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蝗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2075发布日期:2021-01-12 07:3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蝗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蝗虫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蝗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蝗虫的人工养殖与管理,常规做法是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僻静的地方,搭棚养。棚宽为3~5米,高为1.5-1.8米,一般采取地面培育的方式,但是该种养殖方式容易造成蝗虫被压或被闷死而造成减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飞蝗养殖装置,通过在大棚内搭设层架,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采用大棚内地面养育的方式导致蝗虫被压或闷死而造成减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飞蝗养殖装置,包括大棚,所述大棚外设有温室薄膜,所述大棚内设有多排并列排布的层架,所述层架包括立杆和设于立杆上支撑面,所述层架至少设置为两层,每一层层架上铺设有草床。

优选的,所述支撑面由两相互平行的纵梁和设于纵梁之间的若干间隔平行排布的横梁构成,所述立杆内侧设有具有一卡接槽的连接块,所述卡接槽与纵梁卡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立杆上榫接。

优选的,所述层架为3-6排。

优选的,所述层架为2-4层。

优选的,所述层架的层高为20-30cm,层宽30-40cm。

优选的,所述层架采用木料搭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点是:通过在大棚内搭设具有多层结构的层架,每一层上铺设草床,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草床还增加遮阳空间,提高饲养密度,避免了大棚内地面养育的方式导致蝗虫被压或闷死而造成减产,提高产量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蝗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层架的俯视图。

图中,1-大棚,2-层架,3-立杆,4-纵梁,5-横梁,6-连接块,7-卡接槽,8-草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一种飞蝗养殖装置,包括大棚1,所述大棚1外设有温室薄膜(图中未示),所述大棚1内采用木料搭设多排并列排布的层架2,层架2为3-6排,所述层架2包括立杆3和设于立杆3上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由两相互平行的纵梁4和设于纵梁4之间的若干间隔平行排布的横梁5构成,相邻横梁之间的间距为10-15cm。所述立杆3内侧设有具有一卡接槽7的连接块6,所述卡接槽7与纵梁4卡接连接,采用卡接方式,可快速搭设,便于安装,也方便拆卸使用。所述连接块6与所述立杆3榫接。所述层架2至少设置为两层,优选搭设3-5层,层高为20-30cm,层宽30-40cm,长度视大棚长度而定,每一层层架上铺设有草床8,草床8铺设的厚度为4-6cm。养殖时,饲料等撒在草床上,增加了饲养面积,草床还增加遮阳空间,提高饲养密度,减少了蝗虫被压或闷死而造成减产,提高产量和质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飞蝗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所述大棚外设有温室薄膜,所述大棚内设有多排并列排布的层架,所述层架包括立杆和设于立杆上支撑面,所述层架至少设置为两层,每一层层架上铺设有草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蝗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由两相互平行的纵梁和设于纵梁之间的若干间隔平行排布的横梁构成,所述立杆内侧设有具有一卡接槽的连接块,所述卡接槽与纵梁卡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蝗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立杆上榫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蝗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架为3-6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蝗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架为3-5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蝗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架的层高为20-30cm,层宽30-40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蝗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架采用木料搭设。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蝗养殖装置,涉及蝗虫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大棚,所述大棚外设有温室薄膜,所述大棚内设有多排并列排布的层架,所述层架包括立杆和设于立杆上支撑面,所述层架至少设置为两层,每一层层架上铺设有草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大棚内搭设具有多层结构的层架,每一层上铺设草床,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草床还增加遮阳空间,提高饲养密度,避免了大棚内地面养育的方式导致蝗虫被压或闷死而造成减产,提高产量和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磨坚相;磨雨函;磨柏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金潮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2
技术公布日:2021.0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