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化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9505发布日期:2020-12-25 07:5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化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化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育苗箱是目前辣椒等作物培育的一种常用技术,用于作物成长的初期培育幼苗使用,可有效防止作物与外界直接接触,从而防止作物被压塌、太阳灼伤、病虫害侵袭等,并起到保温保湿的效果。为了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育苗箱上常开设若干可开合的小窗口,用于作物的通风透气。

但是现有技术的中,一批作物的培育往往需要很多个育苗箱同时培育作物幼苗,在作物的通风透气过程中,如果人工一个一个进行小窗口打开和关闭,这样效率太低,增加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现有的育苗箱通常是整体结构,且育苗箱箱体不会很大,作物在通风过程中频繁的开闭小窗口容易造成小窗口的损坏而使得育苗箱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化育苗装置,包括育苗平台和育苗组件,所述育苗组件线性阵列于育苗平台中,且包括压紧件、遮挡盖、育苗箱组件和基座,所述育苗箱组件用于育苗,所述遮挡盖上设有啮齿部。所述育苗组件之间通过啮齿部相互啮合,且所述遮挡盖能够绕基座进行第一旋转运动,当其中一个遮挡盖进行第一旋转运动时,其他育苗组件上的遮挡盖也能够跟随同步运动,从而同时开启对育苗箱组件的通风透气功能。从而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育苗组件的组合设计实现可以及时更换损坏零部件,不会造成整体报废,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集成化育苗装置,包括育苗平台和至少两个育苗组件;所述育苗平台上设置至少两个凹槽,且每个凹槽容纳一个育苗组件;所述育苗组件包括压紧件、遮挡盖、育苗箱组件和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由下至上的基座台、基轴以及位于基轴顶部的螺纹孔;所述育苗箱组件包括由上至下的育苗箱盖和育苗箱体;所述育苗箱体内部中空形成育苗腔,并环绕与所述基轴外周;所述育苗箱盖将所述育苗腔腔口遮盖并与所述育苗箱体相互扣接,以及端面设有至少一个贯通的第一通风孔;所述遮挡盖的中部设有转轴孔以及设于所述转轴孔周围的第二通风孔,并且外周部设有啮齿部;所述压紧件为回转体且包括由下至上的螺纹部和转轴部;所述螺纹部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遮挡盖通过所述转轴孔套设于所述转轴部并位于所述育苗箱组件的上方,以及能够通过围绕所述压紧件进行第一旋转运动使所述第二通风孔正对于第一通风孔;所述相邻的育苗组件之间通过所述啮齿部形成第一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共计9个且呈三排三列的等间距布局;所述育苗组件共计9个并一一分布于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台顶面并位于所述基轴周围的防转筋,所述防转筋的数目与所述育苗箱组件一一对应;所述育苗箱体的底部还设有第二箱体凸台;所述育苗箱盖和育苗箱体的横截面轮廓都为扇形;所述多个育苗箱组件能够组合拼接形成套设于所述基轴的圆柱体;所述第二箱体凸台为扇形且外周与所述育苗箱体外周之间形成防转台阶;所述防转台阶与所述防转筋形状互补,并能够使所述第二箱体凸台位于两相邻防转筋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育苗箱组件的横截面具体为90°扇形,且每4个育苗箱组件能够相互拼接形成圆柱体,所述防转筋的数目也为4个。

进一步的,所述育苗箱盖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为网状结构,并设置于所述育苗箱盖的底部,以及覆盖于所述第一通风孔的孔口。

进一步的,所述育苗箱盖还包括育苗箱体容纳腔;所述育苗箱体容纳腔设置于所述育苗箱盖底部,所述隔离层设置于所述育苗箱体容纳腔顶面;所述育苗箱体顶部设有与所述育苗箱体容纳腔形状互补的第一箱体凸台;所述育苗箱盖与所述育苗箱体相互扣接具体为所述育苗箱体容纳腔对所述第一箱体凸台进行扣接。

进一步的,所述遮挡盖的底部还设有育苗箱容纳腔以及围绕所述育苗箱容纳腔的外周形成的第一侧壁;所述遮挡盖通过所述育苗箱容纳腔扣合于所述育苗箱组件的顶部,所述第一侧壁包覆于所述育苗箱组件的外周部。

进一步的,所述遮挡盖的顶面中部还设有凸台;所述转轴孔由所述凸台顶面向下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件还包括压紧部;所述螺纹部、转轴部和压紧部由下至上排布且直径依次增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通过对育苗箱结构的创新设计,并配置遮挡盖与育苗箱配合,是两者能够相对转动从而实现育苗箱的通风;同时设计遮挡盖与遮挡盖之间的齿轮啮合传动,实现对其中一个育苗箱开窗通风的过程中,其他育苗箱也进行开窗通风,即同时实现多个育苗箱的通风,关闭也是如此,从而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育苗组件的组合设计实现可以及时更换损坏零部件,不会造成整体报废,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成化育苗装置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育苗组件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育苗组件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育苗组件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育苗组件整体结构剖视图的i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育苗组件整体结构剖视图的ii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遮挡盖轴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遮挡盖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育苗箱组件轴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育苗箱盖轴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育苗箱盖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座轴测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育苗平台、2-育苗组件、21-压紧件、211-螺纹部、212-转轴部、213-压紧部、22-遮挡盖、221-凸台、222-啮齿部、223-转轴孔、224-第二通风孔、225-育苗箱容纳腔、226-第一侧壁、23-育苗箱组件、231-育苗箱盖、2311-第一通风孔、2312-育苗箱体容纳腔、2313-隔离层、232-育苗箱体、2321-第一箱体凸台、2322-第二箱体凸台、2323-育苗腔、24-基座、241-基座台、242-防转筋、243-基轴、244-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一种集成化育苗装置,包括育苗平台1和育苗组件2;所述育苗平台1上优选的设置至少9个按照3×3线性阵列布局的凹槽,且每个凹槽容纳一个育苗组件2。所述育苗组件2包括图2和图3所示的压紧件21、遮挡盖22、育苗箱组件23和基座24,所述育苗箱组件23和遮挡盖22都为透明材料制成,以保证内部的作物得到良好的光照,利于生长。所述基座24包括图11所示由下至上的基座台241、基轴243以及位于基轴243顶部的螺纹孔244。所述育苗箱组件23包括图8所示的由上至下的育苗箱盖231和育苗箱体232。所述育苗箱体232如图4所示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培育作物的育苗腔2323,并环绕与所述基轴243外周。所述育苗箱盖231如图8、图4和图4a所示所示将所述育苗腔2323腔口遮盖并与所述育苗箱体232相互扣接,以及端面设有贯通的第一通风孔2311,这样位于育苗腔2323作物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孔2311进行通风透气。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遮挡盖22的中部设有转轴孔223以及设于所述转轴孔223周围的第二通风孔224,并且外周部设有啮齿部222。如图5所示,所述压紧件21为回转体且包括由下至上的螺纹部211和转轴部21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螺纹部211与所述螺纹孔244的螺纹连接;所述遮挡盖22通过所述转轴孔223套设于所述转轴部212并位于所述育苗箱组件23的上方;这样当遮挡盖22通过围绕所述压紧件21进行第一旋转运动时,所述第二通风孔224能够正对于第一通风孔2311,此时处于育苗腔2323中的作物就能够依次通过第一通风孔2311、第二通风孔224完成通风透气;当继续进行第一旋转运动,使第一通风孔2311和第二通风孔224相互错开时,遮挡盖22就能够完成对第一通风孔2311孔口的封堵,隔断育苗腔2323中的作物的通风透气。于此同时,所述相邻的育苗组件2之间如图1所示通过所述啮齿部222形成第一啮合,这样,当对处于育苗平台1中的其中一个育苗组件2的遮挡盖22第一旋转运动时,由于第一啮合的传动作用,其他的育苗组件也跟随发生同步转动,进而育苗平台1上的9个育苗组件2能够同时开启和关闭对各自育苗腔2323的通风透气功能,来完成对内部作物的通风透气,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育苗组件2的组合式设计,如果后期由于频繁的使用导致部件的损坏也可进行更换,无需整体更换,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基座24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台241顶面并位于所述基轴243周围的防转筋242,所述防转筋242为凸条结构且数目与所述育苗箱组件23一一对应。所述育苗箱体232的底部还设有如图8所示的第二箱体凸台2322;所述育苗箱盖231和育苗箱体232的横截面外轮廓都为扇形,并且育苗箱体232的内腔横截面可以是扇形或矩形等任何利于放置待培育作物的形状;所述多个育苗箱组件23能够组合拼接形成如图2至图4所示的套设于所述基轴243的圆柱体;所述第二箱体凸台2322为扇形且外周与所述育苗箱体232外周之间形成防转台阶;所述防转台阶与所述防转筋242形状互补,并能够使所述第二箱体凸台2322位于两相邻防转筋242之间,这样两相邻防转筋242通过对第二箱体凸台2322限位作用,能够使育苗箱组件23相对于基座24固定不转动。为了方便使用,所述育苗箱组件2的横截面优选为90°扇形,且每4个育苗箱组件23相互拼接形成圆柱体,所述防转筋242的数目也为4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育苗箱盖231还包括隔离层2313;所述隔离层2313设置于所述育苗箱盖231的底部,并覆盖于所述第一通风孔2311的孔口;这样隔离层2313在育苗腔2323进行图4和图4a所示的通风透气时能够有效阻挡蚊虫进入,所述隔离层2313可以选用尼龙网等坚硬不易划伤又能通风透气的网状结构材质制作。所述育苗箱盖231还包括图10所示的育苗箱体容纳腔2312;所述育苗箱体容纳腔2312设置于所述育苗箱盖231底部,所述隔离层2313设置于所述2312顶面;所述育苗箱体232顶部如图8所示设有与所述育苗箱体容纳腔2312形状互补的第一箱体凸台2321;所述育苗箱盖231与所述育苗箱体232相互扣接具体为所述育苗箱体容纳腔2312对所述第一箱体凸台2321进行扣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遮挡盖22的底部还设有育苗箱容纳腔225以及围绕所述育苗箱容纳腔225的外周形成的第一侧壁226;所述遮挡盖22通过所述育苗箱容纳腔225如图4和图2所示扣合于所述育苗箱组件23的顶部,所述第一侧壁226包覆于所述育苗箱组件23的外周部。这样就可以防止育苗箱组件23相对于基座24散开从而一直维持圆柱体状态,并且可以防止蚊虫灰尘等进入遮挡盖22和育苗箱组件23端面之间的缝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遮挡盖22的顶面还设有凸台221;所述转轴孔223由所述凸台221顶面向下贯通。这样操作者可以通过手持凸台221进行第一旋转运动和对遮挡盖22进行组装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压紧件21还包括压紧部213;所述螺纹部211、转轴部212和压紧部213由下至上排布且直径依次增大。这样可以限制遮挡盖22的行程,防止遮挡盖22在做第一旋转运动时从压紧部213方向分离。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