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供试蚜虫的饲养及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2831发布日期:2020-11-25 14:3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供试蚜虫的饲养及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学研究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室内供试蚜虫的饲养及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蚜虫是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俗称蜜虫、腻虫,是典型的同翅目刺吸式口器害虫。蚜虫主要是以成虫、若虫密集分布在蔬菜的嫩叶、茎和近地面的叶背上为害。蚜虫为害寄主植物时,用带吸嘴的小口针刺穿植物的表皮层,吸取养分。现有技术中室内饲养通常将蚜虫饲养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封闭的容器中完成对蚜虫的饲养和观察,但是,在生物学实验中,不仅经常涉及对昆虫活体的饲养和观察实验;还会选择发育一致的蚜虫进行试验,例如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中,要求试验靶标应选择室内饲养、龄期一致的敏感试虫。常规实验过程中是用毛笔选取龄期整齐一致的试虫(根据需要可采用co2或乙醚麻醉)转移到试验装置中,但蚜虫取食时将口针刺入寄主植物的表皮层,在蚜虫取食过程中转移蚜虫,会导致蚜虫的口针断裂,对供试虫产生不可恢复的伤害。由上可知,现有的养虫装置一般规格较大,拆装困难、费时,对寄主植物的生长状态会产生影响,现有的养虫装置难以在植物的叶片上选择龄期一致的供试虫并转移,进行试验比较麻烦,容易对室内敏感种群造成伤害。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供试蚜虫的饲养及收集装置,通过养虫装置、收集装置,使饲养、观察、筛选、收集供试虫一体化,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不改变乃至破坏植物叶片原本生长状态的情况下,减少了人为操作对寄主植物、供试昆虫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供试蚜虫的饲养及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虫装置、收集装置,养虫装置、收集装置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养虫装置包括养虫笼、固定装置,所述养虫笼具有一个与之匹配的虫笼顶盖,所述养虫笼还包括虫笼支架、纱网、挡板,纱网环绕在虫笼支架的四周,挡板位于虫笼支架底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伸缩杆、固定扣、支撑杆,固定扣设置于伸缩杆的末端,伸缩杆与支撑杆十字交叉并通过固定扣相连;所述收集装置包括一个分离箱和一个转移抽屉,分离箱和转移抽屉形成上下分布的一体结构,所述分离箱包括缓冲条带和分散器,分散器垂直排列在缓冲带下方,所述转移抽屉包括接虫盘、分散板,分散板设置于接虫盘正下方并与接虫盘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虫笼顶盖为透明球缺状,且球缺的高h:球体半径r为1/3~1;进一步地,所述纱网的网孔尺寸为100~200目,纱网环绕于虫笼支架上并可收缩或展开,纱网接口处设置有封闭球;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扣既可以与寄主植物主干相连接,也可与支撑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扣分为橡胶垫固定扣和纱布垫固定扣,橡胶垫固定扣用于与支撑杆连接,纱布垫固定扣用于直接与寄主植物的主干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带为弹性白色布带;进一步地,所述分散板上设置有分散孔,所述分散孔为圆形、直径为1~6mm,数量为50~200穴;优选的,分散孔直径为2mm,数量为100穴、为10×10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分散板上的分散孔的颜色为黄色;进一步地,所述分散板上每一列分散孔为独立一列。1)养虫笼的虫笼顶盖为透明球缺状,一方面改善了养虫笼内的透光量,另一方面避免了凝结水滴落到寄主植物叶片上;四周为纱网,能够增加内部的透气性,保证寄主植物和蚜虫的正常生长;2)通过在养虫笼下侧设置收集装置,能够将筛选的试虫分散到分散板上,实现试虫快速收集,能有效提高实验效率;3)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减少了人为操作对寄主植物、供试昆虫的影响,保证室内敏感种群的正常生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室内供试蚜虫的饲养及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室内供试蚜虫的饲养及收集装置分散板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室内供试蚜虫的饲养及收集装置封闭球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室内供试蚜虫的饲养及收集装置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养虫装置,11-虫笼顶盖,12-纱网,13-虫笼支架,14-挡板,15-纱网接口,16-封闭球,17-寄主植物叶柄,18-伸缩杆,19-固定扣,110-支撑杆,111-支撑地插,2-收集装置,21-分离箱,22-转移抽屉,23-缓冲条带,24-分散器,25-分散板,26-转动轴,27-分散孔,28-分离杆,29-调节板,210-卡槽,211-接虫盘,212-筛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供试蚜虫的饲养及收集装置,包括养虫装置1、收集装置2,养虫装置1、收集装置2通过卡槽210连接。养虫装置包括养虫笼、固定装置,所述养虫笼具有一个与之匹配的虫笼顶盖11,虫笼顶盖为透明球缺状,且球缺的高h:球体半径r为1,球体直径为10cm,透光率在90%以上。半球型设计能够增大养虫笼内的透光率,还能有效的避免虫笼顶盖11凝结水滴,水滴落到寄主植物叶片上,影响蚜虫的生长和繁殖。养虫笼还包括虫笼支架13、纱网12、挡板14。虫笼支架是由直径为0.2cm的圆柱塑料管拼接构成,各塑料管接口是用热处理进行连接,圆柱塑料管能够防止纱网被磨损,增加纱网的使用年限。纱网12环绕在虫笼支架13的四周,纱网12的网孔尺寸为200目,纱网环绕于虫笼支架上并可收缩或展开,纱网接口15处设置有封闭球16,封闭球是两个靠磁力相连接的半球,将寄主植物叶片封闭到养虫笼内,在纱网的内外两侧各放一个半球,将寄主植物叶柄17与纱网12紧密封闭,防止留有缝隙,导致蚜虫逃逸。挡板14位于虫笼支架13底部,在饲养阶段挡板14能够有效的阻挡蚜虫掉落不到收集装置中。固定装置包括伸缩杆18、固定扣19、支撑杆110,固定扣19设置于伸缩杆18的末端,伸缩杆18与支撑杆110十字交叉并通过固定扣19相连;伸缩杆18可伸缩范围为10cm-50cm,能够满足室内生测实验常用寄主植物的需要,支撑杆的高度可最大延伸到2m。固定扣19既可以与寄主植物主干相连接,也可连接支撑杆110相连接。当寄主植物较大时,寄主植物主干能够支撑整个装置,可将装置直接固定在寄主植物主干上,当寄主植物比较小时,例如为黄瓜苗时,可借助支撑杆110,将支撑地插111插在种植盆中,将固定扣固定在支撑杆上。固定扣分为橡胶垫固定扣和纱布垫固定扣,橡胶垫固定扣用于与支撑杆连接,纱布垫固定扣用于直接与寄主植物的主干相连接;纱布具有透气的作用,能够避免固定扣不透气阻碍寄主植物生长,对其造成伤害。收集装置包括一个分离箱21和一个转移抽屉22,分离箱21和转移抽屉22形成上下分布的一体结构,所述分离箱21包括缓冲条带23和分散器24,分散器24垂直排列在缓冲带下方,缓冲带为弹性白色布带,不仅能够有效的缓冲重力,还能够避免蚜虫之间大量堆积,减轻对蚜虫的伤害。通过转动轴26能够手动的摆动缓冲条带,将缓冲条带上的部分蚜虫抖落到分散器上,蚜虫通过分散器内部的筛网212,均匀的分布在接虫盘211上。转移抽屉22包括接虫盘211、分散板25,分散板25设置于接虫盘211正下方并与接虫盘211可拆卸连接;通过调节板29将接虫盘内的蚜虫掉落到分散板上25,所述分散板25上设置有分散孔27,所述分散孔27为圆形,直径为2mm,数量为100穴、为10×10分布。蚜虫对黄色比较敏感,具有强烈的趋黄性,因此将分散孔的颜色设计为黄色,能够提高蚜虫在分散孔27内的适应性;另外分散板25上每一列分散孔27为独立一列,能够通过转动分离杆28,使一列分散孔下移,将分散孔27内固定数量的蚜虫分离出来。试验完成后,将接虫盘211放回,并将挡板14打开,让收集装置2内的剩余蚜虫顺着缓冲条带23,重新返回到寄主植物叶片上。将其放于适宜的的环境中进行观察、饲养一段时间后,对蚜虫的后代个数进行观察研究。实施例2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室内供试蚜虫的饲养及收集装置,其操作如下:选择合适的寄主植物:辣椒(capsicumannuuml);将支撑地插111插在种植盆中,根据辣椒叶片的高度和方位,将养虫装置1通过固定扣19固定在支撑杆110上,将带有蚜虫的植物叶片罩在里面,将将纱网12围绕环虫笼支架13展开,并将辣椒叶片与纱网的接口处用两个封闭球16紧密封住,连接处不存在缝隙。将其放于适宜的的环境(光暗比16:8h,温度为25℃,湿度为60%-70%)中进行观察、饲养一段时间后,对蚜虫的后代个数进行观察研究。待种群数量达到够用于试验室时,通过卡槽210连接收集装置2,打开挡板14,用手轻轻抖动叶片,将蚜虫抖落到缓冲条带23上,后通过转动轴26能够手动的摆动缓冲条带,将缓冲条带上的蚜虫抖落到分散器上,蚜虫经过分散器内部的筛网212,均匀的分布在接虫盘211上,通过转动分离杆28,使一列分散孔下移,将分散孔27内固定数量的蚜虫分离出来。试验完成后,将接虫盘211放回,并将挡板14打开,让收集装置2内的剩余蚜虫顺着缓冲条带23,重新返回到寄主植物叶片上。用常规养虫笼饲养的蚜虫,摘取叶片,用毛笔选取的蚜虫为试验组一,用本实用新型装置饲养收集的蚜虫为试验组二,重复8次,用新鲜的叶片进行饲养,24小时后检查,计算其死亡率,虫龄一致性。表1.试验对比结果试验供试虫数(头)死亡率%虫龄达标率%用时(min)试验组一2013.497.6>60试验组二202.195.85以上表中的死亡率(%)、虫龄达标率(%)为各重复平均值。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移动灵活方便,各装置之间操作便捷,在不破坏和改变植物叶片原本生长状态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在植物的叶片上单独完成对蚜虫的生物学观察和饲养;还可以有效减少蚜虫在转移过程中的机械损伤,保证实验效果。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