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种植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3206发布日期:2020-10-30 21:1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园林种植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园林种植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欢。园林种植箱是园林景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常在园林种植箱的箱体内种植花草或其他景观植物,将园林种植箱按照一定的次序摆放在园林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申请号为cn201621296530.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种植箱,包括箱体,箱体下端同一侧设有两个定向轮,箱体下端另一侧设有两个带刹车的万向轮,箱体套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活动装饰板。虽然该园林种植箱便于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以及通过活动装饰板下降遮住定向轮和万向轮,防止游客意外松开刹车,使得园林种植箱搬运方便而且不会影响园林种植箱的美观,但是还是存在着在大风天气下,伸出园林种植箱的景观植物缺乏有效的防风保护,容易使种植与园林种植箱内的景观植物遭到损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园林种植箱缺乏有效的防风保护,容易使种植与园林种植箱内的景观植物在大风天气下遭到损害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园林种植箱。其能够实现栽种在栽种盒内的景观植物全部移动至空腔内,外箱体能够对景观植物进行防护,较佳地防止大风天气对景观植物造成损害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园林种植箱,其包括外箱体,外箱体内设有上下开口的空腔,外箱体的右侧壁上且位于下端部连接有安装箱,安装箱内设有连通空腔的安装腔,空腔的前后侧壁上沿上下方向设有滑槽;空腔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栽种盒,栽种盒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栽种腔,栽种盒上设有伸入对应滑槽内的滑块,安装腔内设有位于空腔内且用于驱动栽种盒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滑槽、滑块和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得驱动机构能够控制栽种盒下降至空腔底部,进而使栽种在栽种盒内的景观植物全部移动至空腔内,从而使外箱体能够对景观植物进行防护,较佳地防止大风天气对景观植物造成损害。

作为优选,安装腔的前后侧壁上均沿左右方向设有延伸至空腔侧壁上的限位滑槽;栽种盒的底面上设有第一斜面;驱动机构包括可转动的且沿左右方向设置并伸出安装箱的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上套设有可位于安装腔内的移动块,移动块上设有供第一丝杆螺纹穿过的螺纹孔,移动块上设有用于与第一斜面配合推动栽种盒上移的第二斜面,移动块的侧壁上设有伸入对应限位滑槽内的限位滑块。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构造,使得转动第一丝杆能够带动移动块沿着第一丝杆左右移动,由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配合设置,使得移动块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栽种盒在空腔内上下移动,实现栽种盒位于空腔内使外箱体对景观植物进行防风保护。

作为优选,栽种腔的前后侧壁上沿上下方向相对设有卡槽,相对卡槽之间设有隔板,较佳地对栽种腔进行分隔,从而使栽种盒能够放置不同组分的种植土配合种植不同的景观植物。

作为优选,栽种盒的外侧面且位于底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安装部,滑块设于安装部上,安装部的上侧面沿上下方向设有可转动的第二丝杆;栽种盒的外侧套设有一升降盒,升降盒的外侧面上设有延伸部,第二丝杆螺纹穿过延伸部。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构造,转动第二丝杆能够带动升降盒沿着栽种盒上下移动,进而控制栽种腔内空间的大小,从而使其能够放置更多的种植土配合不同景观植物的生长。

作为优选,栽种腔的底壁上均匀布设有漏水孔,较佳地防止因水分过多导致景观植物烂根现象的发生。

作为优选,外箱体和安装箱的底端面上设有支撑柱,较佳地使外箱体和安装箱与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使漏出栽种腔的水分能够排出空腔。

作为优选,第二丝杆上套设有限位挡环,较佳地对升降盒进行限制,有效地防止升降盒在升降过程中脱离栽种盒。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园林种植箱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园林种植箱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栽种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00、外箱体;101、空腔;102、滑槽;103、支撑柱;110、安装箱;111、限位滑槽;112、限位滑块;120、栽种盒;211、安装腔;220、第一丝杆;230、移动块;231、螺纹孔;232、第二斜面;240、栽种腔;241、第一斜面;242、漏水孔;243、卡槽;250、升降盒;310、安装部;311、滑块;312、第二丝杆;313、限位挡环;320、隔板;330、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园林种植箱,其包括外箱体100,外箱体100内设有上下开口的空腔101,外箱体100的右侧壁上且位于下端部连接有安装箱110,安装箱110内设有连通空腔101的安装腔211,空腔101的前后侧壁上沿上下方向设有滑槽102;空腔101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栽种盒120,栽种盒120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栽种腔240,栽种盒120上设有伸入对应滑槽102内的滑块311,安装腔211内设有位于空腔101内且用于驱动栽种盒120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栽种腔240内放置种植土,并将景观植物栽种在种植土上,使景观植物向上生长伸出栽种盒120;实际上,为了达到园林景观的效果,位于园林种植箱内的景观植物会由空腔101的开口伸出;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滑槽102、滑块311和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得滑块311位于滑槽102内使栽种盒120在空腔101内得到限制,使其只能够上下移动,其中,驱动机构能够控制栽种盒120下降至空腔101底部,进而使栽种在栽种盒120内的景观植物全部移动至空腔101内,从而使外箱体100能够对景观植物进行防护,较佳地防止大风天气对景观植物造成损害。

本实施例中,安装腔211的前后侧壁上均沿左右方向设有延伸至空腔101侧壁上的限位滑槽111;栽种盒120的底面上设有第一斜面241;驱动机构包括可转动的且沿左右方向设置并伸出安装箱110的第一丝杆220,第一丝杆220上套设有可位于安装腔211内的移动块230,移动块230上设有供第一丝杆220螺纹穿过的螺纹孔231,移动块230上设有用于与第一斜面241配合推动栽种盒120上移的第二斜面232,移动块230的侧壁上设有伸入对应限位滑槽111内的限位滑块112。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滑槽111和限位滑块112的设置,使得限位滑块112位于对应的限位滑槽111内使移动块230得到限制,使其只能沿着限位滑槽111移动;其中,通过螺纹孔231和第一丝杆230的设置,使得第一丝杆230螺纹穿过螺纹孔231,进而使手动转动第一丝杆230时能够带动移动块230沿着第一丝杆230移动,由于,第二斜面232和第一斜面241相互配合设置,使得移动块230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斜面232挤压第一斜面241带动栽种盒120上移使景观植物伸出外箱体100达到景观效果,使得移动块230在向右移动过程中,第二斜面232远离第一斜面241,栽种盒120因重力作用下降时外箱体100对栽种盒120上的景观植物进行防风保护;本实施例通过上述的构造,使得驱动机构能够控制栽种盒120移动,同时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中,栽种腔240的前后侧壁上沿上下方向相对设有卡槽243,相对卡槽243之间设有隔板320。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卡槽243和隔板320的设置,使得隔板320位于卡槽243内使隔板320能够得到固定,进而使隔板320能够对栽种腔240进行分隔,从而使栽种盒120便于在栽种腔240内不用混合放置不同组分的种植土配合种植不同的景观植物。

本实施例中,栽种盒120的外侧面且位于底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安装部310,滑块311设于安装部310上,安装部310的上侧面沿上下方向设有可转动的第二丝杆312;栽种盒120的外侧套设有一升降盒250,升降盒250的外侧面上设有延伸部330,第二丝杆312螺纹穿过延伸部330。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升降盒250的设置,使得升降盒250沿着栽种盒120外侧壁上下移动,进而调节栽种盒120内的空间大小,使其能够放置更多的种植土;其中,通过第二丝杆312和延伸部330的设置,由于第二丝杆312螺纹穿过延伸部330且第二丝杆312可以转动,从而使得手动转动第二丝杆312能够调节升降盒250的升降,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中,栽种腔240的底壁上均匀布设有漏水孔242。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漏水孔242的设置,使得栽种腔240内的多余的水能够漏出,较佳地防止因水分过多导致景观植物烂根现象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外箱体100和安装箱110的底端面上设有支撑柱103,较佳地使外箱体100和安装箱110与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使漏出栽种腔240的水分能够排出空腔101。

本实施例中,第二丝杆312上套设有限位挡环313,较佳地对升降盒250进行限制,有效地防止升降盒250在升降过程中脱离栽种盒120。

本实施例的园林种植箱在具体使用时,在栽种景观植物时根据景观植物所需的种植土的组分和质量,将隔板320插入对应卡槽243并通过转动第二丝杆312调节升降盒250升降来调节栽种腔240的空间大小;通过转动第一丝杆220使移动块230左移推动栽种盒120位于空腔101上方使栽种盒120内的景观植物露出园林种植箱达到景观效果,当出现大风天气时,转动第一丝杆220使移动块230右移使栽种盒120位于空腔101下方,进而使外箱体100能够对栽种盒120上的景观植物进行防风保护,较佳地防止大风对景观植物的损害。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