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水植物栽植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0354发布日期:2020-12-11 15:0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水植物栽植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水植物栽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水体污染现状严重,中国十分重视水体污染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工作。而沉水植物的栽植对于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稳定水体污染修复效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沉水植物种植施工过程中,常遇到底部和岸坡硬质化的水体,常用的工程手段是降低水位后对种植基础进行软化或覆土后栽植,或者选择使用营养钵及其它载体承载基质后栽植。但是这两种方式存在工程成本高、水位调节困难、施工易受到水深和低温的影响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水植物栽植辅助装置,用以在不受水深和温度的限制下,即可完成对沉水植物的栽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沉水植物栽植辅助装置,包括:

操作杆;

栽植框,所述栽植框包括用于与所述操作杆连接的主架体,连接于所述主架体另一端的载物板,所述载物板与所述主架体之间形成有装载腔;

拉紧件,所述拉紧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操作杆上,所述拉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载物板连接。

本申请中的沉水植物栽植辅助装置,通过对操作杆及设置于操作杆上的拉紧件的控制,可以使栽植框的载物板上承载的沉水植物苗盘直接放置到预定的位置,此过程中,操作者只需要控制操作杆即可将苗盘放到需要的水域中,不需要将该水域中的水位降低,同时,操作者可以不自己进入到水域中就可将苗盘放到水域中预定的位置,因此,水域中水的温度处于低温时,并不会对栽植沉水植物产生影响,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栽植沉水植物时,受水深和水温的限制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所述拉紧件包括操作部、固定杆、第一连接绳、第二连接绳、限位杆和弹簧;

所述操作部设于所述操作杆远离所述主架体的一端,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操作杆靠近所述主架体的一侧,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操作杆上,所述第一连接绳用于将所述限位杆与载物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绳用于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杆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操作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上设有用于弹簧穿过的第一开口和用于穿过连接杆的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包括与所述操作杆连接的支撑杆和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二连接绳连接。

优选地,所述载物板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的多个连杆,每根所述连杆包括多个子杆,相邻的两个子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绳连接。

优选地,所述子杆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一连接绳穿过的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绳与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一端的限位槽固定。

优选地,所述限位杆包括连接于所述操作杆上的主杆及连接与所述主杆远离所述操作杆一端的挂钩。

优选地,所述操作杆为伸缩杆。

优选地,所述栽植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架体内设用于提高所述主架体稳定的加强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沉水植物栽植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沉水植物栽植辅助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沉水植物栽植辅助装置中载物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沉水植物栽植辅助装置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侧视图。

图标:10-操作杆;20-主架体;21-加强杆;30-载物板;31-第一连接杆;32-第二连接杆;33-连杆;34-限位槽;35-子杆;40-操作部;41-支撑杆;42-把手;50-固定杆;60-第一连接绳;70-第二连接绳;80-限位杆;81-第一开口;82-第二开口;9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用以在不占用整机组装空间的情况下实现压力触控,并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沉水植物栽植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沉水植物栽植辅助装置,包括:

操作杆10;

栽植框,所述栽植框包括用于与所述操作杆10连接的主架体20,连接于所述主架体20另一端的载物板30,所述载物板30与所述主架体20之间形成有装载腔;

拉紧件,所述拉紧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操作杆10上,所述拉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载物板30连接。

本申请中的沉水植物栽植辅助装置,通过对操作杆10及设置于操作杆10上的拉紧件的控制,可以使栽植框的载物板30上承载的沉水植物苗盘直接放置到预定的位置,此过程中,操作者只需要控制操作杆10即可将苗盘放到需要的水域中,不需要将该水域中的水位降低,同时,操作者可以不自己进入到水域中就可将苗盘放到水域中预定的位置,因此,水域中水的温度处于低温时,并不会对栽植沉水植物产生影响,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栽植沉水植物时,受水深和水温的限制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栽植框移动至预定的水域中、且栽植框下沉到预定的深度后,使拉紧件处于松弛的状态,以保证设置于载物板30上的苗盘能够从栽植框转移到水域中。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拉紧件包括操作部40、固定杆50、第一连接绳60、第二连接绳70、限位杆80和弹簧90;所述操作部40设于所述操作杆10远离所述主架体20的一端,所述固定杆5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操作杆10靠近所述主架体20的一侧,所述限位杆80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操作杆10上,所述第一连接绳60用于将所述限位杆80与载物板3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绳70用于将所述限位杆80与所述操作部40连接,所述弹簧90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杆80连接,所述弹簧90的另一端与所述操作杆10连接。在将栽植框放到预定的位置时,第一连接绳60处于将栽植板拉紧的状态,弹簧90处于未被拉伸的状态,当需要将生长有沉水植物的苗盘转移到水域中时,操作部40为第二连接绳70提供向上(向远离栽植框方向)的力,使限位杆80的一端向上转动,从而可以使弹簧90处于拉伸的状态,同时,第一连接绳60向下移动,使第一连接绳60处于松弛的状态,此刻,载物板30上的苗盘可以顺利的移动到水域中,待苗盘移动到水域中后,第二连接绳70失去向上的作用力,在弹簧90弹力的作用下,限位杆80的另一端向上转动,以带动第一连接绳60向上移动,使第一连接绳60处于拉紧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绳如帐篷杆一样具有折叠性,拉紧时伸直,松开后弯曲。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所述固定杆50上设有用于弹簧90穿过的第一开口81和用于穿过连接杆的第二开口82。第一开口81和第二开口82的延伸方向与固定杆5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开口81和第二开口82的设置,使限位杆80能够更好限制第一连接绳60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使,第一开口81和第二开口82可分别为矩形和圆形,其二者还可为其他的形状,只要其能够保证限位杆80和弹簧90能够穿过二者,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即可。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操作部40包括与所述操作杆10连接的支撑杆41和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杆41上的把手42,所述把手42与所述第二连接绳70连接。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因把手42与第二连接绳70连接,从而握紧把手42即可为第二连接绳70提供向上的拉力,以使弹簧90处于拉伸状态,及第一连接绳60处于松弛的状态,便于使栽植框内设有沉水植物的苗盘移动至水域中,另外,由于把手42设置于操作部40远离操作杆10的一端,同样使操作者的操作更加简便。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载物板30包括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2之间的多个连杆33,每根所述连杆33包括多个子杆35,相邻的两个子杆35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绳60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杆33包括四根子杆35、每个载物板30包括间隔设置的四根连杆33,第一连接绳60将每根连杆33上的子杆35连接,以控制放置于载物板30上的苗盘从载物板30上移动至预设的水域的底部。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所述子杆35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一连接绳60穿过的限位槽34。其中,限位槽34的设置可以使第一连接绳60在将多个子杆35连接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晃动,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绳60与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31或第二连接杆一端32的限位槽固定。以使第一连接绳60连接的更加稳定。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所述限位杆80包括连接于所述操作杆10上的主杆及连接与所述主杆远离所述操作杆10一端的挂钩。第一连接绳60与限位杆80的连接端设置有挂环,挂环用于连接子挂钩上,以便于第一连接绳60与限位杆80之间的连接。

其中,主杆和挂钩的方式,在限位杆80的结构简单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其限位、连接的作用,使整体的结构变得简单。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操作杆10为伸缩杆。伸缩杆的形式可便于使用者根据水域的深度对操作杆10的长度进行调整,以便于操作者的操作,提高沉水植物的栽植速度。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栽植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架体20内设用于提高所述主架体20稳定的加强杆21。用于降低当苗盘的重量过大时,导致主架体20变形,影响栽植的进度的情况发生。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