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水面沉水植物幼苗水下栽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3308发布日期:2020-09-23 00:1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水面沉水植物幼苗水下栽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水面沉水植物幼苗水下栽种装置,属于水质生态环境修复与水质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大水面主要指代的是如湖泊、水库、江河、湿地等相对较大水面积的水域。在过去的三十年,随工业、种植业的高速发展和自身不科学的水产养殖方式(如网箱养殖、投肥养殖、围栏养殖等)盛行,污染物大量输入和内生,大水面水体普遍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现象,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始丧失。当前,对大水面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和维护是当前一个重要工作。

在治理水污染和修复水生生态环境的三大方法:物理治理法、化学治理法、生物治理法中,生物法因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利于生态环境构建与恢复而被大力推广,其具体是依靠水生动物食物链的构建、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或是有益微生物的添加来改善水质。在实际应用中,水生植物(主要是沉水植物)一般是用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和启动改良生态环境的的首选和必备材料。

大多数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眼子菜等)适宜生活在0.5-1.5m深的浅水区域。沉水植物的种植方法主要有种子种植、幼苗种植这两种。在大水面进行幼苗种植是个难点,因为一是难以人为降低水位,二是直接抛秧式的种植方式会导致种无法入土扎根。故,急需一种不伤害幼苗且可将秧苗直接送入水下淤泥处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水面沉水植物幼苗水下栽种装置,以实现水下幼苗种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大水面沉水植物幼苗水下栽种装置,包括船体,在船体两侧各固定有一支撑架,在每个支撑架上各固定有一幼苗暂存箱,所述幼苗暂存箱是由靠近船体侧的斜面板、与斜面板相对的一侧的竖面板、底板,以及连接斜面板与竖面板前后两侧的竖向侧板围成,其中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幼苗出口,在底板的外底部且对应每个幼苗出口的位置连接且连通有竖向设置的幼苗下滑通道,每个幼苗下滑通道底部连接且连通有一送苗波纹管,所有的送苗波纹管底部固定在同一块集中固定板上,集中固定板上对应每根送苗波纹管处开始有贯穿集中固定板上下的通孔且每个通孔向上、向下分别延伸出突出集中固定板上、下的接头部,每个送苗波纹管底部可拆卸固定在对应的通孔中位于上面的接头部上,在每个通孔中位于下面那个接头部上固定有一喇叭状苗出口;每块集中固定板顶部前后两端均固定有一升降气缸的伸缩杆端,升降气缸固定在船体对应侧壁上。

优选地,在每个幼苗暂存箱一侧各通过螺栓固定有一支撑座,支撑座上通过螺栓固定有一抽吸泵,抽吸泵的进口固定有进水软管,进水软管另一端放入水中,抽吸泵的出口固定有出水软管,出水软管另一端放入幼苗暂存箱内。冲洗管用于冲洗幼苗暂存箱内壁粘上的泥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为船载式结构,方便在大水面上进行播种操作;

2、通过将幼苗暂存箱上靠近船体侧设计成斜面,当将带泥土的幼苗顺着斜面放置后,在幼苗的自重下进入竖向设置的幼苗下滑通道,继续在重力作用下进入送苗波纹管,最后由喇叭状出苗口排出而送入淤泥中,实现水下多点插播,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幼苗暂存箱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现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以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的等同或相似替换,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且下文未详述部分,均按现有技术进行。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水面沉水植物幼苗水下栽种装置,包括船体1,在船体1两侧各通过螺栓固定有一工字型支撑架2,在每个支撑架2上各通过螺栓固定有一幼苗暂存箱3,所述不锈钢材质的幼苗暂存箱3是由靠近船体1侧的内壁光滑的斜面板3.1、与斜面板3.1相对的一侧的竖面板3.2、底板,以及连接斜面板3.1与竖面板3.2前后两侧的竖向侧板围成且相邻的相对应部分采用焊接固定或是螺栓固定,幼苗暂存箱3中斜面板、竖面板的长度相等且该长度(对应船体前后方向)是斜面板与竖面板之间宽度的4-8倍,其中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幼苗出口3.3,在底板的外底部且对应每个幼苗出口3.3的位置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且连通有竖向设置的不锈钢材质制作的幼苗下滑通道4,每个幼苗下滑通道4内壁光滑且底部通过螺纹连接且连通有一送苗波纹管5且在螺纹连接处用铁丝箍紧,所有的不锈钢材质的送苗波纹管5底部固定在同一块集中固定板6上,集中固定板6上对应每根送苗波纹管5处开设有贯穿集中固定板6上下的通孔6.1且每个通孔6.1向上、向下分别延伸出突出集中固定板上、下的带外螺纹的接头部,每个送苗波纹管底部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或是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对应的通孔中位于上面的接头部上,在每个通孔中位于下面那个接头部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或是焊接的方式固定有一喇叭状苗出口7;每块集中固定板6顶部前后两端均通过焊接的方式或是通过螺栓固定有一升降气缸8的伸缩杆端,升降气缸8的伸缩杆竖直伸缩,升降气缸8通过螺栓固定在船体对应侧壁上。

在每个幼苗暂存箱3一侧各通过螺栓固定有一支撑座,支撑座上通过螺栓固定有一抽吸泵9,抽吸泵9的进口按常规方式固定有进水软管,进水软管另一端放入水中,抽吸泵的出口按常规方式固定有出水软管,出水软管另一端放入幼苗暂存箱3内。冲洗管用于冲洗幼苗暂存箱内壁粘上的泥土。

在将待种植的沉水植物苗从育苗盘中取出之前,上下晃动育苗盘,使植物苗根部的土壤紧实,育苗盘中育苗孔为三角锥状。植物苗取出时保留植物苗根部的土壤,然后将其带土壤的植物苗船体内。开动船体,将其驶入待栽种区域(栽种区域的水深事先有经过探测出),启动升降气缸8,带动集中固定板6下降,从而带动拉动送苗波纹管5伸展、喇叭状出苗口7下降。本发明根据事先探测出的栽种区域的水深情况,设定幼苗下滑通道长度及送苗波纹管5的伸展之后的长度,以使幼苗下滑通道4的长度及送苗波纹管5的伸缩长度充分满足喇叭状出苗口7能够下降至水下淤泥中5-8cm。当升降气缸伸展至最大位置时,即表示下降至最低点,此时,位于船体上的操作工人(设定两名以上),将带土的幼苗一兜兜顺着幼苗暂存斗的斜面放入后,在幼苗的自重下进入竖向设置的幼苗下滑通道,继续在重力作用下进入送苗波纹管,最后由喇叭状出苗口排出而送入淤泥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水面沉水植物幼苗水下栽种装置,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在船体两侧各固定有一支撑架,在每个支撑架上各固定有一幼苗暂存箱,所述幼苗暂存箱是由靠近船体侧的斜面板、与斜面板相对的一侧的竖面板、底板,以及连接斜面板与竖面板前后两侧的竖向侧板围成,其中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幼苗出口,在底板的外底部且对应每个幼苗出口的位置连接且连通有竖向设置的幼苗下滑通道,每个幼苗下滑通道底部连接且连通有一送苗波纹管,所有的送苗波纹管底部固定在同一块集中固定板上,集中固定板上对应每根送苗波纹管处开始有贯穿集中固定板上下的通孔且每个通孔向上、向下分别延伸出突出集中固定板上、下的接头部,每个送苗波纹管底部可拆卸固定在对应的通孔中位于上面的接头部上,在每个通孔中位于下面那个接头部上固定有一喇叭状苗出口;每块集中固定板顶部前后两端均固定有一升降气缸的伸缩杆端,升降气缸固定在船体对应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水面沉水植物幼苗水下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幼苗暂存箱一侧各通过螺栓固定有一支撑座,支撑座上通过螺栓固定有一抽吸泵,抽吸泵的进口固定有进水软管,进水软管另一端放入水中,抽吸泵的出口固定有出水软管,出水软管另一端放入幼苗暂存箱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水面沉水植物幼苗水下栽种装置,包括船体,在船体两侧各固定有一支撑架,在每个支撑架上各固定有一幼苗暂存箱,在幼苗暂存箱底板的外底部且对应每个幼苗出口的位置连接且连通有竖向设置的幼苗下滑通道,每个幼苗下滑通道底部连接且连通有一送苗波纹管,所有的送苗波纹管底部固定在同一块集中固定板上,在集中固定板的每个通孔底部固定有一喇叭状苗出口;每块集中固定板顶部前后两端均固定有一升降气缸的伸缩杆端。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水下多点插播,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克忠;刘飞;杨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湖水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7
技术公布日:2020.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