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0066]
处理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清水浸种04.7%40.1%79.6%氯化镧溶液浸种05.9%47.2%85.1%
[0067]
实施例11
[0068]
取清水浸种后的川麦104的有效种子和1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川麦104的有效种子,分别播种到装配有土壤的pvc栽培种植斗中,每个种植斗种植6穴,每穴种植5粒所述有效种子。分别设置对照组(清水处理)和处理组(3mg/l氯化镧溶液处理),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对9个pvc栽培种植斗进行实验,其中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有效种子设置为对照组进行清水处理,1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有效种子设置为处理组进行氯化镧溶液处理。所述有效种子出苗后形成小麦植株,用清水喷施对照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小麦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用3mg/l氯化镧溶液喷施处理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小麦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记录小麦植株整个生育期的农艺性状等指标,直至收获测产,其中生育期指作物的整个生长时期。实验统计分析并记录在表11。如表11所示,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小麦植株,株高、穗长、穗粒数均大于对照组,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小麦植株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改良小麦农艺性状。
[0069]
表11氯化镧溶液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0070]
处理株高(cm)穗长(cm)穗粒数(粒)对照组(清水)70.17
±
2.366.62
±
1.1623.31
±
1.33处理组(氯化镧溶液)74.15
±
1.497.03
±
2.1425.40
±
1.64
[0071]
实施例12
[0072]
取浸种后的川麦104的有效种子和2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川麦104的有效种子,分别播种到装配有土壤的pvc栽培种植斗中,每个种植斗种植6穴,每穴种植5粒所述有效种子。分别设置对照组(清水处理)和处理组(5mg/l氯化镧溶液处理),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对9个pvc栽培种植斗进行实验,其中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有效种子设置为对照组进行清水处理,20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有效种子设置为处理组进行氯化镧溶液处理。所述有效种子出苗后形成小麦植株,用清水喷施对照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小麦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用5mg/l氯化镧溶液喷施处理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小麦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记录小麦植株整个生育期的农艺性状等指标,直至收获测产,其中生育期指作物的整个生长时期。实验统计分析并记录在表12。如表12所示,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小麦植株,株高、穗长、穗粒数均大于对照组,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小麦植株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改良小麦农艺性状。
[0073]
表12氯化镧溶液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0074]
处理株高(cm)穗长(cm)穗粒数(粒)对照组(清水)70.17
±
2.366.62
±
1.1623.31
±
1.33
处理组(稀土液)74.58
±
1.567.12
±
2.5629.42
±
1.46
[0075]
实施例13
[0076]
本实施例13种植作物为水稻。利用10%无碘海盐水对水稻种子进行种子筛选,将沉在无碘海盐水溶液底部的水稻种子作为有效种子。将两份等量的有效种子放入尼龙网扎紧,分别放入清水和2mg/l氯化镧溶液中,密封环境下浸种20小时。取出放有有效种子的尼龙网沥干水分,放入恒温恒压培养箱培育0、6、12、24小时;统计和记录各时间段有效种子的发芽率。上述清水浸种和氯化镧溶液浸种处理分别重复三次,得到表13。如表13所示,经过2mg/l氯化镧溶液浸种的有效种子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发芽率均高于清水浸种的有效种子,且浸种后24小时的发芽率达到96.7%,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水稻种子发芽率的提高。
[0077]
表13氯化镧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0078]
处理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清水浸种05.2%32.7%78.9%氯化镧溶液浸种012.6%51.3%96.7%
[0079]
实施例14
[0080]
取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水稻的有效种子和2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水稻的有效种子,分别播种到装配有土壤的pvc栽培种植斗中,每个pvc栽培种植斗移栽4株水稻的有效种子。分别设置对照组(清水处理)和处理组(2mg/l氯化镧溶液处理),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对9个pvc栽培种植斗进行实验,其中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水稻有效种子设置为对照组进行清水处理,2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水稻有效种子设置为处理组进行氯化镧溶液处理。所述有效种子出苗后形成水稻植株,用清水喷施对照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水稻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用2mg/l氯化镧溶液喷施处理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水稻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记录水稻植株整个生育期的农艺性状等指标,直至收获测产,其中生育期指作物的整个生长时期,从出生一直到收获,主要包括分蘖、拔节、灌浆等。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并记录在表14。如表14所示,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水稻植株,株高、叶长、分蘖数、穗长、穗数均大于对照组,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水稻植株,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改良水稻农艺性状。
[0081]
表14氯化镧溶液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0082]
处理株高(cm)叶长(cm)分蘖数(个)穗长(cm)穗数(个)对照组(清水)101.38
±
3.4837.48
±
4.8316.00
±
4.0820.49
±
1.8215.66
±
2.96处理组(氯化镧溶液)108.22
±
3.5739.54
±
3.2718.46
±
3.7222.11
±
1.2517.74
±
2.45
[0083]
实施例15
[0084]
本实施例15种植作物为玉米。利用10%无碘海盐水对玉米种子进行种子筛选,捞去漂浮的玉米种子,将沉在无碘海盐水溶液底部的玉米种子作为作物的有效种子。将两份有效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尼龙网中,每份有效种子为100粒,并分别向两个尼龙网放入清水和2mg/l氯化镧溶液,密封环境下浸种20小时。取出尼龙网沥干水分,放入恒温恒压培养箱培育0、6、12、24小时;统计和记录各时间段有效种子的发芽率。上述清水浸种和氯化镧溶液浸种处理分别重复三次,得到表15。如表15所示,经过2mg/l氯化镧溶液浸种的玉米的有效种
子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发芽率均高于清水浸种的有效种子,且浸种后24小时的发芽率达到89.9%,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提高。
[0085]
表15氯化镧溶液浸种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0086]
处理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清水浸种05.1%28.9%86.5%氯化镧溶液浸种07.2%31.7%89.9%
[0087]
实施例16
[0088]
取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玉米的有效种子和2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玉米的有效种子,分别播种到装配有土壤的pvc栽培种植斗中,每个pvc栽培种植斗种植3粒有效种子,所述有效种子放置的位置为所述pvc栽培种植斗的中央,所述有效种子的种植深度为1cm。分别设置对照组(清水处理)和处理组(2mg/l氯化镧溶液处理),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对4个pvc栽培种植斗进行实验,其中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玉米有效种子设置为对照组进行清水处理,2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玉米有效种子设置为处理组进行氯化镧溶液处理。所述有效种子出苗形成玉米植株,用清水喷施对照区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玉米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用2mg/l氯化镧溶液喷施处理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玉米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记录玉米植株整个生育期的农艺性状等指标,直至收获测产,,其中生育期指作物的整个生长时期。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并记录在表16。如表16所示,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玉米植株,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均大于对照组,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改良玉米农艺性状。
[0089]
表16氯化镧溶液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0090]
处理株高(cm)叶长(cm)叶宽(cm)茎粗(mm)对照组(清水)196.54
±
2.8374.18
±
2.459.72
±
1.2375.44+1.36处理组(氯化镧溶液)201.57
±
3.8577.82
±
1.3610.23
±
3.1481.51
±
3.45
[0091]
实施例17
[0092]
本实施例17种植作物为小麦,选用川麦104种子进行种植。利用10%无碘海盐水对小麦种子进行种子筛选,捞去漂浮的小麦种子,将沉在无碘海盐水溶液底部的小麦种子作为作物的有效种子。将两份有效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尼龙网中,每份有效种子为200g,将所述有效种子放入5%高锰酸钾溶液中浸种30分钟。将浸种后的有效种子捞出,冲洗干净并沥干。分别向两个尼龙网放入清水和2mg/l氯化镧溶液,密封环境下浸种20小时。取出尼龙网沥干水分,放入恒温恒压培养箱培育0、6、12、24小时;统计和记录各时间段有效种子的发芽率。上述清水浸种和氯化镧溶液浸种处理分别重复三次,得到表17。如表17所示,经过2mg/l氯化镧溶液浸种的小麦的有效种子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发芽率均高于清水浸种的有效种子,且浸种后24小时的发芽率达到83.8%,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提高。
[0093]
表17氯化镧溶液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0094]
处理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清水浸种04.2%40.1%79.6%
氯化镧溶液浸种05.4%44.6%83.8%
[0095]
实施例18
[0096]
取清水浸种后的川麦104的有效种子和2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川麦104的有效种子,分别播种到装配有土壤的pvc栽培种植斗中,每个种植斗种植6穴,每穴种植5粒所述有效种子。分别设置对照组(清水处理)和处理组(2mg/l氯化镧溶液处理),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对9个pvc栽培种植斗进行实验,其中清水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有效种子设置为对照组进行清水处理,2mg/l氯化镧溶液浸种后催芽露白的有效种子设置为处理组进行氯化镧溶液处理。所述有效种子出苗后形成小麦植株,用清水喷施对照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小麦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用2mg/l氯化镧溶液喷施处理组处于营养生长期、拔节孕穗期的小麦植株叶面,其中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各喷施一次;记录小麦植株整个生育期的农艺性状等指标,直至收获测产,其中生育期指作物的整个生长时期。实验统计分析并记录在表18。如表18所示,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小麦植株,株高、穗长、穗粒数均大于对照组,经过氯化镧溶液处理的小麦植株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得氯化镧溶液有利于改良小麦农艺性状。
[0097]
表18氯化镧溶液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0098]
处理株高(cm)穗长(cm)穗粒数(粒)对照组(清水)70.17
±
2.366.62
±
1.1623.31
±
1.33处理组(氯化镧溶液)73.92
±
1.257.06
±
2.2326.2
±
2.15
[0099]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