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6241发布日期:2021-01-23 08:03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卉种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道路上的汽车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在许多人流量或车流量较大的路口会建设人行天桥,以实现人车分流,提高行人过马路时的安全性。并且,为了美化环境,通常会在人行天桥的护栏处设置花盆,在花盆内种植一些绿植,以起到净化空气与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是,目前的许多花盆是利用螺钉固定于天桥的护栏处,拆卸时较为麻烦;此外,浇水后花盆底部容易出现积水,植物的根部可能会因长时间浸泡而腐烂。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该栽培装置在拆卸时较简单,易于操作且节省时间,此外,绿植种植于该栽培装置内时,根部不会长期处于浸泡状态,能够减缓根部腐烂的状况。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用于在护栏上种植绿植,包括:
[0005]
栽培装置主体,所述栽培装置主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隔板,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绿植,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存储液体;
[0006]
悬挂部,所述悬挂部与所述栽培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悬挂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悬挂段、第二悬挂段及第三悬挂段,所述第一悬挂段、所述第二悬挂段及所述第三悬挂段限定出能够容纳所述护栏的腔体,所述栽培装置主体能够通过所述悬挂部悬挂于所述护栏上。
[000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内通过隔板将容纳腔分为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绿植种植于第一腔体内,积水存储于第二腔体内,隔板能够将绿植与积水隔开,使绿植无法直接浸泡于积水中,从而减缓绿植根部腐烂的状况;此外,该栽培装置主体直接通过悬挂部悬挂于护栏上,无需使用另外的紧固件进行固定,拆装时较为简便。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以使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能够连通。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所述栽培装置主体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隔板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卡入所述限位槽内。
[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所述隔板上固定有吸水布,所述吸水布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所述吸水布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
第一腔体内。
[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所述栽培装置主体的底壁的内表面上设有朝上凸起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贯穿所述栽培装置主体的底壁的漏水孔。
[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所述栽培装置主体的内壁面上设有加强筋。
[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所述栽培装置主体上设有磁性件,相邻的两个所述栽培装置主体间能够磁吸固定,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栽培装置主体间能够通过卡接固定。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第一实施例中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与护栏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与护栏连接处的侧视图;
[0016]
图3是图1中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是图1中栽培装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是图1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是图1中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的剖视图。
[0020]
附图标记:
[0021]
植物栽培装置100、栽培装置主体110、凸块111、漏水孔112、限位块113、隔板120、支撑脚121、限位槽122、通孔123、悬挂部200、第一悬挂段210、第一侧壁211、第二悬挂段220、底壁221、第三悬挂段230、第二侧壁231、护栏300、第一腔体410、第二腔体4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5]
参照图1与图2,分别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与护栏连接处
的结构示意图及侧视图。通常,人行天桥的两侧均设有护栏300,用以保护行人。植物栽培装置100通过悬挂部200悬挂于护栏300的顶部,植物栽培装置100内种植有各种绿植,用以美化环境。
[0026]
具体的,参照图2,悬挂部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悬挂段210、第二悬挂段220及第三悬挂段230,第一悬挂段210与植物栽培装置100固定连接。第一悬挂段210与植物栽培装置100可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或者,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进行固定,或者,通过螺纹紧固件进行固定。第一悬挂段210、第二悬挂段220及第三悬挂段230限定出的腔体略大于护栏300顶部的尺寸,以护栏300能够卡入,但不会发生晃动为宜。悬挂部200悬挂于护栏300的顶部后,第一悬挂段210的第一侧壁211与护栏300的右侧壁抵持,第二悬挂段220的底壁221与护栏300的顶部抵持,第三悬挂段230的第二侧壁231与护栏300的左侧壁抵持。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示出的护栏300为示意图,小于天桥上护栏的整体长度,护栏300的横截面形状可能与附图中所示的形状有差异,但不影响方案的实施,只需对悬挂部200上与护栏300接触的侧壁的形状做适应性调整即可。植物栽培装置100在重力作用下将悬挂部200向下拉,使其抵紧于护栏300上,而不会从护栏300上脱落。
[0027]
参照图3,示出了图1中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植物栽培装置100包括栽培装置主体110与隔板120,隔板120位于栽培装置主体110内。同时参照图6,图6示出了图1中用于绿化的植物栽培装置的剖视图。栽培装置主体110内设有容纳腔,隔板120将该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体410与第二腔体420,第一腔体410位于隔板120的上方,第二腔体420位于隔板120的下方。第一腔体410内放置有种植基质,以种植绿植,第二腔体420用于储存液体。
[0028]
参照图4与图5,分别示出了图1中栽培装置主体与隔板的结构示意图。隔板120的底部设有四个凸出的支撑脚121,隔板120放入栽培装置主体110内后,支撑脚121与栽培装置主体110的底壁的内表面接触,以将隔板120撑起,从而形成第二腔体420。隔板120的侧壁上还设有限位槽122,栽培装置主体110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对应位置处设有限位块113,隔板120放入栽培装置主体110内时,限位块113卡入限位槽122内,凹凸配合以进行限位导向,当然,限位块113与限位槽122也可互换位置。隔板120上还设有多个通孔123,第一腔体410与第二腔体420可通过通孔123实现连通。栽培装置主体110的底壁的内表面上还设有朝上凸起的凸块111,凸块111上设有贯穿栽培装置主体110底部的漏水孔112。
[0029]
对绿植浇水后,多余的水分会从隔板120上的通孔123处流入第二腔体420内进行储存,当液面高于凸块111时,多余水分会从漏水孔112处流走,第二腔体420内仅留存一部分水分。由于有隔板120的分隔,绿植的根部不会直接浸泡于水中,从而能够减缓其根部腐烂的情况。隔板120上还设有吸水布(图中省略),吸水布一端位于第一腔体410内,一端位于第二腔体420内。一段时间后,若植物缺水,则可通过吸水布吸取暂存于第二腔体420内的水分,以保证正常生长。
[0030]
在另一实施例中,栽培装置主体110的侧壁上还设有磁性件(图中未示出),相邻的两个栽培装置主体110可以通过磁吸固定,多个植物栽培装置固定在一起能够提高稳定性,不易移位或掉落。或者,也可通过卡扣连接固定相邻的植物栽培装置。另外,在栽培装置主体110的内壁面上还可以加设加强筋,以提高植物栽培装置的强度。
[0031]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
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