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育食用菌温度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9131发布日期:2021-07-23 14:0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培育食用菌温度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育食用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培育食用菌温度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温度是食用菌生长发育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各种食用菌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其最适温度范围,最低和最高的温度界限。就大多数食用菌来说,菌丝体生长阶段的温度范围为5~33℃,最低2℃,最高39℃,适宜温度为20~30c。最适温度25℃左右。

菌丝体较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比菌丝体生长阶段所需温度低且适宜范围较窄。根据子实体分化对温度的要求,可将食用菌分为三种类型:低温型子实体分化温度在24℃以下,最适温度为15~18℃,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猴头菌、双孢蘑菇等。中温型子实体分化温度在28℃以下,最适温度为20~24℃,如黑木耳、银耳、凤尾蘇等。高温型子实体分化温度在30℃以上,最适温度为35~38℃,如草菇等。有些食用菌子实体的分化,需要有一定的变温刺激,若保持恒温则不能分化子实体,这种特性称为变温结实性,如香菇、平菇等。

而有些种类的食用菌子实体分化时则不需要变温刺激,称恒温结实性,如金针菇、黑木耳、猴头菌、草菇、银耳等。同类食用菌的不同品种,子实体分化和生长的适宜温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的气温等条件选用适宜的品种。

目前的培育装置,缺乏环境控制装置,培育棚内整体空气不流通,导致无法在合适的环境下培育出食用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培育食用菌温度调控装置,可以根据培育的品种调节适当的温度来培育食用菌。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包括装置本体、培育排气管以及培育进气管,所述装置本体固定在培育棚内,所述培育排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装置本体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培育进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装置本体的进气端连通,还包括棚外进气管,所述棚外进气管的出气端装设有一号阀门;所述棚外进气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培育棚外,所述棚外进气管的而另一端与所述培育进气管连通,可以有效的把棚外的空气流通到箱内,保证空气的可循环,使得食用菌有适宜的温度生长。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中央控制器以及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一号阀门的控制端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接收端与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电性连接,通过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以及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来确定所述装置本体的空气情况,所述中央控制器可以调节所述一号阀门的开启和闭合,调整是否需要引入棚外空气进入箱内。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两个温湿度传感器,两个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培育进气管以及所述棚外进气管中,两个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中央控制器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棚外排气管,所述棚外排气管还配置有排气扇;所述棚外排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培育进气管连通,且所述棚外排气管的排气端位于所述培育棚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棚外排气管内设置有二号阀门,所述二号阀门的控制端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内循环风机以及冷凝机,所述内循环风机的进气端与所述培育进气管的出气端连接,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出气端与所述培育排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冷凝机固定连接与所述培育排气管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棚外进气管的进气端还配置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控制端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培育食用菌温度调控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培育排气管以及培育进气管,所述培育排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装置本体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培育进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装置本体的进气端连通,还包括棚外进气管,所述棚外进气管的出气端装设有一号阀门;所述棚外进气管的一端位于所述装置本体外,所述棚外进气管的而另一端与所述培育进气管连通,棚外进气管的出气端与培育进气管的出气端连通,做到内循环与外循环并存,使得培育食用菌时不会有空气不流通的困扰,在所述培育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可以通过所述棚外进气管引入新鲜空气,且可以根据温度引入棚外空气调节所述装置本体温度,节约能源,或者通过所述中央控制器调节所述热风机以及所述冷凝机调节所述培育棚内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培育食用菌温度调控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培育食用菌温度调控装置流程示意图;

图中:

1、装置本体;11、培育排气管;12、培育进气管;13、棚外进气管;131、一号阀门;14、中央控制器;15、二氧化碳传感器;16、温湿度传感器;17、棚外排气管;171、排气扇;172、二号阀门;18、内循环风机;19、冷凝机;132、热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培育食用菌温度调控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培育排气管11以及培育进气管12,装置本体1固定安装在培育棚内,培育排气管11的进气端与装置本体1的出气端连通,培育进气管12的出气端与装置本体1的进气端连通,还包括棚外进气管13,棚外进气管13的出气端装设有一号阀门;棚外进气管13的一端位于培育棚外,棚外进气管13的而另一端与培育进气管12连通,可以有效的把棚外的空气流通到箱内,保证空气的可循环,使得食用菌有适宜的温度生长。

优选地,装置本体1还包括中央控制器14以及二氧化碳传感器15,一号阀门的控制端与中央控制器14电性连接,中央控制器14信号接收端与二氧化碳传感器15电性连接,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15以及温湿度传感器16来确定装置本体1的空气情况,中央控制器14可以调节一号阀门的开启和闭合,调整是否需要引入棚外空气进入箱内。

优选地,装置本体1还包括两个温湿度传感器16,两个温湿度传感器16分别位于培育进气管12以及棚外进气管13中,两个温湿度传感器16均与中央控制器14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棚外排气管17,棚外排气管17还配置有排气扇171;棚外排气管17的进气端与培育进气管12连通,且棚外排气管17的排气端位于培育棚的外部。

优选地,棚外排气管17内设置有二号阀门172,二号阀门172的控制端与中央控制器14电性连接。

优选地,装置本体1还包括内循环风机18以及冷凝机19,内循环风机18的进气端与培育进气管12的出气端连接,内循环风机18的出气端与培育排气管11的进气端连接;冷凝机19固定连接与培育排气管11的外侧壁上。

优选地,棚外进气管13的进气端还配置有热风机132,热风机132的控制端与中央控制器14电性连接。

装置本体1内温度过低时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14设定所需的温度,且当温湿度传感器16检测到装置本体1内温湿度过低时,会通过中央控制器14调控一号阀门131,使得一号阀门131开启一些,同时热风机132作用,将热空气通过棚外进气管13引入室内,调节装置本体1内的温湿度。

装置本体1内温度过高使用时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14设定所需的温度,当温湿度传感器16检测到装置本体1内温湿度过高时,会通过中央控制器14调控一号阀门131,使得一号阀门131闭合一些,控制装置本体1外的空气通过室外进气管13过多的流通进入装置本体1内,保证装置本体1内的温湿度不会升高。

当二氧化碳传感器15检测到装置本体1内的二氧化碳含量超标时,会通过中央控制器14开启一号阀门131和二号阀门172,且可以调节一号阀门131以及二号阀门172的开度,使得装置本体1内的空气二氧化碳和温度保持,有效的保证空气的流通。

如图2所示,当装置本体1通过调节棚内外部的温度无法满足培育食用菌的温度时,中央控制器14会适时打开冷凝机19以及热风机132进行调节,使得食用菌的生长得到适宜的温湿度以及环境。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