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面清洁自卸式残膜打捆回收机

文档序号:24695439发布日期:2021-04-16 11:4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面清洁自卸式残膜打捆回收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面清洁自卸式残膜打捆回收机。


背景技术:

2.地膜覆盖是旱作农业的关键技术措施,因其显著的增温保肥、抗旱节水、节劳减支等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但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性的难题。甘肃省作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90年代得到全面普及,近十年来有了更大发展,地膜覆盖面积是仅次于新疆的第二大省份。随着农膜使用量的快速增长,废旧农膜对人们生产生活环境的负面影响正在扩大。随意丢弃的废旧农膜、残留在田间的农膜,不仅造成了人们的“视觉污染”,而且还存在破坏土壤结构、牲畜误食引起疾病、焚烧处理引发二次污染等“潜在危害”。
3.在河西走廊地区,玉米的种植模式为灌区全地膜覆盖,在一季玉米的生长期要对其灌溉5次,每次间隔20天左右,而在玉米收获时大多采用秸秆打捆机进行回收,使其膜面覆盖的秸秆较多,并且膜面存在土壤板结。而河西地区的残膜回收主要以人工回收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人工捡拾存在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捡拾效率低、无法捡拾残留在土壤中的碎膜等缺点。简易的搂膜机又存在膜面较脏、收净率低、留有根茬、机械化程度低等缺陷。
4.为了解决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的膜面脏、效率低、膜杂不可分离、膜土不能分离,在分析了现有残膜回收机的优缺点后,结合河西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特征,设计了一种新型玉米膜面清洁打捆自卸式残膜回收机,能有效克服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完成膜面的秸秆清洁、残土还田、残膜的捡拾打捆、残膜捆自动卸捆的膜面清洁自卸式残膜打捆回收机。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膜面清洁自卸式残膜打捆回收机,其关键技术在于,其包括:
7.机架,用于固定和安装各装置和零部件,通过三点悬挂与动力机连接;
8.限深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机具与地面的相对高度;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前端的限深轮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中下方的镇压辊;
9.膜面清洁装置,用于将地表的秸秆打碎并收集输送到田间一侧;
10.起膜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后方,用于划破地面根茬、挑起地膜并向下一工序喂入地膜;
11.地膜打捆回收装置,包括打捆装置、卸捆装置和残土收集装置;所述打捆装置与所述起膜输送装置衔接,将其喂入的地膜打成膜捆;所述卸捆装置能将整个所述打捆装置提升打开和降低关闭,提升打开能实现所述打捆装置的膜捆卸除,降低关闭实现所述打捆装置的动力输入和地膜打捆;残土收集装置能收集所述打捆装置工作过程中落出的残土,并
将残土输送到田间一侧;及
12.动力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传递动力。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打捆装置包括两对上部铰连在一起的固定侧板和开盖侧板,两对所述固定侧板和开盖侧板之间转动设置有若干呈圆状排布的转辊,若干所述转辊通过链轮和链条传动向同一方向旋转,若干所述转辊在两个所述固定侧板下方之间留有地膜入口;所述固定侧板下方的所述转辊上设置有打捆装置动力接入齿轮。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卸捆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固定立架,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立架上的滑动架,顶升所述滑动架的顶升液压缸,设置在所述滑动架两侧的定滑轮,绕过所述定滑轮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立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动架上的连接链,驱动所述开盖侧板旋转的开盖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开盖侧板开口处的卸膜导板组件;所述打捆装置固定在所述滑动架上;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卸膜导板组件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开盖侧板处的v型的卸膜导板和固定在所述机架上顶升所述卸膜导板一侧的卸膜导板液压缸。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盖机构包括固定在两个所述固定侧板之间的第一保持轴、固定在两个所述开盖侧板之间的第二保持轴及固定在所述第一保持轴上的开盖液压缸,所述开盖液压缸的动力轴与所述第二保持轴铰连。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残土收集装置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打捆装置下方的定导土板、铰连在所述滑动架上的动导土板及向一侧输送残土的残土螺旋输送器,所述残土螺旋输送器的上部留有进土口、一侧留有漏土口;所述动导土板通过随动链与所述开盖侧板连接,所述动导土板和定导土板打捆状态下两板下方开口缩小,与所述残土螺旋输送器的进土口相对。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膜面清洁装置包括由甩刀前挡板、甩刀后挡板和所述机架的两个侧板围成的灭茬腔,所述灭茬腔下方留有灭茬口,上方一侧留有秸秆排出口;所述灭茬腔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灭茬甩茬装置和秸秆螺旋输送器,所述秸秆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秸秆螺旋输送器一端。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起膜输送装置包括其包括起膜铲安装架、若干起膜铲、拉簧固定板、若干起膜铲上拉簧、若干起膜铲下拉簧、起膜铲安装架高度调节部件、捡拾装置及地膜喂入装置,所述捡拾装置与所述地膜喂入装置衔接,所述地膜喂入装置与所述打捆装置衔接;所述起膜铲安装架一侧并排均匀铰连有若干所述起膜铲,另一侧固定有所述拉簧固定板,若干所述起膜铲上拉簧和起膜铲下拉簧平行分设在所述起膜铲安装架的上下两侧,所述起膜铲上拉簧和起膜铲下拉簧的两端分别挂设在所述起膜铲和拉簧固定板上;所述捡拾装置与所述起膜铲相对应。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膜喂入装置为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侧板之间的喂入排刷。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起膜铲包括弧形起膜齿和设置在所述起膜齿的齿端上的铲尖,所述起膜铲上拉簧和起膜铲下拉簧分别牵拉所述弧形起膜齿的上部和下部,所述起膜铲中部通过起膜铲活动销铰连在所述起膜铲安装架上;所述捡拾装置设置在所述起膜铲的弧形内侧。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膜面清洁自卸式残膜打捆回收机,能对田间地膜进行有效的捡拾回收,在进行地膜捡拾的同时将收起的地膜打捆,方便收起起膜的后续清理收集,相比以前的捡拾机可持续工作、减少停机卸膜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
24.膜面清洁装置能对田间地面的秸秆进行有效清理还田,使膜面保持清洁防止造成地膜二次污染影响收膜,减少了打捆的杂物,从另一方面减少了停机卸膜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地膜打捆回收装置可有效将地膜打成膜捆,并在打捆时使膜面板结的残土向下回落收集还田、自动卸膜,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作业机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地膜捡拾打捆工作状态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卸膜状态的整机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地膜打捆回收装置卸膜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卸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地膜打捆回收装置打捆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膜面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起膜输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4.图9是起膜铲高度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0是起膜输送装置的部分左视结构示意图。
36.其中:1起膜铲安装架、2起膜铲、2-1弧形起膜齿、2-2铲尖、3拉簧固定板、4起膜铲上拉簧、5起膜铲下拉簧、6调节板、7u型固定板、8长槽孔、9u型口封板、10起膜铲活动销、11捡拾装置、11-1起膜滚筒、11-2曲柄、11-3偏心伸缩弹齿、11-4起膜滚筒侧板、12机架、12-1侧板、12-2悬挂架、13限深轮、14固定侧板、15开盖侧板、16转辊、17地膜入口、18打捆机动力接入齿轮、19镇压轮、20固定立架、20-1第一立柱、20-2第一连接板、20-3第二立柱、20-4第二连接板、21滑动架、21-1垂直部、21-2水平部、22顶升液压缸、23定滑轮、24连接链、25卸膜导板、26卸膜导板液压缸、27第一保持轴、28第二保持轴、29开盖液压缸、30定导土板、31动导土板、32残土螺旋输送器、33随动链、34甩刀前挡板、35甩刀后挡板、36秸秆排出口、37灭茬甩茬装置、38秸秆螺旋输送器、39喂入排刷、40漏土口、41打捆装置动力输入齿轮、42变速箱、43带传动、44链传动。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38.如图1-10所示的膜面清洁自卸式残膜打捆回收机,其包括机架12、限深调节装置、膜面清洁装置、起膜输送装置、地膜打捆回收装置和动力传动装置。
39.机架12,用于固定和安装各装置和零部件,通过三点悬挂与动力机连接。如图1-3所示,机架12主要包括两个侧板12-1和固定在两个侧板之间的悬挂架12-2。
40.限深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机具与地面的相对高度;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12前端的限深轮13和设置在所述机架12中下方的镇压辊19。限深轮13的高度可以通过限深调节臂调节,直径在300-400mm之间,其调节方式已是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以机具前进方向为前,镇压辊19在膜面清洁装置后方,除起到镇压轮作用外,还防止整个机具后半部分入土过深,同时有效将机具底部的前后两端分开,防止膜面清洁装置在进行膜面清洁工作时不被负压吸起而被打碎。
41.膜面清洁装置,用于将地表的秸秆打碎并收集输送到田间一侧。膜面清洁装置在悬挂架12-2后方、镇压辊19之前。如图7所示,膜面清洁装置包括由甩刀前挡板34、甩刀后挡板35和所述机架12的两个侧板围成的灭茬腔,所述灭茬腔下方留有灭茬口,上方一侧留有秸秆排出口36。所述灭茬腔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灭茬甩刀装置37和秸秆螺旋输送器38,所述秸秆排出口36设置在所述秸秆螺旋输送器38一端。
42.灭茬甩刀装置37在秸秆螺旋输送器38的后上方,秸秆螺旋输送器38采用右旋,直径在160-260mm之间。膜面清洁装置,利用负压原理将田间地面的玉米秸秆打碎提升输送到田间空闲一侧,能有效清理膜面多余物,减少后续起膜铲2挑膜的难度,增加地膜收净率。
43.起膜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12后方,用于划破地面根茬、挑起地膜并向打捆装置喂入地膜。如图8-10所示,起膜输送装置其包括起膜铲安装架1、若干起膜铲2、拉簧固定板3、若干起膜铲上拉簧4、若干起膜铲下拉簧5、起膜铲安装架高度调节部件、捡拾装置11及地膜喂入装置,所述捡拾装置与所述地膜喂入装置衔接,所述地膜喂入装置与所述打捆装置衔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地膜喂入装置为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侧板14之间的喂入排刷39,能有效将起膜铲2和捡拾装置11挑起、输送的地膜喂入后续的打捆装置进行打捆。
44.所述起膜铲安装架1一侧并排均匀铰连有若干所述起膜铲2,另一侧固定有所述拉簧固定板3,若干所述起膜铲上拉簧4和起膜铲下拉簧5平行分设在所述起膜铲安装架1的上下两侧,所述起膜铲上拉簧4和起膜铲下拉簧5的两端分别挂设在所述起膜铲2和拉簧固定板3上;所述捡拾装置11与所述起膜铲2相对应。
45.所述起膜铲2包括弧形起膜齿2-1和设置在所述起膜齿2-1的齿端上的铲尖2-2,所述起膜铲上拉簧4和起膜铲下拉簧5分别牵拉所述弧形起膜齿2-1的上部和下部,所述起膜铲2中部通过起膜铲活动销10铰连在所述起膜铲安装架1上;所述捡拾装置11设置在所述起膜铲2的弧形内侧。所述捡拾装置11为偏心滚筒捡拾装置,包括起膜滚筒11-1、曲柄11-2、偏心伸缩弹齿11-3、起膜滚筒侧板11-4等,偏心滚筒捡拾装置已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46.起膜铲2的铲尖2-2能有效破开根茬,避免地膜和根茬同时挑起,使残地膜顺利沿弧形起膜齿2-1上移,直至被偏心滚筒捡拾装置的偏心伸缩弹齿11-3挑起。应至少设置10个起膜铲,本实施例中设置10个。偏心滚筒捡拾装置上的偏心伸缩弹齿11-3的设置组数与起膜铲2相对应,每组设置3个,工设置9组,每个偏心伸缩弹齿11-3设置在两个起膜铲2的中间。且本实施例中,起膜滚筒11-1的直径为350-450mm,弧形起膜齿2-1的弧度与其对应。
47.当遇到起伏地面时,起膜铲上拉簧4和起膜铲下拉簧5能有效调节和改变起膜铲2的铲尖2-2的离地高度,使起膜铲2始终贴地保持有效工作状态,实现起膜铲2的仿地形工作,防止漏挑地膜的发生,提高捡拾的效率和残地膜回收率。
48.如图2,所述起膜铲安装架1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起膜铲高度调节部件,所述起膜铲高度调节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起膜铲安装架1两侧的调节板6和固定在机架12两个侧板12-1上的u型固定板7,所述u型固定板7的u型槽口与所述起膜铲安装架1相适配;所述u型固定板7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板上6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长槽孔8。
49.u型固定板7分别固定在机架12的两个侧板12-1上,起膜铲安装架1的两端卡放在u型固定板7的u型槽口中,能沿着u型槽口上下移动。需要调节整个地膜回收装的离地高度时,调节起膜铲安装架1在u型槽口内的上下高度即可,当调整到合适高度后,通过螺栓将调节板和u型固定板7固定死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固定板7上还设置有u型口封板9,防止调节高度时将起膜铲安装架1直接抬出。
50.如图1-6所示,地膜打捆回收装置包括打捆装置、卸捆装置和残土收集装置;所述打捆装置与所述起膜输送装置衔接,将其喂入的地膜打成膜捆;所述卸捆装置能将整个所述打捆装置提升打开和降低关闭,提升打开能实现所述打捆装置的膜捆卸除,降低关闭实现所述打捆装置的动力输入和地膜打捆;残土收集装置能收集所述打捆装置工作过程中落出的残土,并将残土输送到田间一侧。
51.如图4、图6所示,所述打捆装置包括两对上部铰连在一起的固定侧板14和开盖侧板15,两对所述固定侧板14和开盖侧板15之间转动设置有若干呈圆状排布的转辊16,若干所述转辊16通过链轮和链条传动向同一方向旋转,若干所述转辊16在两个所述固定侧板14下方之间留有地膜入口17,所述固定侧板14下方的所述转辊16上设置有打捆装置动力接入齿轮18。
52.当整个打捆装置被提升后,打捆装置动力接入齿轮18与打捆装置动力输入齿轮41脱开啮合,打捆装置的打捆动力解除,打捆装置向下复位后,两个齿轮啮合动力输入给转辊16。转辊16上的链轮为单排链轮或者双排链轮,通过链条实现各个转辊16朝着同一个方向旋转实现成捆动作。打捆装置动力接入齿轮18除了将动力传给转辊16,还将动力传递给喂入排刷39,使其实现地膜喂入动作。
53.喂入排刷39设置在地膜入口下侧,将起膜输送装置输送的地膜从地膜入口17喂入,若干转辊16形成的打捆腔内进行打捆。固定侧板14上设置不少于5个转辊16,开盖侧板15上设置不少于7个转辊16,形成直径不大于600mm的打捆腔,转辊16直径不小于150mm(防止转辊与转辊之间间隙过大无法打捆),转辊为六边形或八边形,防止地膜与转辊16发生缠绕。
54.如图1-6,所述卸捆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12上的固定立架20,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立架20上的滑动架21,顶升所述滑动架21的顶升液压缸22,设置在所述滑动架21两侧的定滑轮23,绕过所述定滑轮23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立架20、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动架21上的连接链24,驱动所述开盖侧板15旋转的开盖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开盖侧板15开口处的卸膜导板组件;所述打捆装置固定在所述滑动架21上。
55.定滑轮23可以是带轮,也可以是链轮,本实用新型采用链轮,相应的连接链24为链轮。采用链轮、链条的提升连接形式,能增大提升的受力范围,一方面避免顶升液压缸22单独顶升时作用点集中发生歪斜,使顶升更平稳安全系数更高哦,另一方面能避免打滑,使两侧更同步。
56.所述开盖机构包括固定在两个所述固定侧板14之间的第一保持轴27、固定在两个
所述开盖侧板15之间的第二保持轴28及固定在所述第一保持轴27上的开盖液压缸29,所述开盖液压缸29的动力轴与所述第二保持轴28铰连。
57.卸除膜捆时,卸膜捆装置通过顶升液压缸22将整个打捆装置提升一定高度,切断动力,然后通过开盖液压缸29将打捆装置的开盖侧板15绕固定侧板14旋转打开,开盖侧板15带动动导土板31将膜捆倒出到卸膜导板25上,最后由卸膜导板25将膜捆卸出。
58.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立架20和滑动架21采用滑槽滑块的滑动方式。固定立架20呈门形,包括两个槽型的第一立柱20-1和连接两个第一立柱20-1的第一连接板20-2,第一立柱20-1固定在机架12的侧板12-1上。滑动架21包括门形的升降架和滑动杆。滑动杆整体呈l状,包括垂直部21-1和水平部21-2,垂直部21-1扣合在立柱20-1上能沿其上下滑动,水平部21-2上固定打捆装置。升降架包括两个设置在第一立柱20-1内的槽型的第二立柱21-3,和连接两个第二立柱21-3的第二连接板21-4。第二立柱21-3可在第一立柱20-1内上下滑动,第二立柱21-3和垂直部21-1固定在一起,垂直部21-1的两边与第二连接板21-3的两边形成两个缝隙,两个缝隙沿着第一立柱20-1的两个边上下滑动,使提升整个打捆装置时防止歪斜,使升降更平稳。
59.如图1-3所示,所述卸膜导板组件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开盖侧板15处的v型的卸膜导板25和固定在所述机架12上顶升所述卸膜导板25一侧的卸膜导板液压缸26。卸除膜捆时,v型的卸膜导板25保证膜捆滚落到卸膜导板25上时不抛出卸膜导板25,且当卸膜导板液压缸26顶起卸膜导板25时,使膜捆顺利朝着机器一侧滑出。
60.所述残土收集装置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打捆装置下方的定导土板30、铰连在所述滑动架21上的动导土板31及向一侧输送残土的残土螺旋输送器32,所述残土螺旋输送器32的上部留有进土口、一侧留有漏土口;所述动导土板31通过随动链33与所述开盖侧板15连接,所述动导土板31和定导土板30打捆状态下两板下方开口缩小,与所述残土螺旋输送器32的进土口相对。
61.两个垂直部21-1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动导土板31转动连接在该横梁上,打捆装置正常打捆作业状态下,动导土板31不与横梁连接的一端高度在横梁之下,与定导土板30呈v字型,其小端的下方设置残土螺旋输送器32,承接和输送顺着两个导土板滑入其中的残土,两个导土板能承接上方打捆装置掉落的残土。需要卸除膜捆时,打捆装置上升,动导土板31也随之上升,开盖侧板15打开的同时,由于动导土板31通过随动链33与开盖侧板15连接,动导土板31绕横梁旋转将膜捆翻出。本文所说的残土是随地膜进入捡拾装置的土壤,主要指膜表面板结的土壤块,还有一些残留根茬、杂草带入的土壤等等,板结的土壤进入打捆装置后在打捆作用下被打碎,这些土壤会向下落入残土螺旋输送器32。
62.动力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12上,用于传递动力。包括固定在悬挂架12-2上的变速箱42,动力机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变速箱42,变送箱42再通过链传动、带传动等将动力依次传递给后续的各个装置和部件。
63.工作时,随着机具前进,膜面清洁装置先将田间捡拾行的秸秆、根茬等打碎输送到田间一侧使膜面保持清洁,起膜输送装置再将地膜挑起输送给打捆装置,打捆装置打捆的同时,将随地膜进入打捆装置的板结土壤随膜捆旋转而打碎,将这些残土收集输送到田间一侧将土壤还田,卸除膜捆时,卸膜捆装置通过顶升液压缸将整个打捆装置提升一定高度,切断动力,然后通过开盖液压缸将打捆装置的开盖侧板绕固定侧板旋转打开,开盖侧板带
动动导土板将膜捆倒出到卸膜导板上,最后由卸膜导板将膜捆卸出。
6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