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门型果树栽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3546发布日期:2020-11-27 10:0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拱门型果树栽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指拱门型果树栽培结构。



背景技术:

如今,果树栽培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模式。

1、纺垂型:一根主杆直立向上,约在2米高度打顶,在主杆上保留二代分枝,在分枝上保留结果枝,亩栽量80-90株。

2、开心型:一根主杆在40cm高度打顶,保留3-5枝呈平展型生长。可在第三、第四代枝杆上保留结果枝,亩栽量40-45株。

3、主杆型:一根主杆直立向上,约在2.5米高度打顶截止,在主杆上保留结果枝,亩栽量100-120株。

4、y型:一根主杆在40cm高度打顶,保留二枝成y型定向伸长,约离地面3米处截顶,在二代枝上保留结果枝,亩栽量50-60株。

5、t字型:一根主杆直立向上,约在1.6米高度打顶,保留二枝成t字型定向伸长,约在3米处截顶,在二代枝上保留结果枝,亩栽量50-60株。

上述多种栽培模式,还存在有诸多不足之处:前两种(即纺垂型和开心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通风不足,光照不匀,导致病害多,烂果、病果多。更大的缺陷是种植密度高、操作通道窄、作业空间小,影响果园劳作,降低工作效率。更为严重的是制约机械化作业,制约农业机械化。而后三种(即主杆型、y型和t字型)栽培模式,虽然解决了前两种栽培模式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树体架构势单力簿,果树随风摆动造成果实磨擦斑痕多,大风还会导致果实脱落,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于提出一种拱门型果树栽培结构,该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做出优化,解决通风不足,光照不匀,导致病害多,烂果、病果多的缺陷;同时还解决树体架构势单力簿,果树随风摆动造成果实磨擦斑痕多,风大导致果实被摇脱落的问题;解决种植密度高、操作空间小的不足,为果园贡献机械化作业通道,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拱门型果树栽培结构,其重点在于,至少包含两行两列且平行种植的若干颗果树,所述果树包含树形结构,所述树形结构包含主杆,所述主杆顶部具有一对拱杆,且所述主杆和所述拱杆呈“y”形结构,将位于同行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拱杆固定对接形成拱门型果树栽培结构。

进一步的,在每一所述拱杆上设有多个侧杆,位于同列上相同层次的两个侧杆固定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杆位于所述拱杆的侧位或侧下位上。

进一步的,所述拱杆上相邻层次的侧杆之间间隔0.8m-1.0m。

进一步的,所述主杆高为0.8m-1.2m,所述拱杆顶高为2.2m-2.5m,所述侧杆长度为1m-1.25m。

进一步的,所述果树的种植行距为6m-8m,株距为2m-2.5m。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拱杆之间由第一捆绑件固定对接,所述两个侧杆之间由第二捆绑件固定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列。

1、增加通风力度、提高充足光照,减少病害发生,避免烂果、病果损耗,直接提高经济效益。

2、提高树势架构稳固性,抗风能力极强,规避风大树摇吹落果实,把落果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拱门型果树栽培模式,提升树下作业空间,为机械化作业贡献操作通道,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拱门型栽培模式总体结构成型图。

图2拱门型栽培模式主杆与拱杆成型图。

图3拱门型栽培模式拱杆与侧杆成型图。

图4拱门型栽培模式主杆定型主视图。

图5拱门型栽培模式拱杆定型示意图。

图6拱门型栽培模式侧杆定型俯视图。

图7拱门型栽培模式基本结构与技术参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拱门型果树栽培结构,是在现有果树栽培模式的基础上,加以独创性的改造和创新。其将主根定位升高,选留两枝呈东西向两侧定向弧形伸长,与另一行伸长过来的枝条相遇时,采用嫁接技术对接,再将弧形枝两侧呈南北向的分枝,与另一株伸长过来的分枝,也采用嫁接技术对接,形成稳固的拱门型栽培结构。以下结合视图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拱门型果树栽培结构,其重点在于,该拱门型果树栽培结构至少包含两行两列且平行种植的若干颗果树,所述果树包含树形结构,所述树形结构包括主杆1,一对拱杆2以及多个侧杆5。其中所述主杆1顶部左右两侧具有一对拱杆2,且所述主杆1和所述拱杆2构成“y”形结构,所述拱杆2生长时不摘心,任其向两侧孤型伸长,当位于同行的相邻两个拱杆2相遇时,将两根枝条分别打头,并通过第一捆绑件3捆绑对接,形成拱门型基本架构。

再请参阅图3,在所述拱杆2的侧位上或侧下位上生长出多个侧杆5,当位于同列上相同层次的两个所述侧杆5相遇时,将两根枝条分别打头,并通过第二捆绑件4捆绑对接,形成稳固的拱门型栽培的框架结构。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该拱门型果树栽培结构由以下步骤的栽培方法栽培得到,以下将结合图4-图7进行说明。

【步骤一】

如图7所示,拱门型栽培模式基本结构与技术参数图。果农可根据果园田块的实际情况,拟定种植密度、行距及间距,一般每亩种植株数为40-55株。基本原则按“宽行窄株”定植,行距6m-8m,株距2m-2.5m,主杆1高0.8m-1.2m,2个所述拱杆2向两侧(如图1所示的东西方向)呈拱型延伸,顶高为2.2m-2.5m,所述侧杆5向两边(如图1所示的南北方向)平行伸展,长度约1-1.25m,间距为0.8-1.0m,为结果枝的形成留下丰产空间。

优选的,可以按照行距8m,株距2m,顶高2.5m,主杆高1m,侧杆长1m,侧杆间距0.8m进行种植栽培。

【步骤二】

如图4所示,种植第一年,培育健壮主杆,果树定植后在苗木基部(即苗木顶芽根部的木质化部分)20mm左右留2-3个芽,萌芽后选留一根直立旺枝作为主杆1培养,不摘心,让其自然生长;冬季修剪时完成主杆1定型,定杆高度为0.8-1.2m,优选为1m。

【步骤三】

如图5所示,第二年,在培养主杆1的基础上培育二大健壮拱杆2,春季萌芽后,选二根旺枝作为拱杆培养,不摘心,任其向两侧(如图1所示的东西方向)孤型伸长,当位于同行的相邻两个拱杆2相遇时,将两根拱杆2分别打头,并通过第一捆绑件3捆绑对接,形成拱门型基本架构。

【步骤四】

如图6所示,第二年,在培养拱杆2的基础上培育侧杆5,春季萌芽后,抹去拱杆2背上萌发的枝梢,保留侧位及侧下位抽生的枝条,培养侧杆5。当位于同列上相同层次的两个所述侧杆5相遇时,也将两根侧杆5分别打头,并通过第二捆绑件4捆绑对接,形成稳固的拱门型栽培的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拱门型果树栽培结构,是将原来贴近地面的生产种植,改变成临空种植生产,果树顶端离地2.5m,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作业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每20亩地增加一辆升降作业车,一切问题都迎难而解。

同时,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栽培数量,减少产量的情况下能实现更高产量,更好品质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