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业工程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3148发布日期:2020-10-23 12:1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业工程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林业工程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林业工程,是指以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将各种工程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培育、开发利用及林产品加工的活动。

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889138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林业工程育苗装置,其结构包括恒温器、箱门、控制器、育苗盘主体、喷头、导管、支撑框架、玻璃板、储水箱、水泵,所述控制器外壁四周嵌入于支撑框架侧方上端中央,所述支撑框架底部末端焊接于储水箱上端边沿,所述箱门侧面两端铰链连接支撑框架一侧壁板。该实用新型设有喷头,拿动外壳带动对接管安装在导管上,导管内的水经对接管输送到外壳和内管支撑的输送管内,同时在输送过程中过滤板对水中的杂质过滤,输送管内的水输送到喷头主体内时对旋转柱挤压在外壳一侧旋转,旋转柱和喷头主体配合在对育苗盘主体上旋转使喷淋较均匀,避免对育苗装置喷淋过程中集中在一处喷淋,提高装置的喷淋效果。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育苗设备在育苗时不能对多个育苗壳上的种苗进行均匀的浇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林业工程育苗装置,通过设置育苗机构,伺服电机通过转轴带动第一齿环驱动第二齿环进行旋转,之后第二齿环带动中空洒水盘进行旋转,然后打开水泵,水泵通过输送管将水箱内部的培养液通过连接管分流到中空洒水盘内部,之后中空洒水盘通过多个雾化喷头和洒水喷头将培养液雾化和喷洒在种苗上,可以对种苗进行全方位的浇灌,同时通过雾化喷头对培养液进行雾化扩散,提升种苗与培育液的接触面积,有效的提升浇灌的均匀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业工程育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有育苗机构;

所述育苗机构包括育苗箱,所述育苗箱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育苗箱顶部固定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底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育苗箱且延伸至内部,所述转轴底部固定设有固定轴承,所述固定轴承与育苗箱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外侧固定设有第一齿环,所述第一齿环一侧设有第二齿环,所述第一齿环与第二齿环啮合,所述第二齿环内侧固定设有中空洒水盘,所述中空洒水盘顶部固定设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顶部固定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育苗箱且延伸至外部,所述连接管内部设有电磁阀,所述连接管一端固定设有水泵,所述水泵输出端固定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一端固定设有水箱,所述水泵和水箱均与育苗箱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洒水盘底部固定设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一侧设有洒水喷头。

进一步,所述育苗箱内部设有便捷输送机构,所述便捷输送机构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育苗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表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滑块顶部固定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设有育苗壳,所述育苗壳底部固定设有滚珠,所述滚珠、雾化喷头和洒水喷头数量均设置为多个。

进一步,所述育苗箱内壁固定设有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与育苗箱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动滑轨正面固定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正面固定设有移动杆。

进一步,所述移动杆外侧固定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育苗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设有万向轮,所述育苗箱正面和背面均设有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育苗机构,伺服电机通过转轴带动第一齿环驱动第二齿环进行旋转,之后第二齿环带动中空洒水盘进行旋转,然后打开水泵,水泵通过输送管将水箱内部的培养液通过连接管分流到中空洒水盘内部,之后中空洒水盘通过多个雾化喷头和洒水喷头将培养液雾化和喷洒在种苗上,可以对种苗进行全方位的浇灌,同时通过雾化喷头对培养液进行雾化扩散,提升种苗与培育液的接触面积,有效的提升浇灌的均匀性;

2、通过设置便捷输送机构,电动滑轨通过移动块带动移动杆进行水平移动,之后移动杆通过连接块带动育苗壳在育苗箱内部进行移动,之后育苗壳通过连接杆带动滑块在滑槽内部滑动,从而对育苗壳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之后将种苗放置到育苗壳内部进行培育,有效的提升了种苗放置的便捷性,可以对多个育苗壳进行整体移动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c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底座、2育苗机构、3育苗箱、4伺服电机、5转轴、6固定轴承、7第一齿环、8第二齿环、9中空洒水盘、10密封轴承、11连接管、12电磁阀、13水泵、14输送管、15水箱、16雾化喷头、17洒水喷头、18便捷输送机构、19定位板、20滑槽、21滑块、22连接杆、23育苗壳、24滚珠、25电动滑轨、26移动块、27移动杆、28连接块、29万向轮、30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林业工程育苗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设有育苗机构2;

所述育苗机构2包括育苗箱3,所述育苗箱3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育苗箱3顶部固定设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底部设有转轴5,所述转轴5贯穿育苗箱3且延伸至内部,所述转轴5底部固定设有固定轴承6,所述固定轴承6与育苗箱3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4输出轴与转轴5固定连接,所述转轴5外侧固定设有第一齿环7,所述第一齿环7一侧设有第二齿环8,所述第一齿环7与第二齿环8啮合,所述第二齿环8内侧固定设有中空洒水盘9,所述中空洒水盘9顶部固定设有密封轴承10,所述密封轴承10顶部固定设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贯穿育苗箱3且延伸至外部,所述连接管11内部设有电磁阀12,所述连接管11一端固定设有水泵13,所述水泵13输出端固定设有输送管14,所述输送管14一端固定设有水箱15,所述水泵13和水箱15均与育苗箱3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洒水盘9底部固定设有雾化喷头16,所述雾化喷头16一侧设有洒水喷头17。

实际使用时,打开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通过转轴5带动第一齿环7驱动第二齿环8进行旋转,之后第二齿环8带动中空洒水盘9进行旋转,然后打开水泵13,水泵13通过输送管14将水箱15内部的培养液通过连接管11分流到中空洒水盘9内部,之后中空洒水盘9通过多个雾化喷头16和洒水喷头17将培养液雾化和喷洒在种苗上,可以对种苗进行全方位的浇灌,同时通过雾化喷头16对培养液进行雾化扩散,提升种苗与培育液的接触面积,有效的提升浇灌的均匀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育苗设备在育苗时不能对多个育苗壳23上的种苗进行均匀的浇灌的问题。

如附图4所示的一种林业工程育苗装置,还包括便捷输送机构18,所述便捷输送机构18设置在育苗箱3内部,所述便捷输送机构18包括定位板19,所述定位板19与育苗箱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19表面设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内部设有滑块21,所述滑块21与滑槽20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21顶部固定设有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顶部固定设有育苗壳23,所述育苗壳23底部固定设有滚珠24,所述滚珠24、雾化喷头16和洒水喷头17数量均设置为多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育苗箱3内壁固定设有电动滑轨25,所述电动滑轨25与育苗箱3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滑轨25正面固定设有移动块26,所述移动块26正面固定设有移动杆27。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杆27外侧固定设有连接块28,所述连接块28与育苗壳2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底部固定设有万向轮29,所述育苗箱3正面和背面均设有观察窗30。

实际使用时,打开电动滑轨25,电动滑轨25通过移动块26带动移动杆27进行水平移动,之后移动杆27通过连接块28带动育苗壳23在育苗箱3内部进行移动,之后育苗壳23通过连接杆22带动滑块21在滑槽20内部滑动,从而对育苗壳23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之后将种苗放置到育苗壳23内部进行培育,有效的提升了种苗放置的便捷性,可以对多个育苗壳23进行整体移动放置,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放置种苗时不能快捷的将育苗的育苗壳23进行推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4,伺服电机4通过转轴5带动第一齿环7驱动第二齿环8进行旋转,之后第二齿环8带动中空洒水盘9进行旋转,然后打开水泵13,水泵13通过输送管14将水箱15内部的培养液通过连接管11分流到中空洒水盘9内部,之后中空洒水盘9通过多个雾化喷头16和洒水喷头17将培养液雾化和喷洒在种苗上,可以对种苗进行全方位的浇灌,同时通过雾化喷头16对培养液进行雾化扩散,提升种苗与培育液的接触面积,有效的提升浇灌的均匀性;

参照说明书附图4,电动滑轨25通过移动块26带动移动杆27进行水平移动,之后移动杆27通过连接块28带动育苗壳23在育苗箱3内部进行移动,之后育苗壳23通过连接杆22带动滑块21在滑槽20内部滑动,从而对育苗壳23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之后将种苗放置到育苗壳23内部进行培育,有效的提升了种苗放置的便捷性,可以对多个育苗壳23进行整体移动放置。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