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生长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8348发布日期:2020-10-28 11:31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生长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生长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植物生长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等,浇水量在植物的最大承受范围内时,若水分充足,则植物生长速度较快,若水分较少,则植物生长速度减缓,因此,可通过控制植物生长时土壤内的含水量来控制植物的生长速度,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物生长控制装置,其能够控制植物的生长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生长控制装置,包括培育桶、环形壳体及两组喷水机构,所述环形壳体固定套接在所述培育桶的外圆周面上,所述环形壳体中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使所述环形壳体内被分隔为传动腔及储水腔,两组所述喷水机构对称安装在所述培育桶的两侧,所述喷水机构包括连动杆、喷头、水泵及驱动部,所述连动杆铰接在所述培育桶的桶壁上,所述喷头固定安装在所述连动杆的内端,且其位于所述培育桶内,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腔内,所述喷头的进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且其连通之间安装有螺旋软管,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水腔的底部连通,所述驱动部安装在所述传动腔内,所述连动杆的外端与所述驱动部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连动杆往复转动,以使所述喷头的喷水朝向在所述培育桶的中心与所述培育桶的边缘之间变化。

还包括湿度传感器及plc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培育桶内,所述plc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腔内,且其分别与湿度传感器、水泵及驱动部电连接。

所述储水腔的进水口处安装有开关阀。

所述驱动部包括螺旋弹簧、偏心轮及第一驱动轴,所述偏心轮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外圆周面上,且其外圆周面与所述连动杆的外端抵接,所述螺旋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连动杆的外端与所述传动腔的腔壁之间,且其使所述连动杆的外端始终抵接在所述偏心轮的外圆周面上,所述第一驱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传动腔内,所述传动腔内转动安装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驱动轴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腔内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轴锥齿轮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一种植物生长控制装置包括了培育桶、环形壳体、喷水机构、隔板等部件,通过环形壳体使各部件与培育桶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搬运且整体美观,通过喷水机构实现对培育桶中土壤的均匀喷水,易于控制培育桶内的浇水量,以实现植物生长速度的控制,通过湿度传感器、plc控制器等部件,实现对土壤内水分含量的自动控制,使植物生长速度的控制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生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培育桶,2、环形壳体,3、喷水机构,4、隔板,5、传动腔,6、储水腔,7、连动杆,8、喷头,9、水泵,10、驱动部,11、螺旋软管,12、湿度传感器,13、plc控制器,14、开关阀,15、螺旋弹簧,16、偏心轮,17、第一驱动轴,18、第二驱动轴,19、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所示:

一种植物生长控制装置,包括培育桶1、环形壳体2及两组喷水机构3,培育桶1为敞口朝上的桶体结构,其用于装载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土壤、肥料等,环形壳体2由内筒及外筒构成,内筒与外筒的中心轴重合,内筒位于外筒内,且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腔体,该腔体的两端通过环形板封堵,所述环形壳体2固定套接在所述培育桶1的外圆周面上,培育桶1可通过螺栓固定、焊接固定等方式固定在环形壳体2的内筒内,所述环形壳体2中固定安装有隔板4,隔板4可通过焊接固定、螺栓固定等方式固定在环形壳体2的腔体中,隔板4为环形板结构,其与环形壳体2的中心轴垂直,所述隔板4使所述环形壳体2内被分隔为传动腔5及储水腔6,传动腔5位于储水腔6的上方。

储水腔6的进水口应位于其上部,储水腔6的进水口可连接外部具有压力的水源,使储水腔6内保持足够的水量,也可人为控制,在储水腔6内水量较少时进行添加,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腔6的进水口处安装有开关阀14,开关阀14可采用手动开关阀,也可采用电磁开关阀,在储水腔6需要进水时开启开关阀14,在储水腔6内需要补水时,则关闭开关阀14。

两组所述喷水机构3对称安装在所述培育桶1的两侧,喷水机构用于培育桶1内的喷水,对称安装的两组喷水机构3可将培育桶1的敞口处全部覆盖,所述喷水机构3包括连动杆7、喷头8、水泵9及驱动部10,所述连动杆7铰接在所述培育桶1的桶壁上,培育桶1的桶壁上开设开口,该开口可供连动杆7安装及活动,同时,螺旋软管11也从该开口中穿过,连动杆7的两侧固定铰接轴,在该开口的两侧开设铰接孔,连动杆7的铰接轴活动插接在该铰接孔内,以实现连动杆7的转动,连动杆7上位于培育桶1内的一端为其内端,位于传动腔5内的一端为其外端,所述喷头8固定安装在所述连动杆7的内端,且其位于所述培育桶1内,喷头8可通过胶水固定、卡扣固定等方式固定在连动杆7上,连动杆7转动时,喷头8随之转动,喷头8的喷水角度也发生变化,所述水泵9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腔5内,水泵9可采用型号为“waj280-5v”成都新为诚科技有限公司的微型真空水泵,水泵9通过螺栓固定在隔板4上,所述喷头8的进水口与所述水泵9的出水口连通,且其连通之间安装有螺旋软管11,螺旋软管11的最大伸缩长度应满足喷头8的移动,所述水泵9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水腔6的底部连通,水泵9将储水腔6中的水经由螺旋软管11输送到喷头8内并被喷出到培育桶1内,所述驱动部10安装在所述传动腔5内,所述连动杆7的外端与所述驱动部10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部10带动所述连动杆7往复转动,以使所述喷头8的喷水朝向在所述培育桶1的中心与所述培育桶1的边缘之间变化,驱动部10可采用液压伸缩油缸,液压伸缩油缸的缸筒端铰接在隔板4上,且其活塞杆端铰接在连动杆7的外端,液压伸缩油缸的活塞杆缩回,则喷头8向上转动,液压伸缩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则喷头8向下转动;同时,驱动部10还可采用驱动电机等部件,具体的,所述驱动部10包括螺旋弹簧15、偏心轮16及第一驱动轴17,所述偏心轮16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驱动轴17的外圆周面上,且其外圆周面与所述连动杆7的外端抵接,偏心轮16的中心不在其旋转中心轴上,其旋转中心轴位于第一驱动轴17的中心轴上,偏心轮可通过螺丝固定、焊接固定等方式固定在第一驱动轴17上,偏心轮16应位于连动杆7的下侧,在偏心轮16转动时,其旋转中心轴与连动杆7的距离线性变化,使得喷头8的移动更为平滑,使水在培育桶1内的喷洒更为均匀,所述螺旋弹簧15固定安装在所述连动杆7的外端与所述传动腔5的腔壁之间,且其使所述连动杆7的外端始终抵接在所述偏心轮16的外圆周面上,螺旋弹簧15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连动杆7的外端下侧,其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传动腔5的腔壁上,螺旋弹簧15拉动连动杆7使连动杆7抵接在偏心轮16上,偏心轮16与螺旋弹簧15相配合,实现喷头8的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轴17转动安装在所述传动腔5内,第一驱动轴17通过轴承安装在传动腔5内,所述传动腔5内转动安装有第二驱动轴18,第二驱动轴18通过轴承安装在传动腔5内,且第二驱动轴18与第一驱动轴17垂直,所述第二驱动轴18与所述第一驱动轴17锥齿轮传动连接,第一驱动轴17的外圆周面固定套接有锥齿轮一,第二驱动轴18的外圆周面固定套接有锥齿轮二,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啮合,第二驱动轴18转动时,其带动两个第一驱动轴17同步转动,以实现两组喷水机构3中喷头8的同步转动,所述传动腔5内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9,驱动电机19通过螺栓固定在隔板4上,驱动电机19可采用型号为“ot-rk-540sa”万至达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的直流有刷电机,所述驱动电机19与所述第二驱动轴18锥齿轮传动连接,驱动电机19的输出轴外圆周面上固定套接有锥齿轮三,第二驱动轴18的外圆周面上固定套接有锥齿轮四,锥齿轮三与锥齿轮四啮合,驱动电机19带动第二驱动轴18转动,第二驱动轴18带动第一驱动轴17转动,偏心轮16与第一驱动轴17同步转动,且偏心轮16带动连动杆7往复转动,从而实现喷头8的朝向在培育桶1的中心与培育桶1的边缘之间线性变化。

培育桶1内的湿度可通过外部检测设备进行监测,在湿度低于预定的阈值时,则开启水泵9及驱动电机19,使喷头8将水均匀的喷洒在培育桶1内,直到培育桶1内的湿度值到达预定的阈值,同时,也可通过在培育桶1内预置一湿度传感器,并且通过控制器对水泵9及驱动电机19进行自动化控制,具体的,生长控制装置还包括湿度传感器12及plc控制器13,湿度传感器12的型号为“cl-m7r”,所述湿度传感器12固定安装在所述培育桶1内,湿度传感器12应被土壤覆盖,其通过螺丝固定在培育桶1的桶壁上,所述plc控制器13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腔5内,且其分别与湿度传感器12、水泵9及驱动部10电连接,plc控制器13通过螺栓固定在隔板4上,在plc控制器13内应预先设定湿度阈值,在减缓植物生长时,该阈值应设置较低,以减少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在加速植物生长时,该阈值应设置较高,以增加植物的水分吸收,其中,阈值不能过高或过低,应保证土壤湿度在植物的最大承受范围内,湿度传感器12将土壤内的湿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时发送到plc控制器13内,若该湿度信号超过了设定的阈值,则plc控制器13开启水泵9及驱动电机19,使水喷洒到培育桶1的土壤中,在培育桶1内的湿度超过设定阈值后,则plc控制器13关闭水泵9及驱动电机19。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