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直可调的鱼竿转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5508发布日期:2020-12-15 08:2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直可调的鱼竿转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弯直可调的鱼竿转动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垂钓中,需要方便鱼竿的固定及其支杆角度的调整的支架,从而释放双手,目前,市面出现一种使用轮座和把手的组合的支架装置,即通过轮座和把手连接或分离的组合变换支架的角度,实现支架角度的变化,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准备不同角度的数个把手,且每次变换角度就需要拆解并组合一次,这个过程使得垂钓活动无法继续进行,造成诸多不便,比较费事费力,也因此降低了垂钓体验感。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用于鱼竿的弯直可调的鱼竿把手装置,既能够解决简化鱼竿的固定及其支杆角度的调整问题,又能够快速方便简约的切换弯直可调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直可调的鱼竿转动把手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弯直可调的鱼竿转动把手装置,包括把手本体、轮座,把手本体的前端部向内开设有安装孔,把手本体的顶壁处向下开设有螺丝通孔,螺丝通孔与安装孔相连通,螺丝通孔内设置有螺丝栓;

轮座的后端部固定连接有联接轴,联接轴位于安装孔内,联接轴的后端部的轴壁上沿轴向开设有锥面,螺丝栓的下端位于锥面的内表面上;

轮座的顶壁处开设有滑动槽道,滑动槽道在轮座的后端面上形成槽道口,把手本体的端面上对应槽道口位置处开设有一号固定槽,把手本体的端面上还开设有二号固定槽;滑动槽道内配合设置有滑动键,滑动键的一端具有固定圆柱;

鱼竿转动把手装置包括直线连接状态和弯曲连接状态。

进一步地,直线连接状态时,固定圆柱位于一号固定槽内。

进一步地,弯曲连接状态时,固定圆柱位于二号固定槽内。

进一步地,轮座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进一步地,连接杆中轴线与轮座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α,夹角α的大小为15~20°。

进一步地,把手本体的中轴线与安装孔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β,夹角β的大小为15~20°。

进一步地,一号固定槽与二号固定槽位置通过安装孔的轴心呈中心对称。

进一步地,锥面上具有一号面和二号面,一号面和二号面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滑动槽道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且与滑动键的横截面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弯直可调的鱼竿转动把手装置,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弯直可调的鱼竿转动把手装置,由轮座与把手本体通过联接轴旋转连接,实现装置的旋转功能,并且通过轮座与把手本体的角度设计实现直线状态或弯曲状态,从而满足多种使用需求,使用上更加灵活。并且,通过螺丝栓与滑动键的卡合限位实现定位,从而有效控制把手本体与轮座之间的旋转,通过推动滑动键即可实现,操作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呈直线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呈弯曲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呈直线连接时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联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轮座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滑动键的剖面图。

图中:1、把手本体;11、安装孔;12、螺丝通孔;13、螺丝栓;14、一号固定槽;15、二号固定槽;2、轮座;21、联接轴;211、锥面;2111、一号面;2112、二号面;22、滑动槽道;221、槽道口;23、滑动键;231、固定圆柱;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弯直可调的鱼竿转动把手装置,包括把手本体1、轮座2,轮座2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其中,把手本体1的后端固定在船体或岸边,连接杆3用以固定钓竿;把手本体1的前端部向内开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的内壁光滑且呈圆柱形,把手本体1的顶壁处向下开设有螺丝通孔12,螺丝通孔12与安装孔11相连通,螺丝通孔12内设置有螺丝栓13,通过扳手可以使螺丝栓13在螺丝通孔12上下旋动;

轮座2的后端部固定连接有联接轴21,联接轴21的外壁光滑且整体呈圆柱形,由此,联接轴21可以在安装孔11内,并且通过光滑的接触面在安装孔11内旋转,如图3和图4所示的联接轴21的后端部的轴壁上沿轴向开设有锥面211,螺丝栓13的下端位于锥面211的内表面上;锥面211上具有一号面2111和二号面2112,一号面2111和二号面2112相互垂直,螺丝栓13的下端呈垂直面且位于锥面211内,因此当联接轴21安装在安装孔11内时,向下旋转螺丝栓13并使其卡置在锥面211上,由于螺丝栓13在螺丝通孔12垂直受力,也就限制了安装在安装孔11内的联接轴21被抽拉出,而锥面211为轴向的环状锥面,并且表面光滑,因此,被螺丝栓13限位后的联接轴21同样可以在安装孔11内顺畅旋转;

如图1和图5所示,轮座2的顶壁处开设有滑动槽道22,滑动槽道22在轮座2的后端面上形成槽道口221,把手本体1的端面上对应槽道口221位置处开设有一号固定槽14,把手本体1的端面上还开设有二号固定槽15,一号固定槽14与二号固定槽15位置通过安装孔11的轴心呈中心对称;滑动槽道22内配合设置有滑动键23,如图5和图6所示,滑动槽道22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且与滑动键23的横截面相匹配。由此,当给滑动键23施加力时其可以在滑动槽道22内滑动,滑动键23的一端具有固定圆柱231,固定圆柱231位于一号固定槽14内,用来限制轮座2继续通过联接轴21旋转。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弯直可调的鱼竿转动把手装置,其实现了鱼竿把手与轮座的直线连接状态或弯曲连接状态。

当直线连接状态时,如图1所示,此时轮座2上的滑动键23位于联接轴21的上方,滑动键23的固定圆柱231卡置在一号固定槽14内,通常,轮座2上的连接的连接杆3中轴线与轮座2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α,通常夹角α的大小为15~20°,本实用新型夹角α的大小为17°,而把手本体1的中轴线与安装孔11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β,通常夹角β的大小为15~20°,本实用新型夹角β的大小同为为17°,轮座2的中轴线与安装孔11的中轴线呈平行状态,因此使把手本体1与连接杆3平行,夹角α与夹角β的角度小仅为17°,所以把手本体1与连接杆3近乎于一条直线上,由此实现了鱼竿把手与轮座的直线连接。

当弯曲连接状态时,如图2所示,此时轮座2上的滑动键23位于联接轴21的下方,滑动键23的固定圆柱231卡置在二号固定槽15内,轮座2上的连接的连接杆3中轴线与轮座2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α,通常夹角α的大小为15~20°,而把手本体1的中轴线与安装孔11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β,通常夹角β的大小为15~20°,弯曲连接状态对比直线连接状态手本体和轮座之间呈30~40°的角度变化,在本实用新型中,夹角α的大小为17°,夹角β的大小为117°,因为轮座2的中轴线与安装孔11的中轴线呈平行状态,因此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原理推算本实用新型把手本体1与连接杆3形成146°的角度,所以实现了弯曲连接的效果。

这其中,在直线连接时或弯曲连接时,二号面2112始终与联接轴21的中轴线夹角为17°,二号面2112始终与与螺丝通孔12的中轴线垂直。

此外,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分离操作为:旋转螺丝栓13使其从螺丝通孔12上旋出,失去限制的联接轴21可以从安装孔11内被抽拉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操作为:当直线连接时转换弯曲连接时,推动滑动键23使滑动键23的固定圆柱231与一号固定槽14分离,旋转轮座2使滑动键23对齐二号固定槽15,推动滑动键23的固定圆柱231至二号固定槽15内即可,同样弯曲连接转换直线连接时,推动滑动键23使滑动键23的固定圆柱231与二号固定槽15分离,旋转轮座2使滑动键23对齐一号固定槽14,推动滑动键23的固定圆柱231至一号固定槽14内即可。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弯直可调的鱼竿转动把手装置,由轮座与把手本体通过联接轴旋转连接,实现装置的旋转功能,并且通过轮座与把手本体的角度设计实现直线状态或弯曲状态,从而满足多种使用需求,使用上更加灵活。并且,通过螺丝栓与滑动键的卡合限位实现定位,从而有效控制把手本体与轮座之间的旋转,通过推动滑动键即可实现,操作方便、快速。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