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圈舍电控通风小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9323发布日期:2020-11-20 09:45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圈舍电控通风小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圈舍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养殖圈舍电控通风小窗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技术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以及环保要求、土地供应等情况的变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方式迅速代替了原有小规模散养的生产方式。集约化饲养方式使用养殖圈舍对畜禽进行高密度饲养管理,而密闭潮湿的环境极易导致病原体堆积,从而诱发畜禽疾病,因此,样子圈舍的通风控制极为重要。

通风小窗是实施养殖圈舍日常通风的主要通风设备,通过控制其开合程度,即可配合圈舍内的温度要求进行风量控制。传统通风小窗需要人员操控,控制不精确,且人力投入较大。而现有电控通风小窗多采用温度传感、角度传感等价高、易损传感组件进行调控,导致窗体结构复杂,购置、使用、维护成本均较高;且一旦出现故障,难以通过人工操控进行替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殖圈舍电控通风小窗系统,解决了现有自动化调控通风小窗结构复杂、调节精度依赖于传感组件而导致的维护成本高、适应性差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养殖圈舍电控通风小窗系统,包括:窗体,用于养殖圈舍与外部环境间的气流交换;牵拉部,用于控制窗体开合;连接部,用于连接窗体与牵拉部;复位部,用于牵拉部的复位;驱动部,用于带动牵拉部;其中,窗体设置于养殖圈舍的侧壁或顶壁处;连接部分别与窗体开合侧和牵拉部固定连接;牵拉部两端分别与复位部的一端以及驱动部可动端固定连接;复位部的另一端以及电动驱动部分别通过定位基座和支座圈舍舍壁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端分别连接复位部和驱动部的牵拉部的直线移动,带动连接部及其连接的窗体开合侧转动。由于牵拉部同时受到驱动部的拉力和复位部的反向作用力,其移动稳定、精度易控,再通过连接部即可将牵拉部处的高精确度、高稳定性的直线位移转化为对窗体开合度的精确、稳定控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风小窗窗体开合度控制精确、稳定,维护成本低;亦可由人工操作,适用范围广、适应性强。

进一步地,该通风小窗系统的牵拉部平行于窗体安装面、并与窗体间存在空隙以便于窗体开合。

进一步地,该通风小窗系统的牵拉部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窗体的开合方向。

进一步地,该通风小窗系统的连接部两端铰接于窗体开合侧和牵拉部处。

进一步地,该通风小窗系统的牵拉部和连接部均采用无弹性绳体结构,如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牵拉部和连接部均无弹性,且具有一定的刚性,以避免形变而导致的位移误差,从而保证牵拉部通过直线位移调控通风小窗开合度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该通风小窗系统还包括:牵拉延伸部,用于延长牵拉部以便于复位部或驱动部的固定;转向部,用于改变牵拉延伸部的走向;导向部,用于导向牵拉部或牵拉延伸部;其中,牵拉延伸部与牵拉部一体成型;转向部和导向部均固定于养殖圈舍舍壁处;导向部与牵拉部或牵拉延伸部活动相接,使牵拉部各位点或牵拉延伸部各位点位于同一平面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牵拉延伸部延长牵拉部,并配合转向部和导向部对牵拉结构进行延长、转向和导向校正等,以便于根据养殖圈舍现场施工条件进行布局,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该通风小窗系统的转向部包括:支架,固定于养殖圈舍舍壁处;万向滑轮,活动固定于支架中、与牵拉延伸部活动相接;

导向部包括:支架,固定于养殖圈舍舍壁处;滑轮,转动固定于支架中,与牵拉部或牵拉延伸部活动相接;

万向滑轮和滑轮均采用u型槽滑轮,牵拉部或牵拉延伸部活动搭设于u型槽内。

进一步地,该通风小窗系统可将若干窗体呈直线、规则布设于圈舍舍壁处,分别通过独立的连接部与牵拉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窗体的直线布设,通过同一牵拉部即可实现多个通风小窗的同步、精确开合调控,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安装、维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端分别连接复位部和驱动部的牵拉部的直线移动,带动连接部及其连接的窗体开合侧转动。由于牵拉部同时受到驱动部的拉力和复位部的反向作用力,其移动稳定、精度易控,再通过连接部即可将牵拉部处的高精确度、高稳定性的直线位移转化为对窗体开合度的精确、稳定控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风小窗窗体开合度控制精确、稳定,维护成本低;亦可由人工操作,适用范围广、适应性强。

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同一牵拉部对直线布设的多窗体进行同步调控,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复位部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向部和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窗体,2.牵拉部,3.连接部,4.牵拉延伸部,5.复位部,6.定位基座,7.驱动部,8.支座,9.转向部,91.101.支架,92.万向滑轮,10,导向部,102.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养殖圈舍电控通风小窗系统,包括:

用于养殖圈舍与外部环境间的气流交换,呈直线规则排列、固定安装于养殖圈舍顶壁处的若干窗体1;

用于控制窗体1开合的牵拉部2;

用于连接各窗体1与牵拉部2的若干连接部3,其两端分别与窗体1开合侧以及牵拉部2进行铰接固定;

用于延长牵拉部2两端的牵拉延伸部4;

通过作用于牵拉延伸部4而使牵拉部2复位的复位部5,其通过定位基座6固定于养殖圈舍一侧壁靠近顶壁处;

通过作用于牵拉延伸部4而使牵拉部2移动的驱动部7,其通过支座8固定于复位部5所在侧壁对向的养殖圈舍侧壁处;

用于牵拉延伸部4改变方向的转向部9,其包括支架91和万向滑轮92,由支架91根据牵拉延伸部4的转向情况固定于养殖圈舍对应的侧壁或顶壁处,使牵拉延伸部4活动搭设固定于万向滑轮92的u型槽中;

用于导向牵拉部2或牵拉延伸部4,使其各位点均位于相应的同一水平面中的导向部10,其包括支架101和滑轮102,由支架101根据牵拉部2或牵拉延伸部4的转向情况固定于养殖圈舍对应的侧壁或顶壁处,使牵拉部2或牵拉延伸部4活动搭设固定于万向滑轮92的u型槽中;

其中,牵拉部2和牵拉延伸部4一体成型,牵拉部2、牵拉延伸部4和连接部3均采用钢丝绳,复位部5采用复位弹簧,驱动部7采用可手动电控推杆。

本实施例将驱动部7通过控制装置与养殖圈舍的环境控制系统通讯连接,由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环境控制装置监测的室内温度,控制驱动部7的运行状态和程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开启日常通风操控后,驱动部7带动与其连接固定的牵拉延伸部4的一端竖直下移。该处牵拉延伸部4通过转向部9将该竖直下移状态和位移量两次变向后,传递至平行并靠近养殖圈舍顶壁窗体处的牵拉部2和复位部5。牵拉部2水平向右移动,并使复位部5呈拉伸状态。复位部5反作用于牵拉部2,从而使牵拉部2始终保持直线状态,以获得与牵拉延伸部4位移相等的移动,并带动与其连接固定的各连接部3移动。原呈绷紧状态、垂直于窗体1的连接部3将水平移动转化为转动并向下拉动窗体1开合侧,从而开启窗体1,实现通风。窗体1的开合程度与牵拉部2的位移相关,因此,通过控制驱动部7的运行程度,即可精确控制窗体1的开度。由此,当驱动部7无法正常电控时,操作人员仍可通过手动调控的方式进行窗体的精确调控。

完成通风后,驱动部7解除对牵拉延伸部4的牵拉后,复位部5拉动牵拉部2复位,解除连接部3对窗体1的拉动,从而实现了窗体1的关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